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后天有多远(通货危机石油泡沫和气候变化)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管清友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货币泛滥带来经济虚假繁荣,虚假繁荣引发能源高消耗,高消耗酿成气候危机!通货危机、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三重危机层层叠加,三者究竟有何关联?危机之源当问谁?后天还有多远?

本书将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石油市场博弈的政治经济学,以及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即当今世界经济的四大主题,巧妙得运用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和政治学进行分析,高瞻远瞩地为读者勾画出人类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基本前景。本书不仅充分蕴含了作者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展现了作者生动有趣的写作功底。

内容推荐

高温、干旱、洪灾、雪灾…极端异常天气频频发生,环境恶化加剧、土地退化、农业减产、生态难民增加,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引发地球空前灾难并非危言耸听,甚至好莱坞大片《后天》所描绘的因温室效应地球一天之内急剧降温进入冰川期的故事也绝非遥远。危机之源当问谁?“后天”还有多远?

危机的核心是能源!在本书作者看来,高能源价格与货币的泛滥是相辅相成的。纸币本位之下,主要经济体货币发行的泛滥导致经济过热,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出现巨大的泡沫。而经济过热必然伴随着能源消耗的高增长,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增加。气候变化的重要后果则是极端异常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加

通货危机、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三重危机可谓相互关联,甚至互为因果、层层叠加。本书正是从梳理这三大危机的隐秘关联出发,厘清这三者之间的生态链条。

目录

推荐序 从承认我们的错误和无知开始

前言 繁荣与崩溃的十字路口

繁荣的代价 经济失衡与通货危机

 导读

 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

 货币危机的逻辑

 美元霸权的命门

 神机妙算的预测

 经济失衡的后果

 流动性过剩距通货膨胀仅一步之遥

 货币的惩罚

 疯狂的粮食

 里根经济学的回归

 繁荣时代的监管盲点

 美联储及其政治经济学

 拉美国家被动资本化的教训

 半开放市场的金融风险

 美元崩溃?

 中国外汇储备政策的困境

 尴尬的紧缩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逻辑

 熊市反弹的宿命

 巨额融资能力与大国兴衰

 世界货币的历史轮回

极限 石油峰值、油价泡沫和权力纷争

 导读

 石油的峰值

 石油的经济租金

 油价波动的参照系

 支付能力与石油危机

 油价泡沫与黑天鹅

 原油期货市场上的猫和老鼠

 海浪,还是浪花

 油价波动与金融投机

 油价波动与大国权力交替

 卢布挟能源以超美元?

 石油危机是金融危机一部分

 石油秩序的重构

 油价起落与资本博弈

 “黑金”与黄金之关系

 石油泡沫昨日重现

 低价石油时代不会重演

 中美石油安全合作:伙伴还是对手?

 中国崛起的能源贡献

 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得与失

 为下一次石油危机做好准备

 中国能源改革的三个层次

 中国的能源发展和能源外交

崩溃 环境、气候变化与社会选择

 导读

 复活节岛上的哀歌

 谁来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为人类迈进一大步

 气候变化的四大后果

 气候变化中的南北冲突

 奥巴马新政:能源改变命运

 金融危机要“钱”,气候危机要“命”

 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实现转型的重要契机

 中国的绿色贡献

 哥本哈根会议: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起点

 发展低碳经济走出政策困境

 低碳经济下的货币主导权

试读章节

是什么造就了虚假的繁荣?是什么造就了投机和泡沫?是什么造就了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一些人认为,金融危机不可预测,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即那些极少发生的、发生之后具有巨大冲击性的、在事前又很难预测的事件。正如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其《黑天鹅: 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中所说的那样,“仅仅一次观察就可以颠覆上千年来对白天鹅的数百万次确定性观察中得出的结论,你只要看见一次黑天鹅就够了”。另一部分人认为,金融危机是可以预计的,因而金融危机只是“灰天鹅”事件。

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终身荣誉主席利奥?梅拉梅德把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总结为七条,如果将其作一个大致的归类,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的根源有宏观经济政策的短视、金融监管的失误以及人性的贪婪。

必须承认,梅拉梅德所列举的流动性过剩、低利率、场外交易、房屋再贷款和次贷、房利美和房地美、企业“大而不倒”的理念、贪婪等都是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我甚至还可以列举出更多,比如日元套利交易、利益集团的作用、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使用等。正如梅拉梅德自己所言,“这次金融危机不只存在一个罪魁祸首”。

尽管如此,但面对金融危机我们依旧十分无力。我们可以在事后归纳出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我们甚至在2005、2006年就指出了流动性过剩会造成全球性的金融泡沫和流动性发生逆转的可怕后果,我们甚至早就指出全球经济失衡的局面不可持续,发生局部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大。但我们依旧没有预测到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当时,我们认为在全球政治经济“中心外围”的框架下,外围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大,而确实没有想到中心国家美国首先会爆发金融危机。

今天,距离次贷危机爆发已经三年了。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如今,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全球经济依然处在二次探底的风险之中,我们依然无法预计它何时能彻底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危机面前,除了需要总结教训、避免历史重演之外,我们恐怕还得学会调整自己,适应危机,并对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和货币体系做些设想或“思想实验”。

在现行的国际贸易和国际货币体系下,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常态,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金融系统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它不是从内部爆发危机,就是作用于实体经济爆发危机。因此,我宁可把金融危机称之为“灰天鹅”事件,但解释却与梅拉梅德不同那些你只能“窥一斑”而无法“知全豹”的事件,那些你能够准确地“知其一”而不可能准确地“知其二”的事件,那些我们只能做到“一知”而“半解”的事件

更进一步说,这场危机告诉我们,金融危机总是会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而我们是无法准确地预测。这场危机也告诉我们,在民族国家作为世界政治最基本的单元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不但是有限度的,而且是可能逆转的WTO框架照样解决不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无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牙买加体系都解决不了对美元的约束问题。只有是对美国有利的事情,美国才会支持;反之则反是。符合美国利益才是国际贸易和国际货币体系通行无阻的前提;反之则反是。因此,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趋势不是不可能逆转的。

金融危机之后,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经济学家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滑铁卢”,他们早早指出了问题,却无法提供一个现成的可操作的方案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用器物、制度和观念来划分文化的不同层次。其实,以此来描述我们面临的困境之源似乎也很恰当。从观念来讲,美国式的消费资本主义把世界引向了无以复加的境地。“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消费无度的生活方式,寅吃卯粮的借贷观念,及时行乐的价值取向,在美元体系的保驾护航下膨胀到不可持续的地步。美国式消费资本主义的恶果之一便是全球经济失衡,美国以外的国家都被绑在消费主义的战车之上。到头来,成也消费,败也消费。消费主义的不可持续导致了经济危机,而全球经济的复苏依然寄希望于美国消费的复苏。

从制度上讲,美元体系成为美国透支美元信用、无偿占有他国生产剩余、并轻易赖账转嫁危机的吸血管道。在这一体系下,产油国、亚非拉初级产品和消费品生产国只能开动机器向美国出口,换回时刻有贬值风险的美元,还不得不把大部分贸易盈余投向美国的国债,从而第二次承受风险。尽管世界各国改革国际金融秩序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我们依然看不到改革的迹象,想改变美国的美元霸权地位,谈何容易!P002-004

序言

从承认我们的错误和无知开始

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所长助理、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金融危机、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三个重大挑战,也是管清友博士这本新书的主题。

2006年年底,在美国南部的一些地方,房地产价格就已经出现下跌。那时候,我们以为这不过是美国局部地区的房地产危机。但是,我们错了。2007年年初,美国专门发放房地产贷款,尤其是次级贷款的一些金融机构纷纷倒台。那时候,我们以为这是由于盲目地给信用等级较差的次级贷款者发放贷款才造成了次级贷款危机。但是,我们错了。2007年8月,欧美各国的央行联手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了。但那时候,我们认为,这不过是美国的危机,风暴的中心距离中国还远着呢。但我们错了。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保护;9月16日,美联储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提供紧急贷款。金融市场急剧恶化,一场金融危机突然演变为经济危机。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金融海啸就已经登陆中国。2008月第四季度,中国经济急转直下。中国的企业家也开始惊恐起来,好像灯突然被熄灭了,大家都感到前途一片黑暗。可是,我们错了。2008年年底至2009年年初,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反弹,但大部分人对此仍然不敢乐观。结果,我们又错了。2009年年中,经济反弹已是板上钉钉,中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而且越来越好。于是,我们以为,那场似乎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中国经济虚惊一场,而且浴火重生。这一次,我们会不会再错呢?

中国连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加上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比如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结果,能源安全的问题开始逐渐凸显。20世纪90年代,当中国的经济学家讨论宏观经济的时候,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还是一个几乎无关紧要的因素。但我们错了。在短短几年之后,中国因素就已经成了全球能源市场以及初级商品市场上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2008年,全球石油价格一路飙升,到7月份已经升到147美元每桶的历史峰值。那时候,我们相信油价很可能还会涨到150美元,甚至200美元每桶,很多企业加紧囤油,在期货市场上做多石油。结果,我们错了。油价从147美元,暴跌至35美元每桶。我们感觉抄底的时候到了,中国企业开始大量到海外买油田,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这一次,我们会不会再错呢?和油价类似,中国几乎在所有的原材料和初级商品市场上都处于被动局面。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铁矿石的价格急剧下跌,中国的钢铁企业纷纷违约。2009年年初,主持钢铁价格谈判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坚持认为中国的钢铁产量受到巨大冲击,对铁矿石的需求会减少,因此要求铁矿石的价格下降40%。但是,2009年全球粗钢产量下降了21.5%,中国的粗钢产量却增长了13.5%。我们的预测错得离谱。于是,中国进口得越多,铁矿石的价格就涨得越快。我们还会继续错下去吗?

20世纪70年代,预测全球气候变冷一度成为主流,但是,短短三四十年的时间后,人人都开始讨论全球变暖。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时候,美国核能政策委员会和福特基金会提供了两份重要报告,分析未来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但在第一份长达400多页的报告中,只有两页谈到了二氧化碳,在第二份长达600多页的报告中,只有十处提到了二氧化碳。如今,突然之问,人人都在谈论二氧化碳、低碳。我们会不会还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呢?过去,我们不知道洋流在热的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也不知道云能反射进入的辐射和吸收逸出的辐射。现在,还有多少重要的东西我们仍然不知道呢?  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也是经济学家们犯错误的记录。能源安全的迷雾,使得我们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议,表明我们惊人的无知。这三个问题,都反映出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经济学家以为能够预测金融危机,其实他们不能。市场上的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他们一会儿是恐惧的羊群,一会儿是贪婪的狼群。无论是羊群效应还是狼群效应,都会导致市场的急剧波动。市场上的风险是难以完全隔绝的。次级贷款的风险会影响优质贷款的风险。雷曼兄弟破产,会影响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突然干涸。希腊和葡萄牙的主权信用被调低,持有其公债的欧美银行都会遭遇资产缩水。纽约的一只蝴蝶闪动翅膀,引起的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风暴。

经济学家以为市场机制就能解决能源安全,其实他们不懂。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相互纠结:一旦化石能源价格上涨,新能源的投资就会变得有利可图;但是,一旦新能源实现了商业化,化石能源出现了替代品,其价格就会一落千丈。化石能源的投资者预期到这一点,就不会增加投资,但对化石能源的投资不足,就会导致其价格暴涨。和能源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缘政治问题、石油管道运输、石油海上运输问题,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又能够提供什么答案呢?一旦石油的产量从上山,翻过了所谓的峰值,变成了下山,下山的路会和上山的路一样吗?

经济学家以为按照他们设计的方案去做,就能改变全球变暖的厄运,其实他们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全球变暖问题的实质是全球的气候系统变得日益紊乱。当一个复杂系统变得不稳定的时候,我们能够指望用一个目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就恢复整个系统的平衡吗?难道全球气候系统是一台机器,按一个按钮,就能启动自动运行程序?按照现有的国际谈判,各国不是对各自的行为作出承诺,而是对结果作出承诺,但这些结果只能在数十年后才能加以度量。这种承诺是可以置信的吗?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让我告诉你们,我和本书的作者——我的师弟管清友博士,都是属于这群经济学家的。我们提出的问题,自己也不知道答案。金融危机真的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吗?不知道。石油价格会再次涨到147美元甚至更高吗?有可能,但我们不知道这会在什么时候。全球气候变暖之后,上海会成为海下的世界吗?不知道。电影《后天》里面的场景会出现吗,什么时候会出现呢?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管清友博士在过去数年孜孜不倦地研究金融危机、能源政策和气候变化,他是老老实实从零开始的。他如今奉献给大家的这本书,与其说是老师提供的标准答案,不如说是一个小学生认认真真做的家庭作业。对真理的追求,要从承认我们的错误和无知开始。据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说过,她学习经济学是为了不上经济学家的当。各位读者朋友,你们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不上各式各样的专家们的当。

书评(媒体评论)

《后天有多远?》一书,将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石油市场博弈的政治经济学,以及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即当今世界经济的四大主题,巧妙得运用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和政治学进行分析,高瞻远瞩地为读者勾画出人类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基本前景。本书不仅充分蕴含了作者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展现了作者生动有趣的写作功底。我推荐此书给每一位想更深入了解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和烟花的朋友。

——美国Midwestern State大学Dillard商学院经济学助教授,经济学博士 张永璟

《后天有多远?》一书的笔触穿越时空,横跨货币金融、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众多主题,奉献了一位勤勉睿智学者对世界经济态势的预判,对人类发展前景的忧思,及对中国持续发展的建言!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亚华

阴谋论不会推动社会进步,但坦荡的博弈心态却能让中国走上经济强国之路。作者在能源领域素有研究,作为重要的投资品种,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未来碳货币的对应物,能源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本书兼顾实体与金融,跨越新旧能源两代。了解未来经济变迁,不要绕开本书。

——著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畅销书《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战争》作者 叶檀

《后天有多远?》引发了我对全球危机的两个思考:并非所有的悲观判断都基于“阴谋论”的想象;并非所有的悲观预期都会成为现实。“未来不是被预测,而是被创造”。希望本书可以进入更多决策者的视野,让更多人作出更合理的选择,并马上行动起来。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主笔 叶建国

在时间维度中,昨天属于历史,今天属于我们,而明天属于预言家。《后天有多远?》一书跨越各类宏观主题的界限,为投资人预判了影响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因素——美元、能源和气候。“过去发生的事情,未来还会发生”,作者对于后天变化的预言,将不仅仅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提供了一种投资哲学。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管理部副总裁 陈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