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遭遇地震线
核潜艇出了中国东海海域,艇内的气氛立刻紧张起来。
潜艇指挥室内,一个超大型的液晶屏幕上显示着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紧紧地环绕着中央的那一块方形显示区,在那个被选定的显示区内,一道鲜艳欲滴的红线正从远处似有似无地延伸过来。
一头金发的美国科学家马丁教授坐在显示器前,与身边白发苍苍的中国地学专家风雷教授小声地交谈着。
马丁先生早年曾经到北京大学留学,与风雷教授是同桌。当时两个人一遇上就喜欢抬杠。马丁那种夹杂着中英文的特殊语言曾经让风雷笑痛了肚子,但这个黄毛确实厉害,专说那些让人又气又笑的话,让人不知道骂他好还是笑他好。
两个人可算是抬了一辈子的杠,即使相隔万里他们也会抽出点滴时间来做这件事情。在出海的前两天,一个在纽约,一个在北京,两个人就坐在可视电话前就移民月球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风雷认为那纯粹是年轻人赶时髦的事情,就像20世纪末期中国的时髦青年往美国跑一样。但马丁却认为不一样,他认为那跟赶时髦没有关系,完全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问题,如果不去体验那种新的生活,不管年轻与否都会跟不上时代的。
马丁当时说:“风雷先生,我们研究的本来就是一门老掉牙的学问,如果生活上再不有点新意,以后的日子就更没意思了……”
风雷说:“我懂,是得让生活有点意思。但我觉得我的研究已经占据了整个生活,我的宝贝女儿都已经要超过我了,我不能停下来,其它事情对我的吸引力并不像你说的那么大。”
马丁在屏幕上摇头叹气,风雷就刺了他一句:“你这个老东西,还是学一点我们中国人的实在吧,本来你可以超过我们的,就像‘波浪式地震’那样的命名,本来是可以由你提出来的,可是……居然让我那个小女儿抢了先……”
马丁急得脸红耳赤,但又说不出什么,他一气之下就关掉了电源,小声地骂了一句他和风雷合用的国骂:他M0THER'S。
到核潜艇上来之后,两个人不再讨论那些生活态度问题,但马丁一上来就开始挑剔那块大显示器。风雷一直也没有在意,因为这艘核潜艇是中国捐献给联合国减灾委员会的科学考察船,所有的技术、材料和工艺都是最先进的,马丁的挑剔可能只是为了抬杠而已。
可是今天,马丁说得有点过分了。他不是针对质量与技术问题了,全是抱着个人的好恶来说这件事情。坐在舒适的真皮转椅上,马丁懒洋洋地看着那条若有若无的红线说:“也就这样了吧,风雷先生,这颜色真够纯的,使我想起中国早期的戏剧《白毛女》,里面说过这么一条红头绳。”他说完就眯着小眼睛似笑非笑地看着风雷。
风雷嚼着茶叶,头也不转,轻轻地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块屏是中国幻影公司在杭州的子公司生产的,可是技术图纸由美国WIN公司提供。我记得当时WIN公司总裁萨姆先生对此事相当关注,特地坐超速飞机从美国赶过来监督,当时还带了一块样品用来比较。可是当他把两块显示器拿到一起比较时,惊讶地发现杭州产的那一块比他带来的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要高出一大截,萨姆先生不明就里,他不知道中方究竟做了怎么样的修改。但是第二天,报纸上就刊出了WIN公司购买幻影公司显示器技术图纸的新闻。”
马丁露出一脸不屑地说:“哦,是吗?你编故事的本事非常的大,这我在北大学习的时候就领教过了。我从来不看报纸,我只看网络电视。”为了证明所说的话,马丁还抬起手指了一下那个大屏幕显示器,但当他看着风雷教授的脸时,感觉不对劲了,等回过头来的时候,他忍不住叫了一声“上帝”。他看到显示器上的那一条红线鲜艳得闪亮,如子弹一般飞速向眼前延伸过来,环绕它的那些数据都飞快地、惊慌失措地变化着。
风雷一把将头上的无线小话筒捋到嘴边,大声嚷起来:“左满舵!”
潜艇操控室里,杨坚大校亲自按下了左满舵的淡绿色键。潜艇开始向左转,在巨大的角速度作用下,所有的人都向右边倾斜着,下意识地抓住了椅子扶手。
在深海处,巨大的涌流仍然没有停止。
无数的鱼虾惊慌失措地四散奔逃,但涌流却并没有伤害它们,它只是迅速地传递过去,将能量从这个通道传送过去。等那些惊慌失措的鱼虾真正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它们并没有受到丝毫伤害。P1-3
库克岛
辽阔的大海中间,无数奇形怪状的天线和发射器像森林一样布满了一个叫库克(CUCK)的小岛。那些天线有的呈巨大的抛物线形,远看起来就像一面面硕大无朋、苍白无力的脸,它们毫无表情地看着天空,仿佛在示威;有的是高达50米、长达200米的旋转天线,它们死气沉沉、缓慢、按部就班地旋转着,好像从一诞生就不知道什么叫轻松;有的像一棵大的金属树,银光闪闪地站在石砾堆中,按着圆锥曲线的轨迹有条不紊地画着弧,姿态优雅,但其中仍透出按捺不住的冰寒之气……
只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发射器,它们才保持着永恒的镇定。可是,谁也不知道,它们的内心在想什么。在它们的身体里面,汹涌的电流在疯狂地流动,无数的电波射向天空,射向宇宙,进入那些可知和不可知的地方。由于电流的穿行,它们的身体整天都是滚烫的,经常有穿着白色防护服的警卫小心翼翼地开着气垫车穿行其中,他们把那些已经不称职的发射架运到岛上的车间里,重新熔化成一个一个的小粒子,它们在那些能量的煽动下重新组合成新的躯体,再度生成新的生命,直到再次老化,被气垫车呼啸着运到轮回之所。
库克岛是个方圆才10平方公里的小岛,它形成于300年前,那时候人类还没有发现它,一些蟹类和海藻把它当作了天然的乐园,在它身子底下无数的缝隙里找到了自己的家园。当第一个疯狂的探险家、骨瘦如柴的艾历克斯坐着他的老式无动力帆船到达小岛时,他给全世界的人类留下了一个精确的坐标。但是,这个岛是如此的小,以致于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即使在把每一个小村庄名字都标出的地图上,它也只有财会派克笔的笔头那么大。
艾历克斯自己都忘了这个发现,因为它实在算不上一个伟大的发现。直到他死的时候,这个岛也没有任何人去注意,也没有任何人去开发,虽然它在公海边上,虽然在它上面发射百万吨级的巨爆弹几乎可以很方便地打到任何一个大国的首都,但它仍然只是一个弹丸之地而已。
科学发展到今天,地球早已被人们藐视地称之为“村”——地球村,它已经失去了远古时代那种庞大的概念,一切“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圆地方”等古人总结出的朴素规律都成过眼云烟。从月球和火星上接踵而来的好消息表明,马上将会有一批愿意冒险的地球公民可以去掉“地球籍”而将古老而呆板的地球护照换成精美的外星全息绿卡。当然,在这个年代,已经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几乎没有网络和炸弹所不能到达的地方了,至少在美国usA国家传播公司、中国中央电视电影转播台、日本东京湾比特发射中心的所有频道上都毫不犹豫地表达相同的意见,虽然它们在其它问题上还在喋喋不休地争论着。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件事情会发生,虽然谁也不想去注意,谁也没想到它会影响任何事情,可它发生了。
某一个时刻,库克岛突然消失了。在艾历克斯留下的那个精确坐标上空,任何先进的电子和网络工具都搜索不到一点儿信息。
可是,那些冷漠的天线和发射架仍然矗立在某一个地方,它们的体内,超过以前数倍的电流如汹涌的海潮。
它的消失是突然的,没有任何先兆。因为它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美国一个叫刘约翰的人花巨资买下,如果岛屿消失,倒霉的是这个神秘的人,谁也不会去关心。被20世纪末的疯狂哲学家耶鲁徐晴预言为“超现代”的这个时代,信息已经作为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事物深深进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其数量之庞大是耶鲁徐晴所想象不到的。问题是每一个人都沉入这些信息的海洋中不能自拔,能够注意到一个大洋中小岛变化的人,只能说他对这个小岛另有图谋。
在所有国家的地理中心,主电脑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在网络的一个极小的角落,巨型软件的一个小触角自动作了一个备份,标明库克岛从此成为历史。库克岛的消失在无数电脑里只是换来一声极低微的“嘀”声。
库克岛在所有卫星与网络探测波的扫描之下再也不露出痕迹,没有人为它叹息。但是,有人却露出了笑容。
无数的发射器与天线仍然在那里躁动。
那一张笑脸越发深沉了,一个声音从那里传出来:“YE。”
一个红色的按钮被按下了,岛中心发出了一道耀眼的强光,这是一道极其醒目的黑光,(黑光是21世纪中期由亚裔女科学家卡尔唐波提出的一个概念,因为她已经在实验室里做出了黑光,这种光根据其能量大小可以将周围的一部分光全部移走,变成一片“空白”,其实是“空黑”)闪闪发亮的黑色光像死神的眼神转向海岸线。瞬间,巨大的海浪嘶叫着,像一个巨兽拱起的脊梁,迅速隆起、传播,逶迤远去。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异常的静谧。
这种异常的安静之中仿佛蕴藏着某种奇迹,往往在奇迹将要发生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时刻出现。整个宇宙都在注视着,像慈爱的母亲在注视着这片大草原。宇宙是个硕大无朋的母亲,她可以原宥一切,可以容许一切在她宽大的怀抱里发生,因为所有的所有都是她的孩子。
大草原像个温和的长者,对所有的事物都抱着仁厚之心,几千年的人类在她身上践踏过去了,她没有觉得自己苍老,活力仍然存在于她的身上。但是今天,她预感到自己将面临新的考验。一种奇怪的心灵感应在大草原深处波动着,貌似平静的大地仿佛在轻微地颤抖。但是所有的动物和人类却还是像睡着了一样,沉醉在一种美妙得近似天籁的宁静之中。
生活本来应该是美好的。
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
美丽的大草原仿佛听到一种来自远方的、冥冥中的神秘召唤,她的一角突然隆起,而且这种隆起迅速向着四野扩散,宛如波浪般前推着涌动起来。
草原上无数安静而悠闲的牛羊骇然大叫,被地浪推得四散奔逃。绿色的大地像遭受了一种魔障,奇丽的流线型浪群滚滚向前,带着轻轻的轰隆声,就像海浪在低声呼啸……
外层空间所有的间谍卫星、气象卫星以及它们的附属卫星都睁大了惊奇的眼睛,无数巨型的长焦镜头都对准了这一块小小的绿色。一时间,全世界的电脑显示器上都出现了这种怪异、神秘的镜头。
待牛羊四散干净,大草原一如往昔,没有丝毫变化。但是,在遥远的那个边疆城市,有几栋高楼却举棋不定地摇晃了半天。
地浪慢慢地平息了。
在所有的网络电脑显示器上,出现中国地学专家风婷的大块文章: 《波浪式地震之我见》
几乎所有的电脑都开始从互联网络上下载这篇文章。
与此同时,联合国减灾委员会主席阿拉斯加先生的电子邮件发向了全世界的地学专家,一个全新的科学考察组将成立。
《波浪式地震》:位于太平洋公海上的神秘小岛库克岛,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任何先进的电子和网络工具都搜索不到它一点儿信息。接着,连续不断的地震接踵而来。根据中国地学专家风婷博士的科学推断,这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非自然地震——波浪式地震。地震引起世界各国的恐慌。联合国减灾委员会派出以中国地学专家风雷教授为首的科学考察组,乘核潜艇奔赴库克岛所在地进行考察,途中又遇上地震,潜艇被摧毁,风雷教授不幸丧生。得知父亡消息,风婷与恋人欧阳淳又罹车祸。经抢救,风婷的大脑保住了,并移植到猝死的美国姑娘玛丽的身体上。欧阳淳无法接受复活后已成金发女郎的风婷,最终弃她而去,从此神秘地失踪。康复之后的风婷参加了新组织的联合国考察小组,和欧阳淳的儿子、年轻正直的地学专家欧阳山一起,经过激烈的殊死搏斗,冒着生命危险,终于踏上了已成金属小岛的库克岛,闯进了这个由欧阳淳建立起来的“魔鬼王国”——波浪式地震基地,揭开了库克岛的秘密。风婷和欧阳山逃出魔掌,在联合舰队和中国潜艇的帮助下,一举摧毁了这个基地。小说惊险奇特,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波浪式地震》由余飞编著。
由余飞编著《波浪式地震》是21世纪长篇科幻小说丛书之一。
本书内容惊险奇特,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主要包括遭遇地震线、金发玛丽、杨坚大校的超级情人、阿波罗队的黑人中锋、网络讨论与网络谋杀、震波实验室、联合舰队、地震红晕、生物电脑芯片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