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白领族瘦身手册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蒋泽先//苗元江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传送健康理念·塑造完美体态,都市白领族,塑造健美身姿!

新世纪的“瘟疫”在白领族中蔓延,白领族营养均衡要关注,办公室减肥有新法。本书科学+通俗+实用,汇集多位专家,全力打造瘦身新主张!运动减肥是减肥最健康、最理想的方式,但在各种各样的运动面前,人们会犹豫不决,不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方式适合自己。白领族应该选择哪知运动方式来减肥,本书告诉你答案。

内容推荐

长期在办公室里伏案工作的白领族,最容易导致肥胖,引起腰、背疼痛。本书推荐一组特别适合长期在办公室工作,而又没充足时间来锻炼的人群的简单易做又实用的减肥新法。

每次运动后,人体基础代谢率升高的时间可持续24小时,所以运动减肥要持之以恒。运动减肥还必须配合合理的饮食节制,才能有效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肥才会有效!

减肥者心理情绪的稳定与否,往往是减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长期减肥计划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中途放弃,而边运动边听音乐能促使更多的减肥者坚持下来。

运动减肥是减肥最健康、最理想的方式,但在各种各样的运动面前,人们会犹豫不决,不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方式适合自己。白领族应该选择哪知运动方式来减肥,本书告诉你答案。

目录

开篇 肥胖已成为白领阶层健康的公敌

 一、中年发福,与日俱增——新世纪的“瘟疫”在白领阶层中蔓延

 二、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肥胖将成为社会精英的“杀手”

识肥篇 我的皮带长了吗

 一、肥胖的判断标准

 二、肥胖的界定方法

1.体重指数测定法

2.体脂肪百分比测定法

3.腰臀围比值测定法

4.皮褶厚度测定法

5.其他简单估测法

 三、肥胖的分类

1.解剖分类

2.根据体脂的分布分类

3.按照病因分类

寻因篇 我为什么会发福

 一、父母肥胖我肥胖——遗传与肥胖

 二、生活步步高,裤带节节长——营养与肥胖

1.糖

2.脂肪

3.蛋白质

 三、负担重,节奏快——白领族不良的工作习惯

1.工作节奏的加快

2.饮食规律的变化

3.运动量的减少

 四、肥胖症与肥胖病——肥胖者应关注的内分泌疾病

危害篇 白领应知都是肥胖惹的祸

 一、肥胖与代谢疾病

1.肥胖与高脂血症

2.糖尿病是肥胖的密友

3.痛风钟情白领阶层

 二、肥胖与肝胆疾病

1.肥胖与脂肪肝

2.肥胖与胆结石

 三、肥胖与心血管疾病

1.肥胖与高血压病

2.肥胖与冠心病

 四、肥胖与脑血管疾病

 五、肥胖对肺功能的不良影响

 六、肥胖危及性能力

 七、肥胖钟情癌症病魔

 八、肥胖与心理疾病

预防篇 肥胖重在预防

 一、未胖先防——建立防胖观念

 二、行为预防——生活有规律

 三、饮食预防——饮食要均衡

1.能量的需要和代谢

2.营养素的需要和代谢

3.白领阶层均衡饮食指南

附 一般常用食物营养成分及热量表

 四、运动预防——合理运动

1.运动强度

2.运动时间

3.运动频度

4.运动进度

附 生活动作的热量消耗表(千焦耳/分)

附 白领族办公室减肥操

附 白领族午休减肥运动

附 白领女士减肥操

附 白领族瑜伽功

治疗篇 走出误区,战胜肥胖

 一、形形色色的减肥方法

 二、走出减肥治疗的误区

1.心理误区

2.运动误区

3.饮食误区

4.药物误区

 三、减肥战略与战术

1.减肥的黄金原则

2.减肥的要领

3.减肥的心理调控

4.运动减肥

5.饮食减肥

附 吃蔬菜和水果减肥常识

6.喝茶与减肥

7.药物减肥

8.手术减肥

9.针灸减肥

10.减肥疗效评定

附 按摩减肥常识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未胖先防——建立防胖观念

肥胖的预防可以在人生的任何时期。进入白领阶层以后,生活相对稳定,很多人希望能够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活动过少,饮食不当,使肥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机体的能量需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的,20~30岁是能量需要的高峰,与青年时期相比,40~60岁应减少5%~10%。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应及时调整日常饮食与作息,避免体内热能过剩,预防肥胖。

专家提示

白领族要建立防胖观念,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和控制饮食摄入,对每天的摄入量进行相应的调整,避免体内的能量积聚,引起肥胖。

二、行为预防——生活有规律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表明,如果美国男性公民不吸烟,不过量酗酒,采取合理饮食和进行经常性锻炼,其寿命可延长10年。

特别提醒

作为个人,自己对于健康和幸福能够作出比任何医生、任何医院、任何亲朋好友所劝告的多得多。

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提高生命的质量,延长生命的轨迹,自己的行为无疑是重要的一环。肥胖病除遗传因素外,行为起了决定性作用。

白领阶层与肥胖相关的行为有:

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偏食乱食、日日夜宵、喜欢甜食、酗酒吸烟等。

工作习惯:久坐办公、电脑相伴、交谈是QQ、办公是“伊妹。”

生活习惯:晚睡晚起、缺乏运动、沙发为床、以车代步、起居无常等。

爱心贴士

下决心防胖减肥,就要做到:

(1)节制饮食要懂得均衡饮食的好处、方法及配伍。

(2)正常作息不要超负荷工作,起居有规律,少开“夜车”。

(3)控制情绪不要喜怒无常,保持情绪稳定。

(4)参加运动可以自己放松自己,踏青、郊游、散步、打球都是有益身体的运动。

三、饮食预防——饮食要均衡

1.能量的需要稻代谢

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人体通过每天摄取食物来保证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人体从食物获得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如内脏的活动、肌肉的收缩、维持体温以及生长发育等。人体所需能量来自饮食中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和脂类。这些功能素在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内经生物氧化,由化学能转化为能量,供给机体。但三者供给机体的热量是不完全相同的,而是根据机体的需要按一定比例供给。糖是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约占机体总能量的50%,每克糖产生能量16.7千焦(4千卡);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每克蛋白质产生能量16.7千焦(4千卡),脂肪约占总能量的30%,每克脂肪产生能量37.7千焦(9千卡)。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的能量来源,这三种蕴藏能量的物质普遍存在于各类食物中。动物性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蛋白质。植物性食物中的油料作物的籽仁含有丰富的脂肪;谷类中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大豆除含脂肪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坚果,如花生、核桃等与大豆相似;蔬菜水果中含能量很少。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供给能量的营养素在代谢中可以互相转化,但彼此不能完全替代,因为它们在人体内还各自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它们在膳食中应保持恰当的比例。根据我国人民的膳食习惯,在摄入的总能量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60%~70%,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20%~25%,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应占10%~15%。如果长期热量供给不足,生长发育会变得迟缓,体重不增,营养不良。相反,如果长期热量供给过多,可发生肥胖症。

2.营养素的需要和代谢

(1)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蛋白质是生命赖以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组织、细胞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在人体内,蛋白质的含量仅次于水,约占人体体重的1/5,其中肌肉和神经细胞蛋白质含量最多,脏器与腺组织次之。

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

○用于构成、更新和修补组织细胞,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构成一些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特殊蛋白质,如抗原、抗体、各种酶、蛋白质类激素等,参与物质代谢及生理功能的调控。

○维持毛细血管渗透压。

○氧化供能。

蛋白质的来源主要可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乳类、肉类、蛋类。植物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豆类及其产品(黄豆、青豆、黑豆、豆腐制品、豆浆等)、谷类(小麦、玉米、大麦、大米等)、硬果类(花生、瓜子、杏仁、核桃仁等)。蔬菜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差异,一般绿色蔬菜含量较高,浅色蔬菜含量不多。蛋白质是由20余种氨基酸组成的,其中一部分氨基酸机体自己能合成,不必由食物供给,称为“非必需氨基酸”;还有几种氨基酸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称为“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合成蛋白质的许多氨基酸中,有8种必需氨基酸须由食物供给,即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不同的食物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种类不一样,含量不一样,相互之间比例也不一样,故生物利用价值有差别。食物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越多,其营养价值越高。食物中如含有齐全的必需氨基酸,数量又多,这种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就’高,称优质蛋白。

一般动物蛋白优于植物蛋白,所以绝对不食动物蛋白,也是不科学的。乳类和蛋类中的蛋白质具有最适合于构成人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的量和相互配比,肉、鱼、禽、肝等动物蛋白的生物利用率也较高。植物蛋白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则不全。豆类蛋白的生物利用率高于其他植物,赖氨酸含量较多,而蛋氨酸和胱氨酸较少。米、麦、玉米中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少、种类不多,缺乏赖氨酸,若将米、面食品与大豆混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可明显提高。这种把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后使其营养价值提高的作用又称为不同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蛋白质供应量,最好占总热量的15%,而其中2/3的蛋白质由动物来源供给,即保证优质蛋白的供给占2/3。当饮食单调,食物中所含必需氨基酸供应不足时,人体也可临时分解自身组织蛋白以供所需,从而引起体重减轻和蛋白质营养不良。因此,平时应注意各种食品的搭配,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2)脂类食物的功与过脂类是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是膳食中产生热能最高的一种营养素。脂类包括脂肪与类脂,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又分为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麻二烯酸、亚麻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依赖食物供应,称为必需脂肪酸。植物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熔点低,在室温下呈液态,通常被称为油;而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多,熔点比较高,室温下呈固态,通常称之为脂。类脂则是指磷脂(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糖脂(神经节苷脂、脑苷脂类)、脂蛋白(乳糜微粒、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固醇,固醇主要有胆固醇、麦角固醇、皮质甾醇、胆酸、维生素D、雄激素和孕激素等。  机体中的脂类按生理功能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基本组织结构的脂类,如磷脂和固醇等,主要存在于细胞原生质和细胞膜中,组成细胞的特定结构,赋予细胞特有的生理功能,其储量相对稳定,不易受进食情况的影响,即使长期饥饿也不会动用,故称定脂。另一种为储存脂类,主要分布在皮下、腹腔、肌肉间隙和脏器周围,其储量容易受进食情况的影响,摄入能量若长期超过需要,即可使人发胖,饥饿则会使人消瘦,由于含量变动较大,故称动脂。

脂类有以下生理功能:

①供给和贮存热能,维持体温。皮下脂肪能减少体内热、量丧失和防止外界辐射热侵入,这就是胖人怕热、不怕冷的理由。

②构成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供给必需脂肪酸,脂类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脑磷脂、卵磷脂、脑苷脂、类固醇、固醇及脂蛋白等,是形成神经组织细胞膜和髓鞘的重要成分,对婴儿都特别重要。

③构成激素等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参与机体各方面的代谢活动。

④协助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其他脂溶性物质的吸收。

⑤保护机体、滋润皮肤,分布在神经末梢、血管、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组织犹如软垫,起固定作用,避免组织之间因机械摩擦引起的损伤。脂肪在皮下适量储存,增加皮肤的弹性,营养滋润皮肤,延缓皮肤的衰老。

⑥增强饱腹感,进食的脂肪膳食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可延缓饥饿的时间。

⑦增加食物的香味,膳食脂肪可以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改善食品的味道,促进食欲,为烹调所必不可少的物品。

人体内储存的脂肪与食物供应密切相关,食物的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

动物脂肪主要来源于:

○动物油如猪油、牛油、羊油、肥肉、鱼油等。

○动物乳中所含的脂肪,如奶油。

○鱼肝油中含的油。

○蛋黄中的脂肪。

植物脂肪主要来源于:

○植物种子,如芝麻、棉籽、菜子、茶子等加工成的植物油。

○硬果,如花生、核桃、杏仁、松子、瓜子等。

○豆类,如黄豆、黑豆等。

一般以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必需脂肪酸、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含量高低、油脂的消化率,来衡量脂类膳食营养价值的高低,其中以乳类及蛋类的脂肪最好,易消化,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营养价值高。食用富含脂肪的食品一定要新鲜,避免氧化,否则可使脂肪降低营养价值。

脂肪供给量应以年龄、体型、季节及活动强度来定,成年人的脂肪共给量以占总热量的20%~25%为宜。一个成人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脂肪约为1~2克。脂肪供给量易受饮食习惯、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如果膳食脂肪热量的供给量偏高,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文明病”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乳类、植物油、蛋黄、肉类、肝脏、奶油、鱼类、鱼肝油都是脂肪的很好来源。

血液中胆固醇浓度过高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液中胆固醇过多,就易患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栓等疾病。都说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罪魁祸首,以致每当人们谈论起胆固醇的时候,总是把它当做一种对健康有害的物质,其实这样说对胆固醇是不够公平的。胆固醇在人体中必不可少,没有它的危害将更加严重。胆固醇是构成成人体细胞生物膜的重要原料,人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药物效应、信息传递、免疫反应都与细胞生物膜有关。

可见体内胆固醇的量是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以保持在正常水平为宜。

一般来说,白领人士,生活优裕营养良好,要避免从食物中摄入过多的胆固醇。

正常情况下,人体所需的胆固醇有一半以上是由机体自身合成的,另外大约40%~50%的胆固醇是从食物中获得的。饮食中的胆固醇几乎全部来自动物性食物,食物中的胆固醇大约有40%能够被小肠吸收。

根据胆固醇含量的多少,将常吃的食物分成四大类:

①最大量每100克食物含胆固醇超过500毫克以上,如羊肝、鳗鱼、猪脑、蛋黄、猪肾、松花鸭蛋黄。

②大量每100克食物含胆固醇150~500毫克,如猪肝、牛肝、全鸡蛋、猪胰、膘猪肉、猪脚、猪皮、干酪肉、蛤、贝类、带鱼、沙丁鱼、乌贼鱼等。

③中量每100克食物含胆固醇100~150毫克,如猪排、猪油、牛肉、羊油、牛心、猪肚、虾、蟹、猪肠、火、腿、鸽肉、鲍鱼。

④少量每100克食物含胆固醇100毫克以下,如蛋白、脱脂牛奶、脱脂奶粉、鲜牛奶、瘦猪肉、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

此外,像中国人喜食的咸肉、广东腊肠等各种腌制的生熟肉制品,以及各种西方快餐,如汉堡包、热狗、蛋糕、西点、叉烧包、牛油饼、奶油或巧克力饼干、冰淇淋、雪糕中所含的胆固醇量不低,这些食品制作精美,令人眼馋,其量虽少,但糖和脂肪含量高。

因此在选择食物时尤其要注意:

①了解食品中胆固醇含量的高低,适量摄入。

②烹调食物时要讲究方法,动物脂肪中的胆固醇在被加热、油炸、煎炒、烘干、烘烤过程中,胆固醇分子随着温度的升高,被氧化为“氧化胆固醇”,而它是对人体心血管产生危害的元凶。如果食物烹饪方法不当,尽管摄入胆固醇的量不高,日复一日,人体血管中“氧化胆固醇”含量愈来愈多,危害也会愈来愈明显。P82-92

序言

一位医学家说,肥胖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公敌。此话不假,全球60亿人口中有14亿人体重超重,其中至少有3亿人临床上诊断患有肥胖症。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确认肥胖是一种疾病。它虽然不是一种传染病,却是一种具有很大成分的社会性和心理性的复杂疾病,影响着所有年龄和各个社会经济组人群,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医学家已把肥胖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四大社会问题。

遗憾的是在我国,普通老百姓对肥胖并未引起重视,有知识的白领阶层也未引起重视。在他们当中,很多男性认为,“发福”是代表一种身份、一种资本、一个标志、一种炫耀,甚至是一种地位。白领如此,普通百姓更是如此。中国的肥胖者也就与日俱增,全国估算,超重者已高达2亿多,肥胖患者已超过9000万人。在广州,保守估计,目前已有105万人患有肥胖症。10年前的一份资料,北京地区抽样调查显示:成人男性超重者为32.70%,女性超重者14.43%;上海肥胖发生率成年男性为15%,女性为10.68%,青少年的肥胖发生率为11.35%。

当代肥胖的成年人伴随而来的是各种慢性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在美国,有61%的成人体重超重,每年有30万人因肥胖死亡。在中国呢?还没有报道这样的数据,没有数据不能说没有,有一条毫不怀疑的是,因肥胖而患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人在增多,死亡人数亦然。有这样一组数据:肥胖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比正常体重者高6倍,患冠心病的几率比正常体重者高5倍,患糖尿病的几率比正常体重者高5倍,患胆石症的几率比正常体重者高5倍,患月经异常的几率比正常体重者高3倍,患膝关节炎的几率比正常体重者高6倍。肥胖的人群中50%的人合并有脂肪肝。他们动脉硬化的发生更是普遍现象。肥胖的中年男性超过正常体重30%者,猝死和心绞痛的发病率增加了4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增加了7倍。45岁的人体重如果已经超过了正常标准的10%,那么体重每再增加l千克,寿命就要减少29天……这些数字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告知肥胖者要提高警惕,善待生命,珍惜自己。减肥防胖的确应引起白领阶层的关注。

其实肥胖是可以预防的,一些肥胖也是可以治疗的。可惜大多数白领男士对此认识不足,而女性却是迫不及待地想减肥,其心情之急,期望值之高往往是不现实的。一些白领男士依然朝着肥胖的方向前进,而白领胖美人为了瘦身残酷对待自己,商家抓住了女性想减肥的商机。

市场上关于减肥防胖的书不少,能否写出一本知识系统一点,针对性强一点,实用性多一点,通俗易懂一点的书呢?经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的各位编辑策划出题,我组织了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25年的吴星恒教授,毕业后一直从事中老年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马云青副教授,与一直参与有关手术减肥及其他减肥宣教工作的护理专家麻安秀副主任护师联合撰写编写,以儿童、白领、女性群体为具体研究对象,分为《儿童减肥手册》《白领族瘦身手册》《美女瘦身手册》。他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均是教学医院工作二三十年的老专家,相信这些文字你会觉得有趣、有益、有用,但医学不像文学,大多数文字是无法去独创的,必定要参考许多文献,除书后附列的参考文献外,他们还查阅了相关报刊,杂志和网上的资料,不能一一列举。在此感谢相关出版单位及原作者。愿这套丛书能给胖先生、胖美人、胖墩儿有所获益。读者所期待的也是作者所期待的。一册在手,终身受益。这是我们所追求的。

我们只有一个目标:普及医学知识,促进百姓健康。在这里,我真诚地向读者推荐这套减肥丛书。

蒋泽先于慕容—亚斋

2006年世界杯之夜

后记

关于引起肥胖的原因,一会儿说“胖从口入”,一会儿又说“肥胖在娘肚子里就定好了”,最近又说“肥胖是从大脑开始的”。既然肥胖的原因迄今还没弄清,那又何必苦了胖人们的嘴呢?我从事老年医学的临床医疗和研究工作已多年,而老年人的许多疾病都是从中年时代开始埋下祸根的,中年发福是最大的诱因。作为一个老年医学工作者,帮助人们从中年开始防肥、减肥,以减少老年病的袭击,这是义不容辞的事,编书也就顺理成章了。

编写这本书的过程,对于我无疑是个学习复习的过程,尽管只有十万字,却费时近一年,参阅了大量的书籍文章,希望知识系统一点、全面一点、语言通俗一点、方法实用一点,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参考书籍除书后列出的以外,还有许多未能写上,这里谨向原作者和相关出版单位表示感谢并致歉。

编写这本册子的目的只有一个——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拒绝中年发福。感谢蒋泽先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使本书能按时交稿,感谢尹林教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读者翻阅这本书,希望你能从中获益。

马云青于南昌大学—附院

2006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