杭州有着8000年的文明史和2000余年的建城史,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天地氤氲滋气脉。”8000年的文明演进和发展,给杭州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遐迩的茶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代表我国各个时期工艺美术最高水平的良渚玉器、南宋官窑瓷器、西泠印社金石篆刻艺术等等。
何平主编的《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是一部杭州民俗文化的合集,是一套展现杭州文化的样板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共4册)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何平 |
出版社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杭州有着8000年的文明史和2000余年的建城史,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天地氤氲滋气脉。”8000年的文明演进和发展,给杭州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遐迩的茶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代表我国各个时期工艺美术最高水平的良渚玉器、南宋官窑瓷器、西泠印社金石篆刻艺术等等。 何平主编的《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是一部杭州民俗文化的合集,是一套展现杭州文化的样板书。 内容推荐 何平主编的《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是对杭州民间文学的一个梳理,如白蛇传等传说的兴起时间与影响等,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去揭开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衰沉浮及发展现状。 目录 概述 神话传说 1.梁祝传说 2.白蛇传说 3.西湖传说 4.钱王传说 5.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 6.罗隐传说 7.苏东坡传说 8.钱塘江传说 9.岳飞传说 10.西施传说 11.济公传说 12.防风神话 13.孙权传说 14.陈硕真传说 15.方腊传说 16.苏小小传说 17.皋亭山传说 18.商辂传说 19.海瑞传说 20.玲珑山传说 21.梅花城传说 22.洞霄宫传说 23.大禹神话 24.勾践传说 25.小康王传说 26.乾隆下江南传说 27,严子陵传说 28.于谦传说 29.富春江传说 30.新安江传说 31.天目山传说 32.径山传说 33.西溪传说 34.湘湖传说 35.杭州土特产传说 36.杭州老字号传说 民间故事 1.蚕桑丝织故事 2.念四胡子故事 3.徐奔布故事 4.郎桂飞故事 5.骆思贤故事 6.郭子和故事 7.赵莫测故事 8.徐文长故事 9.杭州笑话 10.杭州寓言 歌谣与叙事诗 1.朱三与刘二姐叙事诗 2.余杭宝卷 3.杭州船歌 4.杭州茶歌 5.杭州渔歌 6.杭州童谣 谚语及其他 1.杭州谚语 2.杭州谜语 3.杭州俗语 后记一 后记二 …… 试读章节 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他才气横溢、风流倜傥,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众多不朽名作。然而对杭州百姓来说,大家更加感兴趣的则是他在这里两度出任太守时的那些奇闻轶事。 苏东坡在杭期间,主持浚治西湖,将湖泥葑草堆成长堤,夹植花柳,又筑六桥,成为西湖一景,后人为了纪念他,称之为“苏堤”。他在太守任上,兴利除弊,扶困济贫,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宋史·苏轼传》称,杭州人“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可见怀念之深。有关苏东坡的传说,宋元时便已被陆续记入相关的典籍,明清时生发敷衍得更多,至今仍在人们口耳间广为传播。 宋元问典籍所载苏东坡传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类传说是说他爱护百姓,凡事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解忧排难,而他的做法又常常出人意料,处处透出他“风流”、“随意”的个性。 元陶宗仪《说郛》转引《桃源手听》,有《东坡题扇》一则,说的是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有个扇店老板,因扇子滞销,无法归还欠款,被人告上公堂。苏东坡便让扇店老板拿来二十把扇子,当场提笔在白扇上随意画了一些花草、枯木、竹石,顷刻之间这些扇子身价倍增,刚出公堂便被一抢而空,那个老板也当即还清了债。 又有宋何蘧《春渚纪闻》卷六“东坡事实”,其中记《赝书换真书》一段,也颇为别致,与《东坡题扇》有异曲同工之妙。传说有个从南剑州赴汴京赶考的读书人,随行带了两大包货物,想到汴京卖个好价钱,充作回家的盘缠。为了逃避一路上的关税。便假冒是苏东坡送给他弟弟的礼品。偏偏路过杭州时被查获,而杭州知州就是苏东坡本人。苏东坡问清了事由,十分同情这个读书人,亲笔为他改写货物的封皮,并修家书一封,确保他可以一路“逃税”。后来,此人考中进士,和苏东坡成了好朋友。 作为一个地方官,苏东坡的做法未免出格,不过苏东坡为人一向我行我素,放荡不羁,民众将这一类情节附会到他的身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宋人费衮《梁溪漫志》卷四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说苏东坡“扪腹徐行”,让侍儿猜他腹中有些什么东西。侍儿们有的说是文章,有的说是见识,只有个名叫朝云的侍儿俏皮地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对这个说法十分满意。 另一类传说则主要渲染苏东坡的才气,说他出口成章,才思敏捷,留下一连串佳话。其中苏东坡和妹妹苏小妹对诗斗趣的传说十分有意思。传说。苏东坡有一嘴胡子,苏小妹吟诗嘲笑他:“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苏东坡见她额颅凸起,当场吟诗道:“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小妹又说:“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嘲笑他下巴太长。苏东坡灵机一动,说道:“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挖苦小妹眼眶深陷。据说这是他们兄妹俩小时候的一段趣闻,根据对方的容貌特征,赋诗挖苦,因为有趣,也就广为流传起来。这一对兄妹的才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P58-P59 序言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先辈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文物、典籍等“有形”的文化遗产,又有大量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下来的、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俗活动、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 杭州有着8000年的文明史和2000余年的建城史,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天地氤氩滋气脉。”8000年的文明演进和发展,给杭州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遐迩的茶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代表我国各个时期工艺美术最高水平的良渚玉器、南宋官窑瓷器、西泠印社金石篆刻艺术等等,今天依然构成了杭州的恒久魅力。真所谓“勾栏曲,声声渐。诵菩提真谛,水慈云梵”,“历经年,物换变人间,魂犹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由群众创造的公共性、精神性财富,直接表达着一个民族的个性特征及其文化认同感。但由于源自于百姓、流布于民间,大量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杭州首次开展的全市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获得的42万余条线索绝大多数就在农村地区。所以,村落在今天仍然是历史记忆和文化遗存的宝库。也正因为如此,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面临着急剧的改变,资源流失加剧,一些传统的技艺因后继乏人而成绝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刻不容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民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是历史赋予的责任。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从保护文化生态多样性、延续城市文脉、保持城市个性的城市发展之战略高度,重视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杭州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37项,省级名录项目123项,公布的市级名录项目达249项,各区、县(市)公布的遗产名录527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5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32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4名,市级民族民间艺术家有37人;建成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6个,市级民族民间艺术之乡17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资本。为记录那些如今依然滋养着这片土地的鲜活的文化,同时,让年轻的一代重识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精髓,几年前,我们产生了编纂《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的想法,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7个卷本的编纂工作,以追根溯源的手法,图文并茂地揭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衰沉浮及发展现状,从而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共同推进杭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与杭州师范大学的合作,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戏曲曲艺三卷于2009年业已先期出版。今天,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4个卷本又付梓出版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民众是文化的缔造者和承载者,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保护,绝不仅仅是政府与专家学者的事情,更是民众的事情。为此,我们愿做杭州历史文化的薪火传人。同时期望能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这样一种有形的方式,使那些宝贵的无形财富更多地为人们所熟知并热爱。 201O年10月30日 后记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既是对我市非遗保护工作阶段性的小结,也是我市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一日千里,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原来的保护模式和格局有了很大的调整和突破。面对形势,我们适时调整编纂计划,由原来的《杭州市民族民间艺术大观》改名为《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下称《大观》),由原来的单部资料集改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戏曲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七个卷本的资料集。编纂计划的调整,增加了编纂工作的难度,也带来了工作压力。由于有了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因此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大观》,主要是在普查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市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5级名录项目内容编纂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随着工作的进展,还会不断增加内容,只能留待以后补充了。 2008年4月,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与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开展合作,委托他们编纂《大观))o至2008年9月底,他们如期交出了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戏曲曲艺3个卷本的初稿,并于同年6月出版。2010年9月杭师大又完成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等4个卷本的初稿,并于2010年10月出版。 在《大观》编纂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特别是省非遗办主任王淼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得到了各区(县)市文广新局、非保中心(文化馆)、有关乡镇(街道)文化站、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和传承人的有力支持。这里需要感谢的是,在前期编纂工作中,姚汉莹、陈乃钊、陈顺水、谭钧华、楼一层、陈寅生、曾幼林、倪国萍、万维权等前辈老师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在后期编纂工作中,我们又得到了方仁英、文闻、厉剑飞、阮利平、刘来根、许林田、许卫平、申屠玉明、徐小龙、陈清、汪辉霞、冼郭伟、陈寅生、周娟、郭凯钧、夏雪勤、徐敏、曹丽仙、傅娅、韩毓华、朱建霞、陶宏玉、姚倩、陈仙君、蒋羽乾、潘昌初、陈容睿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他们为《大观》文字图片资料的提供作出了贡献,在此表示感谢。在《大观》成书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马来法、吕洪年、胡效琦、都一兵、黄大同、吴露生、徐宏图、王其全等诸多专家的悉心指教,在此深表谢意。另外,还有马鹰、周铭、郑致明、陆文华、吴海森、谢光辉、鲍志娟等,以及其他不知名的作者为本书提供了优质的图片资料。由于图片数量实在太多,无法一一标明原作者姓名,可能有所疏漏。除了表示感谢外,亦请诸位谅解。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上编纂经验不足。失误和缺憾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