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强之道(大学中庸导读)/高中传统文化通识课助学读物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高路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什么是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可以分成两大阶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第一阶段,称内修,偏重于明明德;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第二阶段,称外治,偏重于亲民;修身比较特殊,是内修的终点,同时又是外治的起点,地位格外重要,既可以划人内修也可以划人外治。人们喜欢把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列在一起,简称修齐治平。

用今天的眼光看八目,内修大致对应的是学习,外治大致对应的是实践。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划分,实际生活中则是交错进行,是边学习边实践,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

格物是内修的第一个环节,学习从格物开始。格物也是整个八目的起点。

什么是格物?

朱熹这样解释:“格,至也。物,犹事也。”(《大学章句集注》)格,到达;物,事物;格物就是接触事物。然而这只是一个笼统说法,事物有形有色,有里有外,有过去有现在,格物究竟格什么?为此朱熹紧接着又说:“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格物就是吃透事物中的理,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放过,最深奥的地方也要到达。

理,本指石头上的纹脉走向,后引申为条理、道理、秩序,表示没有形体即抽象的东西。《周易》叫“形而上”,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周易·系辞上传》)。超出形体之上的称为道。“穷至事物之理”的理就是这样的道理。

问题是所有事物都包含着这样的道理吗?

朱熹的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涉及朱熹的世界观。

朱熹以形状为界限,分出两种最原初、最基本的东西,一种叫“理”,另一种叫“气”。理是形而上者,没有形状,是非物质性的东西,其实就是仁义礼智信一类的道理,总体上叫“太极”,也称作“道”,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由于理的这种本原地位,人们称它为天理。理具有唯一性,天上、人间只有一个理、一个标准,也就是说,只有单一的仁义礼智信的准则。朱熹曾把理比作光,书桌上有光亮,刀剑上有光亮,事物不同,但映射的是同一个光。理永恒不变。虽然时问在流逝,一代人走了,一代人来了,一个朝代兴起了,一个朝代灭亡了,但理依旧是那个理,一点没变。如果用《大学》的术语来表达,理就是“至善”。

气就不同了,是形而下者,有形体,是具体的,可以感觉到,譬如春天的气息温暖厚重,冬天的气息寒冷严酷。虽然气属于有形体的物质,但与事物不完全一样,事物是定型的,气的形体则游移不定。

由于理是完全抽象的东西,而抽象是无法自己立足的,必须依附在有形的东西上面,所以理附着于气。依附就是介入,所以气包含着理,二者结合在一起。

气的最大功能是造作,也就是产生万物。它极不安分,不停地动来动去,表现为阴阳两种气不断摩擦,磨来磨去,便磨出许多渣滓,久而久之,渣滓便聚结为物质。由于渣滓的粗细程度不同,所以所形成的物质也就不同,天地、人、万物就是这么来的。那么理呢,它干什么去了?到天地、人、万物中去了。因为气包含着理,当气形成物质时,理也就跟着一块儿进入了。所以物质,不管是人还是物,是社会事物还是自然事物,天生就包含着理,也就是说,理自始至终贯穿天地、人及万物,是其精神实质。

格物要格的就是这个理,就是把理找出来,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学习的对象。

P17-19

目录

前言

《大学》——自我设计的大纲

 一、在学习中建构自我

(一)大学

 议题1 什么是大学

 议题2 大学的立人功能

 议题3 大学的定向功能

(二)格物

 议题1 什么是格物

 议题2 格人

 议题3 格事

 议题4 格物件

 议题5 格经历

(三)致知

 议题1 什么是致知

 议题2 开智

 议题3 知学业

 议题4 知是非

 议题5 知见识

 议题6 知人己

(四)诚意

 议题1 什么是诚意

 议题2 怎样诚意

(五)正心

 议题1 什么是正心

 议题2 怎样正心

(六)学习的地位及其对自我设计的意义

 议题1 学习的地位

 议题2 学习对自我设计的意义

 二、在实践中展示自我

(一)修身

 议题1 修身的前提

 议题2 怎样修身

 议题3 修身为本

 议题4 修身与个人命运

(二)齐家

 议题1 家的重要性

 议题2 言传

 议题3 身教

 议题4 齐家纲要

(三)治国

 议题1 治国的前提

 议题2 国的重要性

 议题3 守道

 议题4 亲民

 议题5 惠民

 议题6 尊贤

(四)平天下

 议题1 什么是天下

 议题2 平天下的前提

 议题3 新民

 议题4 无为而治

(五)实践的地位及其对自我设计的意义

 议题1 实践的地位

 议题2 实践对自我设计的意义

 三、在真诚中实现自我

(一)诚

 议题1 真

 议题2 实

 议题3 忠

 议题4 直

(二)诚道

 议题1 诚本体

 议题2 诚的力量

(三)三纲与诚

 议题1 善是诚的前提

 议题2 诚是善的前提

(四)内修与诚

 议题1 真诚对待认知

 议题2 真诚对待自己

(五)外治与诚

 议题1 百姓不可亵渎

 议题2 道统

(六)真诚的地位及其对自我设计的意义

 议题1 真诚的地位

 议题2 真诚对自我设计的意义

《中庸》——安身立命的大法

 一、中是大规则

(一)什么是中

 议题1 中正

 议题2 不偏不倚

 议题3 无过无不及

 议题4 互相制约

 议题5 包容各方

(二)中庸的功能

 议题1 矫正偏差

 议题2 各就各位

 议题3 各司其职

(三)中庸的运用

 议题1 以中庸行中庸

 议题2 坚持不懈

(四)中庸的地位及其对安身立命的意义

 议题1 中庸的地位

 议题2 中庸对安身立命的意义

 二、和是大道路

(一)什么是和

 议题1 中

 议题2 合

 议题3 平

 议题4 同

 议题5 亲

 议题6 安

(二)和的原则性

 议题1 和而不同

 议题2 和而不流

 议题3 和而不党

(三)和的运用

 议题1 和为贵

 议题2 分敌友

 议题3 慎战事

(四)和谐的地位及其对安身立命的意义

 议题1 和谐的地位

 议题2 和谐对安身立命的意义

 三、达是大道德

(一)通行

 议题1 社会需要

 议题2 个人素质

(二)贯通

 议题1 智与仁、勇

 议题2 仁与智、勇

 议题3 勇与智、仁

(三)达的地位及其对安身立命的意义

 议题1 达的地位

 议题2 达对安身立命的意义

序言

本书是《大学》《中庸》的助学读物,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组织编撰的经典助学丛书的一种。

《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一起构成“四书”,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经典。古代不仅知识分子要学习,其他人也要学习,是全民教育的普及读本。今天我们读经典,能够背诵其中的句子固然很应该很重要,但更应该更重要的是掌握其精神实质,用于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了体现这一点,帮助读者开启思路,本丛书采用主题体例,即确定每部经典的主旨,以这一主旨为核心组织专题。这种体例的突出优点是系统性和思想性强,便于读者从整体上学习和理解经典。

《大学》的主旨在于为个人的自我设计提供一份指导性大纲要,即“三纲八目”。大学,大学问,指的不是《大学》这本书,而是以这本书为代表的知识领域,即关于如何造就大人格、大能力、大生活的学问。其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着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也跟个人密切相关,无论是我们的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以它们为背景,更别说那些直接参与治理的活动了。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实际上你的自我设计始终都围绕“三纲八目”展开。

《中庸》的主旨在于为个人的安身立命提供一个指导性大法则。我们来到世上,每一个人都存在着生命的安放问题。成功还是失败、顺利还是困顿、幸福还是不幸,取决于你的立足点。《中庸》告诉我们,这个立足点就是中正,它可以带来和谐和通达。

《大学》和《中庸》虽系古代经典,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们一个偏重于做人,一个偏重于处世,我们只要在这两个方面做到了对自己负责,不敢说生命一定出彩,至少可以说不枉此一生。

内容推荐

高路著的《自强之道(大学中庸导读)》是一本帮助高中生理解《大学》《中庸》的辅助读物,引导学生领会如何“自强”。自强,需要自我设计;自我设计,需要有指导性的纲要和原则;《大学》《中庸》提供了纲要和原则。《大学》教人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学习中建构自我,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中展示自我,在真诚中实现自我;《中庸》教人以“中”的大规则、“和”的大道路、“达”的大道德安身立命。本书结合史料,生动形象地解释了这些纲要和原则,有助于青少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自我设计,更好地为人处世。

编辑推荐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高中传统文化通识课助学读物》是针对这一要求进行编写的。

本丛书摒弃以文言文字词解释为巾心的传统教学形式,以思想观念为核心组织专题,以丰富的史料为论据组织论证,融品德、语文、历史教育于一炉,从而帮助青少年系统地理解《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等典籍,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本丛书帮助高中生提高语文成绩,为高考作文提供观点和素材。

高路著的《自强之道(大学中庸导读)》为该丛书系列的其中一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9: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