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不能给孩子幸福,却让孩子更接近地狱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认为只有采用惩罚的手段教育才能有效。这些父母希望通过惩罚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却不知道惩罚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危害。
父母采用惩罚的手段教育孩子,对孩子造成的最直接伤害就是身体上的伤害。孩子处于身体发育时期,一旦造成身体伤害,便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
有一次回老家,路过小时候的玩伴张力家门口时,看见他正在院子里教育儿子尧尧:
“你这孩子,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偷钱,不要偷钱,需要用钱的话向我和你妈妈要,你怎么还偷钱呢?”
看见尧尧低着头,一言不发,张力更加生气了:“看来我今天不教训教训你,你是记不住我说的话了!”张力一边说着,一边拿着绳子要把尧尧捆起来。
尧尧看到这种隋况,立刻大哭起来:“爸爸,我知道错了,我改,你别打我,求求你别打我!”
我看到这,急忙走进张力家,一把夺过他手里的绳子,大声说:“你这是在于什么?孩子这么小,打坏了怎么办?”
张力一看是我,笑着说:“你回来了?你不知道,这孩子太不听话了,老是偷钱,说了一次又一次,可他就是不听。俗话说,不打不成才,看来不打是不行了。”
我摇摇头,说道:“打骂孩子是不行的,孩子犯了错,你要和他好好讲道理。”
张力无奈地说:“我打孩子,那是为了他好,他要是听话,我也不会打他啊。”
我一边摸着尧尧的头,一边对张力说:“你是为孩子好,可是,你今天打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偷钱了吗?你能保证这样有效吗?”
张力摸了摸后脑勺,没有说话。
我继续说:“你还记得小时候和咱们一起玩的马军吗?他的小手指动不了,不就是被他爸爸打的吗?万一你打伤了尧尧,不是要毁了孩子一辈子吗?你还不后海死?”
张力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不打孩子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避免使用武力手段,可以采用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也可以通过自然惩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采用惩罚的手段教育孩子,除了会给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外,还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
记得桐桐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和班里一个叫王伦的孩子一起玩,那个孩子非常调皮,每次他妈妈看到我,总是会向我说起王伦的错误。 一次,我带桐桐出去玩,正好看到王伦和他妈妈走在一起。桐桐高兴地和王伦打招呼,可是王伦却躲在妈妈后面,不像以前那样见人就打招呼。
我感觉很奇怪,就问王伦妈妈:“这孩子怎么了?心情不好吗?”
王伦妈妈叹了口气,给我说了这么一件事情。
王伦平时虽然很调皮,但因为年龄比较小,家人也都没有在意。前几天,家里来客人,王伦妈妈花了很长时间炖了鸡汤,谁知刚把鸡汤端到桌子上,王伦就把自己的一只臭袜子扔到了鸡汤里。
P3-4
第一章 惩罚性教育治标,非惩罚性教育治本
惩罚不能给孩子幸福,却让孩子更接近地狱
放弃惩罚性教育,孩子会变得乐于积极配合
非惩罚性教育不是讨好,更不是放任自流
遵循原则教育,比违反原则教育的成功性大
非惩罚性教育不简单,需要经历非常修炼
第二章 教孩子不能用的种惩罚性教育
惩罚性教育只是外部推动力,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父母恨铁不成钢的讽刺挖苦,往往会灼伤孩子幼小的心灵
人前教子,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无情伤害
你越打骂,孩子越会陷入不断出错的恶性循环
你把孩子关进“黑房子”,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恐慌
奖励一旦给出,就不要收回,这样会让孩子不服
你威胁孩子,孩子便会用威胁的手段对待你的威胁
第三章 说服——非惩罚性教育第一重修炼
说服,就要让孩子心服口服,说而不服还不如不说
善于倾听,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再考虑自己怎么说
你先为孩子辩解,孩子才会比较容易被你说服
有理不在声高,说服不必借助大喊,讲道理即可
不强迫孩子做什么,而是同孩子协商他愿意做什么
说服孩子态度要温和,注意跟孩子说话的语气
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自觉配合你来改变
第四章 激励——非惩罚性教育第二重修炼
激励能满足孩子的内心需要,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多一句鼓励,孩子的内心就会多一分自信和勇气
经常暗示孩子“你真棒”,孩子的优点会越来越多
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哪怕孩子每天只进步一点点
赏识就是对孩子多肯定,少否定,多赞扬,少斥责
让孩子品尝成功的滋味,成就感能不断地给他激励
第五章 规训——非惩罚性教育第三重修炼
教育孩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训练没有进步
及早设定行为规范,给孩子的行为打开一盏指明灯
签订协议,让孩子用积极的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
让孩子自己面对“后果”,比任何惩罚都有说服力
教育过后要亲近孩子,让孩子感到爱而不是充满仇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直接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
如果非要惩罚不可,请选择孩子乐于接受的惩罚方式
第六章 导引——非惩罚性教育第四重修炼
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训,不是惩罚,而是导引
在孩子行动前,导引他正确行动,而不是事后批评
出现错误,父母要把目光放在解决方法上,而不是错误本身
孩子有自我修正的能力,父母可以帮孩子监督修正的方向
导引不是说教,不是代替,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避免负面引导,不要对孩子下消极、否定性预言
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光,和孩子一起憧憬美好未来
因材施教,顺应孩子的天性来引导、教育
第七章 示范——非惩罚性教育第五重修炼
模仿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榜样示范比惩罚更有效
欲正人,先正己,每一位父母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不要滔滔不绝地说教,说教比惩罚更让孩子难以接受
孩子做错事,父母不批评,要示范给孩子看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一致的示范会让孩子混乱
看到正反行为,父母可以此为示范,对孩子进行教育
你应该明白:孩子的进步速度跟犯错多少成正比
第八章 内醒——非惩罚性教育第六重修炼
父母的期待再高也不如让孩子对自己形成好的自我期待
给孩子内醒的时间,不要着急按下快进键,否则无法再重来
生命的外力是有限的,必须唤醒孩子无限强大的内力
父母积极求索,学习教育知识,帮助孩子激活内力
冷处理就是给孩子认识错误的机会,让他自行改正
唤醒孩子的善良,在孩子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你要教会孩子如何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九章 非惩罚性教育实施禁忌
贿赂是对孩子最大的惩罚,它会剥夺孩子成长的喜悦
天天生活在称赞中的孩子,会变得更加脆弱
教育孩子要注意“立即”和“当下”,即立即进行,只说当下
孩子认错态度好就轻饶,会让孩子误以为态度比行动更重要
孩子不是你的出气筒,不要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教育孩子
教育要与时俱进,好家长总是不停地改进教育方法
溺爱等于惩罚,而且是父母对孩子最残忍的惩罚
教育要就事论事,不要动不动就翻孩子的旧账
教育应该没有说教,没有恐吓。没有体罚
教育孩子,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惩罚。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孩子不听话时,只要惩罚一下孩子,就能立刻见效。很多父母为此沾沾自喜,以为找到了教育孩子的良方。但实际上,惩罚只能提供外部推动力,是推着孩子成长。如果想让孩子自发成长,就需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提供非惩罚性的教育。
的确,打骂、恐吓、体罚等,似乎不用学习,就能让孩子服服帖帖。可是,长期进行这样的惩罚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
孩子为了免除惩罚或者避免继续受到惩罚,会在短时间内按照父母说的做。如果父母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孩子这样做只是迫于惩罚的压力,并没有真正想要改变自己的意志。
想要孩子改变,想要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依靠惩罚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惩罚只能给孩子提供外部的推动力,不可能给孩子内在动力。
而且,当孩子受到惩罚后,有的可能会服从父母的安排,缺少主见,变成父母的玩偶,一直受到父母的控制;有的可能会更加隐秘地行事,防止被父母抓住;有的可能会公然反抗,对抗父母的惩罚。
无疑,这三种结果都不是父母愿意看到的。孩子缺少主见,很难在社会立足;孩子不听从父母教育,有可能走上弯路。
父母总是抱怨,抱怨孩子不听从教育,却极少有父母可以认识到,正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惩罚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才导致这些行为的发生。
所以,教育应当没有说教,没有恐吓,没有体罚。
有些父母认为,说教不是惩罚,那只是父母的感觉。在孩子看来,喋喋不休的说教,正是一种非常残忍的惩罚。
恐吓是一种软暴力,固然对孩子的身体没有造成伤害,但给孩子心灵造成的压力和伤害却是无法估计的。
打骂就更是教育的大忌。打骂教育只能逼迫孩子,却不能让孩子真正认识到某种行为的好坏,无法给孩子内部渴望成长的动力。
可见,惩罚对孩子的教育危害巨大。其实,不用惩罚的方式也能教育好孩子,甚至能够取得比惩罚教育更好的效果。
非惩罚性教育,即鼓励父母不使用惩罚方式,用孩子能够接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
非惩罚性教育,提倡采用关爱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的内心产生自律、自制的意识,即使父母不监督、不督促,孩子也能按照一定的规则行事。
而且,非惩罚性教育还可以激活孩子的内在动力,唤醒孩子向上的本能,让孩子变得主动、积极向上。
同时,非惩罚性教育还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免受伤害,能尽可能地将教育的失误减少到最低。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非惩罚性教育的观念,我特意写了这本《非惩罚性教子智慧》。《非惩罚性教子智慧》对非惩罚性教育的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什么是非惩罚性教育?做到非惩罚性要经历哪些阶段?要注意什么问题等,在书中都有阐释。
父母要记住,孩子出问题,永远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父母要认真反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通过学习掌握非惩罚性教育的精髓,这样才能避免误解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笔财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惊喜。从现在开始,采用非惩罚性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变成更大的财富和更大的惊喜。
成墨初
201 5年5月50日干北京
《非惩罚性教子智慧》是成墨初多年的教育经验,在书中成墨初通过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教育案例,《非惩罚性教子智慧》向读者阐述了非惩罚性教育的内涵、原则,同时,告诉读者非惩罚性教育需要经历的六重修炼及具体修炼方法,帮助读者快速掌握非惩罚性教育的操作技巧。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非惩罚性教育的观念,作者成墨初特意写了这本《非惩罚性教子智慧》。《非惩罚性教子智慧》对非惩罚性教育的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什么是非惩罚性教育?做到非惩罚性要经历哪些阶段?要注意什么问题等,在书中都有阐释。
父母要记住,孩子出问题,永远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父母要认真反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通过学习掌握非惩罚性教育的精髓,这样才能避免误解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