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是朱国安的自传。
“我从小乡村一路走来,从南阳到省城郑州,到鹤壁、北京,再到贵州安顺,一晃近40年。人生苦短,岁月漫长,总结过去,昭示未来。忠诚获得机遇,而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自律、自立、自强,爱钻研、肯学习、有贡献,有耐心、能吃苦、讲诚信,即将过去的40年我是这样,未来还更应该是这样。本书与其说是我的自传,倒不如说是柳江文化自传,特别是贵州柳江畜禽有限公司自传,或者说是与我情同手足的诸位的自传。
近40年,有舍有得,舍得参半,仅供借鉴。我的自传,我的喜好,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朱国安
朱国安著的《足迹》以时间为顺序、以成长过程为主线、以思索为精华来写,配有前言和后记,后记重点是图片,全书图文并茂。本书既是一本讲述作者奋斗史的书,又是一本宣示作者工作地,柳江企业文化的书。细细品来,如沐春风,给人以文化洗礼和人生智慧。
二、自小体弱多病,自立自强
我自小体弱多病,对漆树过敏。听我奶奶讲,我生下3天就住院,出生后第一个春节就是爹妈陪我在医院度过的,之后几乎每个月生一次病吃一次药。上小学之前,家里有一棵漆树。我对漆树特别敏感,只要听到“漆树”两个字就浑身发痒起疙瘩,没办法,后来我们家就把漆树刨掉,扔了。
我体弱多病,所以上学迟。小学生活,快乐而短暂。冬天一身短棉衣,夏天是最便宜的汗衫裤头,我学习较好,基本上期期是第一名。此阶段老师实行“高坟头添土”政策,老师对我照顾有加,常常鼓励我。小学五年级,我的一件事让老师很感动。当时,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数学思考题,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做对了。那时初中有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之分,那一年,我是我们小学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初中——乡中的学生。之后,我转学到独树镇初级中学。再后来,经过坚持和努力,又考上了重点高中——县第一高中。一些亲戚朋友在我小、初、高阶段给予了很大帮助,我至今常怀感恩。有一年,我正在上高中,家里麦子发了芽,面粉厂不收,是周围亲戚用好麦帮我家度过了一年。
记得第一次去乡镇中学上学,我妈给了我五毛钱,让我买菜吃。我舍不得花,也不知道花,吃饭舍不得买菜,光吃馍喝汤,一星期之后,我又把钱交给了我妈。那时乡镇中学条件很差,吃住都在教室里,冬天外面下大雪,教室下小雪,手脚都被冻裂。吃饭舍不得花多的钱,所以吃的饭菜长时间不变样,一整个冬天也洗不了一次澡,由于营养不良和卫生条件差,身上生虱子,宿舍有臭虱,咬得人难以入睡,有的学生甚至染上了疙痨,很难治愈。但是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很高,你追我赶,没有私心杂念,一心就是想着学习。初中毕业时,我以全县数学第一的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上高中第一天,老师让我传授数学学习的经验,我只说了四个字:“理解万岁”。我认为理解到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抓住事物规律是制胜之法宝。到高中最后一年,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有专人打扫卫生,条件才算稍微好了一此。
在去郑州上学前,我的空余时间就是帮助家里大人干些农活儿,比如放猪、放牛、割草、打柴、除草、翻红薯秧、收割庄稼(小麦、黄豆、玉米)、打烟、上烟、。捡烟、卖烟等。印象最深、最怕的活儿就是打烟,满手都是厚厚的烟油,要么热得令人窒息,要么狂风暴雨,风里来雨里去,种植、烘烤、销售三关,稍有不慎就亏钱。
1993年,我顺利考入省属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算正式跳过了“龙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全家人放声大哭,既是激动又是对贫穷的倾诉,因为我家举债圆了我的大学梦。拿着录取通知书去派出所迁户口的时候,有人建议:“可以拿50元把你的户口年龄改小。”当时真的连50元都没有,即使有,可能也舍不得。所以到了郑州,我在班上的年龄是偏大的。在郑州上学,每学期家里给我500元钱。家庭条件好一点儿的同学一个月1000元也可以轻易花掉,但我没有这样的条件。没办法,为了生计,不能再伸手向家里要钱了,我发誓要自力更生,在抓好学业的前提下,卖过啤酒、门画、甘蔗等,还补过鞋。到1996年毕业的时候,我已经是有1000多元存款的学生了。为了省钱,从郑州往返南阳都选择乘坐半价的火车。有一年,从南阳回郑州,人太多,买不上火车票,又开学在即,南阳大学的王树恒、袁耀红、石松林等几个同学从火车车窗硬把我塞进了火车。一路上脚不挨地、空气闷热难忍地到了郑州,竟然没人查票也没有补票,就这样出了郑州火车站。至今回想起来,“逃票”经历仍历历在目,心有余悸也有些惭愧。记得当时有一个人为了叫另一个靠火车车窗的人开车窗透一下气,而那个靠窗的人因为怕有人从车窗挤进火车而不同意,叫他叔叔、爷爷也无济于事,当时我自嘲地想:如果因为坐火车挤死了,实在是不值得。
P2-3
作者手稿:“足迹”名字由来
朱国安日记:
2015年10月01日 阴雨周四 国庆节
我写的《足迹》终于如愿印出来10本,B5大小的。
本书名《足迹》,是黄铁强主任帮助取的。以前曾叫过《自传》《随遇而安40载》《信仰40载》等等,但是都不如《足迹》朴实、自然,也曾想过《奋斗》,但感觉张扬,给人压抑感。所以,《足迹》名字一提出来,感觉符合实际情况,给人以谦虚、自然之感,叫人容易接受。
此书历经3年多,现在终于把初稿印出来了,感觉着实不易,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修改、再修改而成。
倘能对公司、社会、青少年、读者有所帮助,也算有所值。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以成长过程为主线,以思索为精华来写,配有前言和后记,力求图文并茂。
愿我的《足迹》走进您心中。
当然,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朱国安
于贵州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