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高等学校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两个部分,主要对综合化学实验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全血铅、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微量元素、分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镁、微波辐射合成和水解乙酰水杨酸、Co(Ⅱ)Salen]配合物的制备和载氧作用、MMA与4-VP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将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与创新意识、综合分析能力、研究设计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并且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融入实验教学。
本书是在前三届试用的《综合化学实验》讲义的基础上经内容增删、调整改编而成的。着眼工科学生化学实验理论和操作的教育,可作为相关高校的实验教材。
第一部分 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 抗抑郁新药——吗氯贝胺的合成
实验二 热稳定剂——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的制备(直接法制备)
实验三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全血铅
实验四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微量元素
实验五 ICP-OES测定生活用水中Ca、Mg的含量
实验六 分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镁
实验七 微波辐射合成和水解乙酰水杨酸
实验八 Co(Ⅱ)Salen]配合物的制备和载氧作用
实验九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水解及其水解产物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十 配合物的几何异构体的制备、异构化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十一 MMA与4-VP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十二 安息香的绿色催化氧化
实验十三 三聚氰胺系水泥高效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实验十四 酮类香料——紫罗兰酮的制备
实验十五 固体颗粒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测定
实验十六 水杨酸双酚A酯的合成
实验十七 水热法合成ZnO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实验十八 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
实验十九 无机硼酸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实验二十 模板法制备介孔分子筛
实验二十一 汽油饱和蒸气压和燃烧焓的测定
实验二十二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第二部分 研究探索性实验
实验二十三 山梨醇催化氢解制备C4~C6多元醇
实验二十四 浸渍法制备Pd/γ-Al2O3催化剂
实验二十五 N-(2-水杨醛缩氨基)苯基-N′-苯基硫脲的合成
实验二十六 催化降解有机废水制氢的资源化技术
实验二十七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其交换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八 Pd/C催化剂中Pd粒径对氯代硝基苯加氢反应的影响
实验二十九 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实验三十 离子液体中4,6-二取代氨基-1,3,5-三嗪类衍生物的合成
实验三十一 2-(1-甲基-1-羟基乙基)-7-甲氧基苯并-呋喃-5-甲醛的绿色合成
实验三十二 1-环丙基-2-甲基-5-羟基-3-苯并[e]吲哚甲酸乙酯的“一锅法”合成
实验三十三 2-(3-溴烯丙基)苯甲醛的制备
实验三十四 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的合成
实验三十五 具有丙酮与1,2,3,4丁四醇缩合物骨架的手性配体的合成
实验三十六 硫叶立德的制备与应用——1-乙基-1-(4-氯苯基)环氧乙烷的合成
实验三十七 新型金属配合物的合成108
[实验三十-一]新型碳硼烷磷桥配体iPr2NP(C9H7)(C2B10H11)的合成及表征
[实验三十-二]新型碳硼烷磷桥配体iPr2NP(O)(C9H7)(C2B10H11)的合成及表征
[实验三十-三]新型金属配合物[η5:σ-iPr2NP(C9H6)(C2B10H10)]M(NMe2)2(M=Ti,Zr,Hf)的合成
[实验三十-四]配合物[η5:σ-iPr2NP(C9H6)(C2B10H10)]Zr(NMe2)2催化的ε-己内酯的聚合
附录
附录一 pH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二 快速柱色谱使用指南
附录三 几种用于无水无氧技术的实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