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春无悔(全国掀起知青上山下乡运动高潮)/共和国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栎宇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编写了本书。本书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内容推荐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本书是该套丛书的其中一本,介绍了全国掀起知青上山下乡的故事。

目录

一、知青再教育的兴起

老三届兴起上山下乡的热潮

周恩来说服侄女扎根边疆

毛泽东号召青年接受再教育

北京知青要求进行上山下乡

周恩来支持中学生去云南

二、北京知青奔赴延安

周恩来支持侄子赴延安插队

北京知青在延安接受锻炼

孙立哲在延安开创窑洞医院

周恩来主持延安知青座谈会

三、全国知青扎根农村

广州知青林超强拒绝诱惑

西安知青戈卫决心当农民

郑州知青薛喜梅的农民情结

北京知青蔡立坚自愿落户

天津知青周作龙改造盐碱地

天津知青改变毛家山面貌

各地知青为农村贡献知识

天津知青张勇保护羊群牺牲

重庆知青王光照成土工程师

赤峰知青柴春泽愿扎根农村

四、中央加强知青工作

中央号召做好知青下乡工作

劳动局组织学习先进经验

毛泽东在知青的信上批示

试读章节

1968年5月2日,中央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务院呈送《关于1968年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请示报告》。

“报告”中说:

全国66、67、68年三届城镇初、高中毕业生近400万人,其中势必有大批人要走上山下乡这条路。下去要以插队为主,安置方式可多种多样。京、津、沪、浙需要跨省安排的,请国务院召开协作会议给予落实。

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受磨炼最大,最能体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的光辉思想,但是阻力甚大,问题较多,工作确实艰巨。但不能动摇插队为主的方针。

这时,北京市也发出《关于分配中学毕业生的通知》,强调动员“三届”毕业生上山下乡。“通知”引用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的按语:

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知识青年“自觉地报名下乡上山,服从国家的分配,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

对于农业户口的毕业生,应迅速动员他们一律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对城市居民户口的毕业生,凡农村有直系亲属的,应动员他们回乡;原籍在农村而有其他亲属的,也应积极动员他们回原籍插队落户,参加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凡农村没有亲属的毕业生,各区县都应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他们上山下乡、下厂、下矿或参加边疆的工农业生产建设。

紧接着,山东省的济南市和青岛市及上海、贵州等省、市都相继动员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一个上山下乡的热潮迅速掀起。

196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发出一系列关于大、中专毕业生分配的通知。通知规定:

1966年、1967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包括研究生,一般都必须先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使“知识分子劳动化”。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安排他们到解放军、地方和中央部门举办的国营农场去。

9月初,在天安门广场召开的群众大会上,周恩来也要求在场的青年“到基层去,上山下乡,到工矿和农村去劳动锻炼”。

11月15日,中央又发出通知:

要使他们坚定地走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除了安排到解放军农场、国营农场外,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改造盐碱地、兴修水库等改造大自然的斗争,进行建立人民公社生产队的试点等。

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知各地和有关部门,1968年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半读或半农半读学校的毕业生,于11月开始分配。分配方向是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矿去,到基层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四个面向”的分配原则以后,据16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完全统计,已有70多万名家居城镇的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

P2-5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