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许许多多的事例表明:不同的习惯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要素,而坏习惯则会导向失败的歧途。
本书分为学习习惯、家校合作、性格品德、家教指导和学前养成五篇,通过案例分析,对少年儿童的习惯培养进行了全面阐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石磊//张兆红//穆新莉 |
出版社 | 同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许许多多的事例表明:不同的习惯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要素,而坏习惯则会导向失败的歧途。 本书分为学习习惯、家校合作、性格品德、家教指导和学前养成五篇,通过案例分析,对少年儿童的习惯培养进行了全面阐述。 内容推荐 人生除了机遇和才华之外,良好的习惯也是决定一生成功的关键因素。好习惯让人一受益,而坏习惯则有可能毁掉人的一生。习惯对人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失败者和成功者之间唯一的不同,在于他们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成功的钥匙,而坏习惯则是通向失败的阶梯。 本书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由长期在家庭教育指导战线工作的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参与编写。没有空洞的说教,从当代学生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出发,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养成好习惯的必要性,提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建议,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可以做为中小学校、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用书,更可以做为每位家长经常翻阅的身边读物。 目录 第一篇 学习习惯篇 培养学生爱学英语的好习惯 从“小马虎”到“不马虎” 书香味道,快乐品尝 培养孩子上课时积极答问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书写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抓紧时间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 培养学生及时改错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做实验的好习惯 及时完成作业 让学困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让学习从现在开始 培养学生做好数学笔记的习惯 三位一体式阅读习惯的培养 学会记笔记,学会用笔记 学会轻轻松松听好讲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养成动脑筋做题的习惯 用“认真”对付“马虎” 轻松书写不是梦 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学困生如何脱困 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之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美术用具准备和使用的习惯培养 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 培养书写的好习惯 计算认真不出错 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 提高学习效率的小窍门 第二篇 家校合作篇 家校合作,开启成功之门 特别的关爱给特别的孩子——对一个有多动症倾向孩子的教育实践 勇敢地面对挫折 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 家校合作促学困生成长 用师爱转化后进生 完成家庭作业真的这么难吗?——建立三方责任制度是成败的关键 望、闻、问、切 关注家源性心理问题 一个月一个样儿——学困生转化案例 第三篇 性格品德篇 浅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 培养孩子勤劳的美德 让孩子拥有阳光心态——帮助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习惯是成长的基石 洒下一缕阳光,收获一片灿烂——学会与人交往的习惯 有效利用时间,让生命更有价值 改“我不行”为“我能行” 勤俭节约是成长之金 在挫折中培养孩子的意志 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养成孩子有条理的好习惯 教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浅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培养孩子自信,给孩子赢的机会 培养有爱心的孩子 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 第四篇 家教指导篇 从“倾听”音乐到“倾听”习惯的培养 爱,也要讲原则 单亲孩子需要能接受的爱 给孩子刨良好的家风 培养小学生学会爱自己 让孩子从压力中解脱出来 好习惯出好人才 纠正孩子做事磨蹭的毛病 把爱给你 养成守时、有序的习惯 读书习惯的培养 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学会倾听 用美的眼光审视世界 第五篇 学前养成篇 坚持就是胜利——培养幼儿做事具有坚持性的习惯 教育孩子要“润物细无声” 谈儿童好习惯的培养 培养孩子善于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做错了事主动承认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爱好运动的习惯 让孩子从小爱动手做事——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的品德——重视孩子礼貌教育 关注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好的学习习惯铸就一生 学会和时间赛跑——从小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沟通是成长的桥梁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前养成教育不容忽视 读书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读书习惯的培养 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 培养孩子勇于挑战困难的习惯 健康是快乐的源泉——培养幼儿个人清洁卫生习惯 培养幼儿喜欢体育运动的好习惯 试读章节 用“认真”对付“马虎” 战雪 “马虎”“不认真”“马虎大意”,这几乎是家长形容孩子的口头禅。不管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还是学习上的困难生,问到他错题的原因,常常就是回答“我马虎了”,“我没有认真”。而这也成为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反反复复对孩子强调要认真,但马虎还是反反复复的出现,由马虎带来的问题太多了,危害更不必说。家长的无奈,愤怒,埋怨也全都无济于事。那么,到底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解决马虎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先要分清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些问题是学生马虎造成的,哪些问题不是马虎的原因。如学生做题时,将45抄成54,这就是马虎了,而如果方法使用不对,学生可能还是说自己当时马虎了,没有想明白就动笔写,实际上可能是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没有真正的得到理解和掌握,是属于不会的原因。其实马虎也是有它的特点的。第一它的形式比较简单,抄错数,丢题漏题,看错运算符号等。第二,这样的问题会反复出现。这时,我们就可以判定孩子是马虎了。 面对孩子的马虎,我们该怎么办呢?不妨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讲道理不如教方法 其实孩子和家长是一样的,不愿意马虎,面对自己的马虎也很着急,而更多的是无奈。家长与其在一旁讲大道理或者批评指责,不如教给学生避免马虎的方法。可以向他提出要求,让他放慢写作的速度,并且要做到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有错误再做下一道。这会比您反复叮嘱认真更有用。 二、变时间为题量 很多孩子马虎的原因是相同的。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家长总是习惯给孩子规定时间,如读20分钟书,弹半个小时钢琴,在40分钟之内做完规定的作业等。于是,孩子便开始盯着钟表耗时间,终于时间到了,他会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了任务,结果是数量会降低,质量也不会高。其实家长可以这样规定:读5篇文章,弹会这支曲子,做完规定的作业。这样,孩子会更专注地做这些,会更为积极。这种积极的状态更有利于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三、合理安排“学”与“玩” 孩子放学了,他最喜爱的电视节目也快开始了。于是边看边写或者一边想着电视一边写着作业。这样的作业何谈质量?想不马虎也难。所以,可以把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放在节目播映前一个小时。心理学上认为,人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学习的曲线会显著地上升。当然也可以安排在节目播映后,如果孩子已经开始看电视了,强迫他去做作业,他肯定心不在焉,错误百出,长此以往,更会养成马虎习惯。与其如此,不如看完电视再做作业,这时,他心定了,作业质量就保证了。学生玩就玩,学就学,自然会更专心。 四、会休息才会工作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时,开始很认真,后来就错误百出了,这有可能是由孩子的疲劳所致。心理学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疲劳不能恢复,马虎问题就难以纠正。这时应当让孩子适当休息,家长可能担心孩子一休息就不能再集中注意力学习了。于是只是让他们在书桌前伸伸胳膊踢踢腿,事实上,保持与做功课一样的状态休息,心理的紧张是无法消除的,因此即使休息十分钟,也要离开书桌,最好忘掉作业,心理紧张才能缓和,孩子才会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再次投入到学习之中。 五、不过分强调孩子“马虎” 作为父母,不要过多批评指责孩子作业马虎,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因为他们需要依赖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长渲染错误的严重性,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马虎大意,而客观上不仅不能解决马虎问题,还严重地强化了孩子地内疚、惊慌、恐惧,进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我们还是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但是,不是运用惩罚,而是运用正强化的方法。 强化什么是关键。我们为了孩子马虎打孩子,我们一遍一遍地说他马虎,其实是在强化他的马虎啊。心理学认为,大脑的潜意识只接受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比如说:“以后不要再这样马虎大意了!”潜意识接受了马虎大意,而那些以后不要……潜意识是不会接受的。如果我们反过来做,在他马虎的时候不理睬他。淡化他的马虎,然后在他偶尔不马虎的时候马上表扬他,强化他的细心,这样慢慢地他就会向着细心方向发展了。另外还有一点是家长要注意的,那就是千万不要给孩子贴负标签。即使孩子有马虎的毛病也不能总说,总说,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了,人还有一个求证的心理,自己常常犯,刚好证明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样一来,孩子的马虎真的就会越来越严重。努力去发现孩子细心做事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肯定他,唤醒孩子的认真,让他感觉到自己其实是可以很细心的,慢慢就好了。 家长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第一不要体罚孩子,也不能不闻不问。在平时和孩子的交流中建立友善的关系。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家长自己要好好地总结自己,把自己过去的毛病,不要在孩子身上再次重现。什么样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孩子,家长自己要去揣摩。现在家长简单的教育方式很难去管理好自己的小孩。你不但要负责孩子身体的成长,还要下大力气揣摩小孩的心理,把他的心理变化掌握在你的手中。一定不要怕费力气和时间。只有你掌握了他的心理,你才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孩子的感受 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分析原因,一半分数因马虎而丢。我很难过,觉得自己太笨,总是马虎。妈妈和老师帮我分析,其一,马虎和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关。其二,马虎和习惯有关,比如平时作业马虎,没有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去做。马虎惯了,考试时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所以,平时杜绝马虎,考试才能不丢分。 P74-77 序言 好习惯是成功的捷径 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许许多多的事例表明:不同的习惯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要素,而坏习惯则会导向失败的歧途。 养成好习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就是把正确的做法、模式、行为重复,重复,再重复。重复多少次呢?这并不重要。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有新知,就会形成潜意识,就会成为习惯性,就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会坚定走向成功的方向。 好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培养好的习惯一定伴随着不良习惯的矫正。不良习惯是一种不恰当的思维或行为定式,是影响发展的障碍。矫正不良习惯难,是因为他也是重复了多次,是非常顽固的。最好的办法是有意识地重复正确的做法。所以,要趁早培养好习惯。好习惯多了,坏习惯就少了。 家长、老师都希望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大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由于多种教育力量的不一致,没有形成合力,降低了教育的效果,甚至是相互抵消。教育如果目标不一致,就会使教育显得无能,或者说让孩子无所适从。从这个层面上讲,教育的一致性是培养习惯的关键因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的一致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要一致。一个人只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而当此人有两支走时不一样的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止匕时手表并不能告诉准确的时间,反而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如同一个钟表的三个指针,只有密切配合,目标一致,才能准确“报时”。习惯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要三种教育力量一致用主流的价值观、道德观引导孩子、影响孩子,孩子就会拥有一个养成好习惯的成长环境。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要一致。家庭、学校是孩子日常生活最主要的两个场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两种教育力量。目前,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两者能否配合好,关键是家长有没有主动配合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家长的教育就会与学校教育同步,形成合力。反之,孩子在学校进行了5天的教育,回家后,可能因为父母的不恰当的言行,就把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全部抵消了,由此出现了“5+2=0”的负效应。 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目标要一致。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整个家庭成员之间密切合作的结果。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的今天,家庭内部教育不一致的情况很多。爸爸要严管,妈妈要溺爱;父母要严教,奶奶要娇惯。让孩子无所适从,“小聪明”的孩子还学会了“钻空子”,成了“两面派”。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庭成员间要经常交流沟通,就教育孩子取得一致,达成共识。父亲与母亲教育要一致,给孩子充分的父爱和母爱;父辈与祖辈教育要一致,让孩子享有丰富的亲情。 和孩子的实际情况要一致。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不能一刀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不同的感受事物的方式、看问题的方式、学习的方式。我们要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尊重差异,保护每个孩子特有的灵性与个性,结合孩子的实际,采取最有效、最适合孩子的方法、措施,充分发挥孩子自身的动力,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各方面的协调统一。几种力量目标一致,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就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人生。 张兆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