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神话大至可以分为创世神话、治水神话、日月星辰神话、动植物神话、食物神话、仙鬼传说神话六大部分。其中创世神话是人们对人类和世界起源的猜想,治水神话则是人民对中国古老古国国情的认识。日月星辰神话、动植物神话、食物神话和仙鬼传说则是人们对不能实现的力量的一种神秘的猜想,对心中愿望的一种寄托。总之。中国的神话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祖祖辈辈,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不可抛弃的思想精华。
这本《最经典的中国神话故事》精选了100个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精华,我们将其改编成适合孩子阅读的语言,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对人物的形象也能产生清晰的认识。
中国神话故事由于具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和可读性,一直被全世界的人民所喜爱。与西方的神话故事相比,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对善恶的描写更具体,对美德的弘扬更清晰,所以对孩子的心智培养更有利。
这本《最经典的中国神话故事》精选了100个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精华,这些神话故事除了民间口口流传的内容以外,还有一部分神话故事来自《诗经》、《山海经》、《西游记》等经典著作。我们将其改编成适合孩子阅读的语言,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对人物的形象也能产生清晰的认识。
可以说,故事是孩子心智发育时期最好的“启蒙老师”,既能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又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以至于西方教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小喂故事长大的孩子最幸福。”
父母朋友如果想既轻松又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美德水平,那么不妨从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开始,让孩子在了解我们名族经典文化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并使得认知和美德水平得到同时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相传,伏羲的母亲名叫华胥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一年春天,她跟姐妹们去郊外踏青游玩,在游玩途中因为贪恋周围的美景,跟姐妹们走散了。她自己一个人走呀走,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她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脚印,想不出什么人会有这么大的脚印,她出于好奇,就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下周围明媚的天空骤然变黑,天空中雷鸣电闪,华胥氏就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回家后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怀孕就怀了十二年。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
伏羲跟女娲是兄妹,他们制造了人烟以后,世间一天比一天繁华热闹起来了。可是,那时候,人刚刚被造出来,他们的生活跟动物一样,他们不懂得种庄稼,不会做衣服只用树叶遮羞,不会盖房屋,在山洞里躲避风雨严寒,一天到晚只知道打野物,吃的就是野物的生肉,喝的就是野物的血。野物打得少,就少吃一些;打不到,就饿肚皮,在那个时候挨饿是经常的事情。
伏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想:要是老这样下去,一些人岂不是要饿死吗?他左思右想,想了七天七夜都没有想出个可以解决儿孙们吃饭问题的办法来。到了第八天,他走到河边一面转悠,一面想办法。走着走着偶尔抬头一看,看见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从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跳起来,蹦的很高。一会儿,又是一条鲤鱼跳起来;再隔一会儿,又是一条。伏羲灵光一闪。他想:这些鲤鱼又大又肥,弄来吃不是很好吗!他打定主意,就下河去抓鱼,没费多大工夫,就捉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鲤鱼。伏羲很高兴,就把鲤鱼拿回家去,分给家人品尝。
伏羲的儿孙们从来没有注意过河里的鱼,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可不可以吃,看见伏羲手里的鱼,都跑来问长问短。伏羲把鱼撕给他们吃,大家吃了,都觉得味道不错。伏羲向他们说:“既然鱼好吃,以后我们就动手捉鱼,好帮补帮补生活。”儿孙们当然赞成,当下都跑到河里去捉鱼。提了一个下午,差不多每人都捉到了一条,还有捉三、四条的。这下子大家都欢喜得了不得,把鱼拿回去美美地吃了一顿。伏羲又打发人给住在别的地方的儿孙们送信,喊他们都来捉鱼吃。
这样,没到几天,伏羲的儿孙们都学会捉鱼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伏羲抓鱼的事情被龙王知道了。龙王带了乌龟丞相跑来干涉,他恶声恶气地对伏羲说:“谁准许你捉鱼的?你们这么多人要把我的龙子龙孙们都捉完吗?赶紧给我放了!”
伏羲没给龙王的话吓倒,他理直气壮地反问龙王:“你不准我们捉鱼,那我们吃什么?”
龙王气冲冲地说:“你们吃什么我管不着,但就是不准你们捉鱼。”
伏羲说;“好,不准捉,我们不捉,以后没得吃的我们就来喝水,把你海里的水喝得干干的,看你往后怎么活!”
龙王本来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听伏羲这么一说,心里果然害怕了。他怕伏羲和他的儿孙们真来把水喝干,自己的命就难保了。想让他们捉吧,又抹不下面子,正在进退两难,乌龟丞相一摇一摆的凑到龙王耳朵边上,悄悄向龙王说:“你看这些人都是用手捉鱼,你就和他们定个规矩:只要他们不喝干水,就让他们捉去,但是不许用手捉。他们不用手就捉不到鱼。这下子既保下了龙子龙孙,又保住了龙君你的性命,还让他们看着河水干瞪眼,多好呀!”
龙王一听这话,高兴得哈哈大笑,用手拍了拍龟丞相的脑袋以示赞赏,他转过脸来向伏羲说:“好吧,只要你们不把水喝干,你们要捉鱼就来捉吧,可是得遵守这么个规矩,就是不能用手捉。你们若是答应,就算是说定了,以后双方都不准反悔!”
伏羲想了想,说:“好吧。”
龙王以为伏羲上了当,便带着乌龟丞相高高兴兴地回去了。伏羲也带着儿孙们回去了。
伏羲回去以后,就想不用手捉鱼的办法。他趟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一个通宵,还是没有想出好方法。第二天又想了快一天,到了黄昏的时候,他躺在河边的树荫底下,眼望着天,还是在想。
突然,他看见两个树枝中间,有个蜘蛛在结网。左拉一道线,右拉一道线,一会儿就把个圆圆的密密麻麻的网结好了。蜘蛛把网结好就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那些远远飞来的蚊子呀、苍蝇呀飞到这两个树权中间就飞不动了,原来是被网子网着了。然后蜘蛛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
伏羲看见蜘蛛结网,心里突然开了窍。他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藤条来当绳子,像蜘蛛结网那样,左搭一根,右拉一根,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张粗糙的大网,然后又砍了两根木棍绑到网的两头,又拿了一根长棍绑到中间,网就做好了。他把网拿到河边往河里一放,手握长棍在岸边静静地等候着。隔了一会儿,把网往上一拉,哎哟,网里好多欢蹦乱跳的鱼。这个办法比起用手捉鱼不但捉得多,人还不用下水了。伏羲就把结网的方法教给他的儿孙们。从此以后,他的儿孙就都懂得用网来打鱼了,再也不缺吃的了。这个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龙王看见伏羲想到用网来打鱼,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可因为他自己有言在先,所以他也只能干瞪眼。因为他们并没有用手捉鱼呀!龙王如果反悔,不但话不好说,还怕惹得伏羲和他的儿孙们起了火,真来把水喝干了。龙王坐在龙官里急呀急的,气得他把一对眼睛急得鼓出来了。所以后来人们画的龙王像,眼睛都是鼓起来的。那个不知趣的乌龟,看到龙王急得那个样,还想替龙王出个主意。谁知道刚刚爬到龙王肩膀上,嘴巴凑到龙王耳朵边,一句话还没说出来,就被正在气头上的龙王一巴掌打到面前公案上的墨盘里啦。乌龟在墨盘里翻了两翻,染了一身墨汁。所以到现在乌龟身上都是乌漆漆的,就是那回被龙王打到墨盘里染的。P13-16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当时的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根据主题的不同,神话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创世神话一讲述人类原始时期,记载事务、制度起源的神话。又可粗分为世界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但不表示每一个民族就一定会同时拥有上述几种神话,有些民族可能讲到人类起源,却没说到文化起源,但尽管如此,都仍可归纳一个共同点,就是讲述“宇宙初开”演进到“秩序规则”。而神佛神话和英雄神话主要就是讲述神佛和英雄们的种种事迹。
中国传统神话内容丰富,流传甚广,对世界起源、神佛和英雄的刻画如许如生。例如盘古开天辟地就是经典的创世神话,刻画了一位伟大的巨人盘古是如何构建天地的,给人无比的遐想;关于神佛神话,中国的传统神话中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例如大家熟知的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劳动人民也很喜欢对英雄人物刻画,例如大禹、后羿等,这些英雄人物成为了一代代人的偶像,更是父母们教育子女经常使用的典范。
中国神话故事由于具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和可读性,一直被全世界的人民所喜爱。与西方的神话故事相比,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对善恶的描写更具体,对美德的弘扬更清晰,所以对孩子的心智培养更有利。
这本《最经典的中国神话故事》精选了100个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精华,这些神话故事除了民间口口流传的内容以外,还有一部分神话故事来自《诗经》、《山海经》、《西游记》等经典著作。我们将其改编成适合孩子阅读的语言,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对人物的形象也能产生清晰的认识。
可以说,故事是孩子心智发育时期最好的“启蒙老师”,既能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又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以至于西方教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小喂故事长大的孩子最幸福。”
父母朋友如果想既轻松又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美德水平,那么不妨从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开始,让孩子在了解我们名族经典文化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并使得认知和美德水平得到同时提高,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