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的话,说到心坎上
要点
在安慰别人时,要掌握技巧,把握分寸。只有把话说到心坎儿上,才能让对方感觉到你给予的温暖,你也才能收获别人的信任与友情。
当我们心情不好时,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安慰。同样,别人有时也会需要我们的安慰。安慰,能帮助我们暂时忘记苦痛,继续前行。
安慰也是有技巧的。真正说到对方心里的话,才能变成“金玉良言”。
一位关系不错的熟人病倒了,你去医院看望他,或许会这样安慰他:“正好把这当成一次休息,过不了多久,你的病就会好的。”在你看来,这种安慰方式似乎非常不错。然而,那位熟人真的会因此感到安慰吗?未必。这样的话,除非是从医生的嘴里说出来,否则,对方只会把它当成客套话,是达不到安慰效果的。
说些什么才能算得上安慰呢?其实,你不一定非要说一些诸如此类的安慰话,那些话他已听别人说过成千上万遍,恐怕早已经有些厌烦。医院里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你不如把安慰的话换成有趣的新闻,或近期的热点事件,让他从中获得一些快乐,这就是你给他的最大安慰了。他或许转眼之间就会忘掉你说的那些安慰话,但一定会屡屡回忆起你带给他的那个愉快的下午。
很多人在看到别人的不幸时,也会感觉非常痛苦。在这种不快的情绪影响下,有些人啰啰唆唆说了一大堆话,却总是说不到点子上,有些人则因为害怕说错话刺激到对方而选择什么也不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如何安慰别人,不知道如何才能令对方的心情有所好转。
其实,只要掌握了安慰别人的原则与技巧,就能顺理成章地开启发自内心的深层对话。
第一,倾听。
仔细倾听,用我们的耳朵、眼睛、心灵去感受,你才会了解对方遭遇了什么,以及他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安慰。不必追溯前因后果,只要给对方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他就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安慰了。
第二,给对方支持。
在安慰他人时,说“你应该……”或“你必须……”之类的话是大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你无法左右他人的感觉。此时,他们不需要你为他们做出判断,也不需要你出谋划策,他们需要的只是你的同情心和同理心。给对方一些支持,认同他的感受,好过用强硬的方式来表示关切。
第三,感同身受。
安慰的话是否能起作用,与我们内心的感受息息相关。如果你对对方的痛苦感同身受,才会愿意分担他们的痛苦,说出来的话也才会直达他们的内心。如果你无动于衷,那么说出来的话即使再动听,也是毫无感染力的套话、空话。
第四,告诉对方你的感受。
有些人在安慰别人时,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刻意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其实,这没有必要。你可以对他说:“我感觉非常抱歉,因为我没法理解你的感受,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能让你好受一些。我对自己感觉很失望,你是我的朋友,但我竟然没法帮你。”如果你能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感受,他会感觉得到了理解与体谅,心情也会好一些。
“逐客令”,委婉地说
要点
其实,“逐客令”没那么难以启齿。只要懂得运用一些技巧,令人尴尬的“逐客令”也可以说得充满人情味,既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识趣,主动离开。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然而,在生活中,不请自来的拜访有时也会演变成打扰,让你不胜其烦。比如,晚饭后,你打算静下心看看书,有位熟人却来找你聊天,而且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无数次地重复你压根儿不感兴趣的话题。你不愿意浪费时间陪他闲聊,想向他下“逐客令”,却又害怕伤感情。
究竟“逐客令”该怎么说,以下三点可供参考。
第一,以婉代直。
请对方离开,不要生硬地说:“对不起,我没时间陪你,你还是走吧。”你可以婉转地提醒对方:主人此时并不想在无意义的闲聊上浪费时间。与直接、冷酷的拒绝相比,这样的方式对方更易于接受。
比如:“和你聊天很高兴,我真想一直聊下去。不过没办法,明天我要交一个年终总结,我得赶紧写了,完不成的话明天肯定要被领导骂。”言下之意是:你打乱了我的计划。再比如:“最近我妻子生病了,需要静养,咱们说话的声音稍微小一点吧。”言下之意是:你的拜访会影响我妻子的休息,你还是别来打扰我们了。
第二,以疏代堵。
喜欢有事没事就找人闲聊的人,通常缺乏兴趣爱好,也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只能通过这种拉家常的方式来消磨时间。对此,可以疏代堵,引导他有计划地去做一些事。这样一来,以后他就没时间再来打扰你了。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疏导的方式有很多种,要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如果对方是个年轻人,你可以采用激励的方式引导他,对他说:“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我们还是应该多学点东西,多增加知识储备,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抽出点时间学点感兴趣的东西,让自己更充实一些,不好吗?”
如果对方是位老年人,你可以引导他去培养或强化一些兴趣爱好,比如书法、太极拳、种花等。你可以对他说:“王叔,您的太极拳打得真是太漂亮了,颇有得道高人的感觉。您要是继续练下去,完全可以参加市里的太极拳比赛了。”老人家听了,一定备受鼓舞,等到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你再请他来闲聊,恐怕他也不愿意来了。
第三,以攻代守。
以攻代守,就是采用主动出击的方式巧妙拒绝闲聊者的拜访。如果你了解他什么时候会来你家拜访,你可以在他来之前先敲响他家的门。这样,你就从主人变成客人,掌握沟通的主动权,随时可以提出离开。这种先发制人的方式,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逐客令”。
拒绝别人并非易事,但该拒绝时还是要拒绝。只要你的“逐客令”合情合理,也给对方留了面子,大多数人通常还是乐于接受的。(P01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