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本身并不会为男女双方带来多少烦恼,而一旦子女出生,关于养育子女的苦恼就如影随形。“想好好地抚养孩子,是不是辞职做全职妈妈更好些呢?”这样的苦恼总是让很多职业妇女挥之不去。除非孩子的问题十分严重,必须辞职不可,否则的话,如何更加智慧有效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就变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因为如果不如此做的话,结果或是最终迫不得已辞职,或是由于子女问题终日生活在苦恼与伤心之中。希望本书所列出的一些育儿原则和提示,能让父母们学会如何适当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帮助父母们区分重要的事情和必要的事情,减少育儿的压力感,让育儿变得更加从容幸福。
本书作者凭借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临床实践经验,以讲座的形式向父母们传授如何准确表达对孩子的爱,如何更加科学幸福地育儿,如何实现工作与育儿的平衡等育儿相关技巧。 本书采用众多教育事例,方法突出,实用性强。适合广大的家长、老师及对孩子教育研究有兴趣的读者阅读使用。
负罪感和恐惧感
小珍特别依恋妈妈,胆子也比同龄的小朋友小得多。小珍的妈妈为此很难过,总是想“要是我没上班的话,孩子就不会这样的不安了……”。当小珍做错了事或是不听话时,父母也总是把原因归咎于父母都上班的缘故。
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期不能陪在孩子的身边,双薪父母们为此有深深的负罪感和内疚感。孩子本应由父母亲手抚养长大,父母却无法做到,而是将孩子托付给别人带。这种负罪感和内疚感甚至让有些父母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辞职。而继续选择工作的父母们,仍然会为此焦虑不安。
正是出于这样的负罪感,一些双薪父母的心理状态总是被担心和不安所占据,甚至会发展成为恐惧。“孩子不在妈妈的照顾下成长,会不会精神需求不满呢?”“孩子那么认生是不是因为我们都上班的缘故呢?”“我没法像全职妈妈那样严格管教孩子,是不是孩子性格会变坏呢?”担心的问题过多,让父母们产生了恐惧感。
有因才有果。父母照顾、管理孩子的时间少,孩子们当然会出现问题。父母们被这样的想法所支配,心里充满了莫名的不安和恐惧。父母们希望能够改善这样的情况,却没有采用正确的解决方法,使得情况更加的恶化。
工作和家庭如何兼顾?
现在的社会氛围中,有能力的人备受推崇。这使得人们产生了一种强迫性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好。且不说这样的想法是自愿还是被迫的,人们总是希望无论是家务还是工作,即使做不到完美,也要做到更好。
不管是由于经济原因选择工作,还是出于自我实现的目的选择工作,周围的人,尤其是婆家,对职场妈妈的要求和对全职妈妈一样,很少能够做到真正理解儿媳妇的苦处。而如果连丈夫也不理解自己的话,职场妈妈无疑会非常伤心,上班又不是罪过,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职场妈妈每天下班后要立刻去接孩子,到家后要马上打扫房间、准备晚饭,而孩子则缠着妈妈陪自己玩,或是不断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如果丈夫能够体谅,妈妈可以先不做家务事而是陪会儿孩子,可是大部分的丈夫会这样说:“你回来这么早都干什么了?屋子里乱七八糟的,饭也不做,我都快饿死了,到底什么时候能吃饭啊?”一副没好气的样子。而妻子则会气得和丈夫吵起来。这样的情形多了,夫妻吵架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对于家务事和子女养育,妻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妻子们往往会为自己无法成为super—woman(超级主妇)而感到自责和伤心。
P4-6
很多父母会读一些与育儿有关的书籍,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育儿,有时则是为了更轻松简单地育儿。那么,育儿有没有捷径呢?有没有更加简单方便的方法呢?有没有投入小却效果好的方法呢?如果您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打开这本书的话,那么恐怕您会失望了。因为,在育儿这件事上,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我做了多年的儿童心理咨询工作,体会最深的就是:养育子女就如同耕作土地一样,只有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
由于时代的发展,很多女性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欲求增加。只待在家里,就会感觉自己落后,希望能做些什么。无论是工作还是做其他事情,现在的父母都很忙碌。本书不仅写给双双工作的父母,也写给那些不上班却终日忙碌其他事务的父母。因为,与父母是否真正工作相比,与孩子共处时间的多少才是照顾孩子的决定性因素。
结婚本身并不会为男女双方带来多少烦恼,而一旦子女出生,关于养育子女的苦恼就如影随形。“想好好地抚养孩子,是不是辞职做全职妈妈更好些呢?”这样的苦恼总是让很多职业妇女挥之不去。除非孩子的问题十分严重,必须辞职不可,否则的话,如何更加智慧有效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就变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因为如果不如此做的话,结果或是最终迫不得已辞职,或是由于子女问题终日生活在苦恼与伤心之中。希望本书所列出的一些育儿原则和提示,能让父母们学会如何适当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帮助父母们区分重要的事情和必要的事情,减少育儿的压力感,让育儿变得更加从容幸福。
金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