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6.27—1968.6.1),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老师:安妮·沙利文·麦西》等。海伦不到两岁就成了聋盲人,并丧失了说话能力。后来逐渐学会手语、盲文,10岁那年,又学会说话。1904年,取得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24年创设了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了美国盲人基金会。她为盲人事业奋斗了终身,其精神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为了让小学生树立理想,做成功的人,特编写本书,以海伦·凯勒为学习榜样,介绍了他成长和寻找光明的传奇历程。
本书逻辑清晰、思路缜密,倾情为您呈现海伦·凯勒成长和寻找光明的传奇历程。书本每一章后面为您精选影响过无数人的名人箴言,全书穿插5组反映主人公高尚精神品质以及动人事迹的漫画,形式灵活,阅读起来更加轻松。
马克·吐温先生是一位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不仅如此,海伦认为他是一个真正伟大的美国人,因为他具有美国先民开疆拓土的精神,他崇尚自由、平等,个性豪迈爽朗,不拘小节,而且十分幽默。
总之,他具有开国时代美国人的一切优点。他在看过海伦所写的《我生活中的世界》一书后不久,写了一封令她们又惊又喜的短信,信上写道:“请你们三位马上到舍下来,与我一起围坐炉前,生活几天如何?”
于是,她们一行三人十分高兴地整装出发了。到达目的地火车站时,马克·吐温先生派来接她们的马车早已等在那儿了。时值2月,远近的大小山丘都覆盖着一层白雪,沿途的树枝上挂满了参差的冰柱,松林里吹来的风带着淡淡的清香。马车缓缓地行进在曲折的山路上。
马车好不容易爬上一段坡路,眼前出现了一幢白色的建筑物,接她们的人告诉说,吐温先生正站在阳台上等着她们呢。马车终于进入了巨大的石门,他们又告诉她:“啊!吐温先生在向你们招手呢!”然后又接着说:“吐温先生身着雪白的服装,银白的头发在午后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浪花拍打着岩石时激起的白色泡沫,充满了活力。”
她们很舒服地坐在熊熊的炉火前,室内飘着清爽的松香。她们喝着热腾腾的红茶,吃着涂了奶油的吐司,感到无比舒适。吐温先生对海伦说,这种吐司如果再涂上些草莓酱就会更好吃。
休息过后,吐温先生主动地表示,大凡一般访客都喜欢参观主人的居处环境,相信她们也不例外,所以提议带她们到宅内各处去走走。
在主卧室旁边有一条走廊状的阳台,阳光可以直射进来,是主人经常喜欢流连之处,那里有许多美丽的盆栽花草,野趣盎然。通过走廊就是饭厅,然后又是另一个卧室。走着走着,她们来到一间有台球的娱乐室,据说这是吐温先生最常逗留的地方。吐温先生领她们走近球台,他亲切地对海伦表示要教她玩球,她听了就直觉地问道:“打台球必须用眼力,我恐怕没有办法玩。”
他很快又说:“说的也是,不过如果像洛奇先生或荷马先生这样的高手的话,闭上眼睛也照样可以玩得很好。”
接着,她们往楼上走,参观主人的卧室,欣赏美丽花样、古色古香的床铺了。
太阳即将西沉时,海伦几人就在大落地窗前眺望外面的景色。
“海伦,你不妨想象一下,我们站在这儿可以看到些什么景象。我们所在的这个丘陵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远处是一大片辽阔的松林,左右两侧是连绵不绝的大小山丘,其上有断断续续的石垣,头顶是微带灰暗的天空。整个景象给人的感受是自由的,因为它相当原始,令你觉得无拘无束。你闻闻看,那阵阵的松香是不是妙透了?”
她们的卧房邻着吐温先生,室内的壁炉上摆着一对烛台,烛台旁是一张卡片,整齐地列出房间内贵重物品的放置地点。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原来此处曾遭小偷光临,吐温先生为了免于在三更半夜再受干扰,干脆明白地指出放置地点,想偷的人就自己去拿吧!这种做法很合乎吐温先生的幽默个件。
P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