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丘,字仲尼,他的生年有两说,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1),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0),民国政府取前说,并推定生于公历九月二十八日。是以历来纪念孔子诞辰,以及近两年开始兴起的官方祭孔,都持此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终年实七十二岁。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若干弟子言行的经典。因此《论语》旧注本之多,解释之歧异,它书罕能与之相匹。今人又有各种现代语体文的注译本不断问世,且加之以各种阐释,愈见纷繁。为适应《论语》在大学课堂上讲读经典文本的需要,《论语讲读》采用了集几种重要的旧注为主,问之以少量今人之解释为辅的方法,编者查正贤自己只极少地对个别的注释表示看法,也尽量少用现代语体文解释字义。
《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弟子之间、孔子弟子之间以及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对话的语录体著作,被列为古代读书人必读的《四书》之首,内容包括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等。相传距孔子一千五百多年后,北宋名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许多看似简单的道理,穿越时空,历久不衰。
《论语》的旧注本相当多,现代又有各种注释本问世。查正贤编著的《论语讲读》以几种重要的旧注为主,加上少量今人之解释为辅的方法,来讲读《论语》二十篇。各篇体例包括正文、注释、问题分析、文化史延伸、文学链接、集评、问题与讨论等,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其内容涵义。《论语讲读》附录《史记》中司马迁为孔子所作传《孔子世家》以及《仲尼弟子列传》,可藉以了解孔子生平与其弟子的情况等。前贤虽已远去,幸好有弟子们记录下来的精彩言论,足供我们细细体会,追寻其思想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