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幽僻处可有人行(共3册)(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志扬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幽僻处可有人行(共3册)》包括三卷:第一卷《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第二卷《维罗纳晚祷的钟声——文学阅读经验》;第三卷《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张志扬谈他传奇而曲折的生命历程,谈他阅读小说、艺术和电影的所思所感。人生、文学、电影三重妙门之内,尽是思想者的独家记忆。
目录
《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

一 一九八〇年前
进入“文革”的身份:红,还是黑?——“文革叙事”三则
没有寄出的家书——摘自《狱中诗简十六首》
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
奢侈的浪漫曲——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之二
追求美在性格的选择与形成中的作用——《人的沉思》之二
从坐相看江湖中人——游记之一
1966年天安门记忆
记忆中的一次忏悔
二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
垂帘——海、高跟鞋、垂帘
炊烟
夜的葬礼——听“七步鸟”叫
审美代启蒙——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的
“思想解放”为何“审美代启蒙”
忌恨
不避讳者的旁白
象征交换与死亡
“忏悔”的皈依
“我留着我的心在海德堡”——旅欧札记之二
三 二十一世纪最初十年
读“衰落”
给母亲画像——在母亲临终的日子
一段并不遥远的美学个案
读越胜《燃灯者》有感
拣尽寒枝不肯栖
“梦后”——听米沙·迈斯基的大提琴
维纳斯断臂之谜——萌萌的问题意识

《维罗纳晚祷的钟声——文学阅读经验》

读小说
维罗纳晚祷的钟声——读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夜行的驿车》
无常的毁灭与不朽的生命——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有感于个性和天才
生存的两难处境——读易卜生《罗斯莫庄》
卡夫卡距离——读卡夫卡《城堡》、《法门》、《圣旨》
心灵为何焦灼?——读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托尔斯泰走了——读茨威格《逃向苍天》
走出性的两难——王振武周年忌日与振武谈《古歌》
记取:超越死亡的与宽恕的——从西蒙《我生命中那段忧伤的故事》说起
关于《当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现状及其问题》的信
读艺术
在返回感觉之根的途中——解柯尔维尔不可言说的焦虑
拒斥与神秘——评谷文达及其解读者
尺度与参照——关于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问答二则
“把割伤手的刀包扎起来”——读波伊斯的装置艺术
用什么眼光看刘一原的“心象风景”?
抽象:自由,气韵,自由气韵?
“现代舞”还原只有一种路向吗?——从“中国现代舞路向”的评论看“思维语言定式”
技术全球化时代,艺术空间在哪里?

《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

母亲的死
视觉与思索——读《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与《放大》
找一个理由就能活——读《乡村医生》
性,活着的死亡意象——读电影《本能》的事实陈述
E弦上的咏叹调——辨析《一颗冬天的心》中的两个音质
死去的是美黛莲——读《鹅毛笔》
电影《2046》印象
谁来忏悔?——读Absolution
阴郁的礼拜天(Gloomy Sunday)——读《布达佩斯之恋》
《暗算》中的不解之密——三个临风者之死
“升腾与坠落”:“二战”影片个案比较——德国占领下的法国与日本占领下的中国
肉体:没有灵魂的书写灵魂:没有肉体的朗读——小说《朗读者》与电影《生死朗读》的—个西方传统隐喻
理想与罪——《香水》的象征域
机器人的梦空间(梦境也难逃?)——《盗梦空间》与《山楂树之恋》随感
饥饿游戏——新罗马帝国的“罗马斗兽场”
西方影视政治伦理——电影札记
序言
《张志扬阅读经验引集
》包括三卷:
第一卷《记忆中的影子
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
》;
第二卷《维罗纳晚祷的
钟声——文学阅读经验》

第三卷《E弦上的咏叹
调——电影阅读经验》。
为什么叫“引集”?当然
是指与《张志扬集》的“引
子”关系。顾名思义,“引集
”不在《集》中,但又大多
是从《集》中抽取出来的
非学术的阅读经验部分。
我进入学术界非常晚了
,1980年已届“不惑之年”
,远不是“一张白纸”任由学
术体制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而是“朽木不可雕,粪土
泥于墙”。它带给我的后果
像“黔”之于“额”——于是就
有了“民哲”之称。我也乐得
安居这样的“另册”。许多朋
友早就埋怨我:“那才是你
的文字,搞什么学术八股
,舍本逐末。”
我不敢认同,又不能否
认。只好立此存照。这就
成为学术著作之前的“引集”
或“阅读经验引集”的来源。
唯一要表达歉疚的是,
当重版那些已成历史的作
品时(《张志扬集》),
我又不得不保存原来的面
貌,即把抽出来放到“引集”
中的文章悉数放回原来的
地方。特别是《门》和带“
门”的《禁止与引诱》。
敬请读者原谅!
张志扬
2013年8月17日 海甸
导语
《幽僻处可有人行(共3册)》收入张志扬教授三本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集——《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维罗纳晚祷的钟声——小说阅读经验》和《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通过他传奇而曲折的生命历程、阅读小说和电影的所思所感,展现了张志扬身为一代学人的引导人的人生,他的喜好与性情,可谓是罕有而可贵的私人记忆读本。
后记
第一集属于“事件阅读经
验”,我以1980年进入学界
作为一个大的分界线,之
前四十年挑选了几个主要
事件留下的文字,之后三
十年又分两段,“二十世纪
最后二十年”和“二十一世纪
最初十年”,各挑选了若干
代表性事件留下的记忆。
所谓“事件阅读经验”,
关键不在“事件”,而在它的
经验性“阅读”上,就像我顺
江而下,并不勘察长江沿
途的地形与水文,而只留
心观察它各段涌出的几朵
异形的浪花。
这里呈现的文字大体可
以区分为两种风格:一类
是经验性感受与描述,一
类是思想性反省或沉思。
前者大体结束在《渎神的
节日》与《重审形而上学
的语言之维》之间。一进
入90年代对西方形而上学
马厩的清理,文风才基本
转向思想性的论说。
两种文字从来都不是取
舍性的更迭,而只是相互
包蕴的侧显。例如,思想
性的反省沉思开掘度量的
意义空间,有或没有,其
感受性描述的文字蕴含是
大不相同的。但愿它能进
入我的“文革”写作中。
无论哪一种文字,不管
它们有怎样的差别,我都
希望它留下一份虔诚与感
激,给我经历的人与事!
2011年1月28日 海甸
精彩页
那样热爱父亲的“善良、驯服、不会反抗”的画家,不也在声色俱厉地挑战:“又是哪些人不了解,不热爱这样的父亲呢?”
我。坦白讲,站在《我的父亲》面前,我有一种遏制不住的背叛的快感!
哥哥,你愿意听听我这个叛逆之子的性格的选择与形成的过程吗?
十六岁,我被押送到郧阳山区“监督劳改”。原来知青小组的同学们也都从那个乌托邦式的自办农场中被四处遣散。
十年的生活可以细说吗?
我经历过两次死亡。第一次是开山点炮。我这个“监督劳改”的“危险分子”被安插在点炮组,而且总是排在点最后一炮。内行的人知道,点最后一炮,就是在死神那里排了最头一号;何况我是个十六岁的新手。开始点炮,手发抖,煤子都吹不燃,急得我裤裆都淌水了。反正一死,横下一条心,死也不让人耻笑。就这样,开始了点炮人的生涯,哪里最危险,我就在哪里——“城堡在哪里,自我就在哪里”——别以为这话儿有点英雄气概,即便如此,也是从死神那儿争来的一口气,人家也不敢说个不字。但在开初,你可想到,这是一种屈辱,一种人没当作人的屈辱。有一次,我前面的一个人拖延了时间,没点完就跑了,也不给我发个信号。我只有跑上去替他补点。待我回来点完自己的炮时,已经躲不开了,炮声像潮水风一般地涌了过来。我无法选择地跳进一个反向的死角,结果我被震落的岩石泥土活埋了。幸好几个大石块架住,与原来的沟面恰巧留下一点空隙,等我手指血肉模糊地爬了出来,天已漆黑——从地狱里回来也不过如此吧!农民们对我另眼相看了。春节不断地有人接我到他们家去喝大碗的酒,吃大块的肉。真是一年一杯酒香,一年一块肉味。我总是开怀一醉地躺倒在最后一个人家,醒来已是初一。
第二次是山洪暴发。我和一个老实得“野汉子床上睡,自己‘打另铺”’的中年农民到河沟拖沙,风越刮越大,我们想抢在暴雨前拖最后一趟。刚装完车,雨从山那边席卷过来,瓢泼一般。回走没几步,只听得轰隆隆像是雷声——“山洪来了!”——老实人吓得大叫起来,反而拉不快。待我上了岸,他还掉老远。眼看山洪夹着木石像城墙一般倒了下来,他连人带车掀了十几米。我沿岸奔跑,拦头跳了下去,拼死拼活把他拽了上来。浑身上下打得青肿,踝骨淌着血。回头看去,车轱辘在水中翻腾而下……这时,支书带着人跑了过来,冲着我吼道:“下去捞车!”
瘫软吗?疼痛吗?一下子我只觉得筋骨透凉,两眼却闪着金星!我猛地站起来,抢前一步抓住支书还没放下的手,同样吼道:“走,一块去!”
斯大林在西伯利亚流放的时候,想到人总该比一匹母马贵重。虽然这是不可比较的,正如劳动本身不应该有价值一样,但。那只是流放的时候。而我,今天,抵不上一个木轮!
我是什么?我算什么?我为什么那样没有存在的价值?本来没有的言语更加没有了,我应该自己为自己找到存在的责任和权利。贫穷以及在这块贫穷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任人摆布,使我选择了世界经济作为我的研究专业。
我是个女孩子,或者说,是个女人。三十年,我经历了两个时代。前半,应有尽有。父亲是文化干部,文化与政治集于一身,使他的独生女儿既享受到无产阶级的物质特权,又享受到资产阶级的精神特权。没有什么要求是不能满足的,因而除了幻想,几乎没有什么要求。然而又是多么脆弱的幻想啊,一场风暴,几乎把这块处女地扫为空白,然后涂上发臭的墨汁。从“请罪”到“造反”,像旋风一样为别人变换着自身的色彩。到清理阶级队伍时,我这个在双重意义上被物色的对象,竞第一次爱上了一个由我审查的,大我二十岁的文艺批评家。结果,我用我的身体也未能挽救他的死亡。或许女人真有天生的不便和软弱,为了报复,我改嫁给了被报复者的顶头上司。但我想错了,我一没有能力长久地欺骗内心情感,二没有勇气日常地抵挡外面的谣言,只有一走了事。但从此“坏名声”像影子样追随着我,连工作的权利也剥夺了,到处是紧闭的门,那就清扫无法关闭的大街吧。马克思曾经说过,卖淫的购买者要比卖淫者落到更大的下流无耻中。即使我卖了淫,又有谁哪怕在道义上去谴责一下那些高贵的卖淫的购买者和想购买者?要想从别人的政治与道德评价中解脱出来,首先必须从自己的软弱屈辱中解脱出来,从各种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我经历了,我感受了,我明白了,我不再是任何别的所属格:不是高干的女儿,不是红五类不是黑五类,不是崇拜者,不是忏悔人,不是罪人也不是法官,不是道德评价和政治结论的奴仆也不是它的乞求者……我首先是我,然后才是我所应该是的人。即使我曾经在追求中有过迷惘和失足,我也有权再作一次选择,而不是用葬送一生的忏悔去赎那赎不完的“原罪”。如果真要赎罪,那就赎回我自己吧,丧失自己才是真正的原罪。我一边扫大街,一边写小说。卢梭写《忏悔录》有很高的自信。这种自信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社会。他相信那个社会已经或能够达到正视自我的程度。他是对的,“人生而自由,但无不在其枷锁中”,于是才有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9: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