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智慧(全新修订版)》深度解析历史直击文化内核!
历史之所以为人所津津乐道,不仅在于它传承千年的记忆,更在于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人大教授冷成金,以智慧论历史以历史说智慧。
漫谈诙谐,睿智深刻,改变国人解读历史的方式。
读得失读成败读人性,知规则明进退得自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史有智慧(全新修订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冷成金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读史有智慧(全新修订版)》深度解析历史直击文化内核! 历史之所以为人所津津乐道,不仅在于它传承千年的记忆,更在于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人大教授冷成金,以智慧论历史以历史说智慧。 漫谈诙谐,睿智深刻,改变国人解读历史的方式。 读得失读成败读人性,知规则明进退得自在。 内容推荐 在《读史有智慧(全新修订版)》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通俗历史畅销书作家冷成金用独特的“以智慧论历史,以历史说智慧”的手法,博采史实,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剥开传统文化内核,重新解读历史,为读者展示中国历史智慧的精髓,使之读懂历史背后的历史,感悟兴衰成败中的玄机。 《读史有智慧(全新修订版)》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儒家智慧 最深刻的儒家智慧 书生皇帝的成败 帝王都是苦命人 曾国藩的“内圣外王” 政治家与艺术家 “礼”是什么 人心向背决定政权存亡 儒者善于巧谏 士为知己者死 文人的“德性” 至忠至勤的太平宰相 善始而不能善终的开国宰相 仁义道德成就霸业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巧忠良相 仁者真的无敌吗 第二部分 法家智慧 最严苛的法家智慧 流氓无赖亦能得天下 中国的“法” 诸葛亮的悲剧 “法家”的结局 再为曹操“翻案” 小人物的大谋略 以臣代君的政变术 阴谋的胜利 谋国与谋家 开国与固权 谁是中国历史剧的最大导演 书生政治家 官场不倒翁的“做官学” 宫廷绯闻背后的“官商一家” 温情脉脉的经义决狱 当野心家遇到阴谋家 男权制社会为何有“女皇” 刘邦将将 帝王的韬晦术 第三部分 道家智慧 最高明的道家智慧 萧规曹随 “柔道”开国与“柔道”治国 为臣之道 洒脱不羁的魏晋风度 雅量 慈·忍·变 晏子为相 真隐士 宁静致远 功成身退,天地之道 如何才是无为而治 上善若水 千古一坡仙 第四部分 佛家智慧 最超脱的佛家智慧 教外别传 本无一物 自性自度 启悟悟入 平常心是道 第五部分 纵横家智慧 最圆滑的纵横家智慧 不管“东西南北”,只求有官可做 运天下于股掌之间 晏婴进谏有道 少年英才巧舌取五城 范雎入秦,远交近攻 失一士而国亡 鲁仲连义不帝秦 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一次耐人寻味的务虚辩论 治国与打猎 邹阳奇谋救人 苏代合纵 张仪破纵连横 李泌弭大祸于无形 楚材晋用,终得天下 毛遂自荐 苏秦一言。价值连城 第六部分 兵家智慧 最冷峻的兵家智慧 孙膑与庞涓 何谓背水一战 何谓奇人 高处不胜寒 名士的战役 悲剧英雄项羽 千古第一反问计 第七部分 阴阳家智慧 最神秘的阴阳家智慧 阴阳 谶纬 解梦 测字 风水 易占 星占 试读章节 最深刻的儒家智慧 如果说道家智谋是中国智谋型文化中最聪明的一页,法家智谋是其中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谋是其中最冷峻的一页,纵横家智谋是其中最无耻的一页,阴阳家智谋是其中最神秘的一页,那么,儒家智谋就是中国智谋型文化中至为深刻的一页,是真正的大智谋。 儒家智谋一向与王道理想相联系,是非常深奥复杂的,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只是选取其智谋性的一面,即王道理想如何转化为智谋和儒家智谋仁术治国的特点。 孔子曾经说过:“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他的意思是说,处理诉讼案件,我和一般的人一样,也要按照法律办事的。但我和一般的人不同的地方在于我要首先实行礼乐教化,从根本上杜绝诉讼案件的发生。这是孔子以礼乐治国思想的基本表述,如果能和司马迁的另一句话相参照,也许会对孔子的这句话有更深刻的认识。司马迁说:“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意思是说,礼乐教化对于治国治民来讲是更根本的,而法律往往只是起个“马后炮”的作用。 中国有关治国治民的智谋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治标的和治本的。显然,儒家是“治本”的代表学派,而法家是“治标”的代表学派。 儒家自身似乎是反对在治国治民上使用智谋的,起码没有公开提倡过,但实际上在整个中国文化与其智谋型的整体特点中,儒家思想不可避免地转化为智谋,它的各个方面都在智谋文化中找到了各自的定位。 简要地说,儒家的王道理想所考虑的不是个体的人的利益,而是整个社会的利益,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王道理想是要首先指向社会的利益的,但社会的利益又必须牺牲个体的人的利益。这样看来,在王道理想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个体的人与社会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利害关系。因此,儒家的王道理想在考虑具体的策略时必然要想方设法地趋利避害,实际上也就转化成了智谋。 如果从价值观念这个角度来看,也是一样的。中国人没有超越外在的价值观念,王道理想的价值观念的出发点就在于现实社会,通俗一点说,在儒家看来,一个人实现了多少现实功业,就是实现了多少人生价值。由于儒家个人的价值自足定位在现实的世俗功利之中,所以,无论儒家怎样高唱道德的神圣和超越,它最终还是把这些道德神圣还原为世俗的现实功利,而这些道德神圣和现实功利从根本上来讲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他们所向往的都是利,在形态上的区别则是大利和小利。由于大、小利益的悬殊太大,人们往往看不到道德的功利色彩,往往把它误认为是超功利的。 如此一来,儒家所着重强调的义利之辨,实际上就变成了道德神圣和现实利害如何转化的问题,而处理这一转化,儒家比其他各个学派更高明,更具有合理性。 这种高明就在于儒家智谋是一种非智谋的大智谋,它的运谋方法不是谋智,即不是像法家或兵家那样用强硬而直接的智慧迫使对方服从;而是谋圣,即从征服人心着手,使人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一种审美的态度来为王道理想献身。 如果用今天的现实来阐释当年儒家的智谋的话,那就是儒家并不首先向人们宣扬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迫使人们执行,而是非常注重做“政治思想工作”,首先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并百折不挠地到处宣传这种理想,直到人们心悦诚服,把儒家的价值观念内化到自己的灵魂之中。由于儒家的王道理想是最富有人情味、最温情脉脉的,所以它也就最富有感动人的力量。即使有人明智地认识到自己是在被别人所谋,被一种观念所谋,他也是心甘情愿的。但这已经不是因为儒家谋略的高明,更不是因为儒家谋略比别的学派的谋略狡诈,它已经上升到了人性、人道的范畴,这说明儒家的智谋在其最深处是符合人性和人道的基本原则的。这就是儒家智谋的合理性所在,也是其成为真正的大智谋的根本原因。 儒家智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仁术,仁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仁术的核心当然在于以仁治国治民,但如何才能实现治国治民呢?法家和兵家用强力来压服人心,通过改变社会来改变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儒家则主张用个人的人格修养来影响别人,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通过改变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改变整个社会。二者的出发点和走向都恰恰相反。这样,儒家就把个人的修养看成是实现王道理想的基本出发点。所以,在修、齐、治、平四项当中,修是放在第一位的。以修身为中心,逐渐向更大的社会范围衍射,从理论上讲,衍射的幅度——也就是一个人所取得的现实功业的大小——完全是由个人的修养水平所决定的。在这里,儒家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无比诱人的蓝图:没有等级的差别,没有门第的限制,没有权力的干扰,总之,一切外在的束缚统统被取消了,只有人的内在世界才是真实的,只要肯提高自己的修养,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的确,儒家学说为人的发展在理论上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和美好的发展前景。这就是儒家智谋作为一种无与伦比的大智谋为中华民族所钟爱的内在原因。 P3-5 序言 历史是什么?历史不是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也不是强权暴力、阴谋诡计,历史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大智慧,谁掌握了这种文化和大智慧,谁就掌握了历史! 据说,中国人天生都是政治家,政治的运作方式又是“人治”,所以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就成了“治人”。于是,人人也都似乎成了谋略家,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之类的话就说透了这个意思。许多中国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谋划、算计别人上,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内耗,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谋划和算计似乎已上升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它已经不是一种“术”,而是中国人的人生之“道”,是中国人内在的处世哲学和难以改变的文化精神。 然而,智谋的根源是文化,智慧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如果智谋仅仅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那么,帝王之学人人可讲,只要照本宣科,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君临天下? 权谋,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中国的智慧在本质上是一种至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内外都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内谋谋圣、外谋谋智的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圣、智兼备的谋略家。 人,不是权谋的动物,却是文化的动物。没有文化素质的人,玩弄权术只会玩火自焚;而只要达到了“内圣”的境界,不用刻意玩弄权谋,也会做出利人利己的“外王”的业绩来。 因此,中国的智慧是学不来的,要用生命来体味!只有熔铸了自己整个的情感与生命,才能得到中国智慧活的灵魂,才能用中国智慧建立起自己高大的人格和杰出的功业! 被历史抛弃的往往是那些没有文化理想的“神算子”、“智多星”、“奸雄”、“枭雄”,而传统文化的精华却是长江之水,奔流不息,不断地淘汰着历史的沉渣。这正应该是我们面对历史长江时的澄明心境,也应该是我们读史的大智慧。 本书大部分内容由本人完成,“佛家智慧”主要由张法教授完成,“阴阳家智慧”由宋伟完成,宋伟还提供了其他一些资料。自《智典》等出版时本人就多次坚持注明上述情况,但因种种原因未果,故借此机会说明。此次还征求了他们以及出版方的意见,在此处注明作者。另外,署名和本人姓名相同的一些著作有的不是本人编纂,有的未经本人同意,有的有很多窜入和讹改的文字,那都是本人无能为力的事,但也还是要为此向读者深表歉意。 冷成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