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心理比较讲演录》是邓晓芒教授讲座实录,用漫谈式的语言重点讨论了中西文化心理比较的视角和方法,详细展示了中西文化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按照真、善、美的话题进行逐个分析,是近年来他对这些问题研究和思考的心得。他认为,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模式、心理模式是大不一样的,西方更注重理性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他分别从中西文化产生的土壤、中西对“真”的理解(包括真实和真诚、知、理)、中西对“善”的理解(包括幸福、合目的性、至善)、中西对“道德”的理解(包括自由意志德行、法),中西对“人生”的理解和中西对“美”的理解等方面来厘理清西方理性精神和自由精神深层次的含义。他提出中西文化心理问题也就是国民性问题,因此,本书谈的并不是纯粹学术性和考证性的问题,而主要是思想性的问题,每个问题都非常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
全书共十六讲,约70万字。
《中西文化心理比较讲演录》为作者邓晓芒应邀给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所开的一门“中西文化心理比较”课的课堂讲演录,共十五讲。从中西文化心理的土壤、中西文化心理模式的分析,到中西文化心理对于真、善、美的看法的比较,涉及到真和诚、知、理、福、目的、至善、自由、德行、法、人生、艺术等等话题。作者以西方哲学的视野和眼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从中理出了一条清晰的逻辑线索,即中西文化根本的区别在于对理性和自由的不同看法;并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展开了一场全面的国民性批判。全书语言通俗易懂,逻辑层次清楚,分析深入,现实感强,适台于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和阅读。
《中西文化心理比较讲演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序言 中西文化心理比较的必要性
第一讲 中西文化土壤分析——中西文化的起源
第二讲 中西文化土壤分析——中西文化的历程:否定之否定与肯定之肯定
第三讲 中西文化心理模式分析——宗教意识的背景
第四讲 中西文化心理模式分析——天人合一及人、神和自然的对立
第五讲 中西文化心理模式分析——真善美的两种关系模式
第六讲 中西对“真”的理解——真实和真诚
第七讲 中西对“真”的理解——中西对“知”的理解
第八讲 中西对“真”的理解——理
第九讲 中西对“善”的理解——幸福
第十讲 中西对“善”的理解——合目的性
第十一讲 中西对“善”的理解——至善
第十二讲 中西对“道德”概念的理解——自由意志
第十三讲 中西对“道德”的理解——德行
第十四讲 中西对“道德”的理解——法
第十五讲 中西对“人生”的理解——命运观、生死观、不朽观
第十六讲 中西对“美”的理解——美、艺术和美感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