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是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外学者共同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文辑,设“论文”、“评论”、“书评”和“通讯”四个栏目,每季度出版一辑。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工作语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它力争以“人文与社会”为轴心,追求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本书是这部学术期刊的第三辑。
卷首语
论文
汪 晖 天理之成立
包弼德 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叶凯蒂 从十九世纪上海地图看对城市未来定义的争夺战
张旭东 现代性的寓言:王安忆与上海怀旧
张新颖 中国新诗对于自身问题的现代焦虑
梁太济 《圣政》今本非原本之旧详辨
曹树基 论明代的人口增长率
评论
宇文所安 瓠落的文学史
王晴佳 后殖民主义与中国历史学
书评
泽林斯基:《美国文化地理》(唐晓峰)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张伟然)
刘桂生、林启彦、王宪明编:《严复思想新论》(鲁金山)
米歇尔·霍克斯编:《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学场》(戴沙迪)
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方向红)
彭富春:《无之无化》(丁耘)
布迪厄:《马丁·海德格尔的政治本体论》(王利)
米歇尔·韦维卡:《种族主义导论》(张伦)
保罗·汉密尔顿:《历史主义》(陈新)
皮姆·登布尔:《作为一项职业的历史学》(顾杭)
丹尼斯·德沃金:《战后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赵国新)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
诺伯特·埃利亚斯:《符号理论》(熊浩)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的意涵——构建一个自治的社会》(刘海波)
沃恩:《奥地利经济学在美国——传统的迁移》(蒋狄青)
斯蒂格勒:《斯蒂格勒论文精粹》(柯荣住)
通讯
陈意新 节育减缓了江南历史人口的增长?
中国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