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中心讲坛,这个令人神往之地,历史上曾汇集许多文化名人在此设坛演讲。1999年9、11月,秋风苦雨之中的岳麓书院分别迎来了两位老人,余光中、黄永玉,中华文坛与画坛的两位元老。在这个令人悠悠神往的千年庭院,两位老人面对阵阵掌声与笑声,讲述了他们对艺术与文学的一生感慨,他们对艺术与文学的不解之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给艺术两小时(余光中黄永玉谈文学与艺术)/岳麓书院世纪论坛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江堤选编 |
出版社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岳麓书院中心讲坛,这个令人神往之地,历史上曾汇集许多文化名人在此设坛演讲。1999年9、11月,秋风苦雨之中的岳麓书院分别迎来了两位老人,余光中、黄永玉,中华文坛与画坛的两位元老。在这个令人悠悠神往的千年庭院,两位老人面对阵阵掌声与笑声,讲述了他们对艺术与文学的一生感慨,他们对艺术与文学的不解之谜。 内容推荐 现代作品,必须有深厚的古典背景,有传统的修养,不过这个修养并不是我们守株待兔,一再重复,而是如何能够发扬,如何来跟现代的生活结合。 任何艺术家要进行创造的话,一定是跟永恒拔河。也就是说,用有限的生命来跟无限的永恒抗争。
艺术创作是一个人一生探险的结果。 艺术只有繁荣,没有进步之说。 艺术家永远是仰人鼻息的。艺术家喜欢谈清高,但事实上从来没有清高的可能。 这个世界日子过得好一点的时候,人就会重新想起爱这个东西。 过去一千年,岳麓书院一直是中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大师迭出,弦歌不绝。新的千年到来之际,岳麓书院再开讲坛,诚邀海内外知名学者、作家、诗人、艺术家及其他领域的顶尖人才到此进行电视演讲并与现场及网上观众对话。本丛书的出版,是这种文化演讲与对话的延伸,必将为社会文化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目录 前言 江堤 余光中卷 余光中介绍/1 艺术经验的转化——余光中 岳麓书院演讲笔录/3 江堤 整理 余光中答听众问/15 陈孔国 江堤 整理 余光中谈余秋雨/27 余光中演讲朗诵作品辑录/29 乡愁/31 乡愁四韵/32 民歌/33 与永恒拔河/34 珍珠项链/35 等你,在雨中/36 控诉一枝烟囱/37 漂给屈原/3 8 淡水河边吊屈原/39 湘逝/40 夜读东坡/46 寻季白/41 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50 还乡/52 小木屐/54 腐儒/55 我的四个假想敌/56 朋友四型/63 假如我有九条命/66 借钱的境界/70 山盟/74 诺贝尔奖,中国人的缺席——余光中、马悦然、 沈君山跨疆界、跨领域的对话/85 宇文正 整理 千年等一回/111 江堤 智慧的声音/113 彭国梁 文化甘旅/115 水运宪 楚云湘雨说诗踪——余光中湘行散记/121 李元洛 走近余光中/136 罗成琰 从余勇可贾到余音绕梁/139 王开株 黄永玉卷 黄永玉介绍/155 绘画与文学——黄永玉岳麓书院 演讲笔录/157 江堤 整理 黄永玉答听众问/185 江堤 整理 黄永玉演讲所涉及的主要 画家与画派/193 江堤 辑录 黄永玉谈绘画木刻与雕塑/206 赵晨 辑录 黄永玉谈凤凰/225 赵晨 辑录 黄永玉谈沈从文/235 赵晨 辑录 黄永玉书画题跋辑录/255 李辉 辑录 遥看黄永玉/274 叶梦 牧着一群梦中的云 ——记黄永玉岳麓书院之行/277 江堤 漫步岳麓书院的黄永玉/280 颜家文 听黄永玉先生演讲/283 彭国梁 黄永玉岳麓书院侃大山/285 明建飞 黄永玉回乡记 /287 向继东 万荷堂的设计师/291 国健 试读章节 从文表叔一家老是游徙不定。在旧社会他写过许多小说,照一位评沦家的话说:“叠起来有两个等身齐。”那么,他该有足够的钱去买一套四合院的住屋了,没有;他只是把一些钱买古董文物,一下子玉器,一下子宋元旧锦,明式家具精精光。买成习惯,也送成习惯,全搬到一些博物馆和图书馆去。有时连收条也没打一个。别人知道他无所谓,索性捐赠者的姓名也省却了。 现在租住下的房子很快也要给迁走了,所以住得很匆忙,很不安定。但因为我们到来,他就制造一副长住的气氛,免得我们年轻的远客惶惑不安。晚上,他陪着我刻木刻,看刀子在木板上运行,逐渐变成一幅画。他为此而兴奋,轻声地念道一些鼓励的话。 他的工作是为展品写标签,无须用太多的脑子。但我为他那精密之极的脑子搁下来不用而深深惋惜。我多么地不了解他,问他为什么不写小说,粗鲁的逼迫有时使他生气。 一位我们多年尊敬的、住在中南海的同志写了一封信给他,愿意为他的工作顺利出一点力气。我从旁观察,他为这封回信几乎考虑了三四年,事后恐怕始终没有写成。凡事他总是想得太过朴素,以致许多年的话不知从何谈起。 保姆石妈妈的心灵的确像块石头。她老是强调从文表叔爱吃熟猪头肉夹冷馒头。实际上这是一种利用老人某种虚荣心的鼓励,而省了她自己做饭做菜的麻烦。从文表叔从来是一位精通可口饭菜的行家,但他总是以省事为宜,过分的吃P240食是浪费时间。每次回家小手绢里的确经常胀鼓鼓地包着不少猪头肉。 几十年来,他从未主动上馆子吃过一顿饭,没有这个习惯。当他得意地提到有限的几次宴会时——徐志摩、陆小曼结婚时算一次,郁达夫请他吃过一次什么饭算一次,另一次是他自己结婚。我没有听过这方面再多的回忆。那些日子距今,实际上已有半个世纪。 借用他自己的话说: “美,总不免有时叫人伤心” 什么力量使他把湘西山民的朴素情操保持得这么顽强?真是难以相信,对他自己却早已习以为常。P241 序言 岳麓书院始创于公元976年,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著名的学府和文化学术中心。书院的中心建筑为讲堂。灰白的墙壁,黑色的柱子,木质的讲坛,古旧的雕花木椅,看起来非常普通。然而,这里又实在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所在,是一个激情和智慧交融的地方,要不然,为什么她能横过历史的烟云,绵延千年而弦歌相继,为什么她会有那么多民族精英、文化名人在这里汇聚,会有那么多聪慧的先知、剔透的心灵为之向往。 无以数计的文化先贤,越过时空在这里相聚,他们将自己的心血和才智洒落在这方土地上,秋来夏往,耕耘不息。这些先贤中,有不愿京都做官、执意民间教育的北宋学者周式;有被史学家全祖望称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朱熹;有在群星灿烂的南宋被称为“一代学者宗师”的张械;有胸怀经世宏愿的“事功学派”巨子陈傅良;有发现“良知”奥秘并掀起一代学术思潮的王阳明;有力挽狂澜、希望拯救明末士风的东林学子高世泰;有潜心诂经考史的博学之士王文清、王先谦等营,每一个人都是一部历史,每一种思想都可圈可点。 而历史上在这个讲坛下潜心听讲的人也都是一批批刻苦、聪慧、志向远大的才俊之士。有被《宋史》称为“一时之英才”的吴猎;有抗金名将赵方;有立志于“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王夫之;有被称之为“千国良臣”的两江总督陶澍:有最早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有被称为“中兴将相”并首倡洋务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刘长佑;有中国近代第一任大使、著名外交家郭嵩煮;有倡导维新的刚烈之士唐才常;有“欲栽长木柱长天”,并培养出毛泽东、蔡和森等一代英才的杨昌济。在某种情度上来讲,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一千多年来,这个世界发生了惊人的变他,而这个讲坛仍然没有变,继续敞开胸怀接纳博学鸿儒,激荡文人学子的救世情怀,营造操求真理的学术氛围,培养析疑解难的论辩智慧。 在新旧世纪,新旧千年交替之际,这个讲堂在更大的范围内为人瞩目,这里举行的电视演讲,通过卫星和网络传输到世界各地,引起了中国学术界、文化界、教育界及其他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这里的讲学活动,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学术文化在广泛的社会层面上被人们所接受。 在过去的一千年的讲学过程中,我们的前人曾编有《讲堂录》《问答》《讲义》之类的著作,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学术交流盛况,这些著作至今还闪现着智慧的火光。 今天的讲学,在形式上、内容上虽说不同于古代,但其智慧的光芒却是相同的。为使这种智慧的火花永存,我们特编辑《岳麓书院世纪论坛》丛书,以期通过本丛书的出版把岳麓书院的文化学术薪火传承下去,为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尽一份心力。 2000年之初 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