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帮助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本册记述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工建设的事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工建设)/共和国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武利林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帮助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本册记述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工建设的事迹。 内容推荐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目录 一、决定建纪念碑 政协会议决定兴建纪念碑 确定纪念碑位置 周恩来在奠基仪式上致辞 毛泽东在奠基仪式上宣读碑文 以纪念碑为中心规划广场 二、审定设计方案 向全国征选规划设计方案 对纪念碑设计展开大讨论 梁思成就设计方案致信彭真 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 毛泽东指导审定设计方案 三、专家学者创作 陈志敬镌刻奠基石碑碑文 讨论确定纪念碑浮雕主题 刘开渠率闭参观雕塑群 林徽因为纪念碑设计纹饰 《胜利渡长江》三易其稿 毛泽东题字与周恩来手书碑文 将碑题和碑文放大成实样 纪念碑浮雕的泥塑创作 四、解决兴建难题 浇灌纪念碑主体结构 采集碑心石并运抵北京 石工按照泥塑形象进行雕刻 讨论解决纪念碑朝向问题 对工程事项进行技术鉴定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揭幕 五、浮雕铭记英名 曾竹韶与《虎门销烟》 王临乙与《五卅运动》 王丙照与《金田起义》 傅天仇与《武昌起义》 滑天友与《五四运动》 萧传玖与《南昌起义》 张松鹤与《抗日战争》 刘开渠与《胜利渡江》 试读章节 1949年8月3日《人民日报》刊载新华社的报道说: “为国牺牲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工程,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纪念日正式兴工。 1949年9月30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除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法律外,还讨论通过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 会议在讨论决定纪念碑的兴建地点时,大家各执其词,据理力争。当时,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有人主张建在西郊八宝山上,但是,更多的人主张建在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雕塑,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建筑单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有着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由此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研究,就必须将其与具有重大历史文化意义的天安门广场联系起来考虑。 兴建纪念碑涉及的问题很多,首先一个就是确定在城市中心什么位置。 有关城市的中心有两个概念,即从地理空间角度确立的城市几何中心和从政治、经济等因素确立的城市中心。作为明清两代的都城,紫禁城不仅位居老北京的几何中心,也是古代北京的政治中心。 但是,城市中心会因政治、经济、交通乃至规划等多种因素影响发生变化和移动,比如辽、金时期北京的中心在今天的广安门外,元代则在今天的钟鼓楼一带,明、清时期移动到东四、西四和前门,形成三个中心鼎足而立。民国后因长安街打通才逐渐扩大并发展成为今天以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为核心的北京城市中心。 解放前,天安门广场有过多次革命运动的遗迹,有过为震慑来朝臣民而设置的干步廊,中轴线上有贯穿南北的前后共15公里和横贯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约50公里的十字交叉轴线,说明这里就是北京地区中心部位。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同台,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 位于天安门广场北边的天安门,原为1420年建成的。明代皇城的正南门,即承天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重楼、五牌坊式的木结构建筑,1457年毁于火灾。1465年重修,已大体具备了今日天安门的规模。明末承天门又遭战火焚毁。 P2-3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