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唤醒你与孩子内在的无限可能(来自第四道大师的教育宝典)
分类
作者 (格鲁吉亚)纳塔莉·迪·萨尔斯曼·迪·埃蒂耶旺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唤醒你与孩子内在的无限可能(来自第四道大师的教育宝典)》是一部以第四道的理论为基础的青少年儿童教育类书籍,作者(纳塔莉·迪·萨尔斯曼·迪·埃蒂耶旺)在书中提出孩子的身心脑必须平衡地发展,并且把教育的责任都压到了教育者的身上,教育者必须学会让自己归零,怀着与孩子一起探索学习的心态教育孩子,并且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老师或家长自己首先必须要做到。养育孩子不仅可以使孩子成长,同时也是教育者自身成长成就的过程。

内容推荐

《唤醒你与孩子内在的无限可能(来自第四道大师的教育宝典)》这是一本以第四道的理论为基础的青少年儿童教育宝典。作者纳塔莉·迪·萨尔斯曼·迪·埃蒂耶旺秉持的教育理念为,言传不如身教,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老师和家长对自己进行再教育的过程。她还在书中鼓励读者摒弃对社会上主流教育思想的盲目跟随,进行自我反思,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想要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并把有意识的反思带入教育过程。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不仅是一本具有深刻理论基础的书籍,更为读者列举出了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时所应采取的具体方法,让人容易理解,也容易实操。其实,如果把书中提到孩子的地方替换为我们自己的内在小孩,这本书也可以帮助我们大人实现自我疗愈与自我教育的身心灵成长。

目录

中译本序言

英译本序言

给读者的信

第一章  当今的教育面临的状况

 第一节 当今的世界

 第二节 当今的父母

 第三节 当今的孩予

第二章 一种新式的教育理念

 第一节 教育意味着什么?

 第二节教与学

 第三节 面对新式教育理念的老旰

第三章 对身心脑的全面教育

 第一节 对心灵的教育

 第二节 对头脑的教育

第四章 灵性与良心的教育

 第一节 儿童与宗教

 第二节 发展良心

 第三节 受苦对发展良心的作用

第五章 新式教育理念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节 爱是教育的核心

 第二节 发展注意力

 第三节 培养意志力

 第四节 乐于付出努力

 第五节 热爱工作

 第六节 外竞争性的教育

 第七节 勇于探索

 第八节 尊重

 第九节 信任

 第十节 责任感

 第十一节 约束与自由

 第十二节 纪律

 第十三节 惩罚

 第十四节 为生话做好准备

第六章 用新式教育理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 现代生话带来的一些问题

 第二节 根植于性格中的一些问题

第七章 性教育

 第一节 性——一十世界性的问题

 第二节 性教育的现状

 第三节 性——让大人头疼的问题

 第四节如何回答孩予的问题

 第五节 同性恋

 第六节 手淫

第八章 青春期教育

第九章 服务于新式教育的艺术

第十章 新式教育对老师的要求

 第一节 虚假的形象

 第二节 诚实

 第三节 真正的表率

 第四节 与正面力量连接

 第五节 从排斥中学习

 第六节 在孩予面前保持敞开

第十一章 老师的自我训练

 第一节 村立稳固的信念

 第二节 让自己凝聚起来

 第三节“停止”练习

 第四节 尝试意味着什么?

第十二章 老师与家长和其他老师的关系

 第一节 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第二节 老师之间要如何相处

结语

试读章节

第一节 当今的世界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节制的世界,一个充满焦虑的世界,一个负面事物泛滥的世界,任何东西都无法不被沾染。在这个世界中,性、恐惧、暴力以及对权力和财富的贪欲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只要检视一下自己每天的生活内容,就能发现其中沾染的负面事物,可能我们的脚刚跨出家门,负面事物就扑面而来。邻居家的孩子、路上的司机、公司里的老板——所有这些人都想要把他们的坏情绪发泄到其他的人或东西上。在我们每天看到的新闻中,也几乎难以找到正面的主题。一切都与战争、暴乱、犯罪、腐败、拜金、性和弱势群体的遭遇有关。人们的观点、见解,乃至对未来的展望都是负面的——负面心态不是别的,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这个过程以自我否定开始,从这种感受出发,进而去彻底否定一切。这种否定会以各种形式出现——从暴怒到自怜。我们所做的一切几乎都处在负面事物形成的阴影里,被它所覆盖、所包裹。从我们个人本身到我们做出的反应,再到事件,以及它们发生的环境,全都是如此。

这个时代的第二个特征是暴力,它像雪崩一样把我们吞没。它开始在山顶时还是很小的,随后越滚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横扫遇到的一切人、房屋、城市和国家。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我们所受教育中的缺陷会让暴力在我们的内在滋长,变得越来越强大,直到占据主导地位,乃至几乎全部的空间。

这个时代的第三个特征是放纵,它会带来一个没有节制、没有界限的世界。人们会丧失对与错的评判能力,这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险。

这个时代的第四个特征是物质主义,对金钱、物质和权力的贪欲主导着我们的价值观。一个人、一个个体的“重要性”或“价值”取决于他的财产、他的消费能力或者他炫耀出的权力。于是,生命被看作一场对快乐的追寻,没有快乐,生命就一文不值。正是这种对快乐的追寻以及用金钱购买快乐的方式统治着我们的生活,于是任何获取金钱的方式都能够被合理化。犯罪的产生与猖獗正是有赖于这样的社会基础。

这个时代的第五个特征是性的泛滥,人们以很糟糕的方式去接触和理解性,使它在生活中占据了一个不恰当的位置。人们对于性有着矛盾的态度,在追求它的同时又鄙视和排斥它。

在这个混乱、矛盾、紧张而又过于结构化的社会中,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父母——这些自己本身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更多阅历的人——会知道如何教育他们的子女,并且能够把他们教育好。而事实上,这项任务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第二节 当今的父母

在当今的世界中,维系一个家已经成为一种对承受力的真正考验。家长们,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被迫通过工作来赚到足够的钱,以便承担起在经济上应负的责任。因此,当今的父母已经成为孩子的供给者,而非教育者。他们带着无力感在一个充满压力与冲突的世界中摸爬滚打了一天回到家中时,他们能够带回什么?疲乏、紧张以及各种让内心紧绷的问题。这只会在家中制造出恐惧、担忧以及不安的气氛。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们会找一些托词把自己的角色从教育者变为供给者,从而忽视孩子对关注的需求,然而他们的托词根本无助于填补这种忽视给孩子带来的空虚感。

孩子在面对这种关注的缺乏时,会感受到一种爱的缺失,他们会有种被遗弃的感觉,并且以各种方式做出反应:消极避世、攻击和各种上瘾症。为了弥补和缓解内心深深的罪咎感,父母们会给孩子购买大量的玩具和礼物,试图以此来表达他们对孩子的关心。

有些父母从小被他们的父母以纵容或是压制的方法进行教育,而他们在自己身上看不到任何正面的教育成果,于是他们在教育子女时就会自动地选择与他们父母相反的教育方法。然而以这样的方式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只会带来负面的结果。P3-5

序言

在第一次读完《唤醒你与孩子内在的无限可能》之后,放下书本,举头长叹,有泪水淌下。忽然问仿佛觉得,按照作者的标准,自己过往在学校中几乎没受到过什么真正的教育。我个人的经历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共鸣。

回首自己的整个学生时代,调子始终是沉重灰暗的。上小学第一天的情景至今仍旧历历在目。那一天,我生平第一次被人要求手背后直直地坐着,第一次被人要求不许随便讲话,第一次处在一个同龄人的团体里却倍感压抑。老师有标准的小学低年级老师风范,板着脸粗着声以期压住场子。总之学校里的一切一点都不好玩!像个集中营一样!我一再地忍耐,一再地期盼着下课,可那该死的铃声就是不愿响起。忍了一天,傍晚放学回家,正巧爸爸和舅舅正在喝茶聊天,他们问我第一天上学的感受,我随口答道:“一点都不好玩!我不喜欢上学!”这句话招来了爸爸的愤怒。我现在似乎还能看到那个年幼的自己在被斥责一番后,贴着家里那扇淡黄色的木门罚站反省了一晚上,心头充满了疑惑、委屈、痛苦和对学校的仇恨。这第一天的基调基本上也代表了此后16年间全部校园生活的基调。

作为一个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厌学的学生,我不知道自己是以怎样的毅力和坚韧一路撑过了这16年直到大学毕业,带着一颗阴沉的心走完了人生中本应最灿烂的五分之一历程。随后一进入社会,人立刻傻掉。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除了英语,几乎什么都用不上。而想要在社会中生存所必需的那些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对工作和生活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理解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最基本的意志力、专注力、创造力,等等,我好像都不怎么具备。也就更不用说在工作中发挥特长,运用天赋了。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我的弱点依旧存在,而我对它们丝毫没有察觉,带着这些弱点走过人生,我一再地碰壁并受到打击和排挤,不得不在一次次挫折中自行学习。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时经受的压力与痛苦叠加在小时候家庭生活中累积的伤痛之上,让生命已经变得异常沉重,再加之缺乏精神追求的滋养和平衡,我在30岁时,人几近崩溃,抑郁得几乎走上自杀的道路。于绝境中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咨询和身心灵的课程,以及传统宗教和新时代的灵修体系,以期能够实现自我蜕变,走出低谷,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乃至去发现和证悟生命的真相。

这一路走来真是不易,费心费时费钱费力不说,有些品质和能力已然难以再度培养起来。时至今日,再度回首反思,对于一个孩子或一名学生来说,他只能被动地从环境中接受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说是家长、老师以及这个社会的责任。而成年之后,我们只能靠自己,只能自己对自己负责,把责任推给他人推给环境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面对自己在人生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性格中的弱点,自觉地接受再教育,自己引领内在还未长大的那个孩子继续成长,补上学生时代所受的从目标到理念到内容再到方法都极为落后的教育中所欠缺的部分。

恰恰是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宝贝女儿湛然出生了。这让我有机会去直接体验和实践本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虽然她还不满一岁,脾气秉性中已然多少受了父母负面特质的影响。在我对待她的心态和行为中,我也不时能够察觉到我父母负面特质的影子。于是我开始反思,人无完人,难道自己有缺点就无法教育孩子,就一定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吗?书中的核心理念给了我答案:无论对孩子有什么样的要求,老师或家长自己首先必须要做到。尽管家长和老师肯定都不是完人,但只要他愿意诚实而勇敢地面对自身的弱点以及生活的挑战,并不断地付出努力去穿越,他就能够给孩子的一生带来正面的影响。

书中的另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孩子的身心脑必须平衡地发展。回顾自己所受的应试教育,似乎只有书中所说的“头脑的低等部分”得到了开发,人被灌输大量不一定有用的信息并被迫进行大量纸上谈兵的公式计算推演。而产生智慧的“头脑的高等部分”、心灵和身体都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这样一个内在发展不平衡的“残疾人”肯定难以很好地面对Et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反过来,大量这样的人从学校涌人社会也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使整个社会畸形发展。当今社会上很多的问题就是对此最好的说明。

书中涉及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育者必须学会让自己归零,尝试在观察和理解孩子的时候不带任何主观色彩或预设观念,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抱着与孩子一起探索学习的心态而非摆出一副自以为是的架势。这对于我们传统的家长和教师权威都是一种挑战。谦卑是一种美德,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是如此,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不断看到和学到新的东西。没有人能够比电脑存储得更多,运算得更快,而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将自己的面子和权威建立在这种概念性知识和抽象运算推演能力上。实际上,能够通过自己的状态让孩子学会时刻保持一种开放和探索的精神才是教育成功的体现。

然而书中最有挑战的理念莫过于把全部的责任都压到了教育者的身上,孩子不好好听课、不好好学习、讨厌考试等行为都是老师的责任,都是由于老师没有倾尽全力把课程和考试的形式设计得生动有趣。中小学老师所教的课程其实没那么难,体现一个老师专业性的地方并不是把知识点讲清楚,这只是最起码的要求。了解如何调动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才是老师专业性的体现。否则,老师的现场授课职能完全可以被教育网站或应用软件所替代。

作为一名父亲和曾经的心理咨询师,在阅读本书中我获得的最大启示就是:教育和养育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伟大之处.它与人生其他方面一样都是一个人看清自己挑战自己实现成长的机会。不以自身成长为目的的人生终将难以具有真正的意义,不明白这一点的大人付出再多承受再多本事再大资历再深也无法对孩子进行真正的教育和给孩子的人生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正如本书题目点出的那样,教育是一个唤醒孩子内在无限可能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则有赖于教育者以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先学着去唤醒自己内在的可能性才会有积极的结果。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原版文字是由他人将作者多年的演讲合并编辑而成的,但其中重复赘述、脉络不清晰的问题比较明显。我在原文的基础上除了进行翻译之外还重新做了编辑整理,希望译文在保留作者精髓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具有可读性。

最后我想感恩我的太太子舒在本书翻译过程中给我的理解、支持和付出!感恩我的女儿湛然给我的启发!也感恩吕娜女士对这本书的出版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后记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的难点不在于我们缺乏兴趣,而在于我们的兴趣难以化为一种每日持续的努力。我们缺乏对教育的充分理解,也低估了它对孩子,也就是未来的大人所产生的影响。家长们会把更多心思用于应付社会压力和家庭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广泛的社会性问题的缩影。正因为如此,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缺乏相应的能力、方法和意愿。于是他们把这个重任推给了老师。

学生上学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法律的规定就是如此。然而老师则是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那么背后到底是什么促使我们做出这个选择呢?只是个意外还是他人替我们做出的这个选择?很多老师选择这个职业不是以此为事业,而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份安逸的工作,收入稳定且不会太累,还有很长的带薪假日。这样的老师通常是不称职的。最理想的状况是我们出于对孩子的喜爱而选择做老师,希望能够带给孩子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且意识到这份工作虽然艰难又必须付出很多,但收获会很大。

现今的孩子很难教,既有攻击性又有惰性,缺乏责任感和对长辈的尊重,对长辈的价值观有强烈的抵触。

我们在此强调困难不是为了危言耸听,而是为了把更为真实的情况描述出来,好让家长有意愿走近学校,走近老师,更积极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毕竟接受教育的是他们自己的孩子。老师必须和家长就每个孩子的各方面教育问题达成尽可能多的一致,确保孩子在学校和在家所受的教育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

我们看到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追求物质层面的东西。如果家长无法提供给孩子一个新的方向,他将注定陷入一个没有意义,也没有出路与希望的世界中。物质层面的东西来来去去,一件又一件地吸引着孩子,陪伴他们从童年一直到成年。但这个物质世界只能带来一些短暂而肤浅的慰藉,而无法给他们的内心真正的满足。

如果我们相信灵性的存在,就会因为意识到他人内在更高的可能性而对他们升起恭敬心。否则,老师和父母难免会对孩子缺乏尊重,并导致孩子对他们也缺乏尊重。

看看当今学校的状况,我们就可以理解家长的失望。学校里有知识的学习,但却没有真正的教育。老师和家长都在盲目地按照主流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教育,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而最终付出的代价却是孩子的快乐、幸福和真正的成长。

对于那些想要实践书中理念和方法的读者,我希望你们要有信心,不是盲目的信心而是基于事实的信心。在实践的过程中,你们将很快地看到孩子会对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和你们的关注做出回应,吸收你们给予的一切,他们的智慧和内心的力量将会不断地增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