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迅故家的败落(增订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鲁迅故家的败落(增订本)》一书,为鲁迅胞弟周建人口述、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整理的口述史。此书成书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周建人是鲁迅最贴近的人,因此他讲述的内容弥足珍贵。本版增加了之前版本中没有发表的部分内容,共计约2万字,并附录了初版时鲁迅儿子周海婴写给编辑商讨本书出版事宜的一封信。

内容推荐

《鲁迅故家的败落(增订本)》为鲁迅胞弟周建人口述、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整理的口述史。书中详细讲述了鲁迅的家族在故乡绍兴三台门由盛到衰的过程,内容涉及鲁迅祖父辈的坎坷经历、周氏家族的旧人旧事,以及周氏三兄弟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状况,为鲁迅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

本次在之前版本的基础上增补了尚未发表的内容近两万字。

目录

前言

一 别了,故乡!

二 一个古老的家族

三 祖父点翰林的往事

四 在庶常馆里

五 曾祖母九老太太

六 三年知县

七 为什么要捐官

八 我的童年

九 在台门外

十 鲁家姑娘嫁到周家

十一 四世同堂

十二 失去了曾祖母

十三 “捉拿犯官周福清”

十四 升叔要求替斩

十五 艰难的日子

十六 谁是呆子孙

十七 家有长子

十八 异路不异

十九 值得纪念的大树港

二十 风云变幻

二十一 祖父活下来了

二十二 生于忧患,死于无奈

二十三 我们不是乌大菱壳

二十四 祖父的自挽

二十五 难忘的教训

二十六 要改变国民的精神

二十七 惊雷震撼死寂的水城

二十八 “袁世凯毒死了万岁爷!”

二十九 大哥归国

三十 孤独者

三十一 想起了高文锦

三十二 辛亥风暴

尾声

附:鲁迅儿子海婴写给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的信

后记

编后再记

试读章节

一个雨夜,大哥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母亲的欢喜自不必说,我也好像一块石头落了地。母亲在高兴中藏着凄凉,我在安心中带着迷惘。大家先不谈搬家的事,让大哥休息,好恢复旅途的疲劳。我和母亲住在小堂前0的后间,大哥住在楼上,鹤招住在隔壁祖母住过的房间里。大哥上楼时,母亲告诉他,写了信给运水,希望他能来,既来帮我们搬家,也来和我们告别。大哥很高兴他又要见到运水了。

天亮起来,雨已停止,是个阴沉沉的天气。母亲张罗着早饭,我和大哥走出小堂前,来到桂花明堂。一看到明堂左右的两株桂花树,不由得我想起我大哥二哥和廿八公公曾在这树下演过他们自编的童话剧,我和四弟便是看客。我的大哥也看了一眼这两株桂花树,他在想什么呢?

我的眼睛又看到靠着南墙有一人高的石条凳,三条相连,是搁花盆用的,两边各有一个用大石板砌成的石池,是浇花用的。原来这三条石凳上搁满了花盆,有大哥种的月季、石竹、文竹、郁李、映山红、老弗大(即平地木)等等,也有我父亲种的万年青、小松树、刺柏等。万年青放在石条凳的中间,说是种了可以避火烛的。这不知是什么缘故,只是这么传说罢了。如今,石条凳上只剩下一两盆花了,其余的我已经送人了。留下来的,是我大哥从日本带回来的水野栀子。

“喔!这盆花还留着?”我大哥说。

“是啊!因为你路远迢迢从日本带回来,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还要带到北京去。”

我大哥不作声了,眼睛在桂花明堂搜索着。桂花明堂全部铺着石板,只有桂花树下用小石条砌出一个六角形,那里是泥土。夏天可以发现许多圆孔,是蝉从地下钻出来所留下的痕迹,另外是些野草、凤尾草和天荷叶。在石池南面与墙相靠的地方,有两寸宽的一长条泥地,长着一些草及蝴蝶花之类,还有一丛天竹,是父亲手植的。只有这丛天竹,在寒风中显得风姿绰约。

小堂前和明堂之间还有一个廊,称为廊厦,廊有六尺阔,也是大石板铺地,和明堂交界是一堵半墙。这堵半墙,里面刷石灰,外面却用淡青灰刷过,再用粉笔画成长方格,充作磨光的大方砖。在那横长的格子里,我们看到一些图像。这是我大哥在11岁时,用铁钉划出来的,虽然已是28年前的事了,可是这些图像却还很清楚,特别是一幅尖嘴鸡爪的雷公。这些图像也连同房子一起,将卖给朱朗仙了。

在六尺阔的廊厦,放着两张桌子,我们兄弟常在桌子上游戏,用纸折成马,放在桌上,两人相对吹去,纸马被撞倒或后退的就算输,我记得我常常要输。我还记得,我大哥在桌子上写字画花,他影写《诗中画》,就在这里。廊厦东头偏南,有一扇门,漆着黄色的油漆,所以大家叫它黄门,一家人进进出出,就是走这扇黄门。  新台门要出卖的消息,早已传了出去,大家都知道,又一个台门败落了。在败落大家族的各家,总会有一些值钱的东西要出售,所以,收旧货的商人就杀价收购。笨重的家具没有人要,大多送人了,即使卖给亲戚朋友,也只收很少的钱,有的说好了多少钱,但付不出来,书籍字画呢,还没有动,因为不知道大哥要留哪一些,所以等他一起来清理,请他过目后,我和鹤招两人会收拾的。

我母亲要大哥休息一两天,拜望亲戚本家,算是向大家告辞,因为我们要算搬得最远的了。祥叔早已搬到南京。谦叔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他似乎在躲债,有一天早上起来,发现他全家已人去楼空,只剩下一些粗笨的家具。消息传出去后,来了好些人,是来讨债的,因为实在没有人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了,债主吵闹、哭骂一番,只得走了。

我大哥回家的消息传出去了,在善兴当店里做朝奉的传梅叔来看了他。第二天午后,表弟郦辛农和他的姐夫车耕南来了。郦辛农的姐姐郦永平是过继给我母亲做女儿的,在我们搬家的前好几年已去世了。

他们两人来到小堂前坐下,鹤招送上茶来,大家喝茶谈天。车耕南是交通大学早期的学生,听说因他成绩优异,派他跟美国工程师一起在铁路上工作,他就讲这件事。他说:“那些外国人哪里是人……”

大家听了愕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听他说下去:“一天到晚地干,不分黑夜白天,有时骑了马跑来跑去,一身臭汗,把我都拖垮了。我不干了,情愿回家来吃老米饭。”

大哥和我更是愕然,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但也不感到奇怪,因为大家子弟往往自视甚高,看不起人,可能有些才干,却不肯实干苦干。这时,车耕南抬头看墙上的画,说:“你们家还有赵孟頫的画?”

这幅画上,是一朵荷花、一片荷叶、一只鹭鸶,我问:“画得好吗?”

“现在已是无价之宝啊!”

郦辛农喜爱花木,种了不少玫瑰、茉莉、玳玳、桂花之类,有时把香花卖给茶叶店,还养蜜蜂。我大哥想起这盆水野栀子,送给他,可以说是宝刀赠壮士,送对路了。

外面有人声,我母亲出去看看,说是来买木器的,但也有顺手牵羊随便拿走东西的。这个台门早已成为大杂院,现在更是让人直进直出了。

第二天清晨我起床,发现小堂前墙上那幅赵孟頫的画不见了。不久,我大哥也下楼来,也发现这幅画不见了。但他只淡然笑了一笑,没有说什么。母亲也发觉少了一幅画,她什么也没有说。

这种时候,明抢暗夺的事太多了,防不胜防,何况这样的无头案子,是查不出什么结果来的;不查倒也罢了,一查更要惹出麻烦,还是早早收拾好行李,走吧!

P3-5

序言

多少年来,在茶余饭后,我父亲常常讲些他幼年时代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几年随着鲁迅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加注重探明清朝末年鲁迅故家的史实。去年,我又参观了绍兴鲁迅故居,感到有写出来的必要。

等我想写时,父亲已是93岁高龄了,无法系统地回忆讲述,我只得做好资料工作,一步一步地把他脑中存留的记忆发掘出来。

我先把他以前讲过的事情做成卡片,与《周作人日记》(北京鲁迅博物馆藏,从《鲁迅研究资料》第八期起陆续发表)、《鲁迅的故家》、《知堂回想录》和观鱼、王鹤招等人提供的资料,对照研究,按年份排列事实先后,提出问题,再由我父亲或补充,或纠正。

经过多次交谈,父亲想起来的事情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记忆力很有特点,也许记不住近来的事情,却能记住自己幼年时的好多细节。他还纠正周作人著作中的若干错误,如《鲁迅的故家》一书中《桐生》和《泰山堂里的人》二节,都提到风水先生“申屠泉”,周作人说“地方上只知道他叫申屠”。我父亲说,写成“申屠”是错了,此人复姓司徒名泉。我认为我父亲的记忆是对的。这类事情虽细小,却相当多,我没有一一注明,我想读者会对照分析的。

在掌握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人物的相互联系之后,然后动笔。初稿完成后,念一遍给他听,他又补充,或纠正。

可是,他毕竟年龄太大了,视力衰退,不能看我的文稿和图稿(主要是根据《鲁迅的故家》所描述而绘制的),加上他的听力也衰退,也可能仍有错误,这应由我来负责。

最后,向热情支持我的这一工作的同志们,深致谢意。

周晔

1982年12月

后记

校完《鲁迅故家的败落》以后,感到还想说几句话。这本书与《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是周哗大姊研究鲁迅的姊妹篇,成书都在20世纪80年代初。《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于1984年7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可惜周哗大姊和周建老都没有亲眼见到,他们先后在当年1月和7月逝世。《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一书的书稿在我的抽屉里竞长睡了17年。幸喜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垂爱,《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一书得以在鲁迅诞辰120周年纪念时和读者见面。但是《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因为出版得早,印刷装帧都很粗劣,并且错漏之处甚多。因而与福建教育出版社商量,重新校印出版。我记得原稿有三十多万字,但当时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时删去了三分之一。本想这次再版时把删去的补上,可惜湖南人民出版社分社(分出湖南文艺出版社)把删去的原稿丢失了,无处寻找,因此这次再版只好按原书照排。但校订时我们认真地参照有关资料,不仅改正了前书印刷中的错别字,而且改正了几处错误。

《鲁迅故家的败落》这本书的成因是在60年代中期,“文革”之前,当时周建人在浙江任省长,周晔在杭州《东海》杂志社任编辑,工作之余,父女俩就聊鲁迅故家的故事,周晔作了详细的记录。直到1981年,周晔再一次回到父亲身边,那时周建老已患眼底出血几乎双目失明,周晔只得把整理好的稿件读给他听。一面参照有关资料,一面和父母交谈,经过反复修改,终于成书。应该说,这是一部研究鲁迅故家以及鲁迅著作中的人物、背景、思想的最有权威性的书。本书的出版引起了海内外鲁迅研究者的关注。不久就被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文出版(1988),可惜的是译者不懂绍兴方言和当地习俗,因此译文多处不够准确。日本也有许多朋友来信来访,想把该书译成日文,恐怕也因为难懂难译,至今未果。国内许多鲁迅研究著作引用了该书的内容,但因为原书校印有误,变成以讹传讹。因此本书再版也可以纠正这些讹误。为了读者容易理解,对有些方言作了注释,有些在括号中加以说明。

周蕖 顾明远

识于2001年6月2日

书评(媒体评论)

详细披露周氏兄弟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情感状况,是研究周氏兄弟尤其是鲁迅的思想情感发展历程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顾明远

名门一族发生了什么?鲁迅亲自封印的祖父周福清与家族史,研究鲁迅及清末士人家族的贵重记录!

——汤山土美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