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八道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苗华邱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泊家在一场海滩中幸免,却带来政治上的株连三代、背井离乡,最终在四十年后得以澄清。苗华邱编著的《八道河》交待两段情恋:青年山丫甘愿忍受一场误会嫁给泊娃而终生不悔。中年标壮与一条街的泊嫂十多年的赤诚依恋不得成全时,两人同归于尽,令人痛惜。本书是一本长篇小说。

内容推荐

苗华邱编著的《八道河》以山丫的一生为叙述主线。

《八道河》通过农村一条街上的几户人家之间复杂多变的故事,突出八道河畔的风土人情,以此弘扬人性的真、善、美。

目录

01 童年山丫

02 泊娃小时候

03 大海难,泊银山死里逃生

04 山丫18岁

05 受政嫌,泊家远走他乡

06 山丫相亲

07 泊银山他乡异地,弃渔学农

08 八道河洪水漫漫,泊娃泅水救山丫

09 大炼钢铁,八道河畔夜火烧天

10 十冬寒月,飞雪截流八道河

11 雪夜佑小军生死未卜,黑夜泊娃墓地打“鬼”

12 谢泊娃,山丫第一次穿棉鞋

13 春天里,“土八路”还乡 

14 大洼村又说“寡妇街”

15 “寡妇街”不太平

16 饥荒年,泊银山死无葬身地

17 “寡妇街”:老叙旧,少说春,街貌异新

18 “企鹅”、标壮两插手,出是非

19 山丫、泊娃各说心里话

20 钱守江动政治手脚

21 “小吴用”圈套“老神算”

22 “寡妇街”:移花接木;桃色系驴铃

23 藕断丝连,好事多磨

24 大东又涮陆石二

25 “小四清”,钱守江上任村支书

26 “大四清”,“企鹅”当上妇女主任

27 “文革”,钱守江站出来,泊娃“进去”了

28 泊娃明白山丫时

29 山丫新婚日,巧逢久别前情人

30 泄私愤,钱守江报复大洼村

31 石春死,“老母儿”棒捶“企鹅” 

32 山丫泊娃甜美除夕夜

33 陆石二新增名气

34 山丫结扎,“企鹅”怕有假 

35 同归于尽

36 雨夜送情由为欠

37 “企鹅”死不瞑目魂犹在

38 数九寒冬,泊娃大楔开神门

39 陆石二辞世,“小吴用”哭“老神算” 

尾声

读后感言 

后记

试读章节

01童年山丫

山丫生在山里一个贫困家庭。五六岁时山丫赤脚在街上跑,街坊都说这小闺女活像个男孩:粗腿大棒,浑浑实实的小身子,泼泼辣辣……小时候她就是男孩儿们的伙伴。

7岁那年冬天,小街中心冻了一溜冰,几个靴帽整齐的男孩轮着班地在那一溜冰上滑,刺溜刺溜好快活。山丫上身只穿个空心棉袄,下身穿条夹裤,赤着脚蹲在朝阳的房墙前晒日头看小伙伴们滑冰,心中好羡慕,好着急,心里也想滑一下。但是她脚上没穿鞋怎么滑?看时间长了,山丫心里痒得受不了,倏地站起来赤脚跑过去,抽空在冰面上滑一趟就又跑到房墙前晒日头暖和。

这时,她心里挺美。

山丫8岁的秋天,她赶着毛驴从山上往家送花生、地瓜就顶个人用。赶下的小黑驴倒听吆喝不犯刁。花生送到家,妈给卸下驮子,再把山丫抱上驴背。山丫坐在驴背上,手里扯着缰绳,嘴里不时地喳喳吆喝着,挺自在地就回到地里,一趟一趟地。

山丫这就顶个人用了。

山丫10岁就能扛个锄同妈妈一起到地里锄草。这年夏天,母女俩锄地到了半天晌,天下起蒙蒙细雨,妈妈说:天下雨了,咱回家去。回到家就快到做中午饭的时间了,妈妈把剩菜剩饭拾掇进锅里盖上锅盖,低下头用烧火棍拨弄着锅灶下的草灰,草灰里预先埋的火种灭了。她到灯窝里拿过火柴盒扒开:盒里只剩下五六根火柴,这是家中唯有的一盒火柴,多是在灶下草灰里没有火种的时候才开盒取支火柴来应急用。

妈妈一看火柴盒里没几根火柴,便拿过通常备用的一个借火的一头烧黑了的火纸卷儿递给山丫,说:

“出去到别人家借个火儿!”

“盒里有火柴,还用去人家借火?”

“不是省一根火柴吗?闲着你也是闲着!”

“上谁家借?做晌午饭还早着呢。”

“谁家烟囱冒烟就上谁家借!”妈妈声色俱厉后,“小孩子不干这个事儿,等大人去干?”

山丫手握着一个两端露在小手外头的火纸卷出了门。山丫借过火,她站在街头望空中看各家的房脊立起来的那些烟囱:她发现隔着一条街的西头有家烟囱冒着白烟。山丫去了那家点着了火纸卷儿赶紧往回走,正赶上天下蒙蒙细雨,没走多远,纸卷的火头被雨淋灭了。急忙又折回去点了火,走不远又灭火了。第三次,山丫点着火后,干脆用一双小手捂包着烧着后的红纸头往家里飞快地跑……气喘吁吁地跑到家,她妈在锅灶口塞满草等山丫借火来等得着急,即粗着嗓子说山丫:“上外头儿借火这时候也回来啦!”

“外面下小雨,点着火两回都给淋死了……”山丫哭丧着脸噘起小嘴看着发怒的妈妈。

妈妈接过山丫递过来的火纸卷儿,一口气儿吹掉纸卷头上的纸灰,火纸卷露出红红的火头,还冒股细烟儿。她把红火头触向灶下的杂草,低下头,歪着脖子一个劲儿地吹那红纸头和草接触的地方,好一会儿,灶口里的杂草冒了烟儿,火,生着了。妈妈松口气儿抬头看山丫:山丫擎着两只手看手掌。妈妈扳过山丫的手:两小手掌被火纸头烧了两个红燎泡,一手掌一个……

“丫子——痛吗?”妈痛心地问。

“不痛……”山丫摇着头,泪珠儿从眼里掉下来。

“唉!——为了省那一根‘火柴’……”妈妈摸着丫子的小手,好一阵酸楚。

霜降的头一天,山丫赶着毛驴往家送地瓜。上午送第一趟地瓜,背阴处的霜还没化,山丫赤着小脚,手扯着驴缰绳随着驴吧嗒吧嗒踏着霜地走,走进村东的那条洋槐林子沟,这是山丫最害怕的地方,洋槐沟树密路窄,尤其还有个小陡坡。每当驴走到下坡时,山丫便拽住驴缰绳,嘴不住地吆喝“吁——吁——吁——”头天,驴在下到半坡时突然跪了下来,吓得山丫直叫妈,亏了周围收秋的大人跑过来,抬起驮子帮着把驴送下坡……

今天,这第一趟送地瓜,还没走到那个坡时,山丫的心就提了起来,一到下坡,山丫的小嘴告急似的就“吁——吁——吁”地吆喝起来——生怕驴还像昨天那样跪下来。不料想,这趟驴在下坡没跪下来,驴驮篓却挂上了树杈翻滚下来,驮篓翻下来,地瓜撒了一下坡,驴被驮篓这一翻滚吓得四蹄乱刨往家奔跑……

山丫脚踩着霜花,眼看着驴拖着缰绳往家奔跑,不敢离场儿,呼爹喊娘无人应。

山丫哭了……

山丫牢牢地站在坡上,看着翻滚在地的驮篓和撒在坡上的地瓜,一双红红的小脚融化着脚下的霜花……

此后,都是她爹给送下洋槐沟的坡,再由山丫赶着驴走。这年,山丫在收秋季节确实成了父母不可或缺的小帮手。

贫家孩子晚上学。山丫12岁才入学。入学的第二年秋天,妈妈这天早晨起来对山丫说:“今儿是东涯子集,你去集上买三斤盐、一斤酱、半斤醋、一包火柴、一斤火油。”妈妈让她写在纸条上,后又点给她两元五角钱。山丫装上钱走到门口,妈妈又喊她回来,丫子转回头,“丫子,告诉你,家里就这些钱,是我前天卖鸡蛋的钱。你可不能乱花啊!赶集回来要算个账儿给我听!”妈妈厉声厉气地叮嘱。

山丫赶集傍晌午时回来了。进门后,走进屋内把买来的东西一样样放在炕上,妈妈也跟进来,就让山丫一样样算账儿给她听。

山丫买的东西一样样记得很清楚,算了三遍都是应该剩下五分钱,可是山丫就是说钱全花了,没剩下钱。妈妈问山丫买什么吃了,山丫说什么吃的也没买。妈妈一连追问了好几遍,山丫执意说什么也没买。妈妈不信说山丫撒谎,顺手在炕上抓过一个笤帚把山丫按在炕上就打她的屁股,三笤帚打下去,忽然山丫的衣兜里滚出一个小圆镜,镜面向上亮亮地照着妈妈怒气冲冲的脸,妈妈拿过小圆镜,山丫坐起来央求:“妈,你别摔了它……人家女孩儿兜里都装个小镜儿……”

妈妈手捧着小圆镜,抱过山丫,紧紧地抱着,“丫子,妈明白了,这回是妈错了!……”妈妈抱着山丫哭,山丫望着妈妈的脸:“妈,只要你不摔碎它……”

“妈不摔碎它。”妈妈把小圆镜塞进山丫的小手。

山丫双手捧着小圆镜,照着自己尚有泪痕的脸……——镜中,山丫胖乎乎的小脸露出了微笑。P1-5

序言

提前说说

——代序言

苗华邱

20世纪50年代,我15岁那年,因家庭政治所嫌随家从沿海农村迁到内地农村——我在书中把它化名为“八道河”畔。我在那里生活了24年。

在极“左”思潮泛滥的1958年,浮夸风盛行,说假话、说大话,信口开河不眨眼;下级向上级汇报,任意夸大事实,只管适应眼前形势,不顾后果。“大跃进”、大炼钢铁,付诸行动的淘铁砂、砸锅炼铁、农民大食堂、地瓜当萝卜埋地里储藏过冬等的史无前例,从上到下都作“创举”并敬畏地去实施。正当这些“创举”进入尾声收场的当眼,正当人们认识到这种“左”的创举给人民、给社会带来了莫大的灾难将要告终时,一个斩断八道河修筑“八道河水库”的巨大水利工程骤然在八道河畔启动了。八道河,汇集着嵛龙山10大山峪的水,主流河道东西1里宽,行洪时,八道河畔一片汪洋。要把这样一条大河拦截下筑堤修座水库,谈何容易。然而,就在这年秋后,在那入冬的时节,万余民工开始截拦八道河:雪花飘飘,人们站在冰水中挖沙清基;顶风冒雪,推土筑堤。我那时正读初中,我们间日要到水库工地去粉碎黏土,装车、拉车筑坝。我目睹了那个红旗招展万人筑堤的大工地。虽然工地超万人的民工只是刨土、推土上堤、拉车上坡和夯实土坝,但他们运作的蠕动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早日筑起“八道河水库”大坝。尽管民工吃的是地瓜干、玉米面饼子,并且需要自备一半;尽管他们推的是自己的小车、用的是自己的锨镢,昼夜奋战活动土方275万立方米、石方5.5万立方米,但还是按计划届时修起了那座蓄水2.8亿立方的“八道河水库”。至今50余年,它还在无声地不仅仅是为八道河畔的人民默默奉献着。我的那些当年筑堤的爷们儿、叔伯、大哥、大姐,在风雪中不畏艰辛,粗糙、黝黑、憨厚的面孔和浑实的体魄,至今历历在目——他们即是我书中称之的“土八路”。应当让他们永远放光在后人回望的视野里。他们纯朴、忠诚、无怨无悔所铸造起的那座巨大土坝,是他们风光在那个年月里的见证。即使是在那极“左”思潮指点的年份里,毕竞……

——就是他们牵动着我要写“八道河”,牵动了我几个10年。由于他们的牵动和八道河畔后续社会嬗变中人与人的善与恶、成与败、真与伪,又多多地驻足于我的思潮,拨动着我对人与人的思索。

那个年代,那个漫长的岁月,给我积累了大量现今要写作的素材。我曾身为八道河畔达20年的农民,深深地被八道河人与人的情与他们的事埋着,当以谢——那些人与事感动了我,也触动了我。

在我任教期间,我曾有心写而无心成,退休后,提笔又感到无从下手,困难重重——从杂乱无章的记忆中如何提取要写个长篇的章节顺序,确实让我左右徘徊,着笔难。况且要写成书?……

出于急切,动笔写了两个章节。之后,心中又生怕写不下去、写不好,甚至怕写不完……但是,我决意要写。我想:哪怕我写出来的东西只能算个素材,这也不白想、不白写啊!当我忽然间想起我的孙女爱写东西时,我自信起来,胆儿大了、壮了,我写不好、写不完,不怕——可以把我写出来的东西当做素材留给我的孙女嘛,10年、20年后,她能用它写出个书?……

我无所畏惧——我有后来人。有了这个意图,我写下次页的“小引”。

我心处无为之中,心不刻意,笔不拘谨,无所顾忌地写起来,写下去,写了一年,竟然有了《八道河》。

后记

我在书中化名“八道河畔”的24年,八道河消磨了我的年华,吞噬了我的青春,挫折着我的灵魂。虽然我承受了一波波的磨难。但也锤炼了我的意志。喜幸的是在它磨难我的同时又给了我对生活的洞察力。为此,在我离开它30年后,又让我深深地怀念起它,致使我执笔写它。我在2001年出版的一部小说集后记中曾说明:这个集子(《城里乡里》),仅是我平时耳闻目睹的一个小积累,而我一生的风风雨雨却深深地埋在心中,我想把我记忆里的人生旅程写个“风雨日记”长篇。本书,即是我要完成的那个长篇。

最牵动我写《八道河》的,是我目睹了1958年“极左”思潮泛滥下。在八道河留下的一个“左”的创举——八道河水库。当年,那个万人筑堤的壮观场景,让我一辈子忘不了。我把它写了,还连着写了八道河畔一个村中一条街的风土人情。虽然花了很大的笔墨,完稿后自感遗憾——八道河水库清基截流的场面写得不尽如人意。套用我老伴的话:那年我十八,清基截流的一个月我在场,风与雪伴随人与牛一起蹚在冰水里奋争的场景感天动地。那个场面远超出你书中所述……听后,使我备感遗憾。我当即向老伴表示歉意。此时此刻,特向当年在八道河修堤筑坝的爷们儿、哥、姐致歉!想来,他(她)们中,足有半数现已过世!

思索过后,又想:我写得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我的诚心对得住那万余泥手泥脚的筑堤人;对得住八道河畔的人情世故;也对得起那段历史——我发现并褒扬那段“极左”的历史留下一个传世的巍峨“土坝”。我的一生吃力,写成《八道河》也吃力。但,毕竟我写成了这部长篇。有误之处,诚望读者指正。

苗华邱

2013年3月24日于文笔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