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青云的这部作品文字笔法、写景状物、人物塑造、奇禽怪兽与玄功秘艺等等颇得还珠神韵,又能创新发展,因而更能引人人胜。其珠圆玉润之优美行文,如诗如画之景物描摹,台湾无人能出其左;说到奇幻,诸葛青云虽不写飞剑侠客、神魔斗法,却另有奇妙,更具魔幻、奇异的色彩。利剑配佳人,刚健衬袅娜,摇曳多姿的人物故事,总离不开一个“情”字。或天使之爱如出水芙蓉纤尘不染,或情人之恋如火如荼灵肉合一,皆风流蕴藉,令人心仪;而温馨漫缈的少女情怀,醇香迷人的烈妇心态,以及欲壑难填的淫娃荡妇之柔肌媚骨、冶艳狎姿,更是刻画入微、纤毫毕呈。
萌生诸葛钊因接二连三的逆事打击,弄得万念俱灰,竟一心寻道求生。寻道途中,误入白骨教“九尾仙狐赛媚娘”武倩儿庄中,正要被那魔女吸尽元精面亡之时,幸被散仙万仓道人所救,遂拜门下勤习武功。后大破西方魔教白骨教把持的白鹤观,赢得了“狗皮道士”称号,一时之间闻名遐迩。 魔教猖獗,茶毒生灵。魔教所到之处男子元精皆被吸尽后啖肝髓而死;女子皆被奸占尔后丧生。魔教引起仙凡大愤,释道两门宗主长老联合天下各正道高人为黎民祛魔卫道。 祛魔卫道大会之后,“狗皮道士”诸葛钊与各正道后起之秀心印和尚、铜袍道人张纪方、大桃姐妹、唐惠主婢等一起,倚仗前古仙剑奇兵在各派宗主长老的支持下,与入侵中土的魔教中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诸葛一真俗名钊,江南武进县人,生长富厚之家,因为父兄都曾为显宦,出身是一个萌生,十七岁上,便高高的中了举人。 少年得意,未免目空一切,人又极聪明,经史诗书之外,旁及杂学,抡拳击剑,兵法战策无所不能,乃至斗鸡走狗,弹琴度曲,件件俱能,再经众人加上几分吹捧,渐渐养成纨绔习气,鹿鸣筵罢,纵车北上,总以为一定连捷无疑,俨然以玉堂人物自居。 一路裘马轻狂,闹了个乌烟瘴气,谁知到京以后,春闱报罢,偏偏榜上无名,已是气得要死,刚巧满人入寇,边报频传,诸葛钊名场失意之余,忽然想到平生所学武工兵法正是致用的时候,却好有一位同乡世伯,正在中枢绾握兵符,自以为是正搔着痒处的一个绝好机会,便连夜挑灯,就敌我情势,痛陈利弊,在寓所草了一封万言长策,缮写端正以后,径赶某世伯官邸求见。 最初因为彼此世谊关系,诸葛钊三字也久噪乡里,这位老世伯竟然赐见,并且设筵款待,等到他在席次拿出那篇自己以为切中时弊,足可以安边弥祸的长策来,某世伯始而还称赞几句,继而渐渐皱起眉头,末了竟自勃然变色,就席烛上烧得一字不剩,沉着脸端出老世伯的架子来,着实的训戒了一顿道:“朝廷大计,决非无知少年所可轻议。”并且说他:“语侵权要,大干时忌,一经传出可以立遭奇祸,最好赶紧回家,安分读书,不要在京逗留,免得连累旁人。” 草草终席,便被撵出门来,直气得他一佛出世,二佛涅磐,只有如命匆匆回到江南,偏偏人要倒霉,不幸的事件便纷至沓来,他的聘妻董素,本来是苏州有名的仕女班头,不但一时有绝世美人之目,并且诗书画号称闺中三绝.因系中表联姻,青梅竹马早有情愫,万想不到在这个时候,忽然出了一场天花,弄得美人变成丑鬼。 这位董小姐,原本是一个心高气傲决受不得半点委屈的女孩子,怎当得平日珍惜有逾生命的花容毁于一旦,因此几次想寻短见,幸而都被人救下,得以不死,最后竟向父母言明,立志不嫁,商请原媒,向亲家退回聘礼,自愿长斋绣佛,终老此身。 诸葛钊虽然不以美丑为念,坚守婚约,并且愿意立刻迎娶以示不渝,无如董小姐毅然拒绝,无法劝解,竟成僵局。 这样接二连三的逆事,直把一个风流倜傥的请葛钊,弄得万念俱灰,豪气全消,倒认真闭户读起书来,只是他所读的,不再是经史和猎取功名的诗文而是内典丹经,更加紧练武,打熬气力。 如此过了二年,忽然在一天晚上,他又哈哈大笑了一阵,把所读各书点起火来,一烧干净,第二天便托言出游,暗中带了一笔川资,留下一封信,悄然出门,从苏杭一带游玩起,一路上涉水登山,每到一处,必要穷幽探胜,流连数日。 后来到了京口,索性雇下了一只满江红的大船,把所带的川资,找个银铺,折成黄金,打成腰带,剑环,簪钩等项,用火漆漆好带在身边,又置下一肩极简朴的行李,溯江而上。 沿途如遇兴之所至,便登岸玩赏一番,有时一宿即去,有时尽可羁留数日,不但外人不知究竟,就连那只船上的人,也猜不出他的所以然来。P1-3
诸葛青云在其成名作《紫电青霜》中,塑造了名冠“武林十三奇”的诸、葛双仙,即不老神仙与冷云仙子。虽为小说中虚构人物,实乃作家本人“诸葛青云”之自比。的确,自1958年,诸葛青云涉足“江湖”,发表处女作《墨剑双英》,于次年便推出其成名作《紫电青霜》、《天心七剑荡群魔》姊妹篇,名噪“台港”,为其赢得巨大声誉,成为台湾早期武侠作家中名家中的名家,与卧龙生齐名。60年代初,古龙刚事创作,因情节内容难脱窠臼,遂向金庸、诸葛青云“取经”,学习文采诗意,并重人物刻画,从而使古龙独辟蹊径,终成“新派”大家。
自50年代勃兴的台湾武侠小说,其名家既能融合“北派五大家”之优长,又能各出机杼,转形易胎而作。诸葛青云为其中佼佼者,作为还珠楼主的私淑弟子,他才华横溢、想象奇诡。其作品文字笔法、写景状物、人物塑造、奇禽怪兽与玄功秘艺等等颇得还珠神韵,又能创新发展,因而更能引人人胜。其珠圆玉润之优美行文,如诗如画之景物描摹,台湾无人能出其左;说到奇幻,诸葛青云虽不写飞剑侠客、神魔斗法,却另有奇妙,更具魔幻、奇异的色彩。在《紫电青霜》中,白鹦鹉不仅能作人言,且清音婉转,颇具辩才,更能与人谈诗;而以流传千古的《满江红》、《正气歌》之慷慨悲歌破邪魔的“六贼妙音”真可谓奇思妙想、别出心裁;文中“祭剑”、“三蛇生死宴”之诡怪生猛无不出人意料。使人大开眼界。不凡构思与匠心独运处,非大家不能为也。
诸葛青云善写情事,其“风流多情”直接承继于北派“言情”高手朱贞木。然而“情”到了诸葛青云手中,更显恣肆浪漫,更显风流多元。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前期作品如《半剑一铃》、《折剑为盟》、《铁剑朱痕》、《弹剑江湖》等书,均以“剑”为名;而后的作品如《豆蔻干戈》、《玉女黄家》、《劫火红莲》、《五凤朝阳》、《红剑红楼》、《咆哮红颜》等,则皆有红粉妆点。利剑配佳人,刚健衬袅娜,摇曳多姿的人物故事,总离不开一个“情”字。或天使之爱如出水芙蓉纤尘不染,或情人之恋如火如荼灵肉合一,皆风流蕴藉,令人心仪;而温馨漫缈的少女情怀,醇香迷人的烈妇心态,以及欲壑难填的淫娃荡妇之柔肌媚骨、冶艳狎姿,更是刻画入微、纤毫毕呈。诸葛青云写有情人以“情”人手,写无情者之阴狠毒辣、狰狞恐怖也是因“情”而生。所谓荼毒生灵者也是“由情生孽”。颇得先辈佛学心法之妙。盖佛家所谓七情即指:喜、怒、忧、惧、爱、憎、欲。端的好一个“情”字了得。
同时,诸葛青云国学功底深厚,对传统文学颇具造诣。因此,能充分发挥其“文采风流”的专长,小说写得潇洒俊逸、文采斐然。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之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诸葛青云总是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正惟其善写文采风流的江湖儿女私情,又满篇的诗词歌赋,才有台湾“才子佳人第一人”之誉。此与香港名家梁羽生同好,堪称台港“双璧”!
诸葛青云前后共写下60余部作品。时至今日,这些波澜壮阔、气韵生动的作品,仍是台湾及海外华文世界争相传阅的读物,果真应验了作家以不老神仙与冷云仙子的自况。可谓青云不老,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