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江编著的《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一种法律的语境范式》从气候正义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入探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会议制度,剖析了《哥本哈根协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制度史上的意义,指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未来重构的发展方向,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应建立在科学悖论的基础之上,以围绕国家核心利益原则来构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安排。
吕江编著的《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一种法律的语境范式》从气候正义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入探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会议制度,剖析了《哥本哈根协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制度史上的意义,指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未来重构的发展方向,《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一种法律的语境范式》提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制度安排应建立在科学悖论的理念之上。并在深入考察了工业革命中能源变革的意义、英国能源法中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安排,以及欧盟、美国、俄罗斯现行能源法律与政策之后,提出各国新能源战略的法律构架将是未来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和愿景规划。基于以上考虑,中国未来将安全低碳作为国家能源战略体系核心目标的制度建设,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融合。
自序
第一章 气候正义与国际法
一、有真正的气候正义吗
二、气候变化谈判的本质——权力的合法性
(一)权力是气候变化谈判的轴心
(二)合法性是气候变化谈判的目标取向
三、国际法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
(一)国际气候制度的选择过程——理性选择理论和交往行为
理论的分析
(二)国际气候制度的治理过程——自由秩序理论的
分析
第二章 国际气候变化法中的缔约方会议制度
一、国际气候制度中缔约方会议的演变
(一)国际气候制度缔约方会议的产生
(二)国际气候制度缔约方会议的后续发展
二、国际气候制度中缔约方会议的法律地位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缔约方会议的法律
规定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的法律
行为
乏、同际气候制度中缔约方会议的影响
(一)对条约法的发展
(二)对国际气候秩序重构
(三)从蒙特利尔模式向GATTwT0模式发展的趋势
(四)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四、中国的选择
五、余论
第三章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挑战与重构
困难性
一、国际气候制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新发
展
二、当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各种
设计版本
(一)人均排放理论
(二)单位GDP排放理论
(三)创建附件三国家理论
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重构的闲难性
四、“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重构的发展方向
五、余论:中国的选择
第四章 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中的《哥本
哈根协议》
一、《哥本哈根协议》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二、《哥本哈根协议》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
进程中的地位
三、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中的战略选择
第五章 科学悖论与孩子读预设
第六章 能源立法与经济转型
第七章 社会秩序规则的二元观与新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设计
第八章 英国能源法的变革
第九章 英国低碳能源法律政策的演变、特点及其启示
第十章 美国《2007年能源自自主和安全法》中的能源变革
第十一章 俄罗斯能源民族主义的法律路径
第十二章 欧盟能源安全的困境及其出路
第十三章 安全低碳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