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先进的印刷文化如何进入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又是如何从上海输出,辐射到周边的江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近代书局如何利用新的出版技术以及新的经营模式,推动乃至调控晚清新小说的发生与发展?传统的明清章回小说如何实现其文本传播技术的近代升级?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文本特色的图像,如何借助新技术完成它的近代复兴之路?
近现代书局如何在出版新理念的指引下,开展小说征文、小说版权转让以及善本小说整理等活动,这些创新之举又具有什么样的小说史及出版史意义?
面对编刊两盛、区域分布不均衡、成就与弊端并存的近代小说,清末民初的文人如何进行小说的阅读与研究?今天我们又该如何调整和深化这一研充课题?
潘建国著的《物质技术视阈中的文学景观(近代出版与小说研究)》收入的15篇文章,大概主要围绕如上六个方面展开论述。