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慧海编著的《100年前西藏独行记》描写作者翻越喜马拉雅山脊上路的艰辛,眼见一路无人的绝美风光,以及如何成功学习佛教知识,如何醉心于藏文化,文字朴实生动,留下了大量独特的素材,足令读者耳目一新。《100年前西藏独行记》既是希望为读者展现100多年前未经染尘、已然远去的西藏,同时,也是为展现一个追求梦想,用实际行动和计划来完成梦想的独行者可佩可嘉的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100年前西藏独行记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日)河口慧海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河口慧海编著的《100年前西藏独行记》描写作者翻越喜马拉雅山脊上路的艰辛,眼见一路无人的绝美风光,以及如何成功学习佛教知识,如何醉心于藏文化,文字朴实生动,留下了大量独特的素材,足令读者耳目一新。《100年前西藏独行记》既是希望为读者展现100多年前未经染尘、已然远去的西藏,同时,也是为展现一个追求梦想,用实际行动和计划来完成梦想的独行者可佩可嘉的精神。 内容推荐 河口慧海编著的《100年前西藏独行记》讲述了:1897年至1903年,日本僧侣河口慧海花了将近6年时光,进入西藏这块被严密封锁的大地。在归国后的游记中,河口慧海除了描写旅途的艰险,以及各种法会、僧侣的生活百态、种类等级等宗教内容外,还涵盖了当年西藏地方的政治、经济、外交状况及社会风俗,甚或给予人类无上教训的历史、地理上的新探险、动植物分布等新奇见闻。《100年前西藏独行记》在近代史和比较文化研究上,留下了大量又独特的素材,足令读者耳目一新,也深获民族学家、欧洲探险家和西藏学者的肯定。他的文字曾以《西藏旅行记》为题在报刊上连载,英译本《西藏三年》(Three Years in Tibet)也于1909年在印度出版后,获得民众热烈回响,风靡一时。 目录 第一部 启程 1.缘由 2.饯别 3.登舟 4.学习藏语 5.往生 6.寻路 7.巧遇 8.决定 9.同行 第二部 借道尼泊尔 10.查蓝村 11.修行 12.锻炼 13.山景 14.等待 15.上路 16.雪峰 17.入境 第三部 圣湖巡礼 18.坎坷 19.断事观 20.白岩窟 21.独行 22.月下 23.美人与夜叉 24.夫妻 25.渡河 26.干渴与沙暴 27.溺水 28.雪暴 29.借宿 30.虎口 31.阿褥达 32.玛旁雍错 33.集市 34.达娃 35.脱身 36.天然曼陀罗 37.转山 38.忏悔 39.兄弟阋墙 40.公珠湖 第四部 趋近首府拉萨 41.求宿 42.被劫 43.为雪所困 44.再访 45.释疑 46.泥淖 47.呕血 48.官道 49.质问 50.山牦牛 51.宰牲场 52.拉孜 53.萨迦大寺 54.日喀则 55.失望 56.元旦 57.冬月 58.春节 59.防霰 60.羊卓雍错 61.在望 62.哲蚌大寺 第五部 拉萨府见闻——僧侣 63.毗次康村 64.杂役僧 65.中国战事 66.法会与学籍 67.教义问答 68.召见 69.拜谒 70.礼遇 71.僧侣生活 72.下等学问僧 73.老尼僧 74.前财政大臣 75.日本香皂 76.危机 77.誓言 78.追求 第六部 拉萨府见闻——习俗 79.婚配 80.婚礼 81.送嫁 82.迎亲 83.示众与拷问 84.刑罚 85.探险者 86.闭关自守 87.不洁之都 88.旧教与新教 89.转世灵童 90.金瓶掣签 91.教育与阶层 92.物产 93.贸易 94.货币与刻版 95.妇女 96.家务 97.儿童 98.病人 99.游园 第七部 拉萨见闻——政事 100.桑追节 101.噶厦 102.藏俄之间 103.藏英之间 104.舆论 105.清廷 106.藏尼之间 107.外交展望 108.放假 109.默朗木 110.考试 111.投秘剑会 112.财政 113.兵制 114.信仰 115.宗教前景 第八部 身份暴露 116.揭密 117.泄露 118.去意 119.恩义 120.安置 121.准备 第九部 告别西藏 122.泣别 123.回望 124.赶路 125.途中 126.五层关卡 127.第一关 128.过关 129.垂天康布 130.第四关 131.第五关 132.出关 133.告别 134.行李 135.疟疾 136.冤狱 137.营救 138.劝阻 139.坚持 140.拒绝 141.尼泊尔国王 142.阻拦 143.加德满都 144.代理国王 145.怀念 146.诘问 147.请愿 148.如愿 149.龙树菩萨 第十部 回归 试读章节 我所需要的准备是尽可能多地了解印度。当时神奈川有位释兴然法师,刚从锡兰学成归来,于是我慕名前往求教,在那里挂单了一年多时间。开始他很热心地教我巴利语的经文和各式文典,后来,他告诉我说:“虽然大乘修行人总称它为‘小乘’,但实际上小乘才是纯正的佛教。真正的僧侣必须穿黄色的袈裟。‘欲修起身先正其容’嘛,你也穿上黄色袈裟吧。”其时兴然师为了推行他的理念而创立了正风会。 其时我也修习小乘教法,但对于兴然师的观点和主张,我并不认同。我坦诚相告,由此我们两人产生了冲突。法师认为我信奉的大乘教义只是一味空谈,并不足取;而我也对小乘教义的偏狭不以为然。于是,在巴利语的学习上他是我的老师,但在教义和主张上我却是他的论敌,听不进他的话。兴然师对此很不是滋味,就订下了一个内规,称“奢谈大乘教义而不知遵从真实佛法的人不得常住本寺,未着黄色三衣的僧侣不得常住本寺”。他把内规拿给我看,我说:“这样一来我就不能继续在这里挂单了。如果我自己承担伙食费、杂费,依旧承担寺中的工作,您能否仅仅当我是一个学习巴利语的弟子留下呢?”但是兴然师没有接受我的建议。 兴然师一心想说服我,再三游说我:“贸然前往西藏,研究不切实际的大乘教义,还不如踏踏实实把握一件切实可行的事,那就是去锡兰学习真实的佛法。等你了解了佛教的本旨,就不会再念念不忘什么大乘教义了。要是你作为我的弟子前往,我会为你提供船票和学费,这样不好吗?要不然无论如何你也凑不够出国留学的费用的!”我回答说:“日本现在最需要的是大乘教义,再丰富的资助也无法让我背弃这一要旨,转而信奉您所尊崇的小乘教法。对您的悉心教导,我一直非常感激,但我所接受的仅仅是语言学上的。至于教义,很抱歉我还是不能认同。”这让法师很不高兴,很快我便被扫地出门。这是明治三十年(1897年)二月间的事。 2.饯别 被释兴然师扫地出门后,我回到了东京。待在日本不可能了解西藏,于是我积极准备前往印度。我开始拜访东京的友人和信徒,一一与他们道别。有些人提出要为我举行饯别宴,征求我的意见。我对他们说,如果是个贪杯的人,就请以戒酒的方式来为我饯行,如果是个烟民就以戒烟来饯行。结果共有四十位以戒酒、戒烟的方式来为我饯行,有好几位还一直坚持到现在,当然也有许多没有坚持下去的。这是一种美好的饯别方式。后来我又从东京返回大阪,在那里也接受了很多相同形式的饯别宴,其中有三次很特别,我认为对日后我在旅途中得以保全性命很重要。它们分别发生在东京、大阪和坍①。 东京的那次饯别是这样的。当时我在东京有位忠实信徒,名叫高部十七,是个捕鱼高手,据说他每到一处,都想把当地所有的鱼一网打尽。他自己也对此十分痴迷,即使偶尔身体不适,出去撒上一网就不治而愈了。我出发之前特意去看他时,他正愁眉不展,我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最近他深爱的两岁和三岁的稚子先后夭折,妻子也由于遭受打击而濒临崩溃。丧子之痛甚至使他失去了打鱼的兴致。于是我引导他:“如果有人把你的孩子捆绑起来,要杀了烧烤或煮着吃,你会怎么想?”他说:“这种人是魔鬼,不是人!” “既然如此,对鱼类而言,你不就是魔鬼吗?虽说是鱼不是人,但它们的生命同样值得珍惜。如果你的丧子之痛真的如此真切,为什么不停止对鱼类的残忍捕杀呢?如果捕鱼是为了维持生计,或许可以说是迫不得已,但纯粹为了娱乐,你不觉得这种行为太过残酷、毫无慈悲之心吗?”我向他详细阐释因果报应的道理,劝他以不杀生为戒,作为对我西藏之行的饯别。 开始他犹豫不决,非常为难:“这太难了,打鱼可是我唯一的嗜好。”但我并未放弃,耐心劝诫,并告诉如果他能以持不杀生戒来为我饯行,对我这次不顾身家性命前往西藏,将是极大的功德,他终于下定决心取下挂在屋子一角的大渔网交给我,毅然决然地说:“我听从您的意见,以后一定坚持不杀生戒,以此作为对您西藏之行的饯别。我把这张渔网交给你,听凭您处置,以证明我的决心。”我请他的女儿生了一大火钵火把渔网放进去烧掉,在场的人都啧喷称奇。等到火势渐炽,我合十念道:“愿爱护法界众生及所有生命的菩提之心,燃尽杀生恶具!”我接着对高部氏说…… P4-5 序言 100多年以前,一位年轻的日本僧人在研读《大藏经》时发现,同一经文的不同刻本内容相去甚远,有的顺序颠倒,有的含义迥异。他意识到,要探明佛典的真谛就得去西藏寻求原典。他不顾周围人的劝阻,毅然成行,从而成了进入西藏的第一个日本人。这位日本僧人的名字叫河口慧海。 19世纪后半叶的西藏对外实行严格封锁政策,外国人很难进入。河口慧海先到印度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藏语,然后冒充中国僧侣,经尼泊尔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进藏后,他先西行绕过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湖,再东行到达拉萨,之后以中国僧侣的身份在拉萨的色拉寺学习佛法。其问,他结识了一些西藏的高级僧侣,也接触了很多草根阶层。 1903年,37岁的河口慧海第一次由西藏返国,回国后两个月,他即将自己此次西藏之行以《西藏旅行记》为题在《东京时事新报》和《大阪每日新闻》连载,翔实记录了西藏之行的见闻,反响热烈,风靡一时。1909年以《西藏三年》为题在印度又出版了英译本,获得东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民族学家、历史学家、西藏学者和比较文化学者,作为研究西藏的重要参考文献。 河口慧海按照自己的行程,就自己的所见所闻,做了直接而真实的记录。100年前的西藏,到底是什么样子?西藏的山、水、人,是什么样子?西藏的文化、宗教、艺术,是什么样子?河口慧海在这本书中,记述了100年前西藏高原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神话传说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方方面面的状况,这些都是永远不会再出现的宝贵记忆和资料。 在书中,河口慧海虽难摆脱当时日本人面对亚洲其他民族文化时的优越感,以文明者自居,从而在记录西藏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时有贬损之处,但是仍然不失为一本100多年前的西藏社会、自然风貌的写真。 今天我们以《100年前西藏独行记》为名重新翻译出版这本游记,既是希望为读者展现100多年前未经染尘、已然远去的西藏,同时,也是为展现一个追求梦想,用实际行动和计划来完成梦想的独行者可佩可嘉的精神。 河口慧海历时三年,徒步于海拔四五千米的无人地带,路况不佳又常因山崩封路,还必须面对高山病的侵袭,冒着被发现、被抢劫、被冻死饿死、被杀头的危险,艰苦备尝,终于翻越喜马拉稚山进入拉萨,成为第一个一睹封闭的雪域天国风貌的日本人。 今天,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旅行者,选择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污染,奔向西藏洗涤自己的心灵,虽然现代的交通条件、旅行设备,已非昔日可比;旅行者在雪域高原可能遭遇到的艰辛风险,也无法与100年前相比,但万里之外那份漫漫求索,那份心神向往,相信读过本书的读者,或许与百年前的慧海心有戚戚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