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领导人访美期间讲述的、感动万千美国人的真实故事!感天动地生死恋,天海难隔故园情!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被一个美国人铭记了近一个世纪,当《啊鼓岭》在《人民日报》发表,时任福州市委第一书记随即邀请美国友人回访。这消息犹如一记春雷爆响在1992年春天的福州……作者刘中汉,笔名钟翰,是密尔顿故事见证者。
十年鼓岭生活,一生牵挂不尽。美国人密尔顿在福州鼓岭度过童年,回国后仍对“鼓岭”充满眷恋与向往,渴望故地重游而未能如愿。他去世后,夫人在众人帮助下踏上圆梦之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啊鼓岭(一个美国人的中国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中汉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位中国领导人访美期间讲述的、感动万千美国人的真实故事!感天动地生死恋,天海难隔故园情!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被一个美国人铭记了近一个世纪,当《啊鼓岭》在《人民日报》发表,时任福州市委第一书记随即邀请美国友人回访。这消息犹如一记春雷爆响在1992年春天的福州……作者刘中汉,笔名钟翰,是密尔顿故事见证者。 十年鼓岭生活,一生牵挂不尽。美国人密尔顿在福州鼓岭度过童年,回国后仍对“鼓岭”充满眷恋与向往,渴望故地重游而未能如愿。他去世后,夫人在众人帮助下踏上圆梦之旅…… 内容推荐 十年鼓岭生活,一生不尽牵挂。《啊鼓岭》是刘中汉根据一个真实的关于中美友谊的故事写成的纪实小说。 1901年,年仅一岁的密尔顿跟随父母来到中国,在福州鼓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与当地少年小山子(郭小山)义结金兰,可巧小山子的父亲正是密尔顿父母的救命恩人。小山子为人勇敢仁厚,成为童年密尔顿的偶像,也成为影响他一生的人。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密尔顿随父母回到美国,临别时他与小山子约定重聚。为实现重聚诺言,小山子登上加拿大招募华工的船,跨越太平洋来到美国近邻加拿大。为救工友,小山子客死他乡,密尔顿并不知情,三次北上加拿大寻找小山子,最终得到的却是他的死讯,这无疑是致命打击。密尔顿一心想回中国探视“故乡”,却因“二战”爆发以及其后的中美关系,无以成行。时间飞逝,直至去世,密尔顿的心愿仍未达成。他嘱托妻子为他还愿,无奈妻子不知“kuliang”具体所指,几赴中国,发现所到非处。历经周折,在留学生钟翰的帮助下,他们终于解开“kuliang”即福州鼓岭的谜底。 刘中汉,笔名钟翰,是密尔顿故事见证者。有感于密尔顿夫妇的深情,在《人民日报》发表《啊鼓岭》一文,偶为当时的福州市委习书记看到,他当即安排密尔顿妻子来鼓岭探访。2012年,这位昔日福州书记已成国家领导人,他在访美午宴上佳话重提,使这段中美友谊佳话更为传奇。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尾声 试读章节 顷刻间,一辆金辇胶轮的大马车奔驰而来,蹄声仓皇,尘烟四起,车厢内不时传来女人的尖叫声和男人催促赶车人之声,虽是汉话,却透着一股洋腔,更透着惊慌和绝望……女人肚子微微隆起,一看便知怀有身孕,惊恐失色地唤着:“小密尔顿,我的小密尔顿!我还没出世的孩子啊……”车后不到一华里的地方,一彪身着黄红衣衫、孔武凶悍的义和拳马队疾驰追来,刀光刺眼,杀声惊魂。眼看马队与马车间的距离越靠越近,情势危在旦夕,刀挥血溅只在瞬间。 偏偏此时致命的弯道出现了,或因车夫赶得太急,马蹄奔腾太快,或因石路太滑,出门之日运数太坏,只听“轰”的一响,金辇胶轮的马车应声倾覆了,翻倒的马车沿路面滑出,彼时尖叫的女人此时像一只中箭的天鹅,瘫软地挂在撞开的车门处,已是声息全无。被甩出车外的高鼻子男人,鼻子流着鲜血,汗水布满双颊,横飞而出的金丝眼镜摔成数截,无处可寻。他表情痛苦地跪在地上,双手捧住血迹斑斑沾满泥土的脸,大声而绝望地哀号着:“My God!My God!……” 正值皇天不应,后土不灵,命悬一线,必死无疑之际,一个人影倏地从天而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这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肩上挎着草药包,腰间悬挂饮水壶,高大魁梧,动作敏捷,迅速从车门处拖出女人,往自己身上一背,紧接着毫不犹豫地一手拽着受伤的男洋人,一手拽着吓破了胆的车夫,猫腰钻进山道旁的莽莽杂草丛林,一行人眨眼间消逝得无影无踪。 一拐弯,狼奔而至的马队仅见倒地的车和马,车内已是空空如也,被追杀的洋人和车夫也如同蒸发了一般。十余骑人马勒缰急停,人仰马嘶,搅起一片烟尘。来势汹汹的这帮人围成一圈,仔细翻找马车,值钱之物悉数被卷去。领头那人诧异自问:“洋毛子难道上天人地了不成?且便宜了这帮孬种,都跟我回吧。”随行者乱吼一通,尾随着领头的络绎而去,把洋人的马也赶走了。 闽东地势,既有奇山,山峦间亦有平川,这是东南沿海特具的水陆交接地貌。亡命逃奔的两男一女,被奇迹般出现的小伙子轻车熟路地带到一个蝉鸣鸟唱、青石幽泉的地方。 那个西洋男人早已是气喘如牛、腿软如蜡了。“吓死我了!太可怕了!我的妻子……眼镜,我的……”他语无伦次地说,“让我们休息休息吧,就一小会儿,可以吗?” 小伙子机警地环顾了一下四周,只见山环岭抱,渺无人迹,于是慢慢放下背上的女人,扶她轻轻躺在一片柔软的蒲公英草地上。 女人面若死灰,气若浮丝地呢喃道:“安德森,安德森……我们这是到哪里了?那些人被我们甩掉了吗?我们现在是不是已经安全了,我们还活着吗?” “别怕,别怕了,亲爱的,都活着,我们都还活着!”安德森如释重负,“让我们一起感谢上帝吧!感谢上帝派来了一位天使,芭芭拉,我们没被乱民抓到,是这位年轻的天使救了我们,我们还活在上帝的恩宠下呢!” 这时两个洋人才注意看眼前的救命恩人,此人浓眉大眼,气宇轩昂,着一身农家自纺的土布衣衫,看起来虽年轻却沉稳。叫安德森的洋人问小伙子:“勇敢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怎么谢你才好呢,能说一下你是谁吗?你到这深山里干什么来了?” 小伙子答道:“我是这座山里的一个药农,我家就在鼓岭之下,我正要到山里采草药,不巧碰到了你们。” 洋人此时气息已定,面带l京喜地说:“我妻子和我也住在鼓岭,是镇子东边的万国公寓,公寓里边有很多石头别墅,年轻人你知道吗?那里面住着很多的洋人,就和我们一样。” 小伙子说:“我当然知道,以前我经常路过你们那里,想进去看一看,可是有不少长着红胡子、用咖啡色布包着头的大胖子把守着各个进口,总是对我们当地人气势汹汹的,我从来就没有进去过。” 洋人笑了:“呵呵,红胡子,大胖子,呵呵,你不知道那是什么人吗?他们是我们从印度招来的守卫,专门看守公寓大门的,印度是一个紧挨着你们喜马拉雅山的国家。” 两个男人正说着闲话,草地上躺着的洋女人突然呕吐起来,满脸汗珠,胸口急剧地起伏。小伙子忙从腰间的药囊里倒了一点微带棕色的药粉在那女人手上,劝她把药吞服下去。 安德森不知这个年轻人倒出来的究竟是什么,急急忙忙阻止道:“不行的,不行的!我妻子正怀着小孩,怎么可以吃这种东西,会出事的……” 小伙子客客气气地打断他:“你也许不了解我们的中药,但是你不用担心,你想想有一条活的生命在你太太的肚子里闹,她怎么会不难受呢?我给她的是我们山里的草药,全部是自然生长的花草,这些草药承受日月光照,汲取天地精华,大自然生它们出来就是要辅助生命的。我的媳妇也快要生孩子了,可能就在这两天,早些时候她也害喜,只要吃一点这个药粉很快就好,为什么不让你太太试一下呢?”小伙子拿他的水壶喂一点水让芭芭拉服下了草药,然后对安德森说,“要不信,你就看好吧,你的太太很快就会平复的。” 安德森一听是用花草制作的药粉,心略微放下,没再劝止他太太服药。 真如小伙子所说,芭芭拉没过多久就平静了,不仅不呕吐,脸色还有了一些红润。她对小伙子说:“可爱的年轻人,你不光很勇敢,还很聪明,很有办法,你太神奇了!谢谢你在危急中救了我们,刚才我们遭遇的事情实在太恐怖了,如果没有你奋不顾身搭救我们,我们注定一个也逃不掉,一定会被乱刀所杀。谢谢你,非常感谢!勇敢的年轻人,能告诉我们你叫什么名字吗?” 安德森这时感觉到刚才不免失礼,连忙插话进来:“年轻人,我太太叫芭芭拉,我叫安德森,我们都是美国人。那么你呢,能告诉我们你叫什么名字吗?”安德森伸出他的右手,“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P4-6 序言 2001年底,中国以第一百四十三的位次新入世贸组织,有对中国心存疑虑的人惊呼:“狼来了!”结果如何呢,中国入世十余年,一百五十多个国家“与狼共舞”,越舞越精彩。近年来,随着在利比亚、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事务相继收官,美国将更多的关注力放在了亚太地区,也有人预警:“狼来了!” 恰当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位领导人于2012年2月访问了美国。2月15日,华盛顿冬寒依旧,灯火熠熠的万豪酒店却是暖意融融,马歇尔厅里高朋满座,美国议会要员、各界对华友好团体和友好人士在此举行午宴,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的到访。美国各界无论对华关系上的哪派,都十分关注这次访问。这位领导人在访问前接受《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时曾表达过:“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一言既出,中国希望与美国保持友好的姿态尽显。对于此次宴会上这位中国领导人将作何谈论,美国各界拭目以待。 个子高高的中国领导人在宴会上面露微笑发表演讲,对七百余位中美来宾意味深长地讲述了一个二十年前发生在福州和加州的真实故事,一个两国人民之间世纪友好的故事,令赴宴的中外嘉宾感叹唏嘘人人动容。谁都没想到演讲落在中美人民世纪友好这个主题上,当他演讲完毕,全场听众起立,热烈鼓掌。各国媒体争相报道评价,认为中国领导人所讲,故事真实,内容感人,十分富有人情味儿。 1992年4月8日,福建省福州市市委大楼某办公室,市委书记正在阅读《人民日报》,一篇叫《啊,鼓岭!》的文章进入他的眼帘,他熟知鼓岭这个地方,勘踏过那里的山山水水,那是他管辖的福州市下辖的一个行政乡。他专注地读起了文章,文章讲述了一对美国老夫妇对儿时成长之地“鼓岭”无比眷念,朝思暮想重归故地而未能如愿的真实故事。丈夫生前是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他1901年未满一岁时随父母远涉重洋,从美国加州来到中国生活,在鼓岭度过了极不平凡的童年——鼓岭有他生死难忘的朋友,有他石头别墅的家,有他梦怀的草木山水,有他着迷的鸟语虫鸣……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父母迁回加州。其时他已在鼓岭生活学习了近十年。一次别离,竟成永诀,教授在他八十余年的生命中,魂牵梦萦着鼓岭,渴望着重回故地看上一看,住上一住。历史现实无情,如此重情念旧的老人对此始料未及,由于长期未明生死之交在加拿大蒙难的真相、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中美邦交上的种种原因,他始终未能获得进入中国的机会,待到两国关系恢复正常,不幸,教授已疾病缠身卧床不起,直至去世终未遂愿。弥留之际,虽已神智模糊,他依然不断念着:“Kuliang,Kuliang!”教授夫人却不知这究竟是个什么地方,丈夫为什么会如此魂牵梦萦。为告慰亡夫,已逾古稀之年的教授夫人六次来中国内地寻访,均无果而返。后经一位在美国加州大学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帮助,通过教授童年收藏的十余枚盖有中英文“福州、鼓岭”和“Foochow、Kuliang”邮戳的邮票,证实教授魂系之故地就是福建省福州市东郊名不见经传的“鼓岭”。这位留学生了解并见证了老教授夫妇对鼓岭的一世追寻,作为一个挚爱故乡的中国人,他被这对夫妇的真情深深打动,更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他很希望有一天能让更多的中国人知晓这对教授夫妇,知晓这个感人的有关鼓岭的故事。机缘凑巧,1992年春暖花开时节,《人民日报》“海外纪事”征文,他遂响应,写成《啊,鼓岭!》,并有幸得以公开发表。福州市委书记在《啊,鼓岭!》见报当日看完此文,放下报纸,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立即安排市委办公室主任通过《人民日报》与这位留学生进而与教授夫人取得了联系,专门邀请并精心安排他们访问鼓岭。 1992年8月,市委书记和教授夫人见了面,细致周到地安排了她来到丈夫一生念念不忘的鼓岭。在教授夫人下榻鼓岭的两天里,九位八九十岁的当地老人被邀请来与夫人畅谈往事,夫人如见故人,喜极而泣。大家回忆了当年中外居民一起进行过的很多活动,老教授生前的一些收藏和念想在畅谈中获得注解与诠释。丈夫的未尽遗愿终于在这位重情的市委书记的关心和帮助下得以实现,教授夫人由衷感动地说:美丽而独具特色的鼓岭,善良而心怀大爱的鼓岭人,让她终于明白了丈夫为何那样刻骨铭心地眷恋着鼓岭和中国。 临别,教授夫人表示要把这份情谊永远传承下去,她要在美国广为传播这个鼓岭梦想终于成真的感人故事,宣传中国的美好和进步,宣传中国人民的友善和中国领导的深情。她相信,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刚刚开始,并将伴随子孙世代延续。市委书记说,福州对外交往的历史悠久,造就了老教授对鼓岭深厚的情感和眷念,福州很珍惜这份眷念,今日重叙友好,希望保持这种联系,让友谊继续发展。 当年的福州市委书记,二十年后的国家领导人,对这段美好的往事记忆犹新,并在万豪酒店的午宴上佳话重提。他说如此美好的故事,在中国民间还有很多,要珍惜和加强中美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厚植中美互利合作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这位中国领导人的讲话所寄托的对人民友好的厚望,在中美两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被爱好和平的人们传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