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黄金时期。据各种资料记载,至少有十余派学者带着各不相同的思想活跃在这个时代;他们彼此论战,同时吸取对方理论中的优点,构成了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盛况。本书分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商君书、韩非子八章,通论先秦诸子思想。
孔子德配天地,故不可得而名。孔子当邪说横行之时,故直指本心,以救其失,于是伦理道德,终古不灭。孔子修撰六艺,私人授徒,于是齐民可得而学。孔子虽述而不作,中国文化则实自孔子开之。
战国之世,孟、荀为儒家钜子,服膺孔子,以重其言,校以孔氏之学,虽不离宗,要因时为制,各有所偏胜,可谓善学已矣。
道家立言,以遮为显,老子尚有所立,庄子几于无所立矣。孔老孟庄,时则相接,以孔观老,以孟观庄,一遮一表,相反相成,得此而几也。
庄子之书,一言以蔽之,日复其性命之情而已。其所非刺者,则逆于性命之情者也。孟庄同时,其所感受,无不相同,其所以对治之方则异。
吾之所以最钦乎墨子者,在其能损己利人,足以药今损人利己之病。《大取篇》曰:“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人以利天下也;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也。”此心此志,吾尝以此自勉,亦愿世人三复斯言。
观商君治秦,其内外之政策,与今帝国相似,虽非长久之计,其致富强之速,则不可诬矣。
韩非法治思想,大体承继商君而修正之,然发明法意,大畅厥辞,商君之法得之而益显。
序一
序二
孔子
孔子于旧教之新解(2) 孔子前后德目之同异(3)
本仁(5) 依位(6)致中(7) 政治思想(8)
礼乐之意(11)学与教(12)
孔子对于中国文化关系(15)
孟子
论性(19)论政(22)论政体(25) 论士大夫之出(27)
论士大夫之修养(31)
荀子
礼(36)论政(38)论学(41)论心性(44)
老子
道(48) 以人合道(49) 长久之道(50)
南面之术(51) 非战(53) 去智(55)尚俭(56)
庄子
性命之情(59) 平等之义(61) 自由之义(64)
养生之义(65) 处世之义(68) 无为而治(69)
墨子
天志(72)兼爱(74) 尚同(77) 尚贤(78)
非攻(80) 明鬼(81) 非命(82) 节用(83)
节葬(86)非乐(89)
商君书
农战(94) 修权(96) 重刑(97)算地计民(98)
来民(99) 攻敌(100)
韩非子
法(104)术(108)耕战(112)
附录一:李源澄诸子论文集序(唐君毅)
附录二:李源澄传(赖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