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这本《茶话人生》的作者池敬安虽然弃文从医,但写作之情依然犹存,故在撰写医学著作和谱曲之余,也抽空敲击键盘写了一些散杂文章,渐渐地,文章积累出多册,并将其合并取名《茶话人生》。令人颇感欣慰的是,当几多文化友人来访阅读后,不但喜欢,而且还大多会向我索取,以便带给亲朋好友分享,就这样,时间一久,在下还曾多次得到名人的肯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茶话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池敬安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非草木,这本《茶话人生》的作者池敬安虽然弃文从医,但写作之情依然犹存,故在撰写医学著作和谱曲之余,也抽空敲击键盘写了一些散杂文章,渐渐地,文章积累出多册,并将其合并取名《茶话人生》。令人颇感欣慰的是,当几多文化友人来访阅读后,不但喜欢,而且还大多会向我索取,以便带给亲朋好友分享,就这样,时间一久,在下还曾多次得到名人的肯定。 内容推荐 这本《茶话人生》为闲适类散文集子,作者池敬安以茶话人生,从茶引发对人生的感慨, 认为人生如茶水一般。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经历,虽然清苦,却品尝出苦尽甘来的滋味。 目录 茶话人生 一品清明淡泊茶 上品虚怀若谷茶 极品人生岁月茶 闲云野鹤 戏台小天地 人面不知何处去 一语惊四座 体坛怪现象 痛哭酒文化 若为自由故 痛惜人类价值观 好自为之 戏说赌文化 世道“昏因” 从“元宝灰”想到的 人胆有多大 反物质 “包”义演变 人的嗅觉 话说吃文化 高级动物 轻薄才被捧被捧必轻薄 爱与美好 智的咏叹调 瞎扯难交流 家话古诗 自欺欺人的《短歌行》 句句要命的《七步诗》 借酒浇愁的《将进酒》 笑谈古诗 高处不胜寒 世界大变论 母嫁“曹操” 葵花宝典 音乐与菜谱 免淘大米缺糠钙 人才咏叹调 课堂笔记本 能说会道强 论题成聊天 讲坛变聊坛 味精的功过 对名人的感慨 荷塘秋露 几何人生 夫妻山水说 讲理 包容浅解 情为何物 爱岂容易 水声遐思 欺软怕硬 茶话软硬 难忘一点 谈天说爱 粗茶虽淡有余甘 品茗“不及犹过” 生命须吃苦 读“人生之盐”有感 是非曲直说 难得糊涂 谦卑与智慧 可怜天下父母心 说话与听话 说德 寒露秋思 “淡妆浓抹”有深意 小雨涟漪 人若无求品自高 对真理的感想 闲话几许 褒贬须远之 片子问题 心情法宝 网上“名人之作” 正邪说 拆字三悟 文里共婵娟 拆解财富 漫说爱箭 QQ里讲新鲜 读“浅评诸葛”有感 一个女主持人的烦恼 可畏之智 重生新章 你知不知道 粮食情结 福州油炸桧 音乐历程 月牙的感悟 杏林佳话 头痛的病人 高深说 图画与音乐 英雄论 脚的传奇 返城磨难记 回归医道记 行医从善守正记 重生的见证 附录:四十载谱曲心得 音乐独特的效果和使命 试读章节 一品清明淡泊茶 从茶文化说起 我国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不但人口多,文化也深厚,不说别的,就说茶吧,不仅讲究茶艺、茶道,更有茶文化。 茶文化是什么意思呢?说简单也很简单,我认为就三个字,但要注意的是,茶,不仅是各种泡了喝的茶叶,还包括非茶叶制成的茶,如桂花茶、菊花茶、姜母茶等;文,当然是指文明;化,指的乃是消化。可见,所谓茶文化,就是有关茶的文明与消化。 也许有朋友不赞同我的观点,但我的观点是参照某著名学者的观点说的,那学者认为:有没有文化,不能以读书识字或文凭为准,还要看他对文明有没有“消化”。所以,我认为茶文化就是有关茶的文明与“消化”。’ 再说,文化二字关键在于对这两字义的理解,“文”为什么是指文明呢?在这里不是指文字,文字只是文明的符号;也不是指文章,文章是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文明思想,而不是文明本体。“化”为什么说是消化呢?因为文化的化,不是变化、熔化、感化、硬化,更不会是化肥、化石、化妆、化疗,所以最朴实也最可靠的理解,就是消化。 其实,就是不参照那学者的观点也一样,因为茶本来就是有助消化的,当然,茶不仅有助消化,还蕴涵并展示着文明。不信你只要看看动物就会明白,动物才不喝茶呢,因为茶既不是食物也不是水,我们人类之所以喝茶,就是因为人类有文明,而茶正是文明的产物。 如果说上古的神农因尝百草而发现茶,只是文明的无意蕴涵,那么唐代的陆羽历经三十载艰辛著述《茶经》和开创茶道,就不能不说是文明的有意展示了。 人类是文明的,中国人更是文明人,因为,中国人不仅发现了茶,还发明了极其文明的茶道。当然,如同有文明不等于都有文化一样,精通茶道也未必都很精通茶文化,因为茶道只是茶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信朋友都知道茶是有助消化的,但也应该要知道,喝茶不能只为了消化鱼肉,却不想消化文明。因为,如同吃了鸡鸭鱼肉不消化会患胃肠病一样,文明要是不“消化”也会得“文明病”的。朋友,喝茶如果只是为了消化鸡鸭鱼肉和山珍海味,那未免也太俗气了吧,所以,当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也该品鉴茶中的“汗香”与文明“养分”,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对茶文化的消化,也只有如此,在品茶时才会留意茶中蕴涵着的诸多典故,才能领会到茶文明中的乐趣和韵味。 平时,常有朋友请人品茶,如果有空,我也喜欢参加,只是,座间如果有人高谈茶道,我多保持沉默,因为自己对茶道毕竟所知有限,但若有人提起茶文化,我就会说说自己多年喝茶领悟到的三品茶德,即:一品“清明淡泊茶”,上品“虚怀若谷茶”,极品“人生岁月茶”。 下面,就让我用这三品“良茶”来“泡斟”茶文化吧。 茶道虽雅,焉能与茶德媲美 有句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鲁迅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可见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家庭一件不可或缺的饮品,而且由来已久,要不,在文学作品中怎会常有“茶余饭后”之说呢?中国人喜欢喝茶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识茶、饮茶、种茶、制茶的国家。有研究者认为,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川蜀地区。顾炎武的《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早在西汉时期,四川就已有专门出售茶叶的市场——武阳,也就是今天的彭山一带。到了西汉末年,茶不仅已由四川传播到全国各地,茶,还成为皇室贵族的高级饮料。 茶在民间普及大约是从晋代逐渐开始的,到了唐朝已经开始兴盛,当时的一些城市出现了专门卖茶的茶馆,一些贵族家中还设有茶库,茶的消耗量也已经很大,这从唐贞元九年(793)政府开始征收茶税的记载,就足以证明当时茶的生产和贸易之发达。 林语堂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硕同类型的发明。”哦,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举足轻重。 相传,神农尝百草的时候,有一次吃到一种树叶,下肚后不久,整个肠胃像被洗过一样干净清爽,人感觉特别舒服,神农记住了它,并给它起名为茶。 P3-5 序言 我少年时,是好文忌医的,但成年后,命运竞使我不知不觉地弃文从医了。 记得童年7岁时,因有一邻居姐姐考进护士学校,我为她难过了十多天,因为自己对医学是反感的,平时走在路上,凡遇见担架从自己身旁抬过,必掩嘴屏息。而对诗文却颇有兴趣,在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就能背诵诗词,故上学后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喜爱。 但由于父亲早逝,家庭困难,14岁就告别学校,进木雕厂去学艺。幸好那工厂有图书室,其管理人司马丹柯,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大学生,他见我喜爱看书,特别喜欢,不仅让我进去自由选读,连借还的手续都免了,所以那两年我阅读甚多,连古版竖排无标点的《聊斋志异》也基本看懂,并’且过目不忘。“十年动乱”初期倒厂后,我住处周边的长辈常叫我讲述《隋唐演义》、《水浒传》全书故事。因此,我少年时曾幻想自己将来会成为作家,可命运的安排却不是这样的,不仅生活苦难,还经历了双目失明、断粮绝食、雷劈复活、家庭冤案等等,所以未到而立之年,竞因刻苦自学穴道医理,在事故中救人之举成功后,本人行医的善行就持续不断,历经十多年后,几经思考,弃文从医了。 值得一提的是,双目失明是因饥饿劣食造成眼睛肿痛后,又使用了邻居的过期眼药水所致。正当绝望之际,在部队当兵的大哥得知,将其积蓄的津贴费20元寄回。经省立医院治疗三次,视力恢复到0.1,可第四次再诊时却因钱已不够,无法取药,只好返回后自开中药处方,用余款买药煎服,可没有想到的是,服用数剂后,视力竞完全恢复。后来二十多栽的多次体检,双目视力都是1.5。 就是从那次自开中药使双目复明后,本人爱上医学,并经常抽空自学。29岁时,因同事半夜摔伤昏迷不醒,我应急出手救人,成功后,名声渐渐传开,前来求治的患者也不断增多。在义务行医十五载的岁月中,常有人登报答谢,加上我研究创立的意针疗法获得全国发明银牌奖,所以多次得到新闻媒体和电视节目的专题报道。后来在改革浪潮中,市科委要我出来创办研究所,并为我举办了“池敬安意针疗法研讨会”,在几多大医院专家的鉴定通过后,我创办了意针疗法研究所,并在市领导的特殊关照下,医疗部门为我颁发了医师证书和医疗执照。从历行医道至今已有三十五载,经治病案数以万计。 不过,人非草木,虽然弃文从医,但写作之情依然犹存,故在撰写医学著作和谱曲之余,也抽空敲击键盘写了一些散杂文章,渐渐地,文章积累出多册,并将其合并取名《茶话人生》。令人颇感欣慰的是,当几多文化友人来访阅读后,不但喜欢,而且还大多会向我索取,以便带给亲朋好友分享,就这样,时间一久,在下还曾多次得到名人的肯定。 有意思的是,因诊所中也常有患者阅读《茶话人生》,只是经常有人会问,为何以茶话为书名?逢此我就相告说,企盼人生能美好如荼,问者听后多会“哦”了一声。但有一回,曾有个少年小三听了我的话后说:“不对呀,茶是苦的,怎么能美好呢?要人生如蜜才美好嘛。”正当我不便回应时,带其来的李四却开口说道:“你这小孩只知道甜蜜蜜,哪知道甜蜜之后是苦口,茶水虽然清苦,却有苦尽甘来的美妙。刚才我读《人到中年喝茶好》的篇章,里面就讲过这道理。我才读没几篇呢,就像唱了茶一样,回味无穷。” 嘿,李四品尝“茶话”有余甘,可见本“茶”是好茶!听罢李四的话语,我也再次品尝了“茶话”,心口十分甘美。 啊,人生正如茶水一般,回首过去,虽然有难以表述之清苦,但懂得品尝者,必能获得苦尽甘来的滋味。本“茶”价位虽低,但其“茶韵”颇受欢迎,且经常有人品鉴,其键盘之辛,足以慰藉矣! 谨此为序。 池敬安 2006.12.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