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学网谈录
分类
作者 胡永中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学网谈录》收录的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胡永中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上与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互动的部分文章,共分为课程学习、新闻热点、校园生活和人生思考四大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面貌,更可以透过学生的视角来观察一些社会现象,知道他们在关注什么、在思考什么。同时,《大学网谈录》的出版也可为高校网络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内容推荐

胡永中编著的《大学网谈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网络教学的一份真实的原始资料。其紧扣新闻热点、大学生活,是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现象关注和思考的真实写照,可以从中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面貌,更可以透过学生的视角来观察一些社会现象。

《大学网谈录》视角独特,情感质朴,值得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关注。

这是网络教学的一个成功案例,可为网络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提供参考。

目录

第一篇 课程学习

 关心政治还是回避政治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抵制日货

 贪官该不该杀

 中国有没有希望

 课堂上的“炮轰”现象

 遗产税

 最后一帖

 第一印象

 小建议

 中外对比

 一个党员的自白

 谈愤青帖

 新闻自由

 领导人的生平

 共同富裕

 网络礼仪

 学期小结

 《小平您好》观后感

 民族语言

 转发图片

 人大代表选举

 国学

 “伟大的批判家”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腐败

 也谈腐败

 怀念

 爱国

 政治理论课

 “从实际出发”与“从原则出

 发”

 疑惑

 好官的标准

 美国大选

 《南方谈话》读后感

第二篇 新闻热点

 “巴比”与中国富豪

 菲律宾劫持案

 钓鱼岛撞船事件

 世博会的秘密

 世博谢幕

 广州亚运会

 本地人与外地人

 火灾后的思考

 周立波大战网友

 铁道部新规

 绿色殡葬

 道德重建

 农村孩子上大学

 讲真话

 日本大地震

 人权

 猫狗和人

 药家鑫案

 美对台军售

 美国的游行

 湄公河事件

 冷漠的路人

 高调慈善

 “限娱令”

 移民

 食品安全

 捐款与面子

 干部子女出国

 结婚年龄

 “卖淫嫖娼合法化”提案

 公务员的数量

 “雷人”提案

 “3·15”晚会

 生活满意度

 医患关系

 送别“最美司机”

 高考迟到

第三篇 校园生活

 世博志愿者

 “感谢”志愿者

 回首高中

 大二

 大学的人心

 大学老师

 愤青

 学会了什么

 从辜鸿铭说起

 易班

 加分

 室友

 “外贸”十二恨

 捐款

 做地铁志愿者的收获

 大学管理模式

 希望

 点名

 自主学习课

 男子学校

 献血

 献血后

 文学素养

 逃课

 教师

第四篇 人生思考

 “急”的生活

 “剩女”

 “0.8生活学”

 真爱

 读于娟《生命日记》

 快乐哲学

 青春

 折翼的天使

 安田的“另类”价值观

 母亲节

 婚姻法

 中奖

 如果生命可以重来

 老人摔倒扶不扶

 坚强的心

 如果明天就是末日

 岳飞之死

 “光棍节”

 卖毛绒玩具的叔叔

 “国考”

 卖萌

 “上流”社会

 无私奉献

 “拼孩子”

 信仰

 科技与幸福

 对乞讨者的态度

 命

 临别赠言

后记

试读章节

国学

CZ: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国学离我的生活很远。我想,没有人能否认国学对于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但是也没有人能否认国学的复兴之路必定漫长而多舛。

国学到底应不应该复兴?如果应该,要复兴到什么程度?要怎么复兴?有很多问题是我们解答不清的。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离不开5000多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都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叫中华民族,就是因为我们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民族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今天这个各种文化交流融合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希望看到传统文化在各方的冲击下所剩无几,也不希望以后我们谈起国学时的语气像是在回顾很久以前的历史遗迹。

可以说国学的复兴已经在路上。现在出现的“百家讲坛”、相关图书、国学讲座以及学校里的选修课,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国学,让大家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领会国学内涵。[11—11—28—19:39]

WTM:我认为应该复兴国学。一个国家真正的复兴,必须建立在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上。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首先对自己国家的文化非常了解,才能谈到去了解他国文化。[11一ll一28—23:17]

胡永中: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化,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宝,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华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很强的生命力,我相信她一定会复兴。当然,这需要全体炎黄子孙的不懈努力。一个多月前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文化建设,这对于中国文化复兴具有促进作用。

中国文化的复兴,不仅仅意味着她在中华大地上的复兴,还意味着她将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大的影响。外贸的同学,将来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较多,希望大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作出应有的贡献。[11—11—29—21:17]

SWY:我认为不该复兴。在今天,无论是传统文化的缺失还是民族精神的匮乏,绝非仅仅用一个国学可以治愈的。时代变革带来的精神落差,靠的是一个民族或与时俱进或超越时空的先进理念。简简单单靠国学——先人智慧的总结,来弥补某些空缺,有纸糊的月亮当太阳——偷天换日之嫌。

再看事实层面,今天我们对国学的态度其实大多是致敬而非学习。孔孟老庄之道,在今人看来,是一种宗教式的敬仰,而不是大彻大悟的醍醐灌顶。人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国”,“五四”之后的100来年里,民族传统和西方文明渐渐血浓于水,今人的思维基础,已经很难再去理解国学中的精华,这也不是看几集“于丹解论语”就能消化的。

政府即官方层面的复兴,多为宣传本国的文化瑰宝;民间的复兴,则只是国人对过去辉煌的崇拜和一厢情愿。若一味以国学治百病,以一当万,那么,我辈当问:这究竟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里程碑,还是中国文化墨守成规的墓志铭?[11—11—29—22:01]

LJR:国学当然应该复兴!它沉淀了中国五千年文化,这么好的文化资源我们当然应该好好利用了。让国学再热起来点吧![11—11—30—22:33]

JR:国学的复兴,不仅是指国民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还有在社会上国学真正开始有它的广泛用途和重要地位,应该得到每个中国人的重视与运用。[11—12—2—11:23]

“伟大的批判家"

王文博:本来我是要回复其他同学关于广电总局规定电视剧中不得插播广告的帖子,但是看过同学们对其的回帖之后,又想起了之前大家对人大选举的回帖,我觉得有必要针对这其中的共同现象发一个帖子。

之前人大选举,有人说过于形式,太无聊;现在又说广电总局的规定有如此见不得人的目的。那我不禁要为国家抱屈了:没有民主制度的时候你们大喊不民主,现在民主了你们又转喊太形式;插播广告的时候你们不满“广告中插播电视剧”,现在不让插播了你们又喊这是黑心地在为央视赚钱。那现在如果你来作决策,你觉得怎样才最正确呢?

现在的人总是喜欢抱着批判的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尤其是与国家和政府决策相关的。我们好像各个都是“伟大的批判家”,好像不论国家、政府作什么决策,其英明程度都远远不及自己,好像国家、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都有其见不得阳光的邪恶目的……

我们是如此年轻、有活力的大学生,为什么不把眼光与心态放明亮一些呢?只有在你充分透彻地了解一件事情却仍认为它该受批判时,再去合理地批判,会减少许多荒谬的社会负面舆论,也会让国家变得美好许多,而我们自己也会活得轻松快乐许多,不是吗?[11—12—1—13:51]

郭庆营:赞同楼主的观点!确实有着这样一种现象,我们总是抱怨一些社会现象、一些政府决策。之所以会如此,我想是因为我们都过于感性了。

我们看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的角度,不能让自己的情绪为事件“添油加醋”。看待每一项政府决策都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好比一棵树,而如果只看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往往会看错很多,自然也就感慨很多了。

学会从整体看问题,尤其是政府的决策,其实可以发现,政府还是蛮人性化的,相比于西方标榜的民主政府,我们的政府并不逊色![11—12—1—16:51]

胡永中: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每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任何一项政策都难以让所有人满意。有一些批评的声音是正常的,也应该允许批评的声音存在。不过,要记住,它们只是一面之词而已。[11—12—1—20:31]

zsw:有批判才会有进步,之所以会批判,也说明是有人在关注。如果都没人关注了,那真的就是“国将亡矣”。不要为了批判而批判,要为了真理而批判。[11—12—1—23:26]

RMY:不得不说现在我们很多人看问题是比较偏激的,但大学生身上也有一种普遍的精神:正直,敢想敢言……因为我们看了太多社会上的形式主义,所以对形式这种东西特别反感。但仔细想想,凡事都有个过程,这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形式,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看问题要更客观才是。[11—12—4—22:59]  DXH:以批判的眼光看问题不代表思想消极,正所谓随波逐流简单,但真正深刻的思想大多数是有批判意识、超前意识的。[11—12—17—16:35]

P46-49

序言

本书收录的是我——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部分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帖而记录下的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交流。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是上海市属普通高校,有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万余名,主要学科为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该校生源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区市,上海本地生源占一半左右。由于就业情况不错,生源质量一直很好,其二本专业的录取线往往超过各省一本分数线数十分,其一本专业的录取分数则更高。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较早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帖,讨论课程内容、时事新闻及其他相关问题。本书记录的是我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在网上讨论所发的部分帖子,时间跨度为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一共四个学期。该课程占4学分,安排在大二,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所以参与讨论的共有四批学生,合计922人。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板”上分类设立论坛,师生在论坛中提出话题,自由讨论。要求有二:一是言之有据,二是讲真话。如果在网上讨论过程中发现了精彩帖子或热门话题,教师就及时拿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并作点评,借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点评内容没有收入本书,需要说明的是,正因为有点评环节,所以教师发帖力求简明扼要)。

我们认为,收录这些帖子具有多方面意义:其一,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留一些原始资料;其二,可以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面貌;其三,可以从大学生的视角反映一些社会现象;其四,可以为探索高校网络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方法、途径提供一些参考。

为便于阅读,选编时把话题分成课程学习、新闻热点、校园生活和人生思考四类(各类内部按时间排序)。对部分话题的标题作了调整,帖子的内容则尽量保持原貌,即使词句不够通畅也一仍其旧(明显属于笔误的则更正过来)。可以说,书中所录都是我们真实的思考。在部分话题的开头或末尾,编者加上了按语,以交代相关的情况,或表明本书的看法。此外,为了让读者对网上讨论的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每个帖子后面都标注了该帖发表的具体时间。

在学生发帖时,没想到会出书,只是作为一项普通作业,带有“随便聊聊”的性质,所谈观点未必经过深思熟虑,有些尚显幼稚,有些甚至包含错误。所以,书中的通例是隐去学生的真实姓名,以字母取而代之。但是,陈星、江灿恩、郭庆营、王文博等同学明确表示希望使用他们的真名实姓,我们尊重这些同学的意愿,收录其帖子时注明了他们的姓名。

胡永中

2013年2月

后记

作为教师,始终应该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因为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上,几乎已成为高校师生的共识。

从我们近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如果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一种“课内课外网上网下互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交流,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反馈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只有教师充满热情,才能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的辛勤劳动,收获的是学生的积极响应。我们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讨论相当认真,他们付出了许多心血,撰写了不少优秀的帖子。这些帖子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关注什么、思考什么,他们是怎样与师友交流讨论的。

同学们的认真让我感动。我觉得如果让这些帖子随风而逝,殊为可惜,所以想选编成书保留下来。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时,他们都很支持,没有人不同意把自己的帖子收入书中。这样,才有了这本小书。应该说,参与讨论的同学都为本书问世作出了贡献,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中的帖子是从近三万个帖子中选出来的,虽然费了很大力气,但采择未必精准,可能还有一些优秀的帖子被埋没了,请撰写这些帖子的同学多多谅解!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相关领导和同事对于本书的完成提供了许多建议和帮助,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的王其芳编辑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胡永中

2013年2月

于北大圆明园校区6242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