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哈佛并不遥远(哈佛女孩张宏杰之父细说教子经)
分类
作者 张志宏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如果到了美国不懂得换位思考,还是以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来看美国的中小学教育,那样对美国的教育只会感到失望。如果不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入乡随俗地适应美国的生活模式,那只会在美国生活得更加辛苦。”偶尔遇到一些想移民来美国的朋友,我打心底想知道他们究竟是如何打算。目前国内有一部分人条件非常优越,甚至令人艳羡,但为何还想移民?仔细一问,好多国内的朋友都说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正是英雄所见略同,但凡移民来美国的人,最常用的“借口”,就是希望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让他的生活更加幸福。

如果仅是为了逃避国内令人望而生畏的高考而送孩子来美国读初中,你到时候可能会很失望。众所周知,美国是一部分人的天堂,同时也是一部分人的地狱。正因为如此,一些人从国内高兴地来美国,十几年后才发现这里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天堂,他们以为美国的素质教育就应该是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数理化,结果发现自己的孩子连九九乘法表都不会,并且心算能力比国内的一年级小学生还差,因此他们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大失所望。许多人经常抱怨,就连一些在美国陪孩子读书的中国妈妈们都说:“美国中小学上课的时间很少,下午在学校没待一会儿就放学了,也没有家庭作业,只会疯玩。这样孩子不仅输在起点上,甚至连终点也输了。我们那时满腔热情,现在后悔当初不该送孩子来美国读书。”

其实,这种担忧很让人理解,如果真要移民美国,就不能再以国内的眼光来看美国的事情。虽说美国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移民国家,可学校不是专门为哪国人开设的,尤其是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模式,那是为绝大多数美国人的小孩将来能很好地融入美国社会而设置的。国内人将孩子送来美国读书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喜欢国内的应试教育,因为国内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各种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孩子透不过气来,牺牲了孩子本该享有的乐趣,所以他们才下决心送孩子出国读书。

有些家长其实不然,以为让孩子从“火坑”中跳出来,就会进入到他们理想化了的“桃源”。当看到孩子早早就放学,回家又没写家庭作业时,又不由自主地要在美国再给孩子设个学习的“火坑”。当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现实与他们心目中为考取名牌大学需要花费更大精力有很大的落差时,他们就会抱怨美国学校的老师不负责任,教学不花心思,不给孩们布置家庭作业等等,还是以自己过去所受教育的思维来评价美国的教育方法,这当然会产生很强的失落感。殊不知很多美国平民家长的价值观与我们截然相反,也就是说企图心没有国内人那么大,他们的理想就是过上知足常乐的生活,他们不需要靠当工程师或者医生,而只靠在服务行业中谋一份职业,就能租到生活设备齐全的住房,吃到放心的安全食物,在节假日开车去旅行,高兴时可以买贵得离谱的名牌衣服,退休了还有医疗保障。他们觉得,既然能这样舒适地生活,为何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受苦呢?

美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就像驾驭的马车,两轮负重,高度发达的科技行业与不同层面的低端服务行业齐头并进。所以美国的教育同样也是两头并重,大学期间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中小学着重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因材施教,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孩子们能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如果不让孩子从小发挥他们的天性,而总是以家长的意志去左右孩子们的选择,孩子长大后,又怎么能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和具创新能力的人呢?在职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们如何去转换跑道应对新的职业要求?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可能不适合那些走独木桥式教育的中国家长们的要求,但为大量美国人以高素质的技能进入服务行业提供了最为合适的教育服务,不会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数理化的教学上,而是合理地使用资源,花费更多精力去开设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接触到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课程。但这样的课程往往被一些中国家长认为是多余的,恰恰这些看似很轻松的课程,正是美国中小学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让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说归说,做归做,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个名校?这只是家长美好的愿望,未必是孩子自己真实的想法。可怜中国父母心,他们在国内害怕失业下岗,害怕生活没有保障,害怕沦落底层而被人瞧不起,害怕这害怕那,恐惧成了他们压在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移民后,他们也不顾孩子的感受与能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高薪职位,从而有个好的生活保障。但是,如果还是用国内那套孩子未上小学,就要认识上千生字,能背上百首古诗,能快速倒背乘法口诀,总之以死记硬背来衡量美国的教育,而看不到美国教育启发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此看来,家长们是否要慎重些,要么多花些钱送孩子去私立学校,要么就读普通公校。不过也别指望在私立学校读书,就一定能上名牌大学,毕竟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不是为能就读名牌大学而开设的。

美国中小学教育没有使用全国或某个州的统一教材,课本都是各个学区自行选择的,里面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孩子每天都会从这样的课本里学到很多东西,不懂的问题,他们就会带回学校问老师。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自学,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问老师,问家长,还可以去图书馆,去博物馆,去互联网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而不是靠填鸭式的死记硬背去死啃已经存在的东西。像大科学家瓦特,就是在观察实验中,逐步掌握了蒸汽机的发明原理,而不是靠死啃书本而得知的。因此,孩子在自发的兴趣中寻找答案,是确立品学兼优和成功的基本保证。劝告那些来美国的国内家长们,只有入乡随俗,才能使孩子的教育赢在起跑线上,最终不负所望,迈上胜利的终点站。P21-25

后记

写这本书,说实话,我很激动,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我也很欣慰,因为可以把我多年来教儿育女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在这本书中,我是站在一个孩子家长的角度,述说自己对子女教育的看法,文中内容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许这不能和国内专家相提并论,毕竟我只是来自小城市的普通家庭,一个只有大专文化的孩子爸爸。但是我想说的是,这本书满含着我养儿育女的心血。

很多年前,我来到了美国,人生地不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从最底层做起,期间历尽艰难,而今才有了自己的事业。我的孩子也能够在美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我已经很满足了。

其实,在美国,有很多从国内移民过去的家庭,他们大多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我们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没有坚强的文化后盾,也没有家庭背景,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幸好我和夫人的思想并不保守,通过我们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我的孩子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质。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的孩子和那些国内来自农村和贫困山区的孩子一样,只有把自己的能力提升起来,别人才会对你刮目相看。不同的就是,美国教育和国内教育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常春藤名校,他们对学生的标准是各方面都要全面发展,这跟国内的应试教育大不相同。

鉴于此,我认为在教育小孩子的问题上,国内的家长首先应该转换思想,从提升自我开始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那样孩子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进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有所收获。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品头论足,那样就会限制孩子的思想,打压孩子的积极性。当然还需要孩子的自身努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究竟向何处去的实际问题,也才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当然,这本书最终能出版,离不开深圳上官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辑们的帮助,尤其是总经理马灯先生,为了我这本书,他从策划到编辑,反复审阅书稿,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还有编辑部主任杨辉,他也用了大量精力对书稿修改润色,在这里一并谢谢他们。另外,我还要感谢一直以来对我宽容和理解的夫人、女儿和儿子,没有他们背后默默的支持,我也写不了这本书。

最后,笔者诚挚希望这本书能对国内的家长们在子女的教育上有所帮助。

目录

第一章 我看美国教育

值得借鉴的美国教育(一)

值得借鉴的美国教育(二)

值得借鉴的美国教育(三)

值得借鉴的美国教育(四)

值得借鉴的美国教育(五)

换位思考看美式教育

走出道听途说的美国教育(上)

走出道听途说的美国教育(下)

在美国高校录取中,SAT不是万能的

选择美国高校少不了大学游

何时留学之我见

第二章 孩子是父母最棒的作品

父母要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要引导孩子学会认错

多鼓励孩子,启发孩子的求知欲

早教不是多认几个生字

儿女的完美早教

适当控制孩子的物质享受

教育孩子重在言传身教

与儿女一起面对内心强大的“敌人”

鼓励孩子拥抱外面的世界

陪孩子学中文其乐融融

及时开启孩子的兴趣

孩子也是父母的好老师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旁观者

要保护孩子的隐私

儿子从寂寞中寻找快乐

圣诞老人给了儿子礼物

儿子听我讲故事

教育孩子不要把逞能当作英勇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谦让

不要粗暴拆穿孩子的谎言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要及时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给我上了一课

让孩子学会感恩

让孩子明白好事多磨

第三章 爱是上好的教育

母爱是孩子自强不息的动力

父母的心永远为孩子悬着

我和儿女是挚友

梦中的启示

要鼓励孩子多尝试

留给孩子一片明天

别委屈了孩子

一俊不能遮百丑

孩子的独白

要不时地赏识孩子

让孩子知道幸福在哪里

让孩子知道美来自心灵

教育孩子要从实际出发

不能给孩子当头棒喝

教育孩子要坦诚相待

让孩子学着吃点亏

棍棒对决甜心

情商与智商的培养应并驾齐驱

何不笑着做个草根专家

第四章 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快乐的人生远比分数金钱更重要(一)

快乐的人生远比分数金钱更重要(二)

快乐的人生远比分数金钱更重要(三)

引导孩子学会做人

当愿望和孩子的理想发生冲突时,父母该怎么办

给女儿减压势在必行

孩子学会了老实低调

多留给孩子一次机会

养儿育女私房菜

毕业前,著名跨国公司力邀女儿加盟

活学活用才是硬道理

家庭教育何去何从

后记

序言

2009年,一个普通家庭的中国女孩,一鸣惊人百发百中连中四元,被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普林斯顿这四所世界顶尖学府同时录取,并给予四年全额奖学金。“哈佛女孩张宏杰”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为传奇,先后有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中新网、世界日报、星洲日报等上百家国内外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一时传为佳话。

三年以后,张宏杰再创辉煌,提前被三家著名的跨国公司争相招聘。

无独有偶,张宏杰八岁的弟弟在父母家庭教育的熏陶之下,也品学兼优不甘人后。

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能够结出如此丰硕的成果呢?

在国内家长的眼里,美国教育只是一个美丽的光环。因为这个遥远的梦,使国内人对美国的追慕和推崇显得更加虚幻和绚丽。国内一些经济殷实的家庭不惜重金,让孩子孤身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接受西方教育,在这些孩子当中,有的甚至从小学就开始接受美国教育。

可怜中国父母心,美国的教育到底怎样?美国学校到底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的?美国是否像中国学校那样以分数高低论学生优劣呢?在美国接受世界一流的学校教育,就真的能培养出人格和能力俱佳的顶级人才吗?

不容置疑,美国教育更侧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的精神品格,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上有自己独到的教育经验。对于孩子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种能力比死记硬背更有用:一种是知道去哪儿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另外一种就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很多在美国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自信的微笑,内心充满阳光又富于创造力。他们没有严苛的考试规程,也不用每天操劳一大堆作业,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用来思考,做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校注重孩子的实践活动,侧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开发他们求知的原动力,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在积极快乐的求学过程当中,孩子的个性爱好得到最大的发挥,学校成为孩子想去的地方,那里成了他们的百乐园。

即便这样,美国的教育真的无懈可击吗?当你摘下美国教育绚丽的光环,与它面对面接触的时候,好多事情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在《我们相信变革》一书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序言中谈到美国教育,他热切呼吁美国家庭更应该注重儿童教育,让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和中国的孩子竞争未来就业的机会。

奥巴马深知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全世界是最扎实的,中国的学生求知也是最卖力的。中国的家长做梦都盼着儿女成为人中龙凤,所以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中国学生的分数打遍全球无敌手,这个说法毫不夸张。但是中国教育也存在很多弊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半吊子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创造活力,喜欢照搬书本,很少会变通,所以中国的孩子和家长一直期待一些富于人性化、创造性的教育模式。

曾经有~个接受过中美教育的中国孩子,在美国的学校接受教育,他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对自己很有信心,可是转到国内,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他几乎天天泪流满面。

中美教育到底有何不同?美国教育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在哪里?为什么美国有钱人放弃免费的公立教育,偏要花费大量美金送孩子就读私立学校?而国内的公立学校,异地学生很难入门就读,我们怎样才能找到适合中国孩子的教育呢?  如果我们能够吸取美国教育的长处,将其融合到中国教育体系当中,在中美教育之间找到最好的教子妙方,那么中国孩子的身心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此,“哈佛女孩张宏杰”的父亲张志宏,一个草根亲子专家,与妈妈沙淑杰经过了多年的潜心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特别适合中国家庭教育的亲子法宝,希望能够与关心热爱子女教育的国内家长共同分享,一起进步,为孩子的未来筑梦成真,早日迈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这部书不是令人望尘莫及的专家力作,理论性可能不够系统、深刻,但是它没有哗众取宠或者夸夸其谈,因为它来源于普通家庭父母一点一滴的亲子心得。

内容推荐

《哈佛并不遥远(哈佛女孩张宏杰之父细说教子经)》内容介绍:2009年,一个普通家庭的中国女孩,一鸣惊人百发百中连中四元,被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普林斯顿这四所世界顶尖学府同时录取,并给予四年全额奖学金。张宏杰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为了传奇,先后有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中新网,《世界日报》《星洲日报》等上百家国内外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一时传为佳话。三年以后,张宏杰再创辉煌,提前被三家著名的跨国公司争相招聘。无独有偶,张宏杰的弟弟在家庭教育长期的熏陶之下也品学兼优、不甘人后。

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能够得出如此丰硕成果?为此,张宏杰的父亲张志宏——一个沒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非教育专家和妈妈沙淑杰经过多年的实践,潜心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特别针对并适合普通家庭孩子教育的简单实用的经验,希望能够和关注子女教育的家长共勉,为孩子的将来找到一条正确的通向成功之路。

《哈佛并不遥远(哈佛女孩张宏杰之父细说教子经)》的作者是张志宏。

编辑推荐

《哈佛并不遥远(哈佛女孩张宏杰之父细说教子经)》(作者是张志宏)是一部秉承中国基础教育、结合欧美教育,中西合璧的家庭教育图书。它不同于以往其他一些著作,起点高令人望尘莫及,理论性强让人不知所以,它所传达出的教育理念与经验来自于普通家庭的生活,正如张宏杰的父亲张志宏所说:“不希望孩子当天才,健康成长就好。教育是父母的功课。积极快乐的人生远比分数、金钱更重要。”

相信关心家庭教育的家长们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意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