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作者自己独立写的一本书,是作者多年带着感慨的散文集,是由作者对世界、对自然界、对社会的一种独自的认识凝聚而成的散文集,也是作者不愿意又必须要面世的散文集。
书中收录了《聆听“天音”》、《溪边的落叶》、《绮丽的雾凇》、《孤独的感伤》、《面对影子》、《野草的性格》、《北方的夏热》、《新义州的疑惑》等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塞北秋话(散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华峰 |
出版社 | 辽宁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作者自己独立写的一本书,是作者多年带着感慨的散文集,是由作者对世界、对自然界、对社会的一种独自的认识凝聚而成的散文集,也是作者不愿意又必须要面世的散文集。 书中收录了《聆听“天音”》、《溪边的落叶》、《绮丽的雾凇》、《孤独的感伤》、《面对影子》、《野草的性格》、《北方的夏热》、《新义州的疑惑》等文章。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华峰先生的散文作品集,书中收录了《聆听“天音”》、《溪边的落叶》、《绮丽的雾凇》、《孤独的感伤》、《面对影子》、《野草的性格》、《北方的夏热》、《新义州的疑惑》、《葡萄架下的酒歌》、《姑苏城的风流》等文章。 目录 题记 塞北秋话 细读松花江 沼泽地的话题 天池看水 莲花山的感受 踏荒寻古 梅沙听涛 亚龙湾读沙 我的知青梦 昭陵品雪 走进大足 轻轻的石磨声 寻找尚阳堡的悲凉 感受春天 喧嚣的站台 聆听“天音” 溪边的落叶 绮丽的雾凇 孤独的感伤 面对影子 野草的性格 北方的夏热 新义州的疑惑 大理品石 深情的瓶花 葡萄架下的酒歌 植物界的“战争” 春城看草 解读玉龙雪山 黄昏的秋画 飘落的花瓣 梦中的藏北 请柬 姑苏城的风流 夜色秦淮 踏风下扬州 羊肉泡馍 沉思北市场 堵车在沧州 陈旧的平遥古城 “扬州八怪”的“怪” 广场夜思 雾中乌镇 闲话神佛像中的文化差异 闲话过“年矽 静静的沈水湾 雪中的环卫王人 世博园读花 嫣红色的记忆 寒风白杨 影的世界 风流的玉兰花 拣起沈水湾的记忆 母亲的茉莉花 临窗望海 雾游赤山 细读领事馆绿地 威海街路 张村镇品杏 多情玫瑰 合欢梦 “文革”中的方型广场 一条写满历史的街路 秋鸣夜曲 篝火旧情 似锦“天街” 中秋夜思 国庆之晨 “红楼”记忆 如画的关门山 北京的博大 恭亲王府谈“福” 香洲之上品风流 苏州的墙 鼓浪屿之歌 西湖寻梦 “软”苏州 雨休 回味土炕 凝固的30分钟 最恸容的石雕 又闻乡土情 迎着阳光的路 突破城市寂寞的魅力雕塑 感慨关东影视城 长白岛 老南市场 闲话和平大街 阅读中山公园 秋凉 梦中武宁 遥想雾中庐山 思念,选择的痛苦 夜海 喝粥 上海的飘逸 乡村的夜路 逛五爱市场 面对现代青年人 后记 试读章节 秋到松花江,最吸引我的是这里的草木。原本非常平常的草木被秋风扫过会本能地呈现出一片枯黄的残落,而松花江边长出的草木在秋风过后呈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草是红的、树是红的,映出的江水也是红的,而且红得那样娇美、红得那样多情、红得那样深切,红得让你沉浸之中而不能自拔。这是在别的江河湖泊所见不到的别样的景致,或许这就是松花江所特有的深刻内涵的一种特殊表现。这种红象征着一种奋斗的精神、一种奉献的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主义精神。这种红,在松花江两岸表现得最充分。这也就是世界上没有一条江像松花江这样激励着一个国家的各族人民为独立解放而奋斗的缘故吧。 松花江的深刻内涵是神秘的,它就像一部富有哲理并发人深思、激人奋进的书,而不到松花江边上来是体验不到的。对于这部书,真要读懂她更不容易,因为她里面有着深厚的内涵、凝重的哲理和沧桑的历史沉积。她承载着千百年的风霜雪雨的变迁,她记录着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与不屈的性格,她见证了无数英雄为国家、为民族血洒疆土的恢宏与辉煌。同时,她又是中国北方许多民族的发祥地。松花江,满语音为“松阿喇乌喇”,源于长白山湖中。《金史》中的松花江名为宋瓦江。南宋出使金国的使者洪皓(1088一1155)自金国返宋后,根据在北方15年的所见所闻写了《松漠纪闻》和《松漠纪闻续》等书,书中清楚地对松花江做了深刻的描述: 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盖白衣观音所居。其山 禽兽皆白.人不敢入,恐秽其间,以致蛇虺之害。黑水 发源于此,旧云粟末河。契丹德光破晋,改为混同江。 这里所说的“黑水”指的就是松花江的全境与黑龙江的下游,粟未河中的粟未一词大概是我国东北古民族■貊的音转,在这里作为水名,指的也是今松花江。(溅貊,朝鲜语,溅貊族是在北到中国吉林省东部、朝鲜西北部的古老民族,被朝鲜半岛人认为是先民之一。.古文献称之为,“毫人”或“餮人”。瀛貊族是漉族与貊族的合称,以农业城栅为特点,不同于游牧族。有人认为他们与西伯利亚的科里亚克族有关。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由黑水也就是长白山脉和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在这个流域里和睦生活着32个民族,他们正是靠松花江的水以及水中的资源才得以世代在这里生活着、繁衍着、建设着、护卫着这块神奇的土地。。、 松花江的性格是刚毅的,虽然我们无论是从空中俯瞰,还是站在江边正视,她都像一个含羞的少女那样文静、温柔,有潮而不怒,有浪而不威。但是不论是谁胆敢侵犯她,她的巨浪一定能将它彻底埋葬,这一点在松花江水哺育的中华儿女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就连封建的帝王来到这里也曾被松花江的性格所感染、所激动。1682年康熙东巡来到松花江时,当船溯松花江顺流而下时,面对松花江“风急浪涌,江流有声如断岸颓崖,悉生怪树。江阔不过二丈,狭处可百余步,风涛迅发往往惊人。晚际云开,落霞远映,山明水敛,凤舸中流”发了这位封建大帝收复失地的豪情。在检阅水师时竞写出。了《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涛涛声,浪花叠锦绣悫明。 采帆画袅随风轻,萧韶小奏中流,苍岩翠壁两岸横。 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 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表达他对松花江的热爱和对反侵略战争的必胜信心。当然这种热爱与信心不仅体现在封建帝王的身上,更是体现在每一位优秀的中华儿女身上。如果我们翻开厚重的中国近现代史,就可以清楚看到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松花江上抗击敌寇、捍卫祖国与民族尊严的英勇事迹。当祖国受“野兽”的蹂躏时,第一个咆哮的就是松花江,最先站起来反击外来侵略者的就是松花江的优秀儿女。不论是沙皇的屠刀,还是日寇的铁蹄都没有征服松花江和她的优秀儿女。相反,一切的侵略者,当他们面对松花江的波涛、面对松花江优秀儿女时心都是发抖的。看一看杨靖宇胃里的棉絮、看一看赵一曼面对屠刀的微笑、看一看抗联八女投江时回眸对抗战必将胜利的自信·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松花江、什么是松花江的性格。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松花江上体现得最彻底。 松花江的神奇不仅在于她对妖魔的愤慨,更在于她对新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更在于她的无私奉献精神。凡是生活在哈尔滨或是来哈尔滨的人都知道,没有松花江就没有哈尔滨。这一点“哈尔滨”名字的由来就足以证明。哈尔滨是女真语“阿勒锦”的转音,其意是“大围网”,就是捕鱼用的大围网。凡是捕过鱼或看过捕鱼的人都知道,围网捕鱼离开了江河是不行的。所以松花江真正的无私表现就是千百年来她养育了两岸的黑土地和黑土地上世代生活繁衍的人。而在无私奉献自己一切的同时,她又承载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这才是松花江真正神奇的意义所在。凡是经历过近现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当祖国吹起独立解放的号角时,第一个奏起迎接祖国独立乐曲的是光荣的松花江。当祖国掀起建设的新高潮时,第一个把丰收奉献给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又是松花江。松花江的水产、黑土地的物产、地下石油的丰产等等,这片土地上的一切,与这松花江流水一样被连绵不断地奉献给祖国。 今天的松花江虽然显得那样古老纯朴、凝重深沉。但是她内在的热情和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起奔涌,表现出旺盛的青春。就像一团燃烧的火激励着她的儿女。若不然哈尔滨就不会有今天如此巨大的变化、松江平原就不会有对祖国丰硕的奉献。 松花江在默默地无私奉献着,千百年来没有二天的停止,没有一丝的怨言,没有一点的要求。她用她的纯洁塑造着两岸的秀美,用她的物产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用她的精神激励着千百万英雄儿女。现在不论我们是白天或黑夜来到松花江边,依然能听到松花江用波涛演奏的那首著名的《松花江上》,高亢委婉的旋律、如泣如诉的述说、深邃凝聚的精神,这或许就是松花江真正的神奇。P4-7 序言 这是我自己独立写的一本书,是我多年带着感慨的散文集,是由我对世界、对自然界、对社会的一种独自的认识凝聚而成的散文集,也是我不愿意又必须要面世的散文集。 也许这个散文集中所写的文章多少有一些低沉或者说有些古文人的通病——无病呻吟的话,那只能说明我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太重了,特别是他的《游思集》。因为那是我读的第一本让我彻夜不眠的书。记得当我打开《游思集》的第一页时,我就被那清清的思绪所打动: 你抑郁地卷向前去,永恒的游思。在你无形的冲击下,四围死水般的空间激起了粼粼的光波。 是不是你的心已经迷失给那在无边的寂寞里向你呼唤的爱人?是不是就因为你这样倥偬迫促,你的纠结的发辫才散作暴风雨般的纷乱,那宛如从碎裂的项链上掉落下来的火珠才沿着你的道路滚走吗?你的迅疾的步履,把这世界的尘土吻成甜美,扫开了一切朽腐之物;暴风雨密集在你舞蹈的四肢里,摇落了那洒泼在生命之上的死亡的圣霖,使生命更新生长。 若是你在那突然袭来的厌倦中,作片刻的停留,也许这世界就隆隆地滚成一团,成为一种障碍,阻挠自己的前进,甚至那最细小的尘埃,也会因无法受的压抑而划破无垠的天空。……如果是在今天或许这些美丽温情带着伤感的诗句不会那样强烈地影响我,可是读这诗句时我才14岁。那是1969年——中国“文化大革命”最疯狂的年份,那是没有任何“书”读、没有任何人敢读“书”的时代,特别是读的书。我是在一个中年知识分子的家中偶然得到这本书的,在此之前,我并不认识泰戈尔,更不知道散文诗。可当我走进这书、陷入这诗中时,注定了,我一生要与散文结缘了。 于是这几十年来,特别是我从事宣传工作以后,《游思集》就一直陪伴着我,散文就成了我的最爱。当我每每游历风景名胜、古迹旧址、江南塞北,行走于大川名山,游戏于风花雪月,都要写上一两篇文字来。尽管是十分粗浅的,可毕竟是我的所思所感所发。现在聚集在一起,成了我献给朋友、人生、社会的一个礼物,但愿人们在反感它时也能接受它。 华峰于2010年3月1日 后记 我写散文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只是一种内心的抒发,一种面对一切真善美引来共鸣时的内心抒发。而且当我每写完一篇自认为的“散文”时,整个人的精神就会处在亢奋状态而久久不能平静,甚至是进人到忘我的境界之中,去回味曾经见过、经历过、感受过的故事细节。就像是看了一部涤荡我灵魂的故事片一样,感情进去了,整个人都随着故事情节而进去了。 人真是一个奇怪物种,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不知谓然也不知其所以要谓然。特别是当一篇自认为是散文的文章写成后放在一边,过了几天或是几个月后再去翻看时竟然会产生“这是我写的吗”的疑问。疑问中有的是赞叹,有的就是羞涩,有的是自信,有的就是怀疑,很是矛盾。这也许就是人为什么奇怪的原因罢。人的行为也是带有一定规律的,同样年龄的人在思考问题时的出发点、落脚点大抵相同,比如到了我这个年龄的人最爱的是回忆,可回忆中多又是脸红的自责。回忆到年青时代的某件事时,就会自责地感到为什么当时自己会如此浅薄,为了那样一件小事还值得与人争吵吗。可在现在想来当时一定是要争的,这仅是青年人的特性使然,也有环境的因素。我回忆到少年时想得最多的是可笑的事、可说的事、可掩饰自己羞愧的事。有的事现在也只能用童真、少年无知来掩饰当时的粗鲁,来解释当时的表现。其实回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也是一个人的“劣根性”的表现。我们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历史上的某一段“辉煌”、某一点“优秀”、某一件“成绩”,可是我们却总是对自己阴暗的那一部分缄言沉默,用尽一切来伪装来掩饰来辩解来开脱。我们常常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如何挥刀过五关,光彩照人地将某某人或某某事斩于马下,可是,却对自己败走麦城时的惨相败迹轻描淡写,用一切理由来说明自己的“不得已”。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讲的“实事求是”最难的根源,这就是人为什么奇怪的根源。写这段话的目的,无非是要检讨自己,因为我也是凡人,也有光着身子的童照。 说到凡人,我会自然联想到散文。散文也许就是各种文体中的“凡人”。记得在一本书上见过这样一句对散文的文体进行概括性总结的话,那就是在我国古时人们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对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这种概括说明散文是比较“随意”的文体,所以现代人把除了小说、诗歌、戏剧等特定的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都统称之为散文,然后又按其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等。由此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散文写来比较自由,不受格律、情节的限制,就如同凡人一样。散文真的可以“随意”吗?其实也不尽然。真正的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体散而文不散。也正因为如此,写出来的散文能让别人认知也是最难的。这就要求写散文者要有凡人的心,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效应。也许想以此获名获利获益者是写不好散文的。一本小说可以影响一个时代、一部电影可以教育一个时期、一首诗歌可以流传一个阶段,而一篇散文,如果不是刻意去背诵,最多人们能记住它的篇名。因此,写散文要淡泊,要追求抒发真情实感的价值,而不要去追求别的,这也是我写散文的目的。当然,我写的这些文章是我自己称之为散文的,因为我实在没有办法用别的称呼了。相信所有看到此文集的读者一定能够理解。 2010年2月14日情人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