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顶尖名校校长用这本书来总结他的职业生涯——在德国规模最大、最知名的贵族学校任职30多年,培养出了无数精英名流。
希望为有兴趣的大众说明——一个顶尖名校校长在当了三十多年的教育者之后所得出的结论。他不打算讲一个杰出教育人士的故事,只想报道从缺损的德国教育文化中吃尽苦头后所获得的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有纪律的孩子更优秀 |
分类 | |
作者 | (德)班哈德·毕博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顶尖名校校长用这本书来总结他的职业生涯——在德国规模最大、最知名的贵族学校任职30多年,培养出了无数精英名流。 希望为有兴趣的大众说明——一个顶尖名校校长在当了三十多年的教育者之后所得出的结论。他不打算讲一个杰出教育人士的故事,只想报道从缺损的德国教育文化中吃尽苦头后所获得的知识。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顶尖名校校长的教育观点结晶。作者在德国规模最大、最知名的贵族学校任职30多年,培养出了无数精英名流。他呼吁家长要有教育孩子的勇气。放任、溺爱、无度的教养,只会让孩子承受杂乱无章的苦果。出于爱的纪律,才能赋予孩子真正的自由。因为,从小会服从、协调、负责的孩子,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目录 前言 1 我们需要为教育再度鼓起勇气 “陶匠”式与“园丁”式教育 教育没有公式化的“处方” 品德教养强化孩子的人格 教育者的“说一不二”原则 勇于严格,是今日教育所需 2 自由从纪律而来 “自主即自由”的迷思 幸福有先决条件 仪式的辅助 3 父母的权威影响深远 成长必经的权力之争 孩子需要成年人的权威 学会服从很重要 4 纪律有治疗良效 海伦·凯勒的启示 夏山学校成功的真正原因 心理学治疗的局限 5 不是每件事都需要和孩子讨论 教育不能被讨论所取代 萨勒姆的“学生共治”做法 向成熟的民主国家借鉴 勇气和民主是必须逐步学习的美德 6 杂乱无章酿成早年不幸 从外在规范发展出内在规范 规律生活减轻人生负荷 做规范的主人 7 希望公平教育,就得有处罚孩子的准备 为孩子设下具体有形的界限 没有处罚的教育,超出了众人的能力 协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公平概念 处罚在团体中的效果 好的处罚与坏的处罚 8 家庭不是一切 大家庭与圣诞节 同侪的效应 一个女孩的例子 以团体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 9 人在玩的时候才是完整的人 游戏的力量 电视扼杀创意思考 戏剧也有治疗效果 10 只有天分是不够的 用纪律提升天赋 每个年轻人都有待发掘的天赋 帮助孩子相信自己 让工作成为第二天性 精英教育要纳人品格教育 后记 致谢 试读章节 一位父亲利用周末带着孩子去钓鱼。河边的告示牌上写着:“钓鱼时间: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孩子完全沉浸在兴奋中,并没有认真看这则告示,他的父亲提醒了他好几次,他才仔细地读完了这则告示,并向父亲点头表示认可。但显然,他并没有将这则告示放在心上。 这一天的收获并不好,父子俩坐在河边半天,也没有等到一条鱼上钩。到了下午快四点钟时,父亲正准备招呼孩子回家,突然间孩子大声喊叫了起来,让父亲过去帮忙,他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条大鱼非常沉,父子俩努力了半天,才终于将它拖上岸来。一天的努力终于没白费,孩子既高兴又得意。 谁知道就在这时,父亲看了一眼手表,然后收起笑容对孩子说:“亲爱的孩子,很抱歉,现在已经是四点十二分了,按照规定,这里只能钓到四点钟,因此我们必须将这条鱼放回河里去。” 孩子露出一脸失望的表情,不断地恳求父亲,希望将自己的成果保留下来。可是父亲回答说:“我们不能违背规定。不论这条鱼上钩的时候是否在四点钟以前,我们钓上来的时间已经超过四点钟,就应该放回去。”说着他捧起那条鱼,将它放回了河里。孩子眼里含着泪水,没有再说一句话,默默地跟着父亲收拾起钓具回家了。 这件事情对孩子的人生造成的重要影响,在十多年后得到了体现。孩子曾经在心中埋怨过父亲坚持诚实的死板态度,但当他走上社会,成为一名律师之后,他才发现这种品德的可贵之处。他在业界获得了极好的口碑,他一直坚持的一个职业信仰是:任何来找他打官司的人必须诚实。如果发现自己的被代理人有任何谎话,他就会拒绝为其辩护,因为这违背了他的职业道德。人们都愿意信任他,因为与那些满嘴谎言骗取诉讼费的律师们相比,他的诚实让人们感动。 教育始终都是价值教育,并且力图塑造某一种“理想的人”的形象。信徒自视为“堕落者”,认为人是依照上帝的模样创造出来的;共产主义推崇那些在公有经济之下无私无我的人;纳粹则妄图以雅利安优等民族的狂妄形象自比。我们只能走上教育启蒙的道路,将人性提升至与典范一样的高度,把价值与法律的准则连接在一起,最重要的有自由、平等、博爱、正义、真理、爱等。 启蒙的价值与世俗化后的基督教价值无异,可以说,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把这些价值转化为儿童及青少年的品行。每一种品行都合乎一种价值,诚实的品行合乎真理的价值,宽恕的品行合乎平等的价值,自由的品行合乎自由的价值。有些价值和品行在概念上有区别,比如真理与诚实;有些在概念上一致,比如自由的品行等于自由的价值。 没有人怀疑我们文化中的基本价值及道德,但将之转化为品行举止,就不一定人人认可了。当今的问题不在于价值崩坏,而是相信世界上有这些价值存在、相信人生还有一次机会的信仰衰退了。教育的任务,仍然在于强化年青一代将价值转化为品行操守的信仰。但是“诚实的人是笨蛋”这句格言,透露出对于真理的价值能否转化落实的怀疑,因为事实以及从不足的事实衍生出来的结论,赛过贯彻真理的信仰。 由此可看出现实不尽完美,思想与理想如今也已失去力量,这也与信仰缺失有关。真理的“价值”并不能经由言谈讨论就会直接化为诚实的“品行”,而是要通过典范以及典范的教化作用。社会上有公共的典范。如果以公共典范的数量和说服力来说,我们活在一个典范贫乏的时代。 此外,也有个人的典范,比如父母、师长,他们每天都努力尝试,想将诚实的美德深植孩子的心中。这可不轻松,孩子会说大话、找借口、放“烟雾弹”、答非所问、推三阻四。每一次,教育者都要有所反应,要求孩子说清楚、讲明白,并且有勇气说真话。如果儿童或青少年识破这位教育者自己也不诚实,那么所有诉诸诚实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教育者当然也有失灵的时候,假使他说谎,就要有勇气承认自己说了谎话,孩子会接受这样的教育者。有这种经验的人会记得,坦承说谎有多困难。而在道德上曾经不圆满却坦承不讳的人,孩子会认为他更加可信。 一个人的教育要通过教养来完成。教养,指的是掌握前人的知识,借助于这些知识和经验了解认知人生,并且能够从中得到行动的活力。我们通过教育和教养,强化儿童及青少年的人格。唯有了解道德价值的用处,并能依据前人的知识经验背景来判断,在对抗我们这个时代的骚动不安时,年青一代才会配备齐全。因此,教育和教养让一个人有能力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行动时勇气十足。P16-19 序言 我要用这本书来总结我的职业生涯,希望为有兴趣的大众说明——我在当了三十多年的教育者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我不打算讲一个杰出教育人士的故事,只想报道我从缺损的德国教育文化中吃尽苦头后所获得的知识。 几十年前,唯“权威与纪律”马首是瞻的教育基础被置之不理。今日从事教育的人,很难力抗现今充斥物质主义、敌视教育的环境。许多人漫无目标又缺乏方向感,如何教育儿童和青少年,已经偏离为一种随意、个人化的教育风格,在权威和纪律的迫切性、合法性以及执行上,大家已经失去共识。 德国的教育文化因为纳粹主义而动摇了根基。直至今日,教育最根本的诸多价值与美德,尚未从过去纳粹主义的滥用中恢复生机。青年学生运动在1968年后于德国地区所呈现的,只是德国自身灾难的后续发展。我们不能坐视纳粹主义再度毁坏我们的教育文化。 对教育而言,20世纪是一个极端的世纪。有皇家军事学校的“非常”纪律,也有20世纪后期所出现的、与纳粹手法相对的反权威教育。“过度”,是这两种教育模式的特征;“过度”,正是所有教育的敌人。 我想以这本书,找出合理的分寸,让权威与纪律能再度成为教育的重心,为儿童与青少年开启一个新的未来。 在追寻合理分寸之路上,我借助托马斯·曼(Thomas Mann)描述船夫的意象:当船身向左偏,船夫便得向右倾,以维持均衡。但愿这个意象陪伴各位读者阅读本书。 班哈德·毕博2006年秋 后记 关于教育,没有新的知识。所有时代中,伟大教师的独创能力都离不开过往的真理宝藏,可以从中选取思想、箴言及经验,作为时代行之有效、解决紧急问题的答案。因此,我认为应该熟谙前人对教育的看法。 我在康德的《教育论》中找到了几句话,总结我这本书所要传达的信息: 教育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人在法律强制之下有能力使用他的自由,使之并存。因为强制乃是必要!我如何使强制下的自由文明优雅?我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习惯、容忍自由的强制,同时应该教他好好使用自由。缺了这个,一切都只是僵化的机制,而被教育开除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如何使用他的自由。 我斗胆修正康德的一个论点,依我之见,强制与自由并非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而是教育最大的问题。父母、老师等教育者每天都要忍耐着紧张的关系,要求杂乱无章的儿童与青少年服从和纪律,同时又要将他们引领至独立自主、自律及自由。 接受这种紧张的关系,当年轻人的模范,是为教育卓越之处,也是教育者欣喜有加的经验。强制与自由更迭的游戏,伴随着人的一生。自由,不是一个人所获得的状态,而是一种每日要重新学习的美德。 对于这种紧张关系,教育者加以抵抗还是退避三舍,年轻人很容易就知道是有利于强制,还是有利于轻松随意。解除这种紧绷的关系,不忍耐紧张的关系,甚至使之瓦解,教育者将会遭受痛苦。 儿童与青少年注意到父母、老师等教育者忍受着这种紧张关系却又十分努力,将因此爱他们。这样的教育者,在经受紧张关系时,想象力丰富、满怀希望,被称为典范。 “教育是爱与典范,别无其他。”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Friedrich Froebel,1782-1852,著有《人的教育》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全部含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