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浩如烟海,令人有望洋之叹;性用杂论,让人有费解之苦;佚缺疏漏,使人有遗珠之憾;瑕玉并见,叫人有障目之忧,等等;给后人学习、研究和运用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我们从现在本草、方书、类书、医经、临床各科及医案医话笔记等古籍中,遴选出历史上影响颇大、价值甚高、且版本较优者近200种,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为蓝本,统一体例,删繁就简,去伪存真,撷取精华,即在对本草古籍进行谨慎扬弃、系统规范、修正补充、浓缩提炼的基础上,编纂成这部实用性临床本草工具书。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精选、节录了历代本草理论(四气、五味、归经、炮制等)和临床运用法则(大法、脏腑用药、病证主治等)之精华,在传统本草理论基础上关对现代研究成果及作者的认识作了简要著述。各论分动物品、矿物品和植物品上中下三篇;每条按释名、采制、气味、归经、功能、主治、诸论、用法、宜忌、附方及现代研究等11项,以序著录。全书计31卷,载药959味,附方600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