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具有“深港历史之根”美誉,于199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南山区人民政府,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和文化基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4年以来,该区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年”活动,大力创建“六好十无两满意”平安和谐社区,形成了著名的“南山模式”。本书对南山区以党建为龙头的和谐社区建设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对全国其他地区具有示范意义。
深圳市南山区,古称南头,长期作为历代郡治或县治所在地,具有“深港历史之根”美誉。199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南山区人民政府。该区地处深圳经济特区西部,总面积190多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100个社区,总人口150万人,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和文化基地。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4年以来,该区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年”活动,大力创建“六好十无两满意”平安和谐社区,对现有的政治制度资源进行激活或整合,创新基层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履职机制,为群众反映利益诉求搭建更广泛的平台;打破党员管理和服务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发挥党员在居住地社区的积极作用,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使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在家门口“亮身份”“站出来”,代表民意、服务社区、引领社会。从而,构建了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有序地推动基层民主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南山区以党建为龙头的和谐社区建设的相关做法,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南山模式”。
推进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的“金钥匙”——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双向互动”制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代序)
“南山模式”创新关键词
专家视野
从执政党建设的视角透视“南山模式”——深圳市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的十大亮点和十大趋势
南山区社区党建工作的特点与创新经验
社区“两委”直选对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启示
探索社区和谐的治理之道——“南山模式”的创新与启示
“一核多元”构建和谐社区共治新格局
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途径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桃源街道“和谐企业工作室”的创新实践
实践探索
和谐社区建设“南山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十百千万行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举措
“一核多元”:社区党建模式新探索
关于南山区构建和谐社区的调研报告
共驻共建推动共治共享
实践基层民主促进社区和谐
组建应急预备突击队创新年轻干部成长机制
加强环保实绩考核创新干部评价体系
同吃同住同劳动献计献策谋扶贫
以服务为主线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一格三员”:信访维稳源头防治工作新模式
爱心驿站:新时期体现邻里关爱的和谐阵地
和谐企业工作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助推器——南山区积极探索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新路径
立足社区搭建平台社工人才助力和谐南山
“红马甲”衬映和谐南山——南山义工牵手社区助推和谐社区建设
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创新妇联工作模式
典型案例
构建“政府—社会”危机共治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新型社区民主协商见证南头半岛污染重灾区和谐建设成效
妥善处置“鼎太风华事件”的启示
基层民主在探索中走向成熟——南山区首创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
和谐社区建设的“新堡垒”——南头街道星海名城社区积极探索党代表履职新方式
夯实社区党建打造“六心”社区
构建居民自治平台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粤海街道蔚蓝海岸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居民自治新途径
有了互动平台,社区的事儿不再难了
打造关爱互助平台构建和睦邻里关系
小社区牵手大单位小社区也有大作为
世纪村业委会:民主自治“治”出和谐家园
居民理事会:小区居民的好管家
“睦邻点”——凝聚邻里亲情的和谐新阵地
书韵飘香桃花园——“红领巾图书馆”绘就和谐画卷
携手深大学子“双向服务”促社区共建
“五老”伏枥志在社区
高校资源社区化社区服务后勤化
用行动诠释生态和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