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别饿坏了那匹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许申高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别饿坏了那匹马》精选作者许申高近年来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小说、故事数十篇,内容以情感、励志为主,以感人见长。其中,《想讨一本书》收入到《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别饿坏了那匹马》选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第十课。另有多篇获奖,《三个女人一件衣》、《善心如水》、《留下一张笑脸》连续三年被评为“最有影响力的故事”,其中《三个女人一件衣》获首届中国故事节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奖。

内容推荐

《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有了继续在他那看书的机会。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较自己得失,想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谢之情。

作者许申高出版了同名文集《别饿坏了那匹马》,由多个感动心灵的小故事组成。

目录

一 感动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

 校魂

 摔破的茶罐

 给贵伯拜年

 最好的奖励

 占座的民工

 还不清的债

 另一束鲜花

 留下一张笑脸

 只为温暖你

 马路边的疯老人

二 智慧人生

 看谁还敢砍

 捡来的工作

 逼急的家长

 我是黄牛党

 爱捣蛋的司机

 诚实的分量

 升值的小街

 钱包说话

 收购青蛙的男人

 聪明女友你好傻

 鞋匠

三 人在旅途

 捡酒瓶的男孩

 让你回家

 那个捐助我的人

 四川兄弟

 谢谢你的生日

 最后一班地铁

 一路同行

 我是一只流浪狗

 心灵的魔术

 善心如水

 一张车票

四 精彩瞬间

 把电话号码告诉邻居

 想讨一本书

 两个狙击手

 报警的鸟

 神圣的规矩

 上帝策划的抢劫案

 新闻线索

 换房的秘密

 我是你的人质

 马路新闻

 呼叫转移挽回爱

五 人生百味

 木匠听戏

 上坟的老人

 自办丧事

 一步之差

 失礼惹的祸

 这里的装修静悄悄

 捷径

 情愿做野鹅

 盲人索赔

 两块钱

 抓贼的老人

六 情感天空

 被骗的感觉真好

 孩子解开的心结

 你是我的玫瑰花

 三个女人一件衣

 当年那支笔

 注视我的那双眼睛

 藏獒的秘密

 让你的秀发飘起来

 大嫂你就放心走

 “偷”来的爱

 无法识别的指纹

后记

试读章节

给贵伯拜年

每到过年送礼的时候,看到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礼包,我就会想起记忆深处那个刻骨铭心的故事,禁不住就会潸然泪下。

那时我8岁,弟弟5岁,两人天天掰着手指盼过年。到了大年初一,天没亮就嚷着要去给长辈拜年。那时候条件差,长辈很少给压岁钱,最多就是几个糖果一块饼干什么的,我们图的也不是这些,反正就觉得拜年好玩。给长辈拜年必须要送礼,那时候没有像现在这种包装极为讲究的大礼盒,一般就是提上一包红糖或者饼干之类的小食品,包装也不讲究,粗纸报纸什么都有。

那年初一,我和弟弟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回家天还没黑,那时又没电视看,待在家里挺没意思,老想着再有几个长辈多好,又可以提着礼包去拜年。于是,我和弟弟掰着手指头一家家数,看有没有漏掉的。结果很失望,数来数去,凡本家的长辈都去了。这时弟弟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问我:“哥,贵伯也是长辈呀,我们怎么从来不去给他拜年?”

我比弟弟大,对这还懂一点:贵伯是我们庄上的一个孤老头,听说早年是个很有名气的郎中,能写一手好毛笔字。不去给他拜年,一是他与我们不是本家,但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成分不好,是地主,经常挨斗。斗他最凶的就是我爸,大年三十吃“忆苦餐”时都斗过一阵子,贵伯挂着牌子低垂着头跪在台上的情景,我至今都还记得。我那时就想不通,贵伯这人并不坏,怎么会是地主呢?其实我父亲也不想斗他,可在那个年代身不由己,谁叫我爸是民兵营长呢?

当然,我没有把这些告诉弟弟,他啥都不懂,光知道热闹。弟弟看我不说话,又问我:“哥哥,怎么不带我去呀?”其实我也想去,可大人肯定不允许,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贵伯他老婆都和他划清界限了!大人不给礼包,怎么好给人拜年?但我没法跟弟弟说明白,干脆什么也不说。弟弟好像生了气,跑进了屋里,过了一会儿,他又悄悄溜出了门,回家时天早黑了。

过了几天,爸爸妈妈像丢了魂似的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着什么,妈妈一边找一边嘀咕:“怪呀,我分明放在柜子里的,怎么不见了?这东西老鼠不会吃,小偷也不会要,莫非长翅膀飞了不成?”找了老半天,旮旮旯旯里都找遍了,还是没找到。爸爸就对妈妈说:“算了,也许是记性差,忘了放在哪儿,别再找了。这种东西不见了也好,吉利!”

可妈妈却说:“事情得弄明白啊。我去问俩孩子。”接着妈妈就问我和弟弟:“你们两个看见一个方方正正的纸包了没有?我放在柜里最下边的,就这么一个包,用线扎好的。”

我正要摇头,弟弟早蹦了起来,立功似的:“妈,我看见了,我想给贵伯拜年,把它送给了贵伯。”

爸爸妈妈一听,顿时急了,妈妈跺着脚说:“天哪!那是一服中药!你爸年前抓的一服中药啊!过年图吉利,没敢吃,才放在柜子里的呀!”

我和弟弟傻眼了,再不懂事也懂得大年初一给人送服中药意味着什么,况且是送给一个孤苦伶仃备受折磨的老头,他受的伤害还少吗?

最气的要数爸爸,他老虎扑小鸡似的一把揪住才5岁的弟弟,“噼噼啪啪”就是一阵耳光,边打边骂:“好你个小子,老子在人前已经够对不起你贵伯了,你还暗里往老子身上背黑锅,给你贵伯伤口上撒盐,人家还以为你这是大人指使的,叫我以后怎么有脸对人啊!”打着骂着,突然手一松,放开弟弟,兀自蹲在地上,双手捧住脸哭了起来:“你贵伯多苦啊!要不是村里人偷偷帮他,他早就自杀了,这回他要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呀……”

爸爸一哭,我们一家的心都碎了。这时我才知道,爸爸的心里有多苦,原来爸爸也很善良。因而我确信,爸爸暗里也帮过贵伯。

妈妈看爸爸愧疚难当,急忙扶他坐在椅子上,劝道:“事情都成这样了,气也没用,急也没用。你本来就感冒得厉害,这一闹就越厉害,去床上躺会儿吧。晚上,我偷偷去看看他贵伯,给他当面道个歉,把事情说清楚。”

爸爸说:“要去就现在去!什么晚上,还怕人看见是不是?这民兵营长我早不想干了!你要不去我去!”说着站起来要走。妈妈一把拽住他,手往他额头上一摸:“烧得这么厉害,还不快去躺着?我这就去。”

妈妈真的就去了,等会儿回来时,我们看见她的脸色有些黯然。只听她对爸爸小声说:“屋里没人,听说他……”

“他怎么了?”爸爸从床上腾地坐起来。

“他偷偷跑了。”  那时候地主是被监管的对象,出门要打报告,有些年纪轻的,都跑到新疆去了,贵伯都50多岁了,会往哪儿跑呢?他的跑,是否与弟弟送去的“礼包”有关?这一切都成了我们一家人的谜,也成了我们一家人心中的痛!

6年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往日外逃的监管对象也堂堂正正地回了家,唯独贵伯杳无音信,也许这个孤苦的老头早已不在人世了,说不定就是那年死在了又冷又饿的逃亡途中。

又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爸爸接到一封寄自贵州的信,爸爸一看信封上那独具一格的小楷字。惊喜不已:“是你贵伯!”他急忙拆开信看了起来,只看一半,就哭了,于是我们争着要看,爸爸抹了一把眼泪,声音发哽地说:“别抢,先听我念一段吧!”

“……这些年来,我一直想着老家那些暗中帮过我的人,尤其是你们一家。还记得那年三十吗?天太冷,我挨斗之后回到家里,破房里冷冷清清的,我觉得实在过不下去了,决定半夜里跑掉,谁知天黑时突然高烧起来,我只好蒙着被子躺了一天一夜,可仍不见好转,我想这回我肯定是死定了,没想到在我绝望的时候,你们还挂记着我,知道我挨斗时受过冻,让孩子给我偷偷送来了一服中药。我挨批挨斗时没有哭过;老婆与我划清界限远嫁他人时我没有哭过……可这回,我偷偷哭了一场。是这服中药救了我,使我能够活到今天。现在,我开了一家中药铺,赚了点钱,日子好过了,礼物也见得多,但只有那个中药礼包才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也是最沉重的一个礼包,即使我用全部的积蓄也难以回报……”

听到这儿,我们一家人都放声哭了起来。

P13-15

序言

故事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经常有人问我:现在传播已进入了全媒体时代,《故事会》还能继续生存下去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能。

理由很简单,因为故事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位著名学者说过:“故事与人类语言共存。”只要有人的交流,就会有故事的存在。

现在需要考虑的是由于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传播与交流方式都会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故事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种调整,关键在于故事本质属性的强化。因为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一个阶段,人们对一个好故事的要求总是恒定的。这就是“口头性”,故事一定要“讲得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我们相信,一个口头性强、易于流传的故事,不仅适用于传统媒体,同样适应于新媒体。就如那些在网络上大量转发的“网文”,它们最早的出处就是纸质媒体。而很多网上流传的故事,最早也是发表在《故事会》上的。

作为全媒体时代的读者,其阅读需求所发生的变化,不仅在于在快节奏时代对海量信息的取舍,更在于对高质量信息的要求。读者不是上帝,但读者的灵魂深处有上帝埋下的火种。我们要善于找到读者心中的动力源。读者的心里不是一种真空,他们有自我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这可称其为“预置结构”。故事内容只有突破读者原有的“预置结构”,才能使其激动和兴奋。因此,我们的作者与编辑,需要致力于这种能够突破读者原有“预置结构”的作品的创造与发现。唯有如此,故事这一古老的艺书才能顺应全媒体时代的需求。

在这点上,我们的故事作者下了不少工夫。写出了一些广为流传的东西。这本书收录了许申高早几年在《故事会》及其他期刊上发表并被多家媒体转载的部分作品,以感人见长,值得一读。

2014年2月

何承伟:《故事会》杂志社社长、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

后记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病贫交加,日子过得非常艰辛。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我沮丧过,消沉过,颓废过,如果不是身边的爱人不离不弃地陪伴我,也许我很难走过那段灰暗的岁月。

我和爱人是通过读者杂志社认识的。她的文章曾在读者杂志上感动过数以万计的读者,在众多的读者来信中,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天定,她一眼发现了我这个倒霉蛋……我给她的求爱信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有一个预感,你将作为我的伴侣,分享我人生的苦难。

那个时候,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我万万没有想到,这句话居然成了谶言,一个弱女子的双肩怎能承载我诸多的山一般沉重的苦难?!在我九死一生的时候,几乎没人相信她能陪我走到今天,然而,她不仅给了我全部的爱,也把全部的才情给了我。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凝聚着她的心血,我的每一段话语都饱含着她的深情。我的每一篇文章实质上都是她的作品,是她让我振作,并让我具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感动我的还有很多老师和朋友,他们给我的鼓励和帮助,不仅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也给我后期的创作生涯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怀着感恩的心,这个世界便呈现给了我真善美的一面。每当我拿起笔,身边那些感动我的人和事就会涌现在眼前,流淌在我的笔下,他们升华了我的灵魂,净化了我的世界。

一个历经磨难的人,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他总是希望看到更多的阳光,感受到更多的温暖,这也是我构思创作的一个出发点。我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尔虞我诈,多一些爱与关怀。曾有一位朋友好奇地问我:按理说你应该是一个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人,可你的很多作品传递的却是爱与感动。我回答他:因为我一直被这个世界感动着。从这一点说,我是一个幸运者。

这本书所收录的文字,大多是早些年发表过的以爱为主题的部分作品,其中有一部分是用不同笔名发表的。这些文字发表后,很多被转载收录并在网上流传,也有一些被抄袭和盗用,结果还闹出不少笑话,曾经有人在故事论坛上,看过我的作品后,反倒指责我抄袭了别人的作品。希望这本书出版后不再出现这种误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