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受组织派遣,作者林涛在2009年和2012年先后两年学习、工作在京城,渐渐熟悉了这座城市,渐渐知道怎样感受这座城市,怎样去欣赏这座城市,怎样去融入这座城市……在这座城市中慢慢找到了方向感……
两年的京城生活,在学习和工作之余随手写下了一些感悟和思考,有的在各类报刊发表。离上次《春华集》的出版已十年有余,便犹豫再三后,终下决心,汇编成这本《京城思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京城思语 |
分类 | |
作者 | 林涛 |
出版社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幸受组织派遣,作者林涛在2009年和2012年先后两年学习、工作在京城,渐渐熟悉了这座城市,渐渐知道怎样感受这座城市,怎样去欣赏这座城市,怎样去融入这座城市……在这座城市中慢慢找到了方向感…… 两年的京城生活,在学习和工作之余随手写下了一些感悟和思考,有的在各类报刊发表。离上次《春华集》的出版已十年有余,便犹豫再三后,终下决心,汇编成这本《京城思语》。 内容推荐 《京城思语》是作者林涛于2009年在中央党校学习和2012年在国家税务总局挂职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积累形成的一部文集。有对政策的理解体会,有对社会改革的探索思考,也有对社会现象的点评批判,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对现实社会深入思考的结果,每一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体裁包括散文、诗歌、政论、随笔等。 目录 第一部 荟茗集 《荟茗集》简言 行吟篇 边看边想 ——东瀛行记 摄影与领导艺术 党校的路 一个让你永远想家的地方——西藏 拉萨的阳光拉萨的爱 ——赠女儿 告别 海勃湾 ——我们共同的家园 政论篇 短期靠投资长期靠消费 ——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措施的思考 乌海的市情与今后发展初探 ——中央党校《学员论坛》上的报告 新型工业化调研心得 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企业到底是干什么的? ——华为考察心得 谈改革 ——从纳西古乐到云南白药 人大代表专职化初探 ——新加坡考察的启发 毛泽东同志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益探索 第二部 匆匆集 《匆匆集》简言 行吟篇 善无止境 人生 快乐与名利 随感三则 把伤害留给自己,把宽恕留给别人 融入北京先从开车开始 人生的目的是快乐,不是超越 ——驾车有感 感同身受 随笔三则 天堂里又多了一个让我们牵挂的人 ——悼念学兄高宝 乘飞机有感 喀什噶尔 天鹅留恋的地方,是我魂牵梦绕的他乡 ——说阿拉善天鹅湖 幸福不是用来比较的 心得二则 政论篇 改革就是要破除“成功”性自恋 我们为什么相信外来和尚念的经 更开放的政策解决“小三角”难题 道路是最大的挑战 谈门面 绿化得失谈 一个蔬菜博览会造就了一个全国大市场 经济社会发展要打文化牌 ——走访潍坊与枣庄 苏共跨台、苏联解体的启示 中国历史的怪圈 学校和社会应开设“家庭中的角色”这门课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我们与美国差多少年 首都汪洋的思考 德国人建设“老青岛”的启示 “状元”游街曝晒了我们的教育 “启东”的启示 强者 小议“大一统” 抓机遇 从“今不如昔”中寻找未来 重奖会带来什么? 国民党曾经也很“左” 悄然到来的养老产业,我们准备好了吗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有感于宋子文辞官 有感于女儿选择经济学 中国国民素质低就不能进行政改吗? 再论宁波坚决不上“PX”项目 执法与服务 ——税务系统纳税服务的启示 由“homestav”说开去 天安门前的那棵树 本是同根生 假如我们遇到美国的1932年 由余联沅弹劾李鸿章所想到的 论蔡元培为陈独秀伪造学历 侵略者与英雄 ——由日本的黑船事件想到的 学习他人不惜血本 应有更多的中国奖项 做有骨气的名人更难 租界 不能忘却的纪念 服务别人发展自己 伊朗“白色革命”的启示 乌海市实施“城旅一体化”战略浅谈 关于乌海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试读章节 边看边想 ——东瀛行记 日本,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岛国,与中国有着2000多年悠久交流历史的国家,与中国同样有着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人种的国家,这个在明治维新以前一直深受中国的影响,“从伟大的中华文明得到益处”(《大国崛起》解说词)的“弹丸小国”,从明治维新以后,师从西方,改革开放,发愤图强,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就以甲午海战打败了大清帝国,并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之一,在经济等各方面都把其曾经一直学习、模仿、追赶甚至朝贡的中国甩在了后面,成为一个敢与英美法俄等大国争雄的国家。二战后的日本发展更是一个奇迹,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之上,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追赶战略,用了仅仅42年(截至1987年)的时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万亿美元,超过了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一名次一直维持至去年(今年不出意外,中国会超过日本),排名第一的美国也才是6万亿美元。日本只有1.28亿人口,占世界的1.7%,面积37.8万平方公里,排世界第60位,却创造了约占当时世界20%的产值,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不能不让我们思考、学习日本经济起飞的经验。 这次应日本华人企业邀请,用7天的时间到日本看企业、进社区、赏古都、览新城,虽是浮光掠影,却也感想颇多,简要写下几篇短文,从中可以管窥日本今天成就的所在。 之所以写作“东瀛行记”,是因为日本古有“东瀛”之称谓。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看到各种广告、标志牌上的汉字和从汉文繁体演变成的片体字,常常忘了是在日本。然而,从近代以来,我们中国也深受日本的影响。无数仁人志士都东渡扶桑,像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郭沫若、周恩来等等,我们许多现代汉语词汇都是从日语转化过来的,就连《共产党宣言》最早的汉译本也是先从日文译过来的。一个有前途的民族,就应该是一个自省、自励、永远开放、不断学习他人的民族。因此,我更愿意用“东瀛”指称“日本”,因为它代表着两国友好交流相互促进的回忆,而不像“日本”常常使人想起那段不愉快的历史。 从茅房到化妆室 第一次坐东瀛航空公司的航班,感到与中国航空公司干线航班的服务相差无几,却突然发现卫生间上赫然写着“化妆室”,让人耳目一新。 记得小时候,解手的地方就叫粪坑,人家城里人文明叫茅房。在老家那叫“圈”,上厕所称“上圈”,“圈”是养猪的地方。“上圈”一词反映出人畜共处一“圈”的生活状态和我们那时的卫生状况。到后来,逐渐开始说“上厕所”,这大约是上世纪70__80年代的事,感到很文雅。大约到90年代,逐渐出现了“卫生间”的称谓,宾馆、酒店、公共场所甚至家庭住宅和口语中不知不觉地,“厕所”的称谓被“卫生间”所取代,许多公共场所干脆用男女的象形标志来代替。这种变化少有人注意,却在浸润着我们民族文明的灵魂。而这次在东瀛飞机上看到将卫生间称“化妆室”,而且据华人朋友肖先生介绍,这在东瀛已用很多年了,便感到东瀛人的精明、细致、体贴入微,也反映出我们在现代文明之路上的差距。国内的许多卫生间如今也出现了“toilet”的标志,我们也赶上来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变化。 “小"无处不在 以往,我们常常带着感情因素说“小日本”。到了东瀛,真正感到其“小”无处不在,但它的“小”是为了节省、节约,而生活依然很方便。它小得精致,小得方便,小得让人敬佩。 汽车大国汽车小。东瀛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汽车大国。目前在国内见到的日系车一般排汽量都在2.O以上,且4.O以上的比比皆是。但在东瀛七天,从东京这样的1200万多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到仅有10多万人口、年旅游人口却达800多万的北海道小城小樽市,我只看到一辆八缸凌志和丰田越野车,一辆旧款三菱越野,两辆奔驰车,真让我不可思议,我的震惊就像多年前我们还骑自行车时第一次看到“大奔”一样。快离开东瀛时去“日本影视城”,大约两个足球场大的停车场停满了各式各样的汽车,我又特意留心了一下,大排量的汽车还是很少。在东瀛看到的绝大多数是在排气量1.0左右的家用丰田、本田等车,不但排气量小,车身也小,排量1.4的大发汽车也不少,而我国前几年却以“大发车影响城市形象”为名把大发车挤出了城市出租车行业。肖先生介绍说:在东瀛,大排量、大块头汽车停车很麻烦,因为停车场不欢迎这样的车,太占地方,政府也给小排量汽车免税,鼓励使用低能耗汽车。刚刚十多天前,我去广州本田汽车厂参观,负责人自豪地介绍:目前,本田公司只有中国的公司在盈利。再看看中国满街上跑的大排量汽车,前不久,悍马汽车又被四川一家民营企业买断。我在为中国发展之速度和经济实力而高兴的同时,也为国人不正确的消费观而担忧。 富裕之国酒店小。东瀛是至今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在考察期间,很少看到宽敞豪华的酒店,而其布置之精巧、管理之精细、园林之精美是国内不可比的。在东瀛,即使是五星级酒店,它的标准间也最多相当于我国同样房间的2/3大,却让你感觉也较宽敞:一是因为许多大小酒店都是日式的,席地而卧或坐,没有高大的床柜,使人感到房间空间较大。二是房间各种设施设计完善巧妙,许多东西随手就可取到,很方便,衣柜都隐含在墙里,既可放衣被行李,又可以睡人,这为如果人员多又想在一起住、又省钱的客人提供了一种选择。三是酒店的用具小。比如自助餐用的勺子、夹子都较小,可拿在手里感到很舒服;洗脸池和马桶也小,但马桶全是自动喷洗烘干的,打扫得干干净净,使你蹲坐在上面用得放心;洗脸池子还是用现在国内很少用的软皮塞子堵水,一看便知是国内八九十年代普遍使用过的,现在国内都换成了新式的,而东瀛仍在使用,塞子底下还有一个金属网,以防废物堵住管道,全用一个金属链相连,使用很方便;酒店的大堂也小,其五星级酒店的大堂与国内三星级的差不多。当然,东瀛的酒店是很少有星级的,服务都很好。 P6-9 序言 北京,对儿时的我是无比神圣的。能去北京看看天安门,那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梦。然而,儿时第一次随父亲到北京就迷了方向,所以首次的北京之行,除了壮阔的天安门广场、神采奕奕的毛主席画像、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以及“豪华至极”的地铁、北京火车站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外,就是以后多次来京对这座城市的一种莫言的遗憾——因儿时的迷了方向而造成在这座城市常常失去方向。男人走到哪儿都是要找到方向感的。 有幸受组织派遣,2009年和2012年先后两年学习、工作在京城,渐渐熟悉了这座城市,渐渐知道怎样感受这座城市,怎样去欣赏这座城市,怎样去融入这座城市……在这座城市中慢慢找到了方向感…… 两年的京城生活,在学习和工作之余随手写下了一些感悟和思考,有的在各类报刊发表。离上次《春华集》的出版已十年有余,便犹豫再三后,终下决心,汇编成册。 封面选了一张我拍的天坛,觉得很能代表我对北京的理解与感悟。现在的北京是一扇管窥中华民族过去、现在、未来的大门……这幅照片我起名《往事越千年》。 两年时间何其短暂,步履匆匆,倏然而逝,面对未来,值得回顾的似乎还很多很多…… 感谢皇甫华、郭臣、齐艳芳,特别是责任编辑王晓俊在编辑过程中的帮助、支持。 林涛 2013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