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故事解读》从故事中见道义,以道义解读故事。
本书是以儒家经典中述及的历史人物为中心展开的历史故事集。其中,既有圣人、贤臣、平民的故事,也有暴君、邪臣、小人的故事;既有匡世、兴治、称霸的故事,也有逆乱、淫邪、败亡的故事;既有战争的故事,也有治政的故事,还有日常生活的故事。不同的历史时代,众多的历史人物,繁纷的历史事件,作者试图从各个时代、各种人物、各样事件的故事中提取出儒家的道义义理,或者说,试图用儒家道义解读各个时代、各种人物、各样事件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儒家故事解读/一霖儒家道义研究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宋一霖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儒家故事解读》从故事中见道义,以道义解读故事。 本书是以儒家经典中述及的历史人物为中心展开的历史故事集。其中,既有圣人、贤臣、平民的故事,也有暴君、邪臣、小人的故事;既有匡世、兴治、称霸的故事,也有逆乱、淫邪、败亡的故事;既有战争的故事,也有治政的故事,还有日常生活的故事。不同的历史时代,众多的历史人物,繁纷的历史事件,作者试图从各个时代、各种人物、各样事件的故事中提取出儒家的道义义理,或者说,试图用儒家道义解读各个时代、各种人物、各样事件的故事。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儒家经典述及的若干历史故事的忠实记录和道义解读,展示了中国远古时代的圣人、贤臣、霸主、平民百姓以至暴君、邪臣、小人等丰富复杂的历史人物原貌,解读了围绕各类历史人物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或日常生活中蕴含的儒家道义义理,从故事中见道义,以道义解读故事,从而帮助读者自觉培养坚持道义和善于权宜变化相辅相成的正确思维方式和正确行为方式,立足于通达生活真谛而步步前行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上。 目录 天创地育万物生 伏羲画卦象天地 神农开源创耒耜 黄帝征战立古国 唐尧顺天制农历 虞舜大孝辨善恶 大禹治水救天下 千古悲怆五子歌 商汤伐桀建武功 伊尹放置帝太甲 盘庚迁都诫臣民 傅说举于版筑间 文王施仁奠国基 武王怒讨殷商纣 周公平叛立官制 姜尚垂钓遇圣王 征士艰险苦又乐 召公听政甘棠下 酗酒乱德成祸殃 及时行乐莫过分 宋微子弃暗投明 周穆王制法安国 秦穆公责己称霸 男女恋慕情意深 夫妻恩爱在日常 亲朋好友情谊长 家庭人伦孝为大 随武子利己利人 人死灵魂何处去 凌辱饥民死可叹 孔子点评《大武》乐 周幽王宠妃灭国 养子不教终酿祸 孔祖妻美竞遭难 弃妇忧怨长恨歌 周王郑伯繻葛战 季梁善谋存随国 农夫辛苦终年忙 祭仲忠义善权变 管仲大义齐称霸 齐桓公宠妃致乱 曹刿识机胜长勺 兄妹思念泪沾裳 虢虞惑神乱德亡 晋惠公恩将仇报 宋襄公泓水大败 晋文公流亡复国 城濮大战晋称霸 流民孤苦谁人怜 烛之武智退秦军 晋灵公残虐遭报 夏姬失德成祸水 楚庄王尚德成霸 官吏烦愁谁人知 齐顷公辱残遭祸 车夫高明过君臣 卫宣公夺媳为妾 齐庄公贪色杀身 楚共王兵败鄢陵 侵占财物实可耻 晋悼公任贤复霸 魏献子举贤为善 季札知人评诸贤 贤相子产治国记 蔡楚背道招恶报 叔向三数亲弟恶 晏婴处乱保平安 孔子匡乱集大成 孔子弟子多贤才 阳虎贪利必为患 读书士人无人喻 吴王阖庐图霸业 吴王夫差自败亡 赵王勾践称霸记 孟子通道说君王 齐人乞食妻妾羞 乱世、小康与大同 禀承道义须完全 后记 试读章节 唐尧顺天制农历 唐尧,姓伊祁,名放勋。他的仁德似天涵养万物,他的智慧似神奥妙难测。世人归顺他犹如葵花向日,仰望他犹如云彩浸润。唐尧富裕而不骄傲,尊贵而不轻慢。黄冕纯衣,红车白马。圣德使人顺服,亲族和睦。亲族和睦,辨别章明百官。百官昭明彰著,天下万国合和,天下百姓也变得善良和睦了。 尧舜之时,号称太平盛世。尧帝忧于春夏秋冬四季不分,时令节气不明,百姓难以按时耕作,百官难以据时计功。于是敕命掌管天文、地理、四时的职官羲氏、和氏,恭谨顺从天时,推算、取法日月星辰的运行,慎授民时。分别命令羲、和四臣:羲仲居于东方的呖谷,敬迎日出,观察太阳东升的时刻,把昼夜长短相等的一天作为春分,导民耕种,鸟兽繁衍;羲叔居于南方的交趾,观察太阳的南移,迎日南归,把白昼最长的一天作为夏至,劝民居于高处,鸟兽羽毛变得稀疏;和仲居于西方的昧谷,敬送日落,观察日落的时刻,把昼夜长短相等的一天作为秋分,教民收成,鸟兽羽毛新生;和叔居于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的北移,把白昼最短的一天作为冬至,谕民避寒人室,鸟兽长出细毛。尧帝说:“喂,羲、和四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要用闰月的办法确定四季周期而成一年,用这种历法规定百官的事务,天下诸事也可以兴办起来了。”尧帝依时制定的农历,大体长期指导了中国农民的按季耕作和中国官吏的按年计功,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政务从此进入了有时可循的有序发展时代。 尧帝年寿渐高,询问群臣:“谁能善治四时进用呢?”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开明。”尧帝说:“唉,丹朱言行虚妄,又好争讼,可以吗?”又问:“谁能妥善处理我们的政事呢?”谨兜说:“啊,共工能聚人立功。”尧帝说:“吁!共工善于言辞而行为邪僻,貌似恭谨而轻慢上天。”尧帝又问:“喂,四方诸侯长!时下洪水滔滔,浩浩荡荡浸漫山陵,波浪水势逼天,民众受灾哀叹,有能治平洪水的吗?”四方诸侯长都说:“鲧可以。”尧帝置疑道:“啊?不对吧?他违抗命令,败害族人。”四方诸侯长说:“起用吧,试试可以就用他。”尧帝说:“去吧,只是要敬慎从事。”九年,鲧治水不见成效。 尧帝询问道:“喂,四方诸侯长。我在位七十年了,你们能顺我之命,升登帝位吧?”四方诸侯长辞道:“依我们的鄙陋之德,只会辱没帝位!”尧帝说:“可以推举贵胄,也可以擢拔贫贱之人。”众臣对尧帝说:“有一个疾苦平民,叫虞舜。”尧帝说:“是的!我也有所闻,怎么样?”四方诸侯长答道:“他是乐师瞽叟之子,父亲顽劣,后母邪僻,弟象傲慢,虞舜却能与他们和谐相处。他孝心淳厚,任用不至于邪恶吧?”尧帝说:“我要试一试,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治法。”尧帝于是下嫁二女给虞舜,嘱咐说:“恭谨从事吧!” 虞舜得举用事二十年,又摄政八年,尧帝见虞舜德厚才盛能配天命,足以授天下重任,也知亲生儿子不肖,不足以授天下,于是变更父死子继的常制,乃禅让帝位于虞舜。传位虞舜则天下得利而丹朱受损,授丹朱则天下受害而丹朱得利。尧帝说:“终究不能以天下受害而利于一人。”最终还是把统领天下的重任交付给了虞舜。 唐尧避离帝位二十八年而去世。天下百姓悲痛哀伤,如同死了父母。整整三年,四方皆不歌舞娱乐,以思念圣王唐尧。 唐尧顺天时,明四季,定时令,制农历,指导天下百姓依时农耕而天下官吏按年兴功,功绩大得很啊!又识察贤不肖,大义废弃亲生儿子丹朱的帝位继承权,禅让帝位给德厚才盛而历经二十八年考验屡建功业的虞舜,堪称文明始祖了。每每读及唐尧“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之语,未尝不令人感叹万般啊!太平盛世,亦有太平盛世之难。能像唐尧一样审时察变,劝勉官民依时劳作,识察贤不肖大义行道,天下国家也就一步步前行了。 P11-13 序言 可以说,《中华开源大圣》(已于2006年出版)、《儒家道义记》(已于2007年出版)和这本《儒家故事解读》是一脉相承的儒家文化系列之作: 《中华开源大圣》追述了儒家文化的源起。儒家文化由炎帝、黄帝肇基,唐尧、虞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续创,孔子集大成,浚通了源泉,种植了根本,从而基本成形。 《儒家道义记》记录了儒家文化的道义。它通过对儒家文化经典基本道义的集录译注,简明揭示了炎黄尧舜禹汤文武周孔诸圣人的圣言圣行中“一以贯之”的基本精义,从而初步展现了儒家文化的永恒生命活力。 《儒家故事解读》则反映了儒家道义的权宜变化。它通过对儒家经典述及的若干故事的解读,从故事中见道义,用道义解读故事,从而彰扬儒家永恒道义与权宜变化的相辅相成。 《儒家故事解读》中所选故事,均取材自儒家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只是在儒家经典提到的某些重要人物或某些重要事件的记载太为简略时,才以汉代史臣司马迁撰著的《史记》(以及唐代博士司马贞撰注的《三皇本纪》)予以补充。而且,为了保持儒家经典故事的权威性和《史记》记载的真实性,除了少量结构整理和繁文简化之外,作者未做任何个人杜撰和艺术加工。因此,书中所述故事大体忠实于儒家经典和历史典籍的原文原意,至于每一故事首尾的解读,则是作者尝试从经典故事中提取的道义义理,或从儒家道义出发对经典故事的阐释。经典故事和故事解读两个部分的清楚划分,存在于本书的每一个故事之中。这一点,每一个读者阅读本书时都不难看到。 本书是以儒家经典中述及的历史人物为中心展开的历史故事集。其中,既有圣人、贤臣、平民的故事,也有暴君、邪臣、小人的故事;既有匡世、兴治、称霸的故事,也有逆乱、淫邪、败亡的故事;既有战争的故事,也有治政的故事,还有日常生活的故事。不同的历史时代,众多的历史人物,繁纷的历史事件,作者试图从各个时代、各种人物、各样事件的故事中提取出儒家的道义义理,或者说,试图用儒家道义解读各个时代、各种人物、各样事件的故事。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儒家思想中永恒道义和权宜变化是相辅相成的。背弃了永恒道义,就失去了善恶、是非、对错的价值辨别;脱离了权宜变化,就不能因应具体的时间、地点、对象、情况;永恒道义贯注于权宜变化,权宜变化蕴含着永恒道义,永恒道义与权宜变化的相辅相成,才是儒家道义的完全,才是合乎天道人理从而导致持久成功的正确思维方式和正确行为方式。换句话说。没有永恒道义指导的权宜变化,只是无原则的放纵;没有权宜变化承载的永恒道义,只是抽象的教条;永恒道义与权宜变化的合一,才是鲜活的真理之所在。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讲的故事,是传述经典旧事,是陈叙历史往事,并不属于作者个人杜撰并编造情节的文学体裁的一类。本书的特色,不在于故事情节的精彩,而在于从故事中见道义,以道义解读故事。如果只是想通过阅读来获得消闲兴趣或情节刺激满足的读者,大可不必破费耗神,这会令你失望的。只有期望从阅读儒家经典和历史典籍的故事中得到人生真谛的启示和开发自己的价值思维、权变思维的读者,才可望在本书中掇取到一些有益的珍宝。 宋一霖 2010年2月于广州 后记 结束了儒家经典述及的若干故事撰写之后,无论是对于圣人开创的圣功,贤臣匡世的业绩,霸主称雄的伟业,平民百姓的辛勤,抑或暴君的残虐,邪臣的奸险,小人的祸害,这些发生在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物身上的历史故事,总会令我因中华历史舞台上曾经涌现的各类人物的丰富、复杂而感叹,也会令我从正反例证中体现出来的道义义理而兴奋。当然,我知道,自己的解读远远不是完全的,常常只是一事一理。如果仅仅拘泥于某一故事中揭示的某一道理,而不注意其他道理的相辅相成,我们就会陷入“见木不见林”的以偏概全的迷误之中。毕竟,儒家道义不是支离破碎的断片堆砌,而是诸部经典、诸多字句、诸类道理相辅相成而会通一体的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我们怎么能自满自足而沾沾自喜呢?继续前行,我们才能真正窥探到儒家文化圣殿中蕴藏的无穷珍宝。 宋一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