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凡人可成佛--菩萨五十二位阶讲记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听起来,“菩萨”肯定是个好名词。不过,究竟“菩萨”二字是什么意思?

“菩萨”是“菩提萨堙”的简称,菩提萨埵则来自梵语音译,华语意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之意,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圣人。所以能自己努力修行而有成就,还能使所有众生都得到觉悟的快乐,这种人就是菩萨。如此说来,人人都能是菩萨,只要愿意多付出一点点。

这本书是在教我们怎么当一位菩萨。内容取材自证严上人二○○五年九至十一月间晨语开示,起于《慈悲三昧水忏》中“或因六行造一切罪”一句忏文。忏文中的“六行”意指偏差修行的“外道六行”,而证严上人为了拨乱反正,释文当中同时仔细介绍了“佛之六行”,作为外道六行的对照,并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修行方向。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在教我们怎么当一位菩萨。内容取材自证严上人二○○五年九至十一月间晨语开示,起于《慈悲三昧水忏》中「或因六行造一切罪」一句忏文。忏文中的「六行」意指偏差修行的「外道六行」,而证严上人为了拨乱反正,释文当中同时仔细介绍了「佛之六行」,作为外道六行的对照,并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修行方向。

「佛之六行」展开来即「菩萨五十二位阶」,是修行者学习当菩萨最重要的指引。因此,我们特别将这段内容由《水忏》讲记中独立出来,让大家一书在手,学习不愁。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要当一位菩萨可能遇到的困难,也知道如何坚定自己的心志,等到具足了信心愿力,你也可以是一位菩萨。

目录

上人序

编者言

[总论]菩萨五十二位阶

[十信篇]

 信心

 念心

 精进心

 慧心

 定心

 不退心

 护法心

 回向心

 戒心

 愿心

[十住篇]

 发心住

 治地住

 修行住

 生贵住

 方便具足住

 正心住

 不退住

 童真住

 法王子住

 灌顶住

[十行篇]

 欢喜行

 饶益行

 无瞋恨行

 无尽行

 离痴乱行

 善现行

 无著行

 尊重行

 善法行

 真实行

[十回向篇]

 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不坏回向

 等一切佛回向

 至一切处回向

 无尽功德藏回向

 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真如相回向

 无缚解脱回向

 法界无量回向

[十地篇]

 欢喜地

 离垢地

 发光地

 焰慧地

 难胜地

 现前地

 远行地

 不动地

 善慧地

 法云地

 十地总结

[等觉、妙觉篇]

 等觉

 妙觉

附录

十身

试读章节

第二章 治地位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楞严经》

这里经文所谓的“以前妙心”,即在十信提过的大圆镜智的圆妙智慧。

人人都有一面清净的心镜,照外境分分明明,境界过后,心镜也毫不受污染。这种境来照境,境去不留的微妙心境,就是妙心。

但凡夫在日常生活的境界中,面对人事物,一项一项从心镜过去,到底自己的心镜是否受到污染?人事物是否困扰着自己的心?困扰若在心中挥之不去,常常感到心中有个阴影,如此就不妙了。这表示自己没有勤于拂拭心镜,也就是没有用心在治理自己的心,才任凭境界一直污染心镜,这就是没有在治心。

治地住是要告诉我们,如何使心不受境界诱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修心。心若修得好,道心自然不会受周围的境界影响。将自己心中的明镜擦拭干净后,也要看看自身周围的境界是否干净?若不干净,也要将周围的境界勤加打扫,若能如此,不论何时看过去,环境都很美。勤于顾好自己的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对人能常起恭敬心,这才是真正的治地住。

发心坚定之后,用真方便的方法,将自己的心地治理干净,之后也协助别人治理好他的心地。先治自己,再治别人;自己先有觉悟的心,才能去觉他人。

十信安住后的心,我们要身体力行。不是用想的就可以得到,不是用讲的就是真方法,我们要实地走过来。俗话说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真的要脚踏实地,这也就是“履以成地”。若能如此,可以自己走得到目的地,还能再带人到达同样的安乐处,这就是“治地住”。

大家要谨记这句“真方便”,用不离真理的方便法来治理自己的心,才能心地干净、才能真正走上菩萨道。所以发心住、治地住,不论是对修行者,或是对芸芸众生,都是很重要的法门。

第三章 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楞严经》

什么是修行?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就是修行。此外,在家人守五戒、行十善,也是修行;因为守五戒就是“修”,十善要去实“行”,因此这也是修行。至于出家人的戒律就比较多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如规如律如仪,平日在举止动作、举手投足、待人接物时,都要注意这念心和行,心若不注意,行动就会偏差。

因为要守得住这念心,道业才能精进,行为才能端正,所以修行离不开这念心。经文说明“修行住”时,第一句也是说“心”——“心地涉知,俱得明了”,自心所缘之处,都可清楚分别。不过,“知”只是常识,让我们能分别事物。比如我知道这是电灯,可用在照明上,甚至也能知道这是几烛光的灯泡,此处的“知”,就是分别之意。

但是待人接物则不同,人家若给我们不好看的脸色,自己应该用什么心态来接受,又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应,这就需要智慧了。如何将心宽一寸,如何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智慧。许多人虽然知道很多事情,但就是不懂得如何在与人互动时,宽一寸或退一步,这就是欠缺心的功能。

我们若愿意接受佛陀的智慧之光照耀,自己心地的心光才能够开启,如果心中有光亮,在看待外境时自然都很明了。但凡夫的心,却容易受欲念影响而起无明,因而遮蔽了心地的光亮。所以我们必定要把修行的心,恒住于心中。

若能如此,不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何种外境,心中都能明了,觉性历历明朗,就不会被心欲障碍修行的道路。如此,就可以“遍修诸行,皆无留碍”——遍学普行诸善法,不会受外面的境界困扰而产生障碍。

总而言之,“修行住”就是心里要常常记得自己是修行者,修行者的心应该是明明觉觉,一点都不糊涂。不论什么境界经过自己的心,心中无不明觉。若能有这分修行的心,自然行履足迹遍及十方,皆无窒碍,可以通行无阻。其实所说的障碍,都是自障碍,不是他障碍,所以大家要提高警觉,好好修心。P31-35

序言

编者言 人人是菩萨

无论是否佛教徒,相信大家都常听到“菩萨”这个名词,而其中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更为大众耳熟能详。

在慈济世界,我们则常用“人间菩萨”来形容发好心、做好事的人,又以“草根菩萨”来称呼环保志工。其他“老菩萨”、“小菩萨”、“教师菩萨”、“人医菩萨”、“企业家菩萨”、“警察菩萨”、“志工菩萨”……不一而足。

听起来,“菩萨”肯定是个好名词。不过,究竟“菩萨”二字是什么意思?

“菩萨”是“菩提萨堙”的简称,菩提萨埵则来自梵语音译,华语意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之意,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圣人。所以能自己努力修行而有成就,还能使所有众生都得到觉悟的快乐,这种人就是菩萨。

如此说来,人人都能是菩萨,只要愿意多付出一点点。

这本书是在教我们怎么当一位菩萨。内容取材自证严上人二○○五年九至十一月间晨语开示,起于《慈悲三昧水忏》中“或因六行造一切罪”一句忏文。忏文中的“六行”意指偏差修行的“外道六行”,而证严上人为了拨乱反正,释文当中同时仔细介绍了“佛之六行”,作为外道六行的对照,并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修行方向。

“佛之六行”展开来即“菩萨五十二位阶”,是修行者学习当菩萨最重要的指引。因此,我们特别将这段内容由《水忏》讲记中独立出来,让大家一书在手,学习不愁。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要当一位菩萨可能遇到的困难,也知道如何坚定自己的心志,等到具足了信心愿力,你也可以是一位菩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