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画面配合旁白:
许多历史学家把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以及清代的“康乾之治”,合称中国古代历史的“四大盛世。”认为盛世之君励精图治,盛世之臣廉洁奉公,盛世之民安居乐业。如果您想“窥一斑而知全豹”,本片将再现历史真实。
(公元742年,即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这位“明皇”,已在位三十年,干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赞颂。你看,他在近臣嫔妃簇拥下去望春楼,看当年照例从江淮送来的贡品,一路欢声笑语,君臣喜形于色。
主持这次献宝的是由秘书丞历奉先、长安令、擢为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的韦坚。当时京都北边的渭水曲折淤浅,不便漕运。他主持征调民夫,在咸阳附近壅渭为堰,绝灞i产而东,做一与渭水平行的渠道,在华阴的永丰仓附近,复与渭合。又在禁苑东建望春楼,下凿广运潭以通漕,使每年从江淮捆载物资,在潭里集中。此举既方便,又气派,当然博得李隆基欢心。瞧,皇上来了,他恭谨叩迎:“江淮南租庸、转运、处置使韦坚,率江淮南各郡献宝船晋京献宝,恭迎圣上及朝中大臣、后宫嫔妃。”)
玄:“起来吧,大家辛苦了!”
坚:“谢圣上,吾皇万岁……”叩拜。
玄:“开始吧,别耽误正事!”
[韦坚起,向待命侍从示意,侍从挥旗发令,鼓乐齐奏,喇叭、唢呐、洞箫、羌笛、三弦、琵琶等各族管弦声起。
首船号头领唱《献宝歌》,船上男女百余和之,显示民族融合,同欢共乐。
开元盛世喜事多,开元盛世民欢乐。天南地北争献宝啊,千山万水唱赞歌。
你有珍珠香稻米,我有丝绸绫缎罗。你能精雕象牙塔啊,我能细刻翡翠镯。当今
圣上真英明啊,丰衣足食百姓乐。当今圣上真明皇啊,三江五岳唱赞歌。
歌声中,各郡前有美女持绣有郡名的彩旗导引,后随江南俊男,背大斗笠,着宽短袖衫,穿精编草鞋,腰系束带,抬着贡物。郡名有广陵、南海、会稽、丹阳、宣城、豫章等。贡品有珍珠、象牙、玳瑁、沉香、吴绫、绛纱、缕衫等。
李隆基在望春楼上看如此壮观场面,欣然感言:“万民拥戴,友邦来朝,当今大唐,有何可忧!”随从臣妃:“全仗圣上英明。]
2.(承前。李隆基招呼大家:“下去能看仔细,走吧。”高力士即上前扶助。)下楼后,正好豫章郡瓷器贡品过来,李隆基示意:“停,停。”仔细端详,随口问:“现在民间用陶多,还是用瓷多?”
坚:“回禀圣上。据臣知,国内制瓷已经普及,越、鼎、婺、岳、寿、洪等州已形成规模,故,民间用瓷者多。”
玄:“豫章郡的瓷,因高祖时昌南镇民叫……”[以手示意抬贡者依次前行。]
坚:“叫陶玉。”
玄:“对,叫陶玉的献瓷器,称假玉器而闻名国内。各地的瓷,应该不会一样吧?”
坚:“回禀圣上,有人做过比较,说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昌南镇的瓷,既类冰、又类玉,已船载越洋,名扬海外。那些高鼻蓝眼的异邦人,问贩运的商人:‘这么漂亮奇特的东西是哪里出产的?’商人答‘昌南’。异邦人以为昌南一定是个地大物博、能人众多的国家。”
玄:“把大唐一个小镇当成一个国家了?”
坚:“回禀圣上,异邦人就是这样愚不可及。”
玄摇头:“各地都有能人,误解不是愚昧。”
众臣:“圣上英明,教诲及时。”
玄:“为君为臣都要多思慎行,防微杜渐。”
高力士:“圣上太宽厚了,大唐有州府三百六,县一千五百五十七,小小的昌南镇,怎么能代替中国?”
玄:“以讹传讹,由他们叫去吧!反正昌南镇确实在中国。”
杨玉环:“圣上同意异邦人称我们昌南(china)?”
玄宗点头:“朕同意了,梅妃以为如何?”
梅妃:“臣妾以为,‘昌南’一名也许能提示圣上,发展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东南经济文化,可以为大唐发展提供更多财物和人才。”
玉:“蛮夷之地,还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玄:“眼前的人和物就是证明,有什么可争?”[玉环语塞,甚为不满。梅妃静观不语。]
玄宗又挡住宣城郡的贡纸,手摸,细看:“如今,我大唐产纸的地方多了吧?”
坚:“回禀圣上,今大唐产纸的地方甚多,较好的有益州的大小黄白麻纸,杭、婺、衢、越州的上细黄白状纸,蒲州的细薄白纸,和均州的大横纸,但写字、作画,最好的还是宣纸。”
玄:“哦,为什么?”
坚:“回禀圣上。因为宣纸质地绵软、坚韧,不容易破裂、虫蛀,吸墨均匀,适于长期存放。故有‘纸寿千年’之美誉。”
玄:“宣城用纸给书画高手铺成了一条成功之路。”[摆手示意,让抬贡者继续前行。]
坚:“圣上,宣城纸也给后世留下珍贵的墨宝。”
玄:“听说毫州有无花轻纱,也是绝世佳品?”
坚:“回禀圣上,无花轻纱,全国仅毫州,毫州仅两家。且两家世代通婚,以免秘法外传。”
玄:“太小家子气了!中国之大,仅两家能此绝技,太少了,太少了!,, 坚:“圣上,研制不易,专利难舍啊!”
玄:“江南百姓的日子,还不好过?”
坚:“回禀圣上,实行《均田法》后,耕者有其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丰衣足食,人人心满意足。”
玄:“毫州这两家,还保什么秘法?”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