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品格(看懂美国的第一本书)》的作者约翰·高乐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学识渊博,专业造诣深厚,在近代分析心理学方面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本书就是以他在华盛顿留居七年的社会生活经历为创作题材,然后根据分析心理学的观点,对美国的国民性进行剥茧抽丝式的细致分析之后写出的。该书以妙趣横生的笔法代替了以前味同爵蜡的文字叙述,来一层层揭开美国国民性的面纱。这些国民性特点,有的积极向上,有的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家的品格(看懂美国的第一本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英)约翰·高乐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家的品格(看懂美国的第一本书)》的作者约翰·高乐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学识渊博,专业造诣深厚,在近代分析心理学方面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本书就是以他在华盛顿留居七年的社会生活经历为创作题材,然后根据分析心理学的观点,对美国的国民性进行剥茧抽丝式的细致分析之后写出的。该书以妙趣横生的笔法代替了以前味同爵蜡的文字叙述,来一层层揭开美国国民性的面纱。这些国民性特点,有的积极向上,有的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内容推荐 《国家的品格(看懂美国的第一本书)》作者约翰·高乐以学者的思想高度,通俗化的大众语言,以及长期的旅美实践,为读者讲述了美国历史的背景,演变和成因,让我们从历史、生活、爱情、经济、文学、艺术、社交等个层面全面、立体、系统地鸟瞰美国的全景,进而较为容易地、清晰地了解美国及美国民族性的成因,以及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兴衰历程。 目录 第一章 移民,祖先,美国人 第二章 山姆大叔,自由女神 第三章 孩子,母亲,父亲 第四章 性,爱情,友谊 第五章 人格,机器,价值 第六章 改造,改良,发明 第七章 地位,成功,金钱 第八章 种族,权威,美国精神 第九章 公民,政府,国家 试读章节 美国1943年7月对西西里岛的海陆进攻表明了西方盟国重新回到欧洲,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尚未大显身手的美军也参加了进攻的战役,在刚开始登陆以前,指挥美军中某一军团的巴顿将军,向他的部队发出了一个命令,以提高他们的士气,并使他们深切知道此次登陆之举的重要性。命令的一部分内容如下: 等到我们登陆时,我们将遭遇德意的军队,向他们进攻并把他们歼灭是我们的荣誉和特权。 在你们许多人的血脉里,存有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血统,但要记牢,你们的祖先是如何地珍爱自由,为了追求自由,不惜舍家离国,远涉重洋。我们现在要消灭的这些人,他们的祖先,就缺乏这种牺牲的勇气,而不得不继续过着奴隶般的生活。 这位已故将军的公开风格是非常浮夸的;不过以上的几句话,确是以警句的方式简要表达出了关于美国人的许许多多有心理暗示的真理。 “你们的祖先……舍家离国,远涉重洋……”,驱使这些移民远涉重洋的主要动机,究竟是因为他们在道德上爱好自由,还是出于比较近于物质的欲望,或者为了要追求更大的机会,更好的生活水准,更自由的土地,在此处倒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巴顿将军部下大多数人的祖先,大部分确实是由欧洲移民而来的。他们的祖先曾经离家弃国,舍弃了他们出身其间的价值和传统,而等到他们的子孙长成、接纳了与他们自己所有的大不相同的价值和传统之后,却讥嘲并拒绝了他们不由自主地保留下来的欧洲人的习惯及思想方式。 1860年美国的人口,包括移民和土著,白人和黑人,老人和儿童在内,统计约有1300万人。在此后的70年内,有3000万欧洲移民远涉重洋,变成了美国人。现在美国1.8亿白人人口(1940年人口调查)其中有多少人的祖先是在1860年以前抵美的,有多少人的祖先是在1860年以后抵美的,目前难以精确地计算;但值得提出的是,定居的人口中包括各种年龄的组别,而移民的人口中绝大多数为正达生育力最强年龄的青年男女。 “你们的祖先……舍家离国……”这种移民除了少数例外外,并不是以殖民者的身份远涉重洋的,而是想在海洋的对岸复制他们本土的文明的。因为地理的隔绝,他们准备尽力放弃所有他们的过去:他们的文字以及只有该种文字所能表达得出的思想;他们从小受教要遵守的法律和忠顺心理;他们的祖先以及过去本国同胞所具有的价值观和稳妥的生活方式;甚至一大部分习惯了的饮食、衣着和生活方式。他们大部分人同时也逃避了歧视性的法律、严厉的教会制度下的社会结构、强迫性军役、妨碍有进取心者的向上机会和他们渴望实现的目标的权威性限制。但家园和故园是不能零零星星舍弃的;此外必须同时放弃许多其他的维系和牵绊;移民必须设法改造自己,才能变成美国人。 不过除非移民是在儿童时代便移入境内,或者具有非常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否则要完全改造自我,实属不可能。因为文化是极强有力而无所不在的;一个人在年幼的时候,便获得了代表地方文化的民族特性;单凭意志的力量不足以改变那种出于看不出和不自觉来源的动机与宇宙观的方式;大部分人是不能以潜心考虑来自行改造的。所以多数移民,虽然尽可能地舍弃欧洲的一切,本身仍为不完全的美国人;他们本人,他们的特性,他们的思想方式,甚至他们的语言腔调,仍带有他们所舍弃的欧洲式的痕迹。但是他们自己虽然不能改变,他们的儿女,却可以脱胎换骨;公立学校,有时再加上邻里的帮助,可以把他们的子女,改变成他们自己绝不能做到的百分之百的美国人。一旦这种脱胎换骨实现,子女又会排斥他们的父母,视其为流于老式、无知和在重要的方面带有外国气味的一类人。移民的父辈,越成功地把他们的子女改造成美国人,使他们的子女完全摆脱旧的效忠心或价值观念,则父亲一代的外国色彩,越发成为子女们自惭形秽和羞辱的根源,父亲一代做模范、指导和榜样的重要性也越发减少。至于母亲,不管操何种语言和具有何种生活方式,因为她是爱抚、食物和同情援助的根源,所以仍保持情绪方面的重要性。但如果儿子成年后同父亲一代一样,其成就不能胜过父亲,具有和父亲同样的品性,则无论父亲还是儿子,都将同样地认为失败了。 第一代移民与第二代子女之间连续性的中断,我认为对于现代美国人特性的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如用发生学作比,它们产生了也许可称为美国变种的结果。差不多世界各地,以及在许多时代中,确曾有过个人改变效忠国籍,和看到他们的子女接受了他们所陌生的特性与价值;不过在这种其他的例证中,移民的人数比起他们所迁往地方的主要人口数,实在微不足道。而在美国的许多地域,特别在城市中,移民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原有的美国人口。在其他的例证中,拒绝视父亲为指导者和典范,只是个人问题个别方式的解决,而在美国,这种行为也象征着他们接受了他们为之保证效忠的那个社会的主要价值。第二代美国人,每个人都须拒绝承认他出身于欧洲的父亲,这可以作为他的典范和道德的权威,其情形与美国之由排斥舍弃英国而成为独立国家的情形如出一辙,越发彰显出了前者的重要和强度。P3-6 序言 19世纪中叶,美国就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以此为起点,中美之间就已开始了广泛的文化和经贸交流。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美之间的这种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到20世纪末,中美之间的关系,彼此依赖和结合的程度更是不断地加深。 毋容置疑,当今世界,尤其是在世界信息化大潮的今天,中美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这一点,无需特别说明。因而,他们之间应该如何构建面向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就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这其中,对美国国民性的研究至关重要! 现实中,虽然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出国赴美或由美返国,但他们对美国的认知仍然是蜻蜓点水、一知半解,缺少对美国社会和美国国民性较为全面、理性的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考虑,本书是非常值得阅读和推荐的,堪与本尼迪克特的名著《菊与刀》相媲美。 本书的作者约翰·高乐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学识渊博,专业造诣深厚,在近代分析心理学方面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本书就是以他在华盛顿留居七年的社会生活经历为创作题材,然后根据分析心理学的观点,对美国的国民性进行剥茧抽丝式的细致分析之后写出的。该书以妙趣横生的笔法代替了以前味同爵蜡的文字叙述,来一层层揭开美国国民性的面纱。这些国民性特点,有的积极向上,有的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上述有点美国国民性特点的特质,大都是著者自身的见解,不过,读者朋友们不一定完全赞同,但是,著者观点的新颖,却是令人不得不叹服和深省的。本书中,著者讲述的关于美国国民性格中“娘娘腔”的特点,就是上述论断中典型的一个例子。 有理由相信,如果读者能把这本书从头读到尾,然后把书中的观点与现实中美国人的生活和工作习性进行对比,就一定会对著者关于美国国民性特点的论断,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根据自己在华盛顿留居七年的直接的经验为题材,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把美国国民性做抽茧剥丝式的分析,通过妙趣横生的语言揭开美国国民性的浮面,是了解美国及美国人不可不读的一本书。——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 本书通俗易懂,从日常生活的视角给我们指引了一条充分了解美国及美国人的管道,就像美国人写的《菊与刀》是西方人了解日本民族的经典力作,本书无疑为我们真实清晰地了解美国打开了方便之门。——英国《金融时报》 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本书无疑给了我们最有说服力的答案。——美国前总统,肯尼迪 美国是在不断探索合群生活道路上成长起来的。这个年青的国家之所以得以发展壮大,不因善于发现而因善于探索,它的繁荣兴旺不是因为其尽善尽美的治事之道,而是由于其机灵多变的精神。——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