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比零还少(精)/埃利斯作品
分类
作者 (美)B·E·埃利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比零还少》是B·E·埃利斯的成名作兼代表作,已被公认为二十世纪“邪典文学”经典。小说以大学生克莱回洛杉矶度圣诞假为主线,通过电影分镜头般的画面,电子乐般的节奏,面无表情的语调,锋利简短的章节,切割出18岁的克莱和他的朋友们——一群天使之城的富家子弟,一群堕落天使——的迷乱生活。这场埋葬青春与纯真的葬礼式派对从另一个极端的角度,提示了在后工业化时代,在物质极度丰富的表相下人性的脆弱与异化,即我们拥有一切,所以我们一无所有;这是最好的人生,所以这也是最坏的人生。

内容推荐

《比零还少》作者B·E·埃利斯是美国年轻一代极有风格的著名小说家。

这是最好的人生,这也是最坏的人生。18岁的克莱和他的朋友——一群天使之城的富家子弟、堕落天使——进行着一场埋葬青春与纯真的葬礼式派对。电影分镜头般的画面,电子乐般的节奏,面无表情的语调,锋利简短的章节,从另一个极端的角度,揭示了后工业化时代,在物质极度丰富的表相下人性的脆弱与异化:我们拥有一切,所以我们一无所有。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洛城人怕在快车道超车。这是我回来听说的第一件事。布莱尔开车来LAX接我,车上高速坡道时她轻声喃喃自语:“洛城人怕在快车道超车。”不知为什么,这句话在我心里令人不快地停留了很久。这是十二月。我十八岁。飞机一路颠簸,头等舱坐我对面一对来自圣芭芭拉的夫妇喝得烂醉。而之前在新汉普郡的机场我的牛仔裤被溅满泥点,现在感觉有点冷和走形。衬衫又皱又潮,胳膊上有污渍,虽然早上它还鲜亮光洁。菱形图案的灰色背心领口显得比以前更东部,特别是相比布莱尔崭新紧身的牛仔裤和淡蓝色T恤。但无所谓。跟那句话一比,似乎所有这些都无所谓。似乎听说人们怕在快车道超车比“我肯定缪丽尔得了厌食症”或收音机上歌手的嘶吼更好记。除了这句话,什么都无所谓。即使阵阵热风就像要把我们吹出空荡荡的柏油高速,即使布莱尔车里还残留着淡淡的大麻味。无所谓。我只是个大学生,要回家呆一个月,见一些我四个月没见的人,一些怕在快车道超车的人。

布莱尔开下高速,遇到一个红灯。一阵强风吹得车晃了一下。布莱尔微笑着说了句什么,也许是说要收起车篷。她把收音机换到另一个台。到我家路上,她不得不停下车,因为有五个工人正在扶起被风刮倒的棕榈树残骸,把枝叶和一块块死树皮放进一辆红色大卡车,布莱尔又笑了。她在我家门前停下,大门开着,我跳下车。我惊讶地发现天气多么干热。我在那儿站了一会儿。布莱尔帮我把行李拿出后备厢,然后朝我笑笑,问:“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布莱尔说:“你气色不好。”我耸耸肩。我们道别。然后她坐进汽车,开走了。

家里没人。空调开着,屋里一股松香味。厨房餐桌上有张留言,告诉我妈妈和妹妹们出去了,圣诞采购。从我站的地方可以看见狗躺在游泳池边,大口喘着气,昏昏欲睡,毛被风吹起来。我走上楼,碰见新来的女佣,她对我笑笑,似乎知道我是谁。我经过两个妹妹的房间,它们看上去还是一模一样,只是墙上贴着不同的《GQ》杂志插页。我走进自己的房间,发现什么都没变。墙还是白的,唱片还在原处,电视机没搬走,百叶窗开着,一如我走的时候。看来妈妈和新来的女佣,或许是老的女佣,趁我不在的时候清理过橱子。书桌上有一摞漫画书,最上面一张纸条写着:“这些你还要吗?”还有张朱利安打过电话的留言,以及一张上面写着“操他妈圣诞节”的卡片。我打开卡片,里面写着“让我们一起操他妈的圣诞节”,是布莱尔圣诞派对的请柬。我放下卡片,感觉房间里变得很冷。

我脱鞋躺到床上,摸摸自己的额头看有没有发烧。我想有点。手放在脑门上,我小心翼翼地向上看,找那幅挂在我床边墙上镶玻璃框的海报。它也没变。那是张猫王旧唱片的宣传海报。艾维斯的视线越过我,嘴角带着斜斜的、讽刺的微笑,盯着窗外。“信任”两个字盘旋在他的头顶。他的太阳镜,镜片一红一蓝,被推下鼻梁,以便你能看见他的眼睛。他的眼神稍稍有点偏离。不过他没在看我。他只是看着站在窗边的不管什么人。但我太累了,不想起来走到窗边。

我拿起电话打给朱利安,惊讶自己竟然记得他的号码。但没人接。我坐起来,透过百叶窗可以看见棕榈树在热风中狂摇,都快被吹弯了。然后我又盯着海报看,然后转过头,然后又去看,看那微笑和嘲弄的眼睛,那红蓝的太阳镜,我还是能听到那句“洛城人怕在快车道超车”,我想忘掉它,删掉它。我打开MTV,对自己说如果来几片安定就会忘掉,就会睡着。我想到缪丽尔。电视上影像闪烁,我开始觉得有点恶心。

我带丹尼尔去布莱尔的派对。丹尼尔戴着墨镜,穿一件黑色羊毛夹克和黑牛仔裤。他手上还戴着一双黑色的小山羊皮手套,因为一星期前在新汉普郡他用一块玻璃把自己割得很深。我陪他去医院的急救室,看他们清理伤口,把血冲掉,然后开始缝线,直到我开始觉得恶心。于是我走出去,坐在清晨五点的候诊室,听着老鹰乐队的《镇上来了新孩子》,很想回去。我们站在布莱尔家位于贝弗利山的房子门前。丹尼尔抱怨手套太紧,粘在缝的线上,但他没脱下手套,因为他不想别人看见细细的银线从他拇指和其他手指的皮肤上露出来。布莱尔打开门。

“嗨,真帅。”布莱尔叫道。她穿着黑色皮夹克和相配的裤子,没穿鞋,她抱抱我,然后看着丹尼尔。

“那么,这位是?”她咧开嘴笑着问。

“这是丹尼尔。丹尼尔,这是布莱尔。”我说。

布莱尔伸出手,丹尼尔微笑着轻轻握了握。

“好了,进来吧。圣诞快乐。”

有两棵圣诞树,一棵在起居室一棵在书房,都点缀着深红色闪烁的小灯。派对上有些高中同学,大部分我毕业后就没见过,他们都站在那两棵巨大的树边。特伦,一个我认识的男模,也在那儿。

“嗨,克莱。”特伦说,一条红绿格子呢的围巾裹着他的脖子。

“特伦。”我说。

“你好吗,亲爱的?”

“不错。特伦,这是丹尼尔。丹尼尔,这是特伦。”

特伦伸出手,丹尼尔微笑着,调整了一下墨镜,然后轻微地握了握。

“嗨,丹尼尔,”特伦说,“你在哪儿上学?”

“和克莱一起,”丹尼尔说,“你呢?”

P1-5

后记

堕落天使

这是最好的人生:洛杉矶。富爸爸。名牌大学。豪车。游泳池。派对。海滩。阳光。一切。这是最坏的人生:洛杉矶。富爸爸。可卡因。滥交。强奸。卖身。自残。深渊。废墟。一切。这是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1985年,21岁的他凭借长篇处女作《比零还少》震惊了整个美国——不仅是文坛,它立即成为一部超级畅销书。这是《比零还少》:用电影分镜头画面,电子乐节奏,面无表情的语调,锋利简短的章节,切割出18岁克莱和他的朋友们——一群天使之城的富家子弟,一群堕落天使——的迷乱生活。

这并不是第一次。这种迷茫、失落、极度空虚和不知所措。我们甚至可以开场派对。邀请名单包括:《麦田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了不起的盖茨比。《魔山》上的汉斯·卡斯托普。烦恼的维特和漫游的威廉·迈斯特。《挪威的森林》中的渡边和直子。海明威的阳痿退伍兵巴恩斯。加缪的局外人默尔索。麦卡勒斯的孤独女猎手米克。以及,甚至,大卫·林奇《蓝丝绒》里的业余侦探杰弗里。当然,还有我们的克莱。我们苍白、镇定(即使是假装的),永远戴着雷朋墨镜的克莱。

一场很酷的派对,不是吗?

同时也是一场绝望的派对。一场成年礼式的派对。一场葬礼式的派对。一场埋葬青春、童话和纯真的派对。大家的埋葬工具各有不同:逃学。肺炎。初恋。战争。谋杀。而没有什么比“克莱们”的工具更奇特,但却又最贴近现在,那就是:满足。

在小说的五分之四处,在经历了绵延不绝的兜风、派对、跳舞俱乐部、毒品、性交之后,微妙、日益膨胀、渐渐令人窒息的悬疑感一一就像房间里的空气在不知不觉中被慢慢抽空——达到了顶点。然后我们迎来了一幅爆炸性的场景:克莱被迫在宾馆中亲眼目睹一起长大的好友朱利安卖身。但这是一次平静的爆炸(因此更加令人震撼),21岁的伊斯顿·埃利斯用不动声色的零度叙事——“比零还少”的叙事——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霍珀式的油画:“太阳西斜,阴影切过墙壁,朱利安试着想微笑。男人也对他微笑,阴影把他的脸切成两半。”刀刃般的光线。紧绷的空气。寂静的暴力。最终——慢动作的灰飞烟灭——正如小说中的另一个场景,克莱躺在床上打电话,他“过了一会儿才能开口说话,因为电视屏幕上一座建筑正在慢动作爆炸,画面是黑白的”。

所以,紧随其后发生的两件事,也是小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可以看成是这种慢动作爆炸的余波。我们将随着爆炸的碎片一起在空中缓缓上升。滑翔。坠落。第一件事:克莱与毒品贩子瑞普等一伙人在小巷深处看一具少年的尸体。这是他们第一次直接面对死亡。较之恐惧,他们更感到好奇、兴奋,以及一丝不安的寒意:“我们在那儿又站了一会儿。一阵风吹过巷子。能听见从梅尔罗斯传来的车流声”。(你能感觉到那神秘的微风,你能听到那遥远的、宗教圣歌般的车流声。)第二件事:在瑞普的公寓里,看着自己的朋友们强奸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克莱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这是克莱在问瑞普,也是在问自己,问作者,问读者,问上帝,问整个世界。为什么?

“但你什么都有了。你不需要任何东西。”我对他说。

瑞普看着我。“不。我没有。”

“什么?”

“不,我没有。”

停顿一下,我接着问:“哦,妈的,瑞普,你什么没有?”

“我没有可以失去的东西。”

这是个可怕的答案。它就像一个黑洞,一个强力磁场,使小说中所有那些零乱的碎片获得了惊人的密度与重量。它提醒我们,极度满足至少和极度匮乏一样可怕——如果不是更可怕的话。它从另一个极端的角度,提示了在后工业化时代,在物质极度丰富的表象下,人性的脆弱与异化:我们拥有一切——所以我们一无所有。这是最好的人生——所以这是最坏的人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小说出版于1985年。奥威尔的《1984》刚刚成为过去。在美国,人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派对,庆祝关于“老大哥”的独裁预言没有成为现实。但人们没注意到,一个更隐蔽也更残酷的独裁者已经来到他们中间。那就是满足。那就是伴随物质满足而来的极度精神空虚,一个巨大无形的黑洞,吸走了所有光线、希望和爱。

天使纷纷堕落。汉斯·卡斯托普离开魔山命丧战场。盖茨比死于陌生人枪下。霍尔顿去了精神病院。默尔索进了监狱。直子自杀。克莱?五年后,他将现身于埃利斯的新小说《美国精神病》,他将化身为纽约华尔街的高级白领,从堕落天使变成一名变态连环杀手——一个美国精神病。

孔亚雷

书评(媒体评论)

“MTV一代的麦田守望者。”

《今日美国》

“卓越非凡。一个杀手——陛感,漂亮,悲伤。”

《村声》

“很长一段时间内最令人激动的一部小说。纪实、逼真,令人不安。”

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3: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