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人类的进化(从走出非洲到主宰地球)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英)亚历山大·H.哈考特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亚历山大·H.哈考特著李虎、谢庶洁译的《我们人类的进化(从走出非洲到主宰地球)》是比尔·盖茨、道金斯推荐的现象级新知读物《我们人类系列》之一。本书用清晰可读的散文,讲述了所有时间的历史——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138亿年史诗,涵盖宇宙大爆炸、生命诞生、人类进化、全球化社会、基因工程、人工智能……更重要的是,它融通宇宙学、演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基因学、人类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所有知识碎片拼合成了一幅人类整体演化的宏大图景,并着重理清我们人类如何兴起的重要脉络,让我们洞悉其中的关键和意涵。

内容推荐

我们人类起源于何处?非洲。

作为一个物种,我们全人类可以说都是非洲人。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智人)从所有人科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人类?又是什么促使我们走出非洲?离开非洲后,我们如何跨越海洋、河流、山峦、沙漠与冰川,散布到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和尼安德特人是否曾混血融合?我们是如何变成世界的征服者,进而掠夺、霸占世界上大部分的资源?为什么今天的我们拥有几乎相同的基因,却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性?未来,我们人类还能走多远?我们还能繁荣多久?……

在试图了解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发展到今日模样的过程中,我们重建了过去。

透过生物地理学、演化生物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非凡视野,亚历山大·哈考特带领我们横跨20万年,再现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的迁徙,并探究哪些因素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他挑战传统史观,激动人心地重新书写了人类演化史,带给我们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全新认知。

我们人类是一个能够反观自身的物种,但促使我们尽一切努力去理解世界和我们自己的,不是虚荣心,而是好奇心。

将这本亚历山大·H.哈考特著李虎、谢庶洁译的《我们人类的进化(从走出非洲到主宰地球)》献给所有曾经问过“我从哪里来”的读者。

目录

第1章 序言

我们去向哪里?为什么?

第2章 我们都是非洲人

人类的出生地

第3章 从这里到那里,从那里到这里

顺着沿海路线走出非洲,再遍布世界?

第4章 我们是如何获得确切知识的?

“事实”背后的科学

第5章 多样性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

第6章 基因地图与少有人走的路

流动障碍保存了多样性

第7章 人不过是一种猴子?

人类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全球分布一样,原因也相同

第8章 岛屿是独特的

小环境中物种的体型大小和新陈代谢

第9章 食物塑造了我们

我们的饮食影响我们的基因,不同地区的人吃不同的食物

第10章 没能杀死我们的,要么让我们止步,要么叫我们改道

其他物种对我们居住地的影响

第11章 疯狂、邪恶、危险

我们固然挽救了一些物种,但我们伤害的物种更多

第12章 征服与合作

人类偶尔会互相帮助,但彼此间通常很不客气

第13章 后记

人类还能坚持下去吗?

引用文献

资料来源

部分推荐阅读书目

译者附记

试读章节

更准确地说,“陪审团”还没有决定要采用哪一种外部环境理由。但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外部理由。人类离开非洲大陆时,尤其是第二次的时候,他们/我们已能制造复杂的石器。那么,有智慧又能制造工具的人类为什么不能想走就走,去尚且无人涉足的地方一探究竟?须知,把我们带到月球的,并不是人口压力和食物缺乏。科学家为什么乐意送勇敢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原因就是好奇心。动物都会探索,何况人类?

事实上,一项研究发现,人群离非洲越远,他们中与探索和冒险相关的基因(严格的术语是“等位基因”)的比例就越大。我对这一发现半信半疑。毕竟,非洲环境并不稳定,而在非洲的相邻群体肯定也不比欧亚和美洲的人群更难预测。此外,一个群体一旦离开其祖先的生活范围,其后裔进入未知地带的进一步行动,果真会受益于更强烈的探索冲动吗?发起了“走出非洲运动”的那种探索欲望,难道不会促使这群人继续前进吗?

假设果真如此,那么,探索者们会发现些什么?不就是一些不熟悉他们的武器和陷阱,因而很容易捕杀的哺乳类和鸟类吗?更青的草原(这是比喻),更多的肉,似乎就足以让人继续前进了。

总而言之,关于气候和人类走出非洲之间的关系,我们并没有确实的答案。坦率地说,如果我们连是不是干旱促使人类走出了非洲,温和湿润的天气是不是给人类离开创造了条件这样的问题都不能达成共识,就几乎无法回答气候与人走出非洲的关系这个问题。我们仍在寻找答案。人类生物地理学这个题目正热,并且仍在不断有进展。

尽管如此,有争论,并不意味着我们缺乏对于宏观图景的共识。我们知道最早的智人离开非洲的时间吗?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具体是从哪里穿过阿拉伯半岛的吗?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在那个地方一年大多数时间里是下雨还是烈日吗?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并不意味着我们全然无知。知识和理解当然会改变,但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少关于人类从非洲迁出的事情。

在我深入细节之前,让我强调一下,当然并不是所有现代人都离开了非洲,人类当然也并不仅仅是散布到了非洲以外。在人类开始散布到非洲之外的世界各地的同时,他们也开始分布到非洲各处。

遗传证据表明,大约在10万年前,从埃塞俄比亚的南部和北部,喀麦隆的东部和南部起,人类开始扩散到非洲各处。这些是狩猎采集者的迁移。基因也表明,大约6万年前,早在任何农业出现之前,非洲的俾格米人可能就已经和那些将会成为农耕者的人群分开了。大约2.2万年前,东部和西部的俾格米人分开了。当时处在末次冰盛期,刚果盆地的茂密森林已经缩小到仅剩下盆地东部和西部边缘山脉上残余的一点。差不多与此同时,来自中东的人群可能已经进入了埃塞俄比亚地区。  在更晚近的时候,大概3000年前,尼日利亚一喀麦隆地区的班图人开始扩张。他们是使用铁器的现代农耕者。人们走过非洲的大规模运动,持续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

P28-29

序言

我出生在东非,准确地说是肯尼亚。尽管如此,没有人会误认为我是土生土长的肯尼亚人。我的皮肤是白色的,因为我的祖先们出生在英国。如果再往前追溯得够远的话,我甚至有诺曼人血统。几百年前(1066年),诺曼人人侵英国,诺曼底有一个小镇叫哈考特(Harcourt),和我的姓一样。肯尼亚是我出生的国度,父亲在这里经营一个牛羊农场。肯尼亚虽然有超过50个文化各异的民族,但农场里的工人大多都是马赛人(Maasai)。比起我的父母,他们长得更高,腿更长,皮肤更黑。当然,他们和我们说不同的语言,穿不同的衣服,而且有与我们不同的习俗。但他们有一点与我们相同:他们也曾以侵略者的身份进入肯尼亚。我的家人最终还是搬回了英国,而30年后,我又和我在卢旺达工作时结识的加州妻子一起,移居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我上面这一段简短自述触及了本书的几个主题:人类在全球的迁徙,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生理和文化上的差异,西方帝国主义,以及热带地区巨大的文化多样性。提到非洲,某些人眼前就会幻化出许许多多非洲热带致命疾病,这些疾病对人类的影响亦与我们的问题有关:为什么我们是现在这个样子,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我们是现在这个样子,在这个地方?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系列问题。人类物种起源于何处?人类是如何在全球迁徙的?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为什么会不一样?这种不同是因为人们的起源地不同吗?还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适应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有些人适应了热带地区,有些人适应了寒冷,有些人适应了山区,有些人适应了平原,有些人适应了吃鱼、吃肉,另一些人则适应了食用淀粉。其他物种对人类在全球的分布有什么影响?人类又对它们有什么影响?人类的种群如何影响彼此的分布?这些问题涉及生物地理学这个学科。生物地理学简而言之,就是物种地理分布背后的生物学。而这就是本书的主题。

从人类在全球的分布及相关的生物学解释中,可以看到很多和其他动物相同的模式。因此,罗伯特·福利(Robert Foley)那本关于人类进化与生态的著作,标题就取得恰如其分:《另一种独特的物种》(Another Unique Species)。所有物种都是独特的,不独特就不成其为独立的物种。然而,在我们这个物种在全球分布的生物学(即我们的生物地理学)方面,我们人类并不独特。如果我采用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把我们描述为“第三种黑猩猩”的手法,并且用“现代猿”替换掉“人类”这个词,读者很可能得过很久才会恍然大悟,意识到我正在描写人类。

在这本书中,我描述了一些住在或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的生理和文化差异。种族问题必然挑起分裂的事端。人类总是令人不安地擅长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异,并且相应地进行指责、侮辱。因此,一些人类学家和其他人都不愿意承认,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之间存在生理上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可能是正确的。虽然我和马赛人之间的表面差异非常明显,但这只是片面的。正如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所写的那样:“我非常怀疑,存在任何一种人类的特征是专属于某一种族且永恒不变的。”人因地域而异,但通常只在很小的方面不同。这种渐进、细微的变化不足为奇——安妮·斯通(Anne stone)和她的合著者就发现,所有人类的基因都十分相似,而即使是每一个黑猩猩亚种中的基因多样性,都要超过整个人类的基因多样性。

另一方面,没有人可以质疑,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在生理和文化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没有人会误以为我是马赛人,同样不会有人把马赛人与有欧洲血统的人搞混。这些差异是真实的,是可见、可测量的。闭上眼睛并不能改善世界。拒绝去了解为什么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是不同的,并不能消除我们对其他人的歧视。我们必西尔维娅·哈考特(Sylvia Harcourt)评论了某些章节,此外,凯利·斯图尔特(Kelly Stewart)对风格及全书的内容提出了犀利独到的意见,这位编辑真是再好不过了。

唐纳德·拉姆(Donald Lamm)针对总体编辑提供了宝贵建议。蒙娜·霍顿把我介绍给彼得·里瓦(Peter Riva)和桑德拉·里瓦(Sandra Riva),他们又把我介绍给了杰西卡·凯斯(Jessica Case)和天马图书(Pegasus Books)。这本书从杰西卡·凯斯的专业编辑中受益匪浅。亚历克斯·卡姆林(Alex carrdin)设计了封面。玛丽亚·费尔南德兹(Maria Fernandez)进行了排版和内页设计。菲尔·卡茨基尔(Phil Gaskill)进行了审稿和校对。我感谢他们所有人的帮助。

至于这本书的科学内容,布赖恩·科丁(Brtan Codding)帮助我理解了加州文化多样性。杰弗里·克拉克(Geoffrey Clark)帮助我了解了我们中的许多人衡量一种文化的方式是多么有限,比如用语言或工具类型。戴维·G史密斯(David_Smith)帮助我解决了许多遗传学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下面这些朋友评论这本书之前的专业版本,这本书的很多地方就无法达致准确:我很感谢罗伯特·贝廷格(Robert Bettinget)、克里斯·达文特(Chris Darwent)、维克托·戈拉(Victor Golla)、马克·洛莫利诺(MarkLomolino)、弗兰克·马洛(Frank Marlowe)、戴维·G.斯密斯、特雷莎·斯蒂尔(Teresa Steele)、约翰·特雷尔(John Terrell),还有蒂姆·韦弗(Tim Weaver)。我和这本书从他们的建议和帮助中受益颇丰。最后,我感谢凯利·斯图尔特,我的妻子,谢谢她的爱和支持。没有她,我不可能完成这本书。我获得的本书销售版税将归“国际生存组织”(Survival International)所有,该组织致力于“帮助部落人民保卫他们的生命,保护他们的土地,决定自己的未来”。网址:http://wwva.survivalinternational.org/。慈善机构注册号:267444 501(c)(3)。

亚历山大·H.哈考特荣休教授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镇,CA 95616,美国

ahharcourt@ucdavis.edu

后记

后记 人类还能坚持下去吗?

在这本书中,我努力展示了我们在全球的分布,以及我们人类这种生物,是怎样被同样塑造了其他物种的生物地理外力塑造而成的。我们不是按照我们自己的形象被创造出来的。我们并不是特别的造物。

跟其他动物物种一样,我们人类由同一个地理起源向外扩张。像其他动物物种一样,一些人类个体因为拥有某些基因型而能在环境中更好地存活,并在那些环境中比拥有其他基因型的个体留下更多后代,因此,不同地区的人类在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都有所不同。和其他动物物种一样,气候影响着人类能在哪里生存,地理障碍则影响了人类可以去向何方。直到今天,地理障碍仍在将人们分离开来。同低纬度地区相比,高纬度地区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更小,岛屿上(特别是小岛上)的多样性也比陆地上小。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人类文化多样性在高纬度地区和岛屿上也同样会更小。其他动物物种在世界上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对那些食物有着不同的适应力,人类也一样。我们人类像其他动物物种一样,在我们自己内部,也与其他物种发生竞争或合作,由此我们一方面迫使其他一些物种和文化走向灭绝,另一方面也在帮助某些物种和文化扩张它们的范围。

我们关于生物地理学和进化的知识揭示出,最终,所有物种都会走向灭绝。不过在目前,从我们的人口规模和全球性分布的程度判断,我们人类还很兴旺。我出生于1950年,当时全球人口有25亿。过了60年多一点,也就是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之间的某个时刻,我们的人口达到了70亿。根据一些预测,再过一个60年,我们的人口就会增加到100亿。到时候,我们甚至可能将我们的地理分布范围延伸到月球和火星上。

但是,我们还能繁荣多久呢?在远古时代,旧世界人族祖先的进化谱系上,曾有三四个甚至是五个分支同时存活,而人类这一物种是唯一存活下来的一支。我们的近亲人族中曾有超过15支是先于我们行走在地球上的。现在他们都已灭绝。我们知道其中的14支存活了多久。某一人族物种存活了多久这种事能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人类还能走多远?

我们祖先的亲戚中的一支—直立人存在了150万年。其他分支的生存时间则从100多万年到仅仅30万年不等。我们的祖先种平均生存了60万年。要达到类人物种存在的平均值,达到人族物种的平均水平,人类还需要再坚持40万年,那是我们迄今为止存在时间的两倍。

对于我们是否可以在未来继续生存40万年,我并不抱乐观态度。特别是当我注意到,我们这一物种现在每年消耗的资源,都要多于地球当年的产出,这意味着我们正在消耗我们的老本。冰川和冰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率消融。然而,我们还是如此鼠目寸光,如此一厢情愿地视而不见,如此无休无止,贪得无厌。这也包括我本人。我以奢侈的西方方式生活,消耗的资源远多于我对地球的回馈。在西方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但是,我们中会有任何一个人像第三世界中的大多数人那样,采取更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吗?答案几乎肯定是—不会。

数千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资源,因为资源是过往生存所必需的。资源使我们能够生存、繁殖,并在这个资源常常短缺的世界中不断流动。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技术允许我们进行大规模开发的世界中,同样的贪婪使我们变肥变胖,使我们变得凶险致命—既对我们自己,也对整个世界。

但是,我们利己的大脑同样也是善于合作的大脑,就像我做博士生时的导师罗伯特·欣德(Robert Hinde)一直强调的那样。我们通过合作来竞争,不比通过打斗来竞争少。现在生活在非洲中东部维龙加火山群的山地大猩猩的数量,已经两倍于我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它们时的数量。我们在黄石国家公园放生了狼群。我小时候在英国几乎没有见过猛禽,而现在这里已经能常常见到红隼、鸢、秃鹫了,甚至在人口密集、农业发达的英格兰南部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够维持并扩张其他物种的地理范围,那么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可能也就有了希望。

书评(媒体评论)

一项出色的成就。

——《科学》杂志(Science)

清晰、全面、有说服力、令人着迷!完美地解析了塑造人类社会的综合演化力量。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

哈考特打通了生物学和人类学——相当有价值的贡献。

——《生物学评论季刊》(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关于我们人类如何走到今天,为何呈现如此丰富的多样性,作者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份似乎政治不正确但有着充足科学证据的论述,笔调生动,推理绵密,引人入胜。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对人类演化同生物、地理和文化的关系,超水准地给出了一个复杂同时兼具可读性的解释,阐明了为在全球的范围内生存,人类如何做出改变以适应环境。力荐给对演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人类学、人类起源,以及对贾雷德·戴蒙德的作品感兴趣的读者。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