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曲学大成后世师表(吴梅评传)/中国京昆艺术家评传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卫民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六、北京大学任教

(1917.9~1922.8)

蔡元培于1916年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既提倡西学也提倡中学。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活跃学术空气,他又倡导成立许多课余研究组织,音乐研究会便是诸多研究组织中的一个。该会成立于1917年秋,开始的时候下分提琴、钢琴、古琴、琵琶、昆曲、丝竹等组,由学校聘请名家担任指导教师。蔡元培与吴梅素不相识,他为什么聘请吴梅担任昆曲组的指导教师呢?原来蔡元培也很喜爱昆曲,赴北大之前,他曾在上海一个小书摊上看到《顾曲麈谈》,认为写得不错,所以昆曲组一成立便首先想到了该书的作者吴梅。

北京大学是全国首届一指的最高学府。在这里任教,名望高,薪俸厚,对一个入不敷出、事事不如意的中学教师来说自然是理想的职务。当接到北大聘书时,吴梅感到非常高兴。他想像不到,自己擅长的制曲、谱曲、唱曲成了一门绝艺,竟受到全国最高学府的青睐!《仲秋入都别海上同人》诗第二首充分表达了他的这一心情:

州里多通异域文,五花爨弄耍参军。寰中久已无新室,日下何劳补旧闻。不第卢生成绝艺,登场鲍老忽空群。世人誉毁原无定,谁是观棋黑白分。

于是吴梅收拾行装,负笈应聘,在中秋节前夕辞别妻子与四个稚子,由上海乘船北上。到北京后,吴梅住板桥街北大教师宿舍,1918年又把家属接到北京东斜街。由于吴梅的到来,北大国文系又开设戏曲课请他任教。不久,北京高等师范也慕名聘请吴梅兼任中国文学课教师。

北大开设戏曲课并延请吴梅任教,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北京戏曲界尤为高兴,他们认为吴梅的到来为戏曲在最高学府争得了一席之地,并提高了戏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些艺人还拜吴梅为师,敬请指导。吴梅一概热情接待,尽自己的力量给予艺术上的帮助。曲学大师的头衔在社会上便盛传起来了。其间,他先后结识了易顺鼎、罗瘿公、齐如山等酷爱戏曲的学者名流和梅兰芳、韩世昌、鲜灵芝等表演艺术家。

正当他兴致勃勃地传授曲学,指导艺人研习昆剧艺术的时候,上海某日报发表专论,认为元曲为亡国之音,攻击北京大学不研求精深有用之学,竟设科延师,教授戏曲。有人还嘲笑吴梅研究戏曲是不识时务,教授学生是误人子弟。面对这些非难,北大有远见的教师和爱好戏曲的同学被激怒了,他们勇敢地站出来加以反击。陈独秀率先有力地驳斥说:“不知欧美日本各大学,莫不有戏曲科目。若谓元曲为亡国之音,则周秦诸子、汉唐诗文,无一有研究之价值矣。至若印度、希腊、拉丁文学更为亡国之音无疑矣。”Ⅲ对于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当时并没有结论。但是,北大的戏曲课照设不误,吴梅照样持笛教曲,我行我素。随着时间的流逝,戏曲课非但没有取消,反而成了各大学的必设课程。反对研究戏曲、认为元曲为亡国之音的人,其中有的也随着时代潮流改变了往昔的看法。这场论争谁是谁非不是很清楚了吗?

吴梅在北大五年除教授戏曲培养研究人才之外,其他方面的收获也很多。戏曲理论方面,他为教学而编写了《词余讲义》(后改名为《曲学通论》)和《古今名剧选》。创作方面,写出了杂剧《湖州守甘作风月司》和一大批诗、词、散曲,像《过景山神武门》、《碧云寺见魏阉墓》、《游香山宿雨香馆》、《陶然亭》诗,《洞仙歌.出居庸关,登八达岭》、《瑞龙吟·过颐和园》、《水龙吟·昌平州谒明陵》词和散曲《南吕绣驾别家园·拟西施辞越歌》、《正宫锦缠道·示北雍诸生》、《南吕香遍满.题五伶六扇》等都是这时期较为优秀的篇章。另外,薪金丰厚,手头有了余钱,他还经常到琉璃厂、海王村、隆福寺街等书店,每次必满载而归,先后购置图书达两万卷左右。而每买一种书,他总是先睹为快,读后必以序跋形式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因此这期间所写序跋的数量也相当可观。

吴梅一生爱国热情很高,对国家大事也很关心,但始终对从政不感兴趣。前面提到,民国成立之初他有从政的极好机会,他却避而远之。在北大期间,他又拒绝了一次做官的机会。当时,自恃风雅而又喜爱昆曲的皖系军阀徐树铮经常向他请教唱曲方法,每写一支曲词也必躬逢问益。1919年段祺瑞任命徐为西北筹边使兼西北军总司令,徐氏打算礼聘吴梅为秘书长。如果接受这一职务,不仅薪俸优厚身价百倍,也可能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但是,他视如危途,又一次婉转地予以回绝。为什么呢?《鹧鸪天·答徐又铮(树铮)》词为我们回答了这一问题。全词写道:

辛苦蜗牛占一庐,倚檐妨帽足轩渠。依然浊酒供狂逸,那有名花奉起居?

三尺剑,万言书,近来弹铗出无车。西园雅集南皮会,懒向王门再曳裾。

大意是:我从事教学虽然像辛苦的蜗牛一样,总算尚有一席之地。薪俸虽不丰厚却够我这个狂士喝酒之需。哪能让一个颇有名气的人去奉侍他人呢?目前我如同孟尝君门下客冯谖一样不被重视,而谱曲唱曲也颇为愉快。我决不愿拉着达官贵人的衣襟向上爬!如果说这支词的意思尚有些曲折婉转的话,那么《思归引·序》讲得就更清楚了。

余主讲上庠,非隐非仕。彭城徐公,经略西陲,广罗彦俊,谬采虚誉,征及下走。余非终、贾奉使之才,安有潘、石河阳之望?……陋巷茅茨,西风菰米,下士所乐,或非金谷所有也。

意思是:我主讲大学,既不是隐士,也不是官员。彭城徐树铮做了西北筹边使,多方收罗有才干的人。他知道我的虚名,希望招为他的幕僚。我没有终军、陆贾那样出使抚远的才干,又岂能像潘岳、石崇那样不择手段地奢求富贵?……居于破巷茅屋,吃些粗茶淡饭,正是我的乐趣,并不愿作潘岳、石崇那样富有而淫乐的官僚!如果说民国初年不愿做官尚有些遗少因素的话,那么这次拒绝徐树铮则完全出于清高自洁,安贫乐道和对腐败官场的厌恶。

总而言之,这五年时间是他一生中最愉快向上的五年。在学术界和戏曲界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不仅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表演艺术家,还收集到大批的书籍、资料。这一切都为他日后的研究工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P14-16

目录

总序(谢柏梁)

序言(王卫民)

第一章 生平思想

 一、孤苦的童年

 二、坎坷不平的科举之路

 三、激昂的爱国热情

 四、开封之行与修蒲林巷新居

 五、南京上海任教

 六、北京大学任教

 七、东南大学任教与广州之行

 八、爱国热情重新燃起

 九、避寇内地

第二章 戏曲创作

 一、辛亥革命前的剧作——《风洞山》、《袁大化杀贼》与《轩亭秋》

 二、辛亥革命后的剧作——《镜因记》、《落茵记》与《双泪碑》

 三、自选自编的代表性剧作《霜崖三剧》——《湘真阁》、《无价宝》与《惆怅爨》

 四、关于《绿窗怨记》、《东海记》与《白团扇》

第三章 曲律研究

 一、奠定曲之成学的《顾曲麈谈》与《曲学通论》

 二、填写南北曲的工具书《南北词简谱》

 三、曲律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第四章 曲史研究

 一、总揽全局的《中国戏曲概论》

 二、篇幅众多的戏曲序跋

 三、《元剧研究》与《曲海目疏证》

 四、《霜崖曲话》及其他曲话两种

第五章 藏曲校曲与谱曲唱曲

 一、藏曲与校曲

 二、谱曲与唱曲

第六章 诗词散曲创作

 一、编年言志的《霜崖诗录》

 二、吐哀乐于寸心的《霜崖词录》

 三、异峰突起的《霜崖曲录》

第七章 《词学通论》与《辽金元文学史》

 一、律论与史论并重的《词学通论》

 二、开拓新领域的《辽金元文学史》

第八章 一代师表桃李满天下

 一、终身执教专心致志

 二、传授昆曲不遗余力

附录一 吴梅年谱(修订稿)

附录二 吴梅源流谱系

附录三 吴梅研究资料索引

序言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的唱词是诗词的变体;故事情节大多取材于小说;宾白与散文或骈文相近。至于歌唱、表演、化妆、道具等无不具有音乐、舞蹈、美术的性质。从事创作和研究它的人没有多种多样的知识,不了解制曲、谱曲、度曲、演曲的客观规律,要想创作出案头场上俱工的剧本,或把这门学问阐发得尽善尽美,那是不大可能的。在我国戏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戏曲大家。有的以制曲见长,有的以曲论见长,有的以曲史见长,有的以谱曲见长,有的以演曲或唱曲见长,有的以藏曲或校曲见长。集二三特长于一身的大家已屈指可数,集四五特长于一身的大家更为罕见。然而在昆剧衰落的清末民初却出现了一位集制曲、论曲、曲史、藏曲、校曲、谱曲、唱曲于一身的戏曲大师。他,就是本书研究的对象吴梅先生。

吴梅(1884~1939),字瞿安,一字灵■,晚号霜崖,别署臞庵、癯盒、崖叟、逋飞、呆道人等。祖籍江苏长洲。他一生主要从事于戏曲创作、研究和教学工作,同时在戏曲的其他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制曲方面,他一生共创作了十四个剧本,为当时人们最推崇的一位传奇杂剧作家。曲律研究方面,他继承王骥德、李渔等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制、谱、唱、演的艺术规律,为曲之成学奠定了基础。曲史研究方面,他上自宋元,下至明清,通盘考察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变化、流派,并对历代作家作品加以评价,为当时与王国维齐名的曲史大家。藏曲方面,他南北搜索,晨抄冥写,收集了大量孤本珍本,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藏曲大家。校曲方面,他校订曲本一百五十余种,选择之精,校订之善,远胜于臧晋叔的《元曲选》和毛晋的《六十种曲》。谱曲方面,他为许多传奇杂剧打了声情并茂、宜唱美听的歌谱,使一些案头名剧在舞台上焕发青春,为当时的谱曲大家。唱曲方面,他继承昆曲正规,言传身教,带动并培养了一批昆剧演员和业余爱好者,为昆剧的振兴贡献了毕生力量。教学方面,他率先把戏曲搬到大学讲堂,南北任教二十余年,培养了一大批词曲专家,有力地推动了古代戏曲研究和教学工作。另外,他在词学研究和创作方面也有很深的功力,是一位著名的词学专家。

当时人们都十分尊敬地称他为曲学大师、曲学祭酒,但是自从去世以后却默默无闻,很少有人提及,甚至一些研究戏曲的学者都不知道他的名字。这是一个历史的教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吴梅主要从事旧体文学的研究和创作。当时新文学蓬勃兴起,旧文学迅速衰落,特别是“五四”以后,新文学占据了盟主地位,旧文学被挤到狭小的一隅,几乎淹没。而在旧体文学中人们又以诗、词、文、赋为正宗,把戏曲当作“小道”看待。正宗尚无地自容,“小道”岂有立锥之地!第二,被正统文人蔑视的戏曲当中,吴梅从事的创作主要是传奇杂剧,研究工作又偏重于曲律,这一切都是为昆剧服务的。当时昆剧已衰落到了谷底,寥寥无几的班社根本无力排演新剧。他创作的剧本很难搬上舞台,曲律著作也很少有人问津。第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古典文学研究大多以清朝中叶以前为主,现代文学研究又以“五四”以后为主,于是清末民初的文学便成了一片空白。身处这个时期的吴梅也随之淹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波之中。

本书试图把这位戏曲大师介绍给今天的读者,让人们了解他一生的思想状况和在戏曲创作、理论研究、教学等各方面的突出贡献,以恢复他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笔者力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评述。但是,由于能力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它倘有抛砖引玉之用,那么本人的愿望也就达到了。

本书是在编成《吴梅全集》、《吴梅年谱》、《吴梅和他的世界》的基础上写成的。在搜集资料和写作过程中,吴梅先生的二儿媳邹韵湄、三儿媳邹斯萃、四儿媳韩洁贞提供了不少材料和情况;吴梅先生门生任中敏、唐圭璋、王季思、李一平、钱南扬、常任侠、万云骏诸先生,或介绍情况,或提供资料,也都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近日,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教授主编《中国京昆艺术家评传》丛书,拟把本书作为其中的一种收入,于是我在河北教育出版社版的基础上又略加增补和修正,希望尽可能把一个遗感较少的新版本奉献给读者。

王卫民

2009年11月22日于北京

内容推荐

本书试图把吴梅这位戏曲大师介绍给读者,让人们了解他一生的思想状况和在戏曲创作、理论研究、教学等各方面的突出贡献,以恢复他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笔者力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评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编成《吴梅全集》、《吴梅年谱》、《吴梅和他的世界》的基础上写成的,试图把吴梅这位戏曲大师介绍给读者,让人们了解他一生的思想状况和在戏曲创作、理论研究、教学等各方面的突出贡献,以恢复他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5: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