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名记者(第2卷)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柳斌杰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秋瑾的爱国情怀

秋瑾(1875—1907),初名闺瑾,小字玉姑,又字墙卿,号旦吾,东渡后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1875年11月8日生于福建厦门。其祖父为清同治年间恩科举人,官至福建补用知府,曾代任云霄厅同知、厦门海防厅同知。其父同为同治年间举人,官至湖南郴州直隶州知州,代任桂阳州直隶州知州。秋瑾生母单氏长于文学。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秋瑾自幼就得到良好教育,爱好诗文,喜读经史,其诗文亦深受其祖父钟爱。

秋瑾少时居于厦门,彼时厦门为各国通商口岸,英、美、法和葡萄牙人在厦门横冲直撞,当地清廷官员对外国商人处处迁就和忍让。1884年7月,法国有两艘军舰闯入福建闽江口,并在8月4日进犯台湾基隆。当时秋瑾就常常对她的母亲说:“红毛人这样厉害,中国人胆小如鼠,这样下去,中国人就成了它的奴隶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秋瑾从父亲来信中得此消息,作《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问道中洋战未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其中一腔忧国、欲报国却无路的心情现于笔下。

1902年秋瑾随夫迁至北京,与桐城吴芝瑛女士结交。后由于夫妻性情志向不合,且在寓居北京时受到新思想熏陶,“悲中国教育之不兴,国权之不振”,她于1904年5月毅然东渡日本游学。在此之前,为筹备旅日资费,秋瑾变卖了所剩陪嫁的首饰。但当得知宁河王照因戊戌变法牵连入狱,需要巨款方能获释时,她毅然将变卖首饰所得钱款大部赠予王照,而二人素不相识,秋瑾也并未告知王照自己姓名。这在当时亦十分难得。

在秋瑾短暂的一生所作诗文中,可见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甘愿为国为民献身的伟大情怀。如她于1905年所写的《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中直抒胸臆:“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对列强的侵略行径表达了强烈的愤怒和谴责之情,同时她也呼吁众人应不惧牺牲,力挽时局,改变当时中国之命运。此诗写作于秋瑾从日本回国之后,在日本的经历,已使她不再是一名仅仅拥有爱国情怀的深闺女子,而成长为一名具有鲜明革命斗争意识的民主革命斗士。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904年东渡日本后,在东京的秋瑾深感当时留日学生政治觉悟低,为唤醒群众,她在东京组织演说会,发行《白话》,第一期出版于1904年中秋节。《白话》是杂志性质,与梁启超保皇党的《新民丛报》对立,鼓吹推翻清政府,月出一册,售大钱五十文,可惜限于条件,出版不久即停刊。《白话》除在日本出版发行外,在中国上海望平街中国时报馆隔壁的《小说林》社设立了国内的总经售处。秋瑾以“鉴湖女侠秋瑾”的署名在一至四期上发表文章。杂志的内容充满激烈的反满情绪,如第一期《中国历史的摄影》一文中指斥金、元、清的封建统治者为“胡人”、“野种”。现在看来,这些文章虽显露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但却反映了当时人民反对清政府统治、渴望能够成立新的国家和复兴救亡的强烈要求。

同年秋,秋瑾由李白平(冯自由之妻)介绍,在横滨与刘道一等九人一同加入三合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1905年,秋瑾为筹措学费暂时归国,后经陶成章介绍认识蔡元培,两人在上海见面,又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同盟会,秋瑾首先加入,被推为评议部议员和浙省主盟人。黄兴在日本横滨设制造弹药机关,秋瑾、于方君瑛、陈撷芬、蔡蕙等加入练习。

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秋瑾归国,并在上海与其他同志共同创设中国公学,以安置归国留学生并作党人活动机关。她在回国时写给王时则的信中表示:“吾归国后,亦当尽力筹划,以期光复旧物,与君相见于中原。成败虽未可知,然苟留此未死之余生,则吾志不敢一日息也。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且光复之事,不可一日缓,而男子之死于谋光复者,则自唐才常以后,若沈尽、史坚如、吴樾诸君子,不乏其人,而女子则无闻焉,亦吾女界之羞也。愿与诸君交勉之。”

1906年,秋瑾积极开展了各项革命活动,包括在上海筹备《中国女报》、为孙中山筹措革命经费、在新军中发展光复会会员等,甚至因制作炸药时不慎爆炸而手部受伤。

1907年,秋瑾回到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开设体育专修科,培养军事人才。秋瑾本欲招纳女兵到体育会学习兵式体操,自己为督率,编成女国民军,但遭到旧势力反对而作罢。后秋瑾召集光复会各会党,将洪门所属部队编为“光复军”,并亲手拟定军制,推徐锡麟为首领,积极密谋起义。然而7月初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后,浙江起义计划泄露,秋瑾本可提前撤离躲避,但为了继续主持浙江起义,秋瑾拒绝撤离;后在大通学堂与其他革命同志议事时被捕,于7月15日就义。

P003-006

目录

铁肩担道义文章谱千秋

——《中国名记者》序/柳斌杰李东东

“鉴湖女侠”

秋瑾(1875—1907)

人物评介/崔远航

作品选编

《(中国女报>发刊辞》

《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

《警告我同胞》

才子报人

包天笑(1876—1973)

人物评介/朱凌青

作品选编

《考察日本新闻记略》(节选)

《一缕麻》

《哀江南》

“四捷记者”

陈其美(1878—1916)

人物评介/陈建云

作品选编

《上海军政府分宣言书》

《吊黄花冈殉难诸先烈文》

《在北京国民党欢迎会上演说词》

“冷血”时评家

陈景韩(1878—1965)

人物评介/陈怡璇

作品选编

《呜呼政府之失败》

《帝之一字——北京英文

日报之失言》

《模范国民》(一)

《二十年来记者生涯之回顾》

革命元老记者

于右任(1879—1964)

人物评介/刘莹

作品选编

《寄<新民丛报>书》

《中国万岁 民立万岁》

五四运动总司令

陈独秀(1879—1942)

人物评介/乔云霞刘玉凯

作品选编

《敬告青年》

《文学革命论》

《中国民众应该怎样救国即自救》

女报先行者

康同薇(1879—1974)

人物评介/哈艳秋李晓光

作品选编

《论中国之衰由于士气不振》

报业巨子

史量才(1880—1934)

人物评介/仇筠茜

作品选编

《申报发行二万号纪念》

《中国分省新图序》

、《史量才演说》

岭南报界英才

郑贯公(1880—1906)

人物评介/邓绍根

作品选编

《论阅新闻纸之益》(节选)

《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节选)

《拒约须急设机关日报议》

特立独行一支笔

章士钊(1881—1973)

人物评介/乔云霞

作品选编

《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节选)

《毁党造党说》

《文俚平议》

革命家报人

宋教仁(1882—1913)

人物评介/刘婧婷

作品选编

《西方第二之满洲问题》

《清太后之宪政谈》

《外债感言》

直言为国

邵力子(1882—1967)

人物评介/陈开和

作品选编

《国民外交的真面目》(节选)

《我对于劳动问题之意见》(节选)

《民治的将来》(节选)

《西人论述中国事情的误谬》

革命报界元勋

冯自由(1882—1958)

人物评介/李松蕾

作品选编

《南洋请教员之笑话》

《吊章太炎先生》

新闻通讯开拓者

黄远生(1885—1915)

人物评介/乔云霞

作品选编

《外交部之厨子》

《忏悔录》(节选)

新文化“大众导师”

高一涵(1885—1968)

人物评介/陈开和

作品选编

《万国联盟与主权》

《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

“旷世之逸才”

朱执信(1885—1920)

人物评介/陈开和

作品选编

《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节选)

民初才子

徐凌霄(1886—1961)

人物评介/何威

作品选编

《癸酉谈往》

《济游杂忆》

铁肩辣手

邵飘萍(1886—1926)

人物评介/王娴

作品选编

《我国与世界战局(一四)——中德

国交断绝/今后种种问题》

《四大金刚》

《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

诗酒文豪

叶楚伧(1887—1946)

人物评介/陈建云

作品选编

《<民立报>最近宣言》

《<民国日报>发刊辞》

《毋为取消帝制令所播弄》

《序<民国日报>第五千号纪念刊》

一代论宗

张季鸾(1888—1941)

人物评介/王润泽

作品选编

《最低调的和战论》

《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

《蒋介石之人生观》

序言

铁肩担道义文章谱千秋

——《中国名记者》序

柳斌杰 李东东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也是劳苦大众反抗剥削压迫、追求自由解放的历史,更是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追求光明和真理、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竭诚奉献,倾情投入,发挥了传播真理、唤醒民众、鼓动革命、引领潮流的巨大作用,谱写出辉煌而多彩的篇章。这些优秀的新闻记者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思想者,他们凭借积极的思考和果敢的行动,在历史演进的轨迹中打上了自己的深刻印记,而他们抒写的文字、拍摄的图片,则生动地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曲折发展。王韬、梁启超、秋瑾、邵飘萍,陈独秀、蔡和森、邹韬奋、瞿秋白,范长江、邓拓、穆青、范敬宜、郭超人……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物,不仅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中国不同时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名记者》系列丛书的主角,就是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中优秀的新闻记者;所要反映的,就是他们为时代发声、为人民立言纪事的光辉历程和突出业绩;他们代表了历史前进的主流。我国近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活动从晚清开始,自那时算起,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新闻事业与时俱进,发展壮大。其间,几代中国优秀记者,为民族独立、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为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和智慧。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在新的形势和新的背景下,又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总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新闻工作,把前辈们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新闻事业的创造者。《中国名记者》系列丛书就是从千千万万记者中遴选出400位各具特色、有代表性的著名记者,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选登他们的代表性作品,评析其内容和价值,力图以短小的篇幅、精练的文字,展示这些著名记者的思想、业绩和情操,以激励今人,启迪来者。

收录于本丛书的著名记者都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历史跨度达一百四五十年。从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的中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西学东渐的先驱严复、近代舆论界第一人梁启超,到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铁肩辣手”邵飘萍、党的报刊开拓者瞿秋白,到邹韬奋、范长江……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理想追求、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他们或为启发民智而呐喊,或为揭露黑暗而拍案,或为寻找光明而高呼,或为坚守正义而发声。他们的生命和追求,“就是完全大公无我的对社会服务的精神组成的”(邹韬奋语),是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民众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这种品格,无疑是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应该继承、弘扬的宝贵财富,是年轻一代新闻记者学习的榜样,也是激励整个社会奋发有为、创新进取的重要力量源泉。

我国最早的一批优秀记者、报人,面对民族生存的深重危机,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他们热议朝政,力倡革新和革命,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革命战争年代,一批红色记者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热情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体现了对历史发展大势的清醒认识,对社会进步潮流的自觉顺应。新中国成立后,大批优秀的新闻记者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反映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变化,针砭阻碍社会发展的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新闻工作者参与其中,用自己的笔墨、镜头、声音和图像,为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鼓与呼,忠实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演进。可以说,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这些著名记者的共同追求。虽然历史阶段、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我们看到,在这些优秀记者身上,体现的是深沉的历史担当,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满腔赤诚。当代新闻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要写出真正有分量、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作品,首先必须具备这样的历史责任意识,站在顺应历史规律、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投身于时代的火热实践之中,积极推动党和人民新闻事业发展,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担当重任。

就专业素养而言,近现代著名新闻记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具有崇高的新闻职业操守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他们不辞艰辛,深入采访,深度思考,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用事实说话,用真相说理,拒绝虚假新闻,反对胡编乱造。“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范长江、邹韬奋、穆青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能写出《动荡中之西北大局》《萍踪寄语》《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至今仍为人们传颂的新闻名作不是偶然的,这些前辈们为了一篇报道往往奔波数百里、上千里,采访上百人,深入下去采写,精心凝练思想,每一篇名作背后都浸透了辛勤的汗水。泡在会上、盯着网上要新闻,那是出不了名记者的。只有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挖新闻”,切实把前辈们“脚板底下出新闻”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才能写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甚至传之久远的报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他们热议朝政,力倡革新和革命,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革命战争年代,一批红色记者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热情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体现了对历史发展大势的清醒认识,对社会进步潮流的自觉顺应。新中国成立后,大批优秀的新闻记者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反映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变化,针砭阻碍社会发展的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新闻工作者参与其中,用自己的笔墨、镜头、声音和图像,为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鼓与呼,忠实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演进。可以说,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这些著名记者的共同追求。虽然历史阶段、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我们看到,在这些优秀记者身上,体现的是深沉的历史担当,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满腔赤诚。当代新闻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要写出真正有分量、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作品,首先必须具备这样的历史责任意识,站在顺应历史规律、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投身于时代的火热实践之中,积极推动党和人民新闻事业发展,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担当重任。

就专业素养而言,近现代著名新闻记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具有崇高的新闻职业操守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他们不辞艰辛,深入采访,深度思考,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用事实说话,用真相说理,拒绝虚假新闻,反对胡编乱造。“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范长江、邹韬奋、穆青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能写出《动荡中之西北大局》《萍踪寄语》《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至今仍为人们传颂的新闻名作不是偶然的,这些前辈们为了一篇报道往往奔波数百里、上千里,采访上百人,深入下去采写,精心凝练思想,每一篇名作背后都浸透了辛勤的汗水。泡在会上、盯着网上要新闻,那是出不了名记者的。只有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挖新闻”,切实把前辈们“脚板底下出新闻”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才能写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甚至传之久远的报道。

收入本丛书的著名记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并且把不断学习视为重要的人生信条。新闻记者前辈如胡愈之、爱泼斯坦、穆青、范敬宜等,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他们总是每次采访前先做“功课”,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正是他们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以及优美的文字,使得新闻作品充满了深厚情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被读者争相阅读,广为传诵。当代新闻记者要在新形势下作出成绩,也必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高自身素质。要深入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增强全球传播意识。加强现代经济、法律、文化和各种科技知识的学习,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新闻传播规律和传播艺术,善于运用信息、数字、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新闻工作。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搞新闻,是以知识、技术、信息为竞争力的,必须要把前辈们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发扬光大,争做新闻高手。

在改革开放的恢弘背景下,新闻出版业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实现了空前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新闻出版大国,全国共有十多种传播业态在发展,报纸、刊物、图书、广播、电视、电影等主流媒体均在世界前列,新媒体更是全球领先,新闻工作者达40多万人,新闻出版、广电、互联网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可谓规模巨大。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新闻出版广电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虽然已经是新闻出版广电大国,但还不是新闻出版广电强国,我们继续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开拓创新的任务还很艰巨。为了实现新闻出版广电业的科学发展,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新闻出版广电强国,新时期的新闻记者们还需持续不断地努力奋斗,开拓进取。要继承前辈记者的精神品格,发扬前辈记者的优良传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到新闻事发地、灾区、战场、疫区等地实地采访,用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一组组镜头,生动书写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宏伟历程,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祖国统一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氛围。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建设新闻出版广电强国作为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开启了新的征程。回首往昔,岁月峥嵘;展望未来,前景光明。当此之时,我们编辑出版《中国名记者》系列丛书,展示一百多年来优秀新闻记者的责任与担当,业绩与精神,总结其新闻实践的经验和价值,不仅是对前辈新闻记者的缅怀和纪念,也是为了引导和激励今天的新闻记者踏着前人的足迹,更加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努力成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新闻人。

内容推荐

《中国名记者(第2卷)》由柳斌杰主编,本书收录20位中国名记者,每一名记者分为评传、代表作品、作品赏析三部,将记录中国新闻史上为革命、为人民立言记事的优秀记者的光辉事迹和突出贡献,人物入选标准是从中国近现代史开始,按照历史顺序,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为民族独立、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为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新闻记者。《中国名记者(第2卷)》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编辑推荐

《中国名记者(第2卷)》由柳斌杰主编,主要内容: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也是劳苦大众反抗剥削压迫、追求自由解放的历史,更是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追求光明和真理、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竭诚奉献,倾情投入,发挥了传播真理、唤醒民众、鼓动革命、引领潮流的巨大作用,谱写出辉煌而多彩的篇章。这些优秀的新闻记者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思想者,他们凭借积极的思考和果敢的行动,在历史演进的轨迹中打上了自己的深刻印记,而他们抒写的文字、拍摄的图片,则生动地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曲折发展。王韬、梁启超、秋瑾、邵飘萍,陈独秀、蔡和森、邹韬奋、瞿秋白,范长江、邓拓、穆青、范敬宜、郭超人……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物,不仅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中国不同时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