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上如侬有几人--丰子恺逸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丰宛音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世上如侬有几人--丰子恺逸事》中结集的文章均是首次出版,为作者丰宛音亲身经历,真实可信。同时配以丰子恺先生大量的照片及画作,图文并茂。为了纪念丰子恺先生逝世四十周年,本书还随书附赠了四张丰子恺先生的彩色精品漫画卡,以此满足读者收藏的愿望。

内容推荐

今年是漫画家丰子恺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他的画是通俗的艺术品,亲切,淡雅,只寥寥数笔,却意境深远。他生活的时代并不太平,屡遭战乱与内乱,但他却用画笔画出了一个纷乱时代的宁静和美好,画出了他内心的悲悯与仁爱。

《世上如侬有几人--丰子恺逸事》的作者丰宛音是丰子恺先生的次女,她用精炼的篇幅、片段式的描写,和读者分享了在她记忆深处关于父亲值得分享和记录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父亲生命的情调和艺术的品味。

目录

昏昏灯火话平生

 父亲童年趣闻

 火红色派克笔

 可惜我不记得年、月、日

 忘不了金明寺弄那幢大宅

 父亲在缘缘堂

 旧事凄凉不可闻

 漫话“春晖楼”

 父亲在桂林

踏花归去马蹄香

 丰子恺漫画逸闻

 父亲写生趣闻

 父亲的两件小事

 “速朽之作”

 赤子之心

 慈父良师

 “备忘录”的故事

 别开生面的环境美

 女学生的紫围巾及其他

世相无常画有常

 时人不解留须故

 画猫获罪

 父亲日记今何在

 外甥的名字

 牛棚与“牛棚”

 弦外有余音

丰子恺年表

试读章节

父亲在桂林

一、 终于来到了桂林

一九三八年初夏的一个下午,一辆沾满泥浆的运货车驶进桂林北门,来到市中心的中南街,戛然而止,从车上下来一群风尘仆仆的男女老幼,为首的是一位面貌清癯、神采不俗,蓄着黑须的教师模样的中年人,他,就是我的父亲,他正领着全家老幼,来到了我们向往已久的桂林。

记得早在童年时代,地理老师就曾把桂林的山水描绘得有声有色,使我们听得入了迷。他还说,人们只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桂林的山光水色远非苏杭可比呢。这更使我们神往不已,回家后常常缠着父亲要他带我们到桂林去玩,父亲微笑着说:“桂林离开我们这里有好几千里路呢,你们怎么去得。”父亲生性乐观开朗,喜爱旅游,每逢假日佳节,总要带我们去苏杭等地游山玩水,在他所写的诗中就有“三五良宵团聚乐,春秋佳日嬉游忙”之句。父亲也久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他曾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过:“我想,将来总有机会到桂林去玩的,……”像是在安慰我们,又像是在对自己说。于是,我们就一直等待“机会”的到来。

等了十年之久,“机会”果然来临了。但是,父亲并不是带我们到桂林去游玩,而是带我们去避难的,这真是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啊!

一九三七年初冬,侵略者的炮火使我们背井离乡,到处流浪;从杭州迤逦西行,经上饶、南昌、兰溪后,又来到江西,在萍乡住了两个月,又流浪到汉口、长沙,安顿不到半年,九江失守,武汉疏散人口,父亲只得又带领老幼十余人,在兵荒马乱中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来到了桂林。当时桂林还比较安全,父亲打算在桂林安家。

但不论怎样,我们总算如愿以偿,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桂林,而且是全家同来的!

桂林景色的奇丽,果然名不虚传,对桂林的山水和市容,父亲后来在《桂林初面》一文中这样描述:

“……汽车驶过了黄沙,山水渐渐美丽起来,有的地方一泓碧水,几树灌木,背后衬着青灰色的远山,令人错认为杭州,只是不见垂杨。行近桂林,山形忽然奇特,远望如犬牙,又如盆景中的假山石。我疑心这些山是桂林人用人工造出来的。不然,造物者当初一定在这地方闲玩过,他把石头一块块堆积起来,堆成了这么奇特的一圈,后人就在这个圈子内建设起桂林城来……”父亲的笔从景色描绘转移到桂林的市容和行人:“……汽车驶进北门,只见宽广萧条的市街和穿灰色制服的行人……桂林的市街并不繁华,与桂林人的服装一样朴素……后来听人说……自省主席以下,桂林公务员一律都穿这种制服……”

在另一篇《桂林的山》文章中,父亲又是这样描述桂林的山水和此时的感触:“闻名已久的桂林山水……展开在我的眼前。初见时,印象很新鲜,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像西湖庄子内的石笋,不过形状庞大,令人想起古画的远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不成’的诗句。至于水,漓江的绿波,比西湖的水更绿,果然可爱,我初到桂林,心满意足,以为流离中能得这样山明水秀的一个地方来托庇,也是不幸之大幸。”

P49-52

序言

父亲丰子恺是中外闻名的漫画家和艺术大师。父亲在中学时代得到名师李叔同的指点,后来在日本又受到画家竹久梦二的影响,悉心钻研,吸收了中国古画的精髓,运用毛笔、墨、宣纸,采用西洋画的表现方法作画。他又擅长音乐、散文和书法,运用漫画和散文描摹天真儿童的心灵,反映劳苦大众的生活,鞭挞旧社会的不平等相,描绘祖国的山水风光。他的作品“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

父亲丰子恺去世三十多年了,我也早已进入垂暮之年。但每当我瞻仰父亲的遗像,欣赏他的漫画,阅读他的散文和译著时,父亲慈祥的音容笑貌又历历在目,我似乎又回到了缘缘堂,回到了嘉兴金明寺弄,回到了桂林泮塘岭和两江圩,回到了重庆沙坪坝,回到了杭州里西湖和上海陕西南路“日月楼”,往事一件件、一桩桩都依旧历历在目,父亲慈祥的音容笑貌永远铭记在心,终生不忘。

在缘缘堂,我们姐妹兄弟在父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成长为充满幻想的少年;抗战时期在桂林我们姐妹每天帮父亲整书画、洗笔砚、收发信件,别人都称我们是父亲的“小秘书”;在重庆沙坪坝我们和父亲一起欢庆抗战的胜利;在石门湾、在嘉兴、在杭州、在上海,我们伴随父亲度过了一生,直到一九七五年父亲在“十年浩劫”中含冤去世。

八十年代以来,我陆续写了几十篇纪念父亲的文章,回忆父亲的生活、创作生涯中的逸事,发表在《新民晚报》《桂林日报》等报刊上。在读者和子女的鼓励下,现把这些文章汇集成册,作为对父亲的纪念。

丰宛音

二〇〇六年一月于上海芙蓉江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