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忆西安事变/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陈惠丰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西安事变是我国现代史上具有转折点意义的重大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督战“剿共”的蒋介石及其随行的重要官员,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是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陈惠丰主编的《回忆西安事变》共分事变前后、临潼“兵谏”、各方反应、和平谈判、会审和幽禁、二二事件、分化瓦解等七部分内容。

内容推荐

陈惠丰主编的《回忆西安事变》讲述了,西安事变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件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目录

一、事变前后

 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

 张学良与苏使秘密会晤

 一一○师劳山就歼亲历记

 高福源在榆林桥被俘以后

 甘泉被困记

 东北军骑兵师吴起镇被歼目击记

 东北军一○九师直罗镇被歼记

 从洛川会谈到延安会谈

 争取张学良联合抗日的经过

 西安事变回忆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做的几件事

 西安事变亲历记

 争取十七路军联合抗日的谈判经过

 西安事变前后的回忆

 记西安事变前后的几件事

 杨虎城将军在西安事变前后

 西安事变的片段回忆

 我在西安事变前后的一些经历

 西安事变追忆

 我在西安事变中的经历

 西安事变回忆

二、临潼“兵谏”

 扣蒋前夕

 临潼扣蒋

 扣蒋回忆

 白凤翔临潼扣蒋

 刘桂五扣蒋纪实

 扣蒋回忆

 蒋介石被扣经过

 西安事变时城内的军事行动

 我所经历的西安事变

三、各方反应

 西安事变时兰州的情况

 双十二事变我的回忆

 西安事变后南京情况

 西安事变时在南京的冯玉祥

 戴季陶坚决主张讨伐张、杨

 复兴社在西安事变中分成和战两派

 西安事变时复兴社河南分社的活动

 西安事变时CC派在中政校的活动

 西安事变中我到晋绥见阎、傅的回忆

 高福源赴开封见刘峙

 傅作义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宋哲元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西安事变片段回忆

 李、白主张西安事变应政治解决

 西安事变后盛世才的急转

 马鸿逵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居正策划“鄂人治鄂”

 我与蒋介石、何应钦接谈经过

四、和平谈判

 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以后

 奉命奔走和谈的经过

 我与顾祝同接谈的经过

 参加调解西安事变的经过

五、会审和幽禁

 南京高等军法会审审判张学良的经过

 张学良南京受审纪实

 张学良将军在南京被扣的几天

 张学良被软禁在奉化溪口

 张学良将军被囚琐记

 张学良被军统局监禁的经过

 三访被幽禁的张学良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出国经过

 杨虎城将军欧美之行

 杨虎城将军被捕经过

 杨虎城欧游归香港

 我所知道的杨虎城将军

六、二二事件

 二二事件纪实

 二二事件的前因后果

 东北军内部的分化

 我所经历的二二事件

 回忆二二事件

 二二事件侧记

 关于二二事件的回忆

 二二事件前后

七、分化瓦解

 东北军被蒋介石分化瓦解的概况

 六十七军在抗战中被蒋介石消灭的经过

 炮八旅旅长黄永安投蒋经过

 骑十师檀自新的叛变

 檀自新在蒲城背叛张、杨纪实

 西安事变时我反对张、杨,拥护蒋介石的经过

 十七路军沈、唐两团叛杨投蒋经过

 王劲哉旅叛杨纪实

 黄念堂在西安事变中的鬼蜮伎俩

 蒋斌扣发西安事变通电前后

 抗日先锋队被改编的经过

试读章节

一九三五年秋,红军胜利地穿过草地,进入甘肃境内。当时,我担任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马鸿宾部骑兵团团长,驻防陇东庆阳县西峰镇。红军进入甘肃,立刻在甘肃国民党军政人员中引起了一阵骚动,人人自危,惊慌万状,都忙着把自己的家属送往西安、兰州。我当时也把自己的两个七岁的孩子托人转送到西安去了。

十月初,红军到达静宁。我奉命从西峰镇出发,前往固原布防。时国民党军骑兵第七师门炳岳部也从平凉出发,到达瓦亭。我与门炳岳取得联系,门部第二十一团(团长胡竞先)已在青石“嘴布防,要我团到开城岭协助他们截堵。我团无本师师长命令,即予拒绝。这时,红军已到达青石嘴,与胡竟先团接触,我与门炳岳的电话联络也告断绝。

在这之前,我虽然还没有同中央红军接触过,但对中央红军威力的强大也是有所了解的。红军从江西出发,纵横二万余里,所向无敌。国民党以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军队,犹不能阻止红军的前进,我仅仅以一个团的兵力想要在固原阻截红军,实无异于螳臂当车。所以,我一到固原就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我把两个步兵营布置在城里,自己带骑兵驻守南关。红军与胡竞先团接触后,胡要我增援,我未予置理。入夜,该团中校团附朱某带领百余人到达固原附近,与我团因误会冲突。经联系才知道胡团已被红军击溃,团长下落不明。次日拂晓,团长胡竞先到了固原,谈到该团有两个连被消灭,两个连被击溃,损失惨重。这一次,因红军没有攻打固原,我团损失不大,仅辎重人员二三十人在由西峰镇前往固原途中,路经住山河时全部被俘。另外,还有一个临时拨归我指挥的步兵营,在距住山河十余里的固城被击溃。

红军经过固原后,由住山河经三岔、胡家川、何连湾、黑城岔向陕北边境的吴起镇(现为吴旗县)进发。我团奉命尾追。我从固原出发,到了七营,怕与红军接触,就借口需要集结部队,停留了一天。次日,由七营出发,经双井子,毛渠井、胡家川到何连湾。当时正是下午四点钟左右,国民党方面调集在何连湾的军队很多,我现在能记得的除三十五师外,还有毛炳文军的第八师(师长陶峙岳),二十四师(师长李英),何柱国骑兵军的第三师(师长郭希鹏)和第六师(师长白凤翔)。而当时的中央红军,据我们所获得的情报,总共只不过一万人左右。在我们到达何连湾的时候,红军已进抵距何连湾约七十里的黑城岔一带。我们当日决定于次日拂晓继续追击,以骑兵为主力先行,步兵随后跟进。骑三师由副师长张得福率领,归白凤翔指挥。我的骑兵团也决定随白部同行,我因地形较熟,走在最前面。我团在到达黑城岔时,在黑城岔以南山地与红军小有接触。次日天明,由下头道川(庆阳县属)进抵铁边城,又与红军伏兵接触,自中午激战至夜。当晚,就在铁边城附近宿营。次日,白凤翔部第十八团团长刘桂五与我联络,说白师长意见,大部队(骑三师和骑六师)由正面推进,要我到侧翼夹攻。我立即欣然同意。这一天,我想转向左翼或右翼,好让开中路。但因两边山势陡峭,攀登有困难,我部只好仍然顺着川道前进,我在前面找路,好容易在快到沟口的时候,在右侧找到了一片勉强可以通行的草坡。我们遂牵马上坡,并越岭进入二道川。

那时候,因为我们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人民群众十分痛恨,我们根本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行动只能是盲目的,对红军的情况毫无了解。在我团进入二道川后,遇到红军伏兵,因地形对我不利,我团仍向左侧,即头道川和二道川之间的山梁靠近,并登上山梁。这时,我们才看清头道川和二道川两边的山岭上,都有红军伏兵。原来这一带地方,叫做五里沟口,所谓“五里”,是针对吴起镇而说的。中央红军在到达吴起镇以后,即停止前进,利用五里沟口一带险要的地势,布下了天罗地网,准备给跟踪的国民党军队以毁灭性的打击。我团因避开正面,才没有完全陷入包围圈儿,否则也难逃全军覆灭的命运。

登上山头以后,我们就看见白凤翔部的骑兵第三师和骑兵第六师浩浩荡荡,顺头道川奔驰而来。白部当时自以为人多势众,装备精良,所以气势嚣张,根本就没有料到红军会在这里组织伏击。我立即派人与白部联络,但联络人员还没有跑下山坡,白部先头部队已经与红军接触了。一时枪声炮声,回荡山间,震耳欲聋,战斗十分激烈。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战斗,看到了红军战士的勇猛顽强,知道白部已陷重围,只好命令部队向前面一座山头发起攻击。红军没有坚守,我们随即占领了这座山头。这座山头已接近沟口,从这座山头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坐落在前面川道里不远处的吴起镇。在这座山头的前面,有一片尚未收割的荞麦地,我命令部队就在这块荞麦地里修筑工事,准备在此扼守,决定不再前进。这时候,据我部左翼报告,白部第十七团已经被歼,十八团正在与红军激战。经与白凤翔联系,知道白部当时已伤亡将近四五百人。

到了黄昏时候,我发现前面沟口有人影活动,估计情况会有变化,便命令伤兵撤退。不久,红军即向我团阵地进攻,并向我部呼喊口号:“我们是工农红军,你们不要为蒋介石卖命!”“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等。入夜,我留下一部分人由一个连长带领,在荞麦地防守,大部都撤退到二道川。稍事休整之后,就与各营长计议,决定次日撤离战场,如上级追问,就以子弹用尽为借口,谁也不准走漏消息。P25-27

序言

西安事变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件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毛泽东选集·论联合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从一九六一年起,在周恩来总理倡导下,开始征集了一批有关西安事变亲身经历的回忆录资料。二十多年来,经过有关人士反复审核,在此西安事变五十周年之际,办公室委托全国政协西安事变组的吴福章同志,挑选了其中一部分辑成《西安事变亲历记》一书,以为纪念,并作为历史研究的参考。但这些资料终属个人回忆,又由于水平有限,不妥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文中注释,凡没署名者,均为责任编辑所加。

书评(媒体评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毛泽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