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治龙著的这本《倔强生长》讲述了包头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全书共分十三章,从历史根源、面临挑战、整体布局、基础铺垫、转型尝试、未来畅想等角度进行叙论。每章再设小标题,归纳重点,彰显亮点。书中还以事实为依据,以陈云翔董事长的思想为主线,夹杂一些作者个人观点,力求全面真实,力求有所价值,力求产生共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倔强生长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段治龙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段治龙著的这本《倔强生长》讲述了包头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全书共分十三章,从历史根源、面临挑战、整体布局、基础铺垫、转型尝试、未来畅想等角度进行叙论。每章再设小标题,归纳重点,彰显亮点。书中还以事实为依据,以陈云翔董事长的思想为主线,夹杂一些作者个人观点,力求全面真实,力求有所价值,力求产生共鸣。 内容推荐 当前,农商银行日益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一股重要的金融力量,特别是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百姓、服务“三农”方面。但是,关于农商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相比于其他银行,关注度相对不够。在《倔强生长》一书中,作者段治龙选取包头农商银行为个例,以写一部小微银行的倔强成长史,唱一曲荡气回肠的农商银行奋进歌,画一群农商行人追求美好向往的集体素描为定位,以发展时间为经,以工作思路和举措为纬,交织出一幅包头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图谱,并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对与错、优与劣,放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与关心和从事农商银行事业的有识之士一起研读,共同探索农商银行事业的美好未来! 目录 践行普惠金融的“商业金融范本”(代序一)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百年制度变迁与未来战略走向(代序二) 前言 缘起 第一章 历史深处 祖师爷在德国 星星之火 一路坎坷一路歌 合作制困局 走进新时代 青苗法的悲哀 不能忘记他们 第二章 生不逢时 丢掉了十年 群雄逐“鹿” 第六大银行的苦恼 第三章 路在何方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集结号 问道农商路 快乐出发 梦想就在前方 第四章 赢在人才 “一把手”工程 褒贬张金梅 “关键少数” 内退风波 蒙古马 最好的福利 包容的力量 第五章 千日维新 先手棋 风险“紧箍咒” 零的突破 “一贷一路” 新盈利模式 一部手机打天下 重新定义银行 新势力版图 组织架构2.0版本 梦想合伙人 第六章 授之以渔 普惠金融之重 新的突破口 想到了—起 第七章 同舟共济 “点穴术” 患难见真情 不玩虚的 第八章 衣食父母 唯一的竞争力 学习“标杆”好榜样 服务升级版 第九章 文以化之 文化兴行 “他们的东西不一样” 第十章 红色动力 沉甸甸的答卷 “最大的政绩” 监督是一种爱 刻骨铭心的“党史课” “红色引擎” 第十一章 义不容辞 《安居》里的农商行 王四顺村的扶贫故事 绿色责任 向阳花 第十二章 转型初探 二次革命 艰难的抉择 四大支柱 “不收客户一分钱” “只需一小时” 怎么放鸡蛋 内功心法 农商行的“一条鞭法” 强推普通话 第十三章 新的征途 排头兵 2020计划 参考文献 后记 唯一的答案是感恩 试读章节 祖师爷在德国 包头农商银行的前身是包头郊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而这之前,是分散在包头市周边的若干个以乡镇为“主干”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以村委、大队为“枝叶”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分社。因此,包头农商银行的发端,在于农村信用合作社,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农信社。 追寻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起源地,还需要去德国。18世纪中叶,在工业大革命的冲击下,德国的农奴得到解放,但仍处于社会最底层,除了一身力气以外,一无所有。商人则通过售卖农具肥料,肆意剥削弱势农民。一个军人出身,27岁就当上市长的年轻人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一边是淳朴善良而又势单力薄的农民,一边是唯利是图的商人以及与商人勾结的官员。道义上,他倾向于农民,但考虑自己的仕途,他又多了一些顾虑。为此,他陷入了苦苦的思索。 那个年代,受罗伯特·欧文的合作制思想影响,在英格兰纺织工业中心曼彻斯特市郊的小镇罗虚代尔,28名失业的纺织工人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合作社——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他们制定的办社准则,后来被国际合作社联盟采用,称为“罗虚代尔原则”,并归纳为七个方面的内容:入社自由、民主管理、按交易额分配盈余、股本利息应受限制、对政治和宗教保持中立、现金交易和促进社员教育。国际合作社联盟又附加四项要求:只对社员交易、社员人社自由、按时价或者市价交易、创立不可分的社有财产。这些都成为了国际上合作社通行的基本原则。在这里,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对政治和宗教保持中立”这一条,因为后来我们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创立与发展始终没有做到这一条,为后期改革和发展留下了许多待解的难题。 说了这么多,再回到那个小伙子身边。他受合作制思想的启发,以及看到合作制成功的范例,决定模仿城市手工业者组织社团,将农民组织起来,向他们提供廉价产品和优良的种子。在调任另一个城市后,他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情。但是,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为此,他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政府的钱不能动,商人的钱用不起,也不会让用在这些地方。但是,有些平民除了家用外,还有些富余,又没有好的投资渠道。他就做这些人的工作,在正义、利益和他的人格魅力影响下,60个家境比较富裕的人,拿出富余的钱,创立了“佛拉梅斯佛尔德清寒农人救助社”,主要的任务是联合社员反抗商人的高利贷盘削,专门向农民提供优质肥料。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他让农民获得了好处,必然影响了商人的利益,他的政治处境越来越艰难。但是,他是一名军人,坚毅已经注入了他的血脉。“我应该坚持下去”,他对自己说。正是这一坚持,才有了后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因为,他很快发现,农民不仅需要肥料,还需要金钱。于是,在1862年,他在普鲁士组建了农民信用合作社。他说,创办这个信用合作社的目的,意在使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免受高利贷剥削,并促进农业生产和防止农业灾荒。可见,这是真正具备合作性质的信用合作社。 这个人名叫雷发巽,每一个从事过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人,都应该记住这位全世界农村合作金融的创始人。由于他的坚持、正义和贡献,人们尊称他为“实践家”。后来的1872年,德国莱茵地区第一个农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成立。1876年,各地的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又联合起来,组成信用社的中央机构,称为德国农业中央储蓄金库,也被称为由他名字命名的德国雷发巽银行。 P1-3 序言 倔强是一种执著的性格,生长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当这种性格“遇上”这种力量,将会呈现怎样的一幅场景?在祖国的正北方,包头农商银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包容并蓄,勇立潮头。在美丽的包头,有一个全国最大的城中草原——赛罕塔拉草原。草原的北侧,是新近迁址的包头农商银行大厦。它犹如一座丰碑,见证了这家银行从农信社时代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它更像是一把利剑,直指这家银行在新的历史时期倔强成长、顽强向上的发展势头和美好未来。从2014年5月9日更名成立到现在,两年半的时间,他们用草原广阔的胸怀,像“弄潮儿”一样,在经济大潮“退潮”的时候,激情“冲浪”,走过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包头农商银行其实是一株“老树”,其前身郊区农村信用社已经立足这方热土服务了66年,可以说,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银行。它更是一支“新芽”,每年30%以上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一段包头新的金融传奇,体量在全市银行业的位次前移到第六位,仅次于已经走向全国的包商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实现了从信用社到农商行、从微银行向小银行的“三级跳”,正在通过弯道超车的方式,实现后来者居上。 更让人钦佩的,是这里的人和他们的精神。这里的人,厚道、淳朴;他们的精神,自强不息、昂扬向上。 特别是包头农商银行的董事长陈云翔,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有着一心为行的美好情怀,还有着不知疲倦的无私付出。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全行上下将一段苦苦求索的发展历程变成了甜蜜之旅,用这里员工的话说,就是“辛苦并快乐着”。 感动于此,才有了写这本书的冲动。 本书的定位,是要写一部小微银行的倔强成长史,要唱一曲荡气回肠的农商银行奋进歌,要画一群农商行人追求美好向往的集体素描。书中,大致以时间为经,工作为纬,交织出一幅包头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图谱。全书共分十三章,从历史根源、面临挑战、整体布局、基础铺垫、转型尝试、未来畅想等角度进行叙论。每章再设小标题,归纳重点,彰显亮点。书中还以事实为依据,以陈云翔董事长的思想为主线,夹杂一些作者个人观点,力求全面真实,力求有所价值,力求产生共鸣。 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得到了包头农商银行陈云翔董事长的思想启迪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包头农商银行监事长孙玉国,行长高峻岭,副行长亢彪、苏连忠、刘彩云,文化顾问陈姝仪,以及各部门、各支行负责人的鼎力相助。还得到了《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主编刘小萃及其同事张永乐、臧洪菊、胡宏开几位记者老师的帮助,他们在一些人物、事件的采访上做了大量而积极的付出,让本书更加生动和深入。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一些误差,甚至错误,敬请谅解,欢迎指正。也渴望把包头农商银行当作一只“小白鼠”,把它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对与错,优与劣,放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来,与关心和从事农商银行事业的有识之士一起“解剖”,共同探索农商银行事业的美好未来! 段治龙 定稿于2017年3月12日植树节 后记 唯一的答案是感恩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突然要写一本书,多少有些“理想丰满,水平一般”的味道。好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和坚持,在各方的支持下,终有所成。 首先,要感谢包头农商银行以及这里的每一个人,因为有了他们的优异表现和丰硕成果,才让我有了创作的激情和素材。特别要感谢包头农商银行的领头人陈云翔董事长。在构思全书架构的时候,我一直困惑于要不要从被称为“实践家”的雷发巽写起。最后决定,要写。因为从陈云翔董事长的身上,我看到了雷发巽的影子。在我看来,陈云翔董事长就是中国的农商银行版的“实践家”。 还要感谢《中华合作时报》刘晓萃主编和她的团队,他们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当然,我也要感谢我的爱人李菲女士,感谢我的两个好儿子嘉上、嘉来。这段时间,老是加班加点,忽略对他们的关心,希望这本书能够作为一种补偿。 段治龙 2017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